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能提升作业(十)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
A.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四个实验小组测得水的沸点如表所示:
组别
1
2
3
4
水的沸点/℃
98.2
98.9
98.5
98.6
对于上述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第2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只有第1小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偏离100℃最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3.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4.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内的水不断地沸腾,则插在烧杯中试管里的水( )
A.不能到达沸点,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C.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D.若将酒精灯火焰加大,延长加热时间,可以沸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6.春暖花开的时候,郑东新区很多地方都在进行绿化,园林工人的辛勤努力使“绿城”更加漂亮了。小明发现一些绿化树木树冠完全剪掉了,这样做的目的是? 。
7.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8.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热量。
三、简答题(4分)
9.在广州的春季,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课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
(2)提出一个防止课室内“出水”的方法。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10.(5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98
(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这次数据填入表格内。
(2)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如果温度计测量无误,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由实验可知: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水继续 ,但水的温度 。
11.(10分)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b.液体 的高低;c.液体 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①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②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③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相同。
④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 法。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塑料袋放入热水中,里面的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酒精汽化,本题选C。
2.【解析】选D。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在实验中测得的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有:一是外界大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二是测量中存在误差,所以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故选D。
3.【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的条件。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在时间一定时,可以节省燃料,A、B、D错,C对。
4.【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液化的理解与判断。水沸腾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会发生液化而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而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冰棒周围的空气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周围的冷空气也会发生液化而形成“白气”,这些“白气”的实质是小水珠,故A、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液化是放热过程,所以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放出热量,故C选项错误。
5.【解析】选B。烧杯中的水可以不断地从酒精灯吸热,所以烧杯中的水可以沸腾,但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通过热传递也能达到沸点,但由于试管和烧杯中的水温度都等于沸点,试管中的水就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能沸腾。故正确答案为B。
6.【解析】春季风多,天气干燥,新栽的树木剪去整个树冠,可以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易于成活。
答案: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
7.【解析】氯乙烷是气态有机物,加压则液化;常温下液态氯乙烷又迅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答案:液化 汽化 吸收
8.【解析】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不断放热,所以会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
答案:试管壁有小水珠(液化) 放出
9.【解析】(1)春天到来,气温上升较快,墙壁、黑板、地板温度上升较慢,南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在墙壁、黑板、地板上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大量的水珠使得地面非常潮湿。
(2)可以关闭门窗、开空调排湿(不能打开门窗,合理即可)。
答案:见解析
10.【解析】(1)由题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92℃。
(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98℃。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气压的减小而减小,沸点低于100℃,说明当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液体沸腾的特点为: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答案:(1)92 (2)98 小于
(3)吸热 保持不变
11.【解析】本题考查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由题图中所给信息可以提出如下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跟液体温度的高低,跟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要想探究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就要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再使表面积的大小不同;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在进行本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所以要采取控制变量法。
答案:(2)温度 表面附近空气流动
(3)③表面附近空气流动快慢
(4)有关
(5)控制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