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人教统编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
二、局部抗战开始
三、一二·九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第16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四、西安事变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史实,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02
03
01
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知道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时空观念、史料证实)
知道一二九运动的时间、口号、意义,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程引入
1、背景
②国内:蒋介石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可乘之机。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战争。
1929-1933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③国际: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2、概况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军占领沈阳
3、日本扩大侵略
①由于张学良执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沦陷
12小时占领沈阳
1星期控制辽宁
4个月占领东北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介石致张学良“铣电”1931年8月16日
②1932年,日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州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4、日军在东北的残暴统治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 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1、中共中央的抗日主张
九一八事变爆发两天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率先提出武装抗日的主张。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打倒各派国民党,打倒一切军阀!变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对中国革命的战争为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打倒……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宣言》 1931年9月20日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①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这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②1931年11月,驻防黑龙江的东北军将领马占山,指挥所部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终因伤亡过大而撤退。
③1932年,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赵尚志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④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3、上海抗战
1932年进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蒋光鼐(nài)、蔡廷锴率领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奋勇抵抗。
4、华北抗战
①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抗击日军。在喜峰口战斗中,第二十九军官兵手持大刀,杀伤大量日军。
②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等率部在察哈尔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
1933年5月,中国抗日名将吉鸿昌(1895-1934)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等地。1934年11月24日,吉鸿昌被蒋介石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刑前题诗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1、背景
①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
②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③国民党政府继续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近年来,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有任何旧仇宿怨,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任何分歧,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
日本策划的“华北五省自治区”
2、概况
时间
地点
口 号
性质
结果
影 响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新华门前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
爱国学生遭到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
①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②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③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青年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
3、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①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任务是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1936年冬,傅作义指挥所部在绥远击退日伪军进攻,共歼敌2000余人,取得百灵庙大捷,令国人振奋。
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这个决议和毛泽东在会后所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成为中共的政治路线转变的标志。……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地解决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问题。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等
1、背景
①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深重,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众抗日情绪激昂,士气高涨,全国上下渴望发动全面抗战。
②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负责“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④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多次恳请无望。
2、概况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落,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蒋介石一直坚持妥协政策,引起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不满;西安等地学生爱国运动的推动,西安爱国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吁请抗日。
“审蒋、除蒋”方针只会导致内战的发生,帮助日本侵华野心的实现。周恩来认为,杀蒋泄恨事小,酿成内乱放日本长驱直入是大。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①事变爆发后各方的态度
请各自检束与忍耐,勿使和平绝望;更请于军事讨伐前,先尽力求委员长之出险。
——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12月13日)在何应钦(亲日派)的支持下,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队长……派2个团向赤水河西岸的东北军发起进攻,造成百余人伤亡。
——康泽《西安事变后南京情况》
从速准备强化在华警备兵力,适当利用此兵变以推进对华政策。
——日本《军务极密第675电》
②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协商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1、1931年9月21日,苏联伯力广播电台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指出:“日本只是口头上高喊和平,实际上已经开始占领满洲。”“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指 (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危机 C. 七七事变 D. 皖南事变
A
巩固练习
2、1931年日本占领沈阳后,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这表明( )
A. 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C. 国共两党正式联合抗日 D. 日本侵占东三省的幻想破灭
A
4、民国二十年《申报》上刊登了南洋烟草公司的一则广告。其中的一句广告语为:“爱用国货方能达到救国自强”。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广告语的时代背景是( )
A.洋务运动兴起间 B.辛亥革命爆发后
C.九一八事变爆发 D.七七事变发生后
C
巩固练习
3、西安事变发生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取得了抗战胜利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5.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出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淞沪会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B
6..“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是( )
A.“五四运动” B. 一二·九运动
C. 华北自治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B
巩固练习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