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第四单元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小明所在班级的同学平均体重是38千克,小明的体重( )。
A.一定是38千克 B.不可能是38千克
C.可能是38千克 D.一定小于38千克
2.下图是我国2015年工业用水统计图,哪个月的用水量最大?( )
A.一月 B.二月 C.三月 D.四月
3.下面三幅图是4名学生一分钟内投篮投进个数情况统计图,图( )中虚线所指的位置表示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
A. B. C.
4.六(1)班同学平均体重38千克,六(2)班同学平均体重37千克。六(1)班王林和六(2)班刘军的体重相比,( )。
A.王林比刘军重 B.刘军比王林重 C.两人一样重 D.无法判断谁重
5.五年级女生做仰卧起坐。1分钟做到40个以上(含40个)为优秀,21-39个为及格。下表是五一班女生1分钟做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小丽的成绩在五一班女生中排在第13名,她可能做了( )个。
等级 优秀 及格 不及格
人数 11 12 2
A.20 B.38 C.40
6.下列说法,哪个不正确?( )
A.上次考试,我们小组有6个同学,平均每人得90分,90是平均数;
B.上周平均每天的气温是26℃,26是平均数;
C.华华体育课上测试60米跑的成绩,跑了4次,平均每次跑12秒,12是平均数;
D.15个梨平均分给3个小猴,每个小猴分得5个,3是平均数。
7.学校有男生、女生两支手球队。男生手球队平均身高146厘米,女生手球队平均身高143厘米。两只手球队各自最高球员的身高相比,( )。
A.男生高一些 B.女生高一些 C.同样高 D.无法确定
8.四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平均成绩是26个。丁子涵、张小瑞、王浩宇都是四年级一班的学生,下面说法( )一定是错误的。
A.丁子涵的成绩可能是26个。
B.张小瑞的成绩排在第一名,但他的成绩低于平均成绩。
C.王浩宇的成绩高于平均成绩,但他在全班40人中排在第22名。
9.下面统计图中,竖线所在的位置大致能反映这4个数的平均数的是( )。
A. B.
C. D.
10.三位同学从高到低排成一排,分别是小明、小华、小亮。如果小明、小华两人平均身高是140厘米,那么这三位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 )。
A.低于140厘米 B.等于140厘米 C.高于140厘米 D.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1.四(2)班男生的平均体重是34千克,女生的平均体重是30千克.每个男生的体重一定比每个女生重.( )
12.条形统计图根据形式的不同分为( )式和( )式.
13.下面是四年级三班女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记录。(单位:厘米)
140 138 129 140 127 119 155 133 130 132 129 135
144 143 150 136 147 122 124 152 139 145 131 129
(1)整理上面的数据,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四年级三班女同学立定跳远成绩统计表 2023年10月
成绩/厘米 110~119 120~129 130~139 140~149 150~159
人数
(2)四年级三班一共有( )名女同学。
(3)成绩在( )厘米范围的人数最多,在( )厘米范围的人数最少。
(4)李静立定跳远的成绩在这个班女同学中排在前3名,她的成绩可能是( )厘米。(只填一个数字)
14.小芳参加庆祝建国70周年歌唱比赛,评委给她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2、70、85、79、88、95,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芳的平均得分是( )。
15.三名小学生的身高分别是142厘米,138厘米和134厘米,那么三人的总身高是( )厘米,平均身高是( )厘米.
