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 及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 及参考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8 16:5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páo xiào yōu lǜ qīng tīng bào yuàn
zhòu wén fèi téng sōng zhī zhāo dài
二、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蜷缩(quán) 勉强(qiáng) B. 吞没(mò) 势不可当(dāng)
C. 柏林(bó) 狂奔(bèn) D. 祭奠(diàn) 自作自受(zuō)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惊慌 指手画脚 B. 倒莓 忐忑不安
C. 优虑 心惊肉跳 D. 僵硬 自做自受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洪水咆哮着冲来,势不可当,村民们都惊慌地向高处转移。
B. 他因为粗心弄丢了重要文件,现在忐忑不安地等待领导批评。
C. 桑娜看着邻居家的孩子,自作自受地把他们抱回了家。
D. 老班长为了照顾战士们,最终牺牲在草地上,他的事迹让人感动。
4.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桥》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语言描写,塑造了老汉舍己为人的形象。
B. 《穷人》以桑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展现了她善良、勇敢的品质。
C. 《金色的鱼钩》通过老班长“钓鱼喂战士”“自己啃鱼骨”等情节,体现其忠于革命的精神。
D. 本单元课文都是散文,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
5. 下列句子中,人物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语言描写)
B.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地坐在火炉旁。(外貌、神态描写)
C. 老班长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我早就吃过了。”(动作、语言描写)
D. 我想:“他会不会同意我的请求呢?”(动作描写)
三、根据课文内容或积累填空(10分)
1. 山洪______着,像一群______的野马,从山谷里______而来,势不可当。
2. 桑娜______着: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______和______出去打鱼,她心里既担心又心疼。
3. 《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久别回乡,儿童不识的场景。
4.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
四、按要求写句子(7分)
1. 洪水无情地淹没了村庄。(缩句)(2分)
2. 桑娜把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改为“被”字句)(2分)
3. 老汉对小伙子说:“你必须排到后面去!”(改为转述句)(2分)
4. 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渔网。 渔夫走进屋子。 渔夫叹了口气。(合并成一句话)(1分)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35分)
阅读理解(35分)
课内阅读(15分)阅读《穷人》片段,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3分)
2. 文中“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忐忑不安”表现了桑娜怎样的心理?(4分)
3. 结合语境,分析“非这样做不可”中“非……不可”的表达效果。(4分)
4. 选段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二)课外阅读(20分)
守林人老秦
在大山深处,有一片茂密的森林,老秦是这里的守林人,一守就是三十年。
每天天不亮,老秦就背着水壶、拿着巡林杖出发了。他要走遍森林的每一个角落,看看有没有乱砍滥伐的痕迹,有没有动物受伤,有没有火情隐患。遇到迷路的游客,他会耐心地指路;看到被风吹倒的小树,他会找来绳子和木棍,小心地把树扶直、固定好。
有一年冬天,山里下了罕见的大雪,积雪压断了很多树枝,还把进山的路封了。老秦担心森林里的动物找不到食物,也担心游客被困,他顶着风雪,背着干粮和草料进了山。他在雪地里跋涉,鞋子湿透了,脚冻得发麻,却依然坚持着。他把草料放在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又在显眼的位置挂上“山路危险,请勿进山”的牌子。
老秦发现远处的山坡上有火星,他心里一紧,立刻朝着火星的方向跑去。原来是几个游客野餐时没熄灭炭火,引燃了枯草。老秦来不及多想,脱下外套扑向火苗,又用巡林杖拍打余火。火灭了,老秦的外套却被烧了几个洞,手上也擦破了皮。游客们又愧疚又感激,老秦却摆摆手说:“没事就好,以后一定要注意防火啊!”
