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精练精析:(十一)第十八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鲁科版九下五四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物理精练精析:(十一)第十八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鲁科版九下五四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9-12 14:3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知能提升作业(十一)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
2.某年五一期间,气温骤降,游客们在武当山顶欣赏到了一种奇特的景观,如图所示的植物上附着一层薄薄的霜,好像披了一件洁白的纱衣,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
C.花朵上的水遇冷凝固
D.花朵上的水蒸发形成
3.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夏天吃雪糕凉爽
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
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
4.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5.(多选)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C.寒冷的冬天,树上的雾凇是凝华现象
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7分)
6.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    为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为小水滴或     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7.2011年9月,“天宫一号”飞行器发射成功。飞行器的外表面都涂有特殊材料,它在高温下    变成气态,对飞船起到保护作用。
8.如图所示,李军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云和雨的形成”,请写出整个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三、简答题(7分)
9.每年9月7日左右有一个节气叫“白露”,10月23日左右有一个节气叫“霜降”。意思是我国黄河一带从当天开始空气中水蒸气会分别形成露和霜。
(1)请指出形成露、霜的物态变化名称。
(2)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变成露,在什么条件下又会变成霜?
四、实验探究题(4分)
10.如图所示是妮妮同学组装的“人造雪”装置。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  。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五、综合应用题(7分)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  )或凝成小冰晶”(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
(2)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
(3)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   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   ,导致降雨。
(4)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固体清新剂”能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它是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体,发生了升华现象。
2.【解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B正确。
3.【解析】选C。A是熔化吸热,B和D是汽化吸热,C是凝华放热,故本题选C。
4.【解析】选C。“千里冰封”中的“冰”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万里雪飘”中的“雪”是水蒸气遇强冷空气直接凝华而成的。故选C。
5.【解析】选A、C。此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冬天,气温低于0℃,衣服上的冰冻不会熔化慢慢变干,说明衣服上的冰变成水蒸气散失了,从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樟脑丸是固态,慢慢“消失”是变成气态散失在空气中,是升华现象;冬天,气温低于0℃,水蒸气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形成雾凇,是凝华现象;灯丝是钨做成的,发光时,温度很高,钨丝发生升华,然后碰到灯泡玻璃发生凝华,附着在内壁上,使灯泡内壁慢慢变黑。
6.【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上升到高空后吸热升华变为气体,周围空气热量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变为小冰晶,落下来的过程中,小冰晶会熔化为小水滴而形成雨。
答案:升华 吸收 液化 凝华
7.【解析】飞行器外表面涂的特殊材料是固态,在高温下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答案:升华
8.【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给水加热时,水吸收热量,发生汽化(或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与小冰晶悬浮在空气中就是所谓的“云”。小水珠下降(或小冰晶下降过程中熔化)形成雨。
答案:汽化或蒸发 液化或凝华
9.【解析】露是水蒸气在遇到温度不太低的环境时,液化形成的,如夏天早晨的露。霜是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环境时,凝华形成的,如严冬早晨的霜。
答案:(1)露的形成是液化,霜的形成是凝华
(2)露是水蒸气在遇到温度不太低的环境时,液化形成的,如夏天早晨的露。霜是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环境时,凝华形成的,如严冬早晨的霜。
10.【解析】本实验用碘粉模拟“人造雪”,因此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碘粉。应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因此应据酒精灯及其火焰高度固定铁圈的位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碘先升华后凝华。
答案:(1)酒精灯及其火焰 (2)碘粉
(3)碘粉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然后又在棉线上看到碘的晶体
(4)升华、凝华
11.【解析】水蒸气凝成小水滴,从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水蒸气凝成小冰晶,从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小冰晶变成小水滴,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吸热。
答案:(1)液化 凝华 熔化
(2)液化、凝华 (3)升华 吸收 降低
(4)答案多种。例如,用水后随手关水龙头;刷牙时不开长流水,用杯子装水;洗菜(衣)水再用来冲厕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