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泉四海中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 (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平泉四海中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 (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2 18:5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平泉四海中学 王丽娥记承天寺夜游学习目标1.熟诵并准确默写,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能内学外用。
2.梳理并掌握“其、而”两个虚词的用法 ,积累文言知识。
3.能够学以致用、规范作答,提高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背诵默写【原文填空】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 , 。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 ? 。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4、《记承天寺夜游》中 , , 。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一)作品作者:
1.《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 ,字 ,号 ,( )时期文学家、书画家。
(二)词语解释: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复习检测 夯实基础】【文言知识 积累储备】
(一)古今异义
1.但:古义: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
2.耳:古义: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
3.户:古义: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
(二)一词多义:
【遂】
①遂至承天寺: _______
②遂迷,不复得路: _______
【然】
①欣然起行: _______
②然徒步则汗流浃背:_______
【虚词归类,总结用法】
【手法运用 掌握方法】
说说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分) (山东淄博卷)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重的词。(2分)
①月色入户 户 :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 工:
③ 始极其浓媚 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内学外用 规范作答】 王者何贵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9.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A. 公将鼓之 B. 恢弘志士之气
C. 呼尔而与之 D.未之有也
10.解释下列加重的词语。(2分)
⑴桓公仰而视天 而: ⑵背之则亡 亡: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 译文:
12.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请你列举一位并说出他的观点。(3分)
答:
【内学外用 规范作答】(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 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9、解释下列句中加重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夜大雪 雪 : ②因起彷徨 因 : ③小船就之 之 :
20、翻译: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4分)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请说说异同点。(3分)
23、两段文字都写了夜找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盘点收获布置作业合作梳理文言“否定副词”和“疑问代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否定副词有:
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不、否。
“不、未、莫、毋”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中,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宾语前置),而“弗、勿、非、无”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中不能用宾语前置的结构。
“弗、勿”后面修饰限定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
“非”否定的是整个句子。
“无”后面直接加宾语。
“否”一般单独成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
谁、孰、何、曷、胡、安、焉、奚、恶、盍(盖)等。   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疑问代词可分三类:   指人的有“谁、孰”;指物的有“何、胡、奚、曷”等;指处所的?有“安、恶、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