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测试
语
文
试
卷
同学们:
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你心境平静,只要你开动脑筋,你就会觉得试题并不难。请相信自己,成功将会属于你。你需要注意的是: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当然,你还必须注意保持试卷的书面整洁。
一、基础知识部分:(20分)
(一)、按要求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8分)
1.□□□□□,把酒话桑麻。(
《过故人庄》孟浩然
)
2.□□□□□,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3.□□□□□□□,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4.乡书何处达?□□□□□。(《次北固山下》王湾)
5.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一句,借“明月”寄托了他对朋友的牵挂之情。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
“□□□□□□□,□□□□□□□”一句,描绘了西湖早春莺歌燕舞美好景象。
(二)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瘫痪
并蒂
各得其所
翻来覆去
B、
锤打
搓捻
不求甚解
慌然大悟
C、
尴尬
荫蔽
形影不离
水波粼粼
D、
烂漫
委屈
满不在乎
花团锦簇
(三)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诀别(jué
)
绰号(chuò
)
嫩芽(nèn)
意见分歧(qí)
B.星宿(
xiù)
撒谎(sā
)
透彻
(chè)
絮絮叨叨(dāo)
C.憔悴(cuì)
匿笑(nì
)
祷告(dǎo)
银装素裹(guǒ)
D.徘徊(huí)
脸颊(jiá
)
攥着(zuàn)小心翼翼
(yì)
(四)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两个与画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
。(3分)
(五)文学放飞(5分)
1.下面一组词语,藏有元代人一绝妙佳句,每个词语各藏一字,请你写出这句诗及其题目或作者。小家碧玉、桥箭累弦
、流芳百世、水滴石穿、睹物思人、
万家灯火
诗句:
。题目或作者
。(2分)
2.告诉我,最近你在读什么名著,你对书中的哪个人物最感兴趣,说说他的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3分)书名《
》、
人物
、性格
。
二、阅读理解部分:文言文阅读(15分)
(一):《论语》十二章(节选)(10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共20篇。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2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
)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4.第一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分)
。
5.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选文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2分)
(二)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5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①孤:少而无父。
②昏怠:昏沉困倦。
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并释义:(2分)
①少有大志:
音
义
。②啖粥而读:音
义
。
3、“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2分)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本文有一句同样的话,那么,这句话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1分)
现代文阅读:(25分)
(一)我的母亲(12)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
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3分)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2分)
3.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简要赏析。(4分)
(1)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4.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不超过60字)(3分)
。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的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经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是不输血又不行,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院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郑重而严肃地点头。仿佛作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的神情
。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 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 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⑧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的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他又挽起了胳膊—
—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我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⑨所有的人都被震惊了,这不是孩子
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的说出并做到呢。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2分)
2.第⑦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何会放出了光彩?(3分)
3.文中的“男孩”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具体描述男孩的“一番思考”。(不超过70字)(3分)
5.为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分)
三、作文(40分)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要:①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②主题鲜明,最好写真人真事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③字迹工整清晰。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