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人教统编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七七事变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三、淞沪会战
第17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四、南京大屠杀
通过了解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等史实,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通过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认识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02
03
01
了解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的基本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时空观念、史料证实)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抗日的爱国精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程引入
1、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又向华北地区推进。到1936年,日军已经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战争一触即发。
“鉴于南京政府近来反日行为日益频繁…为维系帝国自开国以来对华之一贯积极政策,为帝国安全和国民生计考虑,务必革除之前保守做法,限期动员80万兵员,给予其全面重大打击…占领华北之北平、天津及华东之上海…并准备战争长期化。”
——《日本1937年度对华作战计划》
要速战速决
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时间
地点
经过
结果
影响
1937年7月7日
北平卢沟桥
7月底,平津失陷。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2、概况
1、背景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7.8)
“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1937.7.17)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编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中国共产党遵从三民主义,停止一切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活动,取消苏维埃政权,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等。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
在中共中央的多次催促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经过半年多艰难曲折的谈判,以中共中央《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为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1935年底,中共瓦窑堡会议以及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及党的任务;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背景
平津失陷以后,为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日军准备打击中国经济、政治中心——上海和南京。
2、概况
时间 过 程 主要战斗
英雄人物
1937年8月—11月(持续3个月)
①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②1937年8月13日,日军轮番向上海进攻;中国多次击退日军;8月14日,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日机3架;11月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宝山保卫战、四行仓库保卫战
姚子青、谢晋元
知识拓展
3、影响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打乱了日本侵华的战略计划;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让世界清楚中国政府的抗日立场,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
4、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37年10月2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正作出迁都重庆的决定。随后历时一年多,终于将国民政府迁移至重庆,并于三年后将重庆设为陪都。
史实: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先后出动了70余万兵力,多次打退了日军的进攻。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阵地,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中国空军首次参战,击落3架日机,初战告捷。影响: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①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后继续西犯,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②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随即进行了持续六周的血腥大屠杀,犯下滔天罪行。
③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2、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为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2、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知识拓展
课后活动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日斗争,确保了全国各阶层、各党派的团结一致,形成了广泛的抗日力量,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合作,中国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共同抵御外敌,最终引导中国走向胜利。
意义: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等等。
1、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C.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D.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中国国家统一
B
巩固练习
2、卢沟桥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从这里开始,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D
4、4.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这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愿望 B.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的目的
C.进行工农红军长征的目的 D.团结御侮一致抗日的诚意
D
巩固练习
3、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A
5、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打破迷梦,激发斗志”强调的是淞沪会战的( )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D
6、攻占南京的日军第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日记中记道:“大体上不保留俘虏,全部处理之。”这是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 )
A.受害人证 B.直接物证 C.新闻佐证 D.影像实证
B
巩固练习
7、国家公祭鼎铭文:“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旅顺大屠杀 D.南京大屠杀
D
8、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建立了 ( )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B
巩固练习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