有人问老秦:“守林这么苦,你为什么不离开?”老秦望着郁郁葱葱的森林,笑着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是我的家人,守着它们,我心里踏实。”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分)
(1)跋涉:
(2)隐患:
2. 文中围绕老秦“守林”写了哪几件事?(4分)
3. 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老秦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尾老秦的话有什么深意?(8分)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30分)
七、习作(30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用行动温暖我们,用品质打动我们。请以“他(她),让我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
1. 补充题目,如“温暖”“敬佩”“感动”等;
2. 选择具体事例,运用环境、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
3.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每词1分,错1字该词不得分)
咆哮 忧虑 倾听 抱怨 皱纹 沸腾 松脂 招待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B 解析:A项“勉强”的“强”应读“qiǎng”;C项“狂奔”的“奔”应读“bēn”;D项“自作自受”的“作”应读“zuò”。
2. A 解析:B项“倒莓”应为“倒霉”;C项“优虑”应为“忧虑”;D项“自做自受”应为“自作自受”。
3. C 解析:“自作自受”指自己做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用在“桑娜抱回邻居孩子”的善良行为中不恰当,可改为“不由自主”。
4. D 解析:本单元课文均为小说,并非散文,通过情节和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而非单纯表达作者情感。
5. D 解析:该句通过“想”引出内心想法,属于心理描写,而非动作描写。
三、根据课文内容或积累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咆哮 受惊 狂奔
2. 沉思 寒冷 风暴
3.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4.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四、按要求写句子(共7分)
1. 洪水淹没了村庄。(2分,保留主干,意思不变)
2. 邻居家的两个孩子被桑娜抱回了家。(2分,“被”字句转换正确,主语、宾语位置无误)
3. 老汉对小伙子说,小伙子必须排到后面去。(2分,人称转换正确,标点使用恰当)
4. 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渔网,走进屋子,叹了口气。(1分,合并后语句连贯,逻辑清晰)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35分)
五、(一)课内阅读(15分)
1. 桑娜将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家,内心因担心丈夫反对而忐忑不安。(3分,概括出“抱回孩子”和“内心忐忑”两个核心内容即可)
2. 表现了桑娜既善良(忍不住抱回孩子)又矛盾(担心丈夫负担过重、害怕被丈夫责备)的复杂心理,体现她对孩子的同情和对家庭的责任感。(4分,答出“矛盾”“担心”“善良”等关键词,结合语境分析即可)
3. “非……不可”是双重否定句式,加强语气(2分),突出桑娜内心的坚定——即使知道会增加家庭负担,也必须救助邻居的孩子,体现她善良、无私的品质(2分)。
4. 主要运用心理描写(2分);作用:直接展现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内心挣扎,让人物形象更真实、丰满,突出她善良且有责任感的品质,推动情节发展(2分)。
(二)课外阅读(20分)
1. (1)跋涉:指老秦在大雪中艰难地行走(2分,结合“雪地里”“鞋子湿透、脚冻麻”等语境解释); (2)隐患:指森林中可能引发危险的潜在因素,文中指可能导致火灾的风险(2分,结合“火情隐患”“未熄灭的炭火”等语境解释)。
2. ① 日常巡林:检查森林安全、帮助迷路游客、扶正倒树;② 大雪天进山:给动物放草料、挂危险警示牌;③ 扑灭山火:发现游客遗留炭火引发的火情,及时扑灭火苗并提醒游客防火。(4分,答出任意3件事,概括准确即可)
3. 属于动作描写(1分);作用:“顶着风雪”“背着干粮和草料”等动作,生动展现老秦在恶劣天气中进山的艰难(2分),突出他对森林动物和游客安全的重视,体现其负责任的品质(1分)。
4. 老秦的人物形象(4分): 负责任、有担当:三十年坚守巡林,细致检查森林安全; 善良、关爱生命:担心动物挨饿进山放草料,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勇敢、无私:不顾个人安危扑灭火苗,外套被烧、手受伤也不在意。 结尾话语的深意(4分):老秦将森林里的动植物视为家人,体现他对森林深沉的热爱(2分);“守着它们心里踏实”点明他坚守的动力——守护森林就是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升华了“奉献、责任”的主题(2分)。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30分)
六、习作(30分)
评分标准
等级 分数范围 评分要点
一类文 27-30 分 切合题意,题目补充恰当(如 “感动”“敬佩”);能通过 1-2 件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至少运用 2 种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心理、环境描写);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实;语言流畅,书写工整,不少于 400 字。
二类文 23-26 分 符合题意,题目补充合理;有具体事例,能运用 1-2 种描写方法;人物特点较明确,感情较真实;语言通顺,书写较工整,字数达标。
三类文 18-22 分 基本符合题意,题目补充简单;事例较笼统,描写方法运用较少;人物特点不突出;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数接近 400 字。
四类文 17 分及以下 偏离题意,题目补充不当;无具体事例,缺乏描写;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数不足 300 字。
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