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觉醒与信仰归宿》复习课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思想觉醒与信仰归宿》复习课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9 19:2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百年求索: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
1.视频展示了当时中国面临着哪些内部和外部的严重危机?
2.视频重点介绍了哪些关键人物?他们各自代表了哪种救国思路?
3.这段历史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主题:民族危机下救亡图存
回顾:中国1840—1919


第一课时: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改良之路的尝试与困境(1894-1908)
第二课时:
闲看世变浑无事,风云无法齐际会
——革命与复辟的历史漩涡(1911-1917)
第三课时:
尚拟一挥筹运笔,书生襟抱本无垠
——思想觉醒与信仰归宿(1915-1931)
第五单元 第17课
第六单元 第18、19课
第六单元 第19课
第七单元 第20课
第三课时:
尚拟一挥筹运笔,书生襟抱本无垠
——思想觉醒与信仰归宿(1915-1931)
(自主梳理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任务一
我是小老师
1. 杨度对新文化运动持什么态度?
2. 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些主张影响了 杨度?
3. 杨度自称"旧人",这反映了什么?
材料一:贵刊主张之文学革命、伦理革命,实为改造中国之要图。度虽旧人,亦觉耳目一新。孔教之专制当破,个性之解放当立。
——杨度1918年致《新青年》编辑部的信
材料二:德先生、赛先生乃救国之良药。旧伦理、旧道德,如重重枷锁,禁锢民智,非破不可。
——杨度1919年在《晨报》发表的文章
积极接纳
对自己传统立场的反思,愿意接受新思想。
民主科学
一、破壁与觉醒: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的杨度
资料研读 论从史出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任务二
姓名 李超(?——1919.8.16)
性别 女
籍贯 广西梧州金紫庄
家庭情况 家境殷实,父母早亡,姊妹三人无兄弟。李家过继给伯父家哥哥李惟琛掌管家业,此人封建思想严重,爱财如命,逼迫李超出嫁,欲早日继承李家财产。
求学经历 梧州女子师范、广州国立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
死因 肺病(其堂哥断绝经济来源和一切关系,又气又急)
时人评论 李家: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
社会:召开追悼大会,各界人士莅位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女士遗像
我替这一个素不相识的可怜女子作传,竟做了六七千字,要算中国传记里一篇长传。
——胡适《李超传》
“不可夺志”。
——蔡元培
思考:
1、李超为何而死?
2、李超之死为何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3、“李超们”的新生出路在哪?
学习任务二:思考李超之死的原因?
姓名 李超(?——1919.8.16)
性别 女
籍贯 广西梧州金紫庄
家庭情况 家境殷实,父母早亡,姊妹三人无兄弟,李家过继给伯父家哥哥李惟琛掌管家业。此人封建思想严重,爱财如命。不支持李超求学,逼迫她出嫁,欲早日继承李家财产。
求学经历 梧州女子师范、广州国立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
死因 肺病(其堂哥断绝经济来源和一切关系,又气又急)
时人评论 李家: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
社会:召开追悼大会,各界人士莅位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女士之死,乃社会制度迫之而死耳。……李女士遭逢不幸,遂为此牺牲。
——陈独秀追悼会演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
……二、女子教育问题。
……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
……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年12月1日、3日)
民国建立,女子享有平等教育权,然而李超无法顺利接受教育;社会封建家长制、财产继承、重男轻女、妇女解放等诸多社会问题、封建思想、礼教对女性的压迫,李超最终被这些无形的大山压迫而死。
学习任务二:思考李超之死的原因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年12月1日、3日)
原因:民国建立,女子享有平等教育权,然而李超无法顺利接受教育;反映社会封建家长制、财产继承、重男轻女、妇女解放等诸多社会问题和封建思想对女性的压迫;加之社会处于转型期,新旧制度、文化激烈碰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下,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年12月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遗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年1月1日)
任务二:李超之死为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逝世于1919.8)
任务二:“李超们”的新生出路在哪?
“李超们”指的是无数深受封建压迫的女子的化身,李超之死带来的影响远未结束,促进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启蒙,吹响了妇女解放的号角!
首先是追求女性的独立。女性独立关键在于经济独立。
其次是追求思想的解放与独立。思想独立重要之处是教育平等。……
“李超们”指的是谁?
李超们”的新生出路在哪?(如何推动妇女解放?)
五四运动促使杨度从精英主义转向民众主义,从文化改良转向社会革命。
民众力量的觉醒
对政府的失望
转向社会革命
材料一:学生游行,甚壮。政府镇压,甚愚。民心不可侮,青年尤可敬。
——杨度1919年5月4日日记
材料二:学生运动乃国民觉醒之征兆,非暴力所能压制。
——杨度在《民国日报》的评论
材料三:劳农大众之力量,不可轻视。社会改造,非赖民众不可。
——1920年杨度演讲记录
分析五四运动对杨度思想的影响。
二、淬火与新生:转向马克思主义
材料一: 马克思之学说,实为科学社会主义。
——1922年杨度文章
材料二:杨度先生晚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
——周恩来回忆录
余追求真理数十年,终见光明。
——1928年杨度入党申请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杨度最终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没有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就不可能有后来的道路选择
实践检验真理:各种主张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杨度最终选择共产党是因为其方案的可行性
个人与时代
二、淬火与新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勇于自我革新
掌握做题方法 提升核心素养
典题训练 明确考向
学习任务三
小组合作
【过程要求】
先自主思考
再小组讨论
答案落实书面
做好展示准备
学习任务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国近代史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学习任务三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中国近代史前期 (1840—1919年) 19世纪40、50年代 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史后期 (1919—1949年) 1919—1949年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12分)
示例:
观点: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为救亡图存不懈奋斗。(2分)
阐述: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迈出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展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救亡图存为首要目标,要求兴民权并实行君主立宪,进行维新变法,推动制度变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爱国色彩浓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为己任,带领中国人民经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8分)
总之,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我国民族危机的不断严重,不同阶级阶层掀起了不同程度的救亡图存运动,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近代化,体现了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学生也可以从屈辱史、近代化史等角度回答。)
论点
解题技巧
四 要 素
论据
论证
结论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
判断表态、亮出自己的观点
证明观点的史实、题目中所给的材料、自己拓展性思考
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
——
总结升华
——
一人朋友圈,半部近代史
早期求学与君主立宪主张
杨度的思想转变历程:

支持袁世凯称帝与帝制主张

转向民主革命
接触共产主义与思想转变

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本课小结
转型时代的突围:
从杨度沉浮看中国近代
道路探索
历史选择的必然性
杨度一生试错证明,改良主义无法触动封建根基,资产阶级共和方案流产,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他把自己活成一把梯子,让后来者踩着他的错误攀向光明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我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历史,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任务就可能拖得更久、付出的代价更大,我们的国家更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更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