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在与古叙利亚地区的交往过程中,美索不达米亚、埃及、波斯、希腊、罗马等域外文明建构了对该地区的不同称谓。希腊人和罗马人称“叙利亚”,亚述人和波斯人称“河西”,类似的做法甚至在青铜时代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文本中也有反映。古叙利亚文明称谓建构( )
A.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文化特征 B.源于地理环境的开放特性
C.形成了同质性为主导的文明体 D.植根于古代东方社会传统
2.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在《理想国》中描绘了一个理想政治的愿景。其中他所构想的理想国将所有公民划分为三个阶层:平民阶层、武士阶层和统治者阶层。统治者必须是接受过严格哲学教育、富有智慧的哲学家,他们最适宜治理国家;武士阶层是少数精英,他们拥有武力,最适合保卫国家;平民阶层则指农民、手工业者或商人。柏拉图的这一愿景( )
A.完全否定雅典民主模式 B.标志雅典民主臻于成熟
C.对雅典民主的有益思考 D.提供雅典民主理论框架
3.亚历山大统治期间采取宗教宽容政策,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毁的马都克神庙。上述举措显示出亚历山大帝国( )
A.文化多元一体 B.实行政教合一 C.信仰源自中亚 D.重视凝聚人心
4.中世纪晚期,随着商业复兴的浪潮席卷欧洲,城市经济蓬勃发展。意大利一些城市周边的乡村,原本以农业生产为主,此时农民开始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如亚麻、葡萄等,并将其加工成产品出售给城市商人。城市商人则为乡村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这一现象表明( )
A.城乡差距日益拉大 B.庄园经济逐渐瓦解
C.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物种交换影响民生
5.1086年,英王威廉一世让包括总封臣在内的各级封建主到索尔兹伯里集体向其宣誓效忠。经此活动,欧洲大陆那种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习惯在英国转化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的原则。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A.封建主特权的终结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封君封臣制的瓦解 D.庄园制得到巩固
6.关于下列示意图所反映的史实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出现于亚洲的等级制度 B.都属于中古时期的文明成就
C.都是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 D.都体现出了皇权至上的原则
7.马丘比丘城遗址(图一)中的宫殿、神庙、城墙以及给排水设施,充分展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图一位于《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图二)中的( )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8.1615年,咖啡随威尼斯商人传入欧洲,随即受到意大利人、法国人狂热追捧,他们为咖啡著书、写诗,甚至爆发冲突,正如维也纳俗语所言“欧洲人挡得住土耳其的弓刀,却挡不住土耳其的咖啡”。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异域商品与文化审美在欧洲的渗透
B.欧洲与亚洲的传统贸易地位的丧失
C.土耳其对欧洲文化产生主导性影响
D.欧洲民众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9.下图所示为16世纪早期欧洲某国构建的“海上帝国”,图中“·”代表该国的主要商馆或要塞所在地。据此可知,该国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0.英国的航海法令历史悠久。14世纪末,英国颁布严厉的沿海贸易禁令,规定进出口任何商品都必须使用英国船只。16世纪,颁布禁止外国人参与英国海岸贸易的法令。1651年《航海条例》主要谋求打击荷兰转口贸易,垄断殖民地贸易经济,保障本国航运业的发展,强化英国经济及国家防御力量。这些航海法令的本质共性是( )
A.君主专制政权强化对贸易的控制
B.新教伦理推动英国的贸易扩张
C.以重商主义政策维护国家的利益
D.满足国内工业资本扩张的需要
11.18世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不仅邀请伏尔泰到宫廷做客,还支持出版自由,允许哲学家们在普鲁士传播启蒙思想,甚至在国内推行司法改革,简化法律程序,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对外政策上,他又积极发动战争,扩张领土。腓特烈二世的举措( )
A.促进了启蒙运动中心的东移 B.顺应了欧洲王权强化的潮流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近代转型 D.践行了人文主义的价值理念
12.1617年英国学者弗卢德在他的著作中置入一幅插图,取名“完整的自然之镜和艺术想象”,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机地包容在一个圆形的图案里,意谓世界是上帝的艺术品,而人是世界的中心。该作品( )
A.适应工业资产阶级需求 B.呼唤理性思想的回归
C.体现自然科学发展成果 D.凸显文艺复兴的内核
13.在法国画家杜米埃1834年创作的漫画《立法大肚子》(见如图)中,议会厅内满是慵懒与敷衍,议员们或昏昏欲睡,或摆弄无关物品。该漫画( )
A.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的政治风貌
B.佐证了西方的民主政制徒有形式
C.体现了浪漫主义绘画的创作风格
D.揭示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困境
14.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通过保护、奖励并与民间合作等办法来发展教育。政府倾力引入西方数学、地理、自然科学等学科,削减传统儒学内容;翻译欧美教材,聘请外国教师授课;重视理科教育,设立工部大学校等专门技术院校。这些改革措施( )
A.体现出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B.是为了服务于近代工业化发展
C.吸收了东西方传统文化的精华 D.具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
15.从1871-1875年到1896-1900年,英国小麦和面粉、肉类以及黄油和乳酪的进口量分别增加了90%、300%和110%。英国对国外农产品形成了严重的依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气候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结构转型
C.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伴随阵痛
D.“重商主义”政策限制农业发展
16.据统计,1890~1912年,德国精密机械、化学工业专利数达英法总和的2~3倍,但德国《帝国统计年鉴》显示其同期工业事故率从18.7%跃升至63.6%。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德国( )
A.工业布局失衡加剧生产风险 B.代议制民主下社会治理缺失
C.社会福利制度缺乏法律保障 D.国家战略导向下的发展异化
二、综合题
17.古代文明从产生初期就存在交流与扩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图1、图2、图3中文明交流的方式。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选取其中一个地图,参考示例的答题思路,对“古代文明的扩展”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解读。
示例: 秦的统一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秦国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实力,远交近攻,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各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三、材料题