16.学校游泳队里5名队员的体重如下表:
姓名 李洋 成飞 刘雨 赵亮 何翔
体重/千克 48 50 49 41 52
这些队员的平均体重一定不会超过( )千克,也一定不会少于( )千克。他们的平均体重是( )千克,如果再增加一个体重42千克的队员,他们的平均体重则( )(填“增加”或“减少”)
17.在如表中填出每种商品的总价。
品名 单价/元 数量/本
10 100 1000
笔记本 7.35
练习本 0.55
数学课本 7.43
18.近年来快递业飞速发展,但也消耗了大量的包装材料,回收利用这些包装材料有利于环境保护。下面是四年级同学调查两个社区一周回收快递包装情况的统计图。
(1)幸福社区星期 回收快递包装的千克数最少。
(2)这两个社区在星期四回收的快递包装相差 千克。
(3)这两个社区中,平均每天回收快递包装千克数多的是 社区。
19.小华在30米长的跑道上走路测试了三次,第一次走了74步,第二次走了78步,第三次走了73步。照这样算,小华沿400米跑道走一圈大约要走( )步。
20.某校四年级(2)班女生踢毽子成绩统计如下表。
个数 0~9 10~19 20~29 30~39 40~49
人数 1 2 8 3 2
(1)根据统计结果估计该班女生踢毽子的平均成绩,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
15个( ) 25个( ) 35个( )
(2)该班女生一共有( )人;如果小红是其中一名女生,她的成绩排在第6名,那么她最多踢了( )个。
21.根据下面四年级一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单位:个)
42 47 38 50 29 32 38 45 31 50 35 45 37 40 46 36 43 42 28 29 34 43 46 49 52 37 53 39 40 34
根据上面的记录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四年级一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表
_________年_______月
成绩/个 合计 20~29 30~39 40~49 50~59
人数/人
(1)这个班共有女同学( )人。
(2)从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这个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在( )个人数最多,在( )个的人数最少。
(3)王佳1分钟做了47个仰卧起坐,她在女同学中的排名是第( )名。
22.一个大西瓜,需要2只小猴一起抬.3只小猴要把西瓜从离家600米远的地方抬回家,平均每只小猴要抬( )米.
三、判断题
23.四年级一班和四年级二班足球比赛的结果是。这场比赛平均每班进了4个球。( )
24.小明第一天看了34页,第二天上午看了15页,下午看了23页,小明两天平均看了(34+15+23)÷3=24(页)。( )
25.小明暑假内每天读书,最多的一天读15页,最少的一天读8页,平均每天读的页数在8到15页之间。( )
26.如图是青少年广场各活动小组人数统计情况。
(1)图中纵格每格代表10个组。( )
(2)参加书法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合唱组的人数最少。( )
(3)这个活动中心的4个组共有150人。( )
(4)舞蹈组人数比武术组人数少20人。( )
(5)合唱组和武术组的总人数比书法组多10人。( )
27.某班同学身高最高是162厘米,最矮是138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不可能是138厘米。( )
四、计算题
28.列竖式计算,打☆的题目要验算。
376÷28= 400÷60= ☆2700÷150=
627÷33= 224÷28= ☆720÷68=
五、解答题
29.下面是光华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人数统计。
香蕉 桔子 苹果 草莓
38人 12人 80人 60人
(1)光华小学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如果组织一次野炊活动,你认为哪种水果应该多买一些?
30.下表是李师傅4小时中每小时加工零件件数的统计。
时间 第1小时 第2小时 第3小时 第4小时
个数/个 91 115 102 92
请根据上表中的信息,想一想,李师傅要在20小时内加工1800个零件,他能完成吗?请写出你的理由。
31.二年级一班第一组有15名学生,下面是他们的姓名、性别和年龄.
姓 名 性别 年龄 姓 名 性别 年龄 姓 名 性别 年龄
李明方 男 9岁 钱玲玲 女 9岁 胡 英 女 9岁
盛 玮 女 10岁 林 宁 男 9岁 周宇良 男 9岁
陆晓萍 女 8岁 刘大江 男 10岁 赵新华 男 9岁
叶 新 女 9岁 吴 林 男 8岁 金诗兰 女 9岁
顾 明 男 9岁 王月影 女 9岁 张 立 男 8岁
根据上面表里的情况,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性别 合计 男 女
人数
年龄 合计 8岁 9岁 10岁
人数
32.王老师随机挑选了一些四年级同学,统计他们每周看电视的时间,结果如下:
时间/小时 1以下 1~2 2以上~3 3以上~4 4以上
人数/人 17 18 23 16 14
(1)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每周看电视时间在( )小时的同学最多。
(3)每周看电视时间在1~4小时的同学一共有( )人。
(4)你还能从表格中观察出什么:______。
33.如果要调查四(1)班女生本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本数,下面有3个问题,问题( )能调查出所需要的结果。
通过调查,四(1)班女生读书本数如下表:
本数 人数
1~5本 6人
6~10本 10人
10本以上 4人
合计 20人
(1)根据表中数据,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本学期四(1)班女生读( )本书的人数最多,读( )本书的人数最少。
(3)四(1)班小芳同学读书本数在女生中排第5名,她本学期可能读了( )本书。
34.下表是东东家去年四个季度的用水量。
季度 一 二 三 四
用水量/吨 18 15 23 16
(1)根据东东家去年的用水量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如果每吨水的水费是3元,东东家去年上半年共缴水费多少元?