18.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烟草原产美洲,最初是印第安人祭祀神灵及解乏的物品。1492年哥伦布抵达古巴时发现印第安人吸烟,次年将烟草带回欧洲。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水手将其传至欧洲各地。1560年,法国驻葡萄牙大使带回烟草种。1575年,烟草经阿卡普尔科传入菲律宾,后传至日本、澳门、爪哇等地。17世纪初,烟草从南路和北路传入中国内地并迅速普及。1670年奥地利设立烟草专卖局。1674年法国建立了烟草包税所。伴随欧洲殖民扩张与贸易活动,烟草生产和消费在全球泛滥,烟草像蔗糖、茶叶和咖啡一样,成为国际贸易,特别是大西洋三角贸易的重要商品。烟草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吸烟逐渐成为一种社交活动,并形成了独特的“烟文化”。然而,烟草也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危害,尼古丁等剧毒物质导致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病等。17世纪开始,世界各国政府普遍掀起了禁烟运动,但烟草生产和消费不仅未受到有效控制,反而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同时,烟草种植的利润丰厚,吸引农民改种烟草,导致多地农业种植结构发生变化。此外,烟草的传播还影响了社会风气,吸烟被视为一种“时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摘编自李隆庆《新大陆的一份沉重礼物——烟草的发现、传播及其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烟草在全球传播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烟草在全球传播和消费产生的双重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兰克王国分裂之后,各个地方各级领主贵族的庄园都有自己的法律,全国形似散沙,这进一步加剧了法国法律的分散性和地方化倾向。13世纪之后,这种情况开始得到改变,尤其是国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律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统一。这一时期,民事法律虽然仍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分散性,但由于罗马法和巴黎习惯法影响的日益扩大,统一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比如路易十五在位期间,法国制定了赠与法、遗嘱法、继承法,初步实现了民法领域最为纷乱部分的初步统一。
——摘编自岳纯之《继承与创新:法国民法典解析》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的部分内容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满二十一岁为成年;到达此年龄后,除结婚章规定的例外,有能力为-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
子未满二十五周岁,女未满二十一周岁,非经父母的同意不得结婚,父母意见不一致时,有父的同意即可;夫妻共同财产由丈夫一人管理之
夫妻双方或一方并非出于自由意志而结婚者,仅未经自由表示同意的一方或双方有权提出攻击: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于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个人不得以特别约定违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3世纪以来法国民法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法典》所蕴含的基本原则。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纪的英国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等,这些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内容都很丰富。不过,革命只是一次巨大的冲击,是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暴力形式,不会长久延续。它要解决的只是推翻封建统治,使政权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资产阶级利用政权和立法的力量,摧毁旧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的若干立国原则。至于建成全面完整的资本主义社会,那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改革也是向资本主义转变的途径之一。实际上,以革命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国家屈指可数,多数国家走的是改革道路。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围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自拟论题(赞同、补充、否定材料观点均可),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B
6.C
7.C
8.A
9.B
10.C
11.C
12.D
13.D
14.B
15.B
16.D
17.(1)方式:图1:殖民扩张或移民方式:
图2:军事征服或武力扩张:图3:商业贸易或对外贸易。
(2)示例:选取图1古希腊文明的扩展。
古希腊地处地中海沿岸,山多地少,本土资源有限,港湾众多,外贸发达。随着人口增长,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殖民扩张解决了资源匮乏的问题,推动了古希腊文明的扩展,使古希腊文明逐渐走向辉煌。古希腊文明的扩展不仅塑造了古代地中海世界的格局,还影响了此后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等文明的发展,使古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基石。
18.(1)趋势: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范围不断扩展;传播地域逐渐扩大;传播群体不断扩大;政策导向由禁止转向逐利;经济利益驱动最终占据主导;传播跨越阶层界限;传播路径依赖殖民贸易体系;社会渗透力加强。
(2)影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社会经济负担;引发成瘾和社会问题。烟草成国际贸易关键商品,推动全球贸易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烟草专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影响农业种植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9.(1)变化:由具有分散性和地方化倾向到很大程度上实现统一;原因:王权的强化;中央集权完成,国家统一实现;罗马法和巴黎习惯法的影响。
(2)原则:自由平等原则;强调夫权原则;契约自由原则;法律至上原则。
20.【示例】论题: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途径具有多样性。
论述:在世界近代史进程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各国迈向资本主义的路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革命是部分国家实现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有力手段。17世纪,英国历经长期斗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封建君主专制,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就道路。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迅猛摧毁封建统治,传播自由民主思想,资产阶级借此建立资本主义立国原则,深刻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这些革命虽历经波折,但成功实现政权转移,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石。改革同样是走向资本主义的重要途径。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尖锐,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改革,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提供劳动力与资金,俄国由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与此同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变革,如“废藩置县”强化中央集权、“殖产兴业”发展经济、“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化,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实现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转变。总之,英国、法国通过革命,俄国、日本借助改革,都成功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途径的多样性。各国依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推动了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广泛确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