(3)去年东东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35.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各题,某地区2011年下半年每月的降水量如下表.
月份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降水量/毫米 186 175 205 150 84 52
(1)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某地区2011年下半年每月降水量统计表
(2)哪个月的降水量最多,哪个月的降水量最少?
(3)平均每月的降水量是多少?
(4)哪几个月的降水量超过了平均降水量?
36.有6个数排成一行,它们的平均数是27,已知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23,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34,第4个数是多少?
《(进阶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第四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D B D D B B A
1.C
【分析】平均数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所以每个实际数据比平均数可能多,可能少,也可能相等。
【详解】小明所在班级的同学平均体重是38千克,小明的体重可能是38千克,可能小于38千克,也可能大于8千克。
故答案为:C
2.D
【分析】条形统计图中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组数据的大小关系,柱状图的最高的柱对应的月份即为用水量最大的月份,据此可得出答案。
【详解】从我国2015年工业用水统计图可以看出一月的工业用水量达40,二月是60,三月20,四月是80,那么四月用水量最大。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而得出答案。
3.C
【分析】根据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首先排除图A,因为图A 中的虚线与人数最少的相等,不符合题意;再排除图B,因为图B中的虚线与人数最多的相等,不符合题意;所以图C中的虚线所指的位置表示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据此解答。
【详解】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知,图C中的虚线所指的位置表示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D
【分析】题目中给出的是两个班级的平均体重,而非王林和刘军的体重。平均体重反映的是整体情况,无法直接推断个别学生的体重。
【详解】六(1)班王林的体重可能超过、小于或等于38千克,六(2)班刘军的体重可能超过、小于或等于37千克,所以仅凭班级的平均体重,不知道王林、刘军具体的体重,无法判断谁重。
故答案为:D
5.B
【分析】从表格中可知,五年级女生优秀有11人,及格有12人,因为小丽是13名,所以成绩应该是及格;
又根据1分钟做到40个以上(含40个)为优秀,21-39个为及格,可知小丽做了21-39个之间,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
A.20<21,20不在21-39之间,所以不符合题意;
B.20<38<39,38在21-39之间,所以符合题意;
C.40>39,40不在21-39之间,所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D
【分析】平均数是指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据此逐项分析,找出说法错误的即可。
【详解】A. 上次考试,我们小组有6个同学,平均每人得90分,90是平均数;说法正确。
B. 上周平均每天的气温是26℃,26是平均数;说法正确。
C. 华华体育课上测试60米跑的成绩,跑了4次,平均每次跑12秒,12是平均数;说法正确。
D. 15个梨平均分给3个小猴,每个小猴分得5个,5是平均数。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认识,认真解答即可。
7.D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不能反映每个数据情况。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学校有男生、女生两支手球队。男生手球队平均身高146厘米,男生手球队的平均身高代表不了最高球员的身高,也就是说,最高球员的实际身高可能比146厘米高,也可能比146厘米矮,还可能与146厘米相等;
同理,女生手球队平均身高143厘米,女生手球队的平均身高代表不了最高球员的身高,最高球员的实际身高可能比143厘米高,也可能比143厘米矮,还可能与143厘米相等;
因此,两只手球队各自最高球员的身高相比,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D
8.B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概念可知:平均数比最大的数据小,比最小的数据大,所以丁子涵、张小瑞、王浩宇每个人的成绩都可能比26个多、或者少、或者相等,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丁玲的成绩可能是26个,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B.吴凡的成绩排第一名,但他的成绩低于全班成绩的平均数,说法错误,因为既然吴凡的成绩排第一名,他的成绩不应当低于全班成绩的平均数;
C.王浩宇的成绩高于全班成绩的平均数,他在全班40人中排第22名;有可能说法正确,因为虽然王浩宇的成绩高于全班成绩的平均数,有可能第22名后面的同学可能都低于平均数;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要知道平均数比最小的数大,比最大的数小是解题的关键。
9.B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一定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观察统计图,平均数不会偏左或者偏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图中竖线所在的位置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多出的部分太少,不符合题意;
B.图中竖线所在的位置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用切补法正好是4个数的平均数,符合题意;
C.图中竖线所在的位置等于这组数据中最小的数,不符合题意;
D.图中竖线所在的位置等于这组数据中最大的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10.A
【分析】三位同学从高到低排成一排,分别是小明、小华、小亮,小明、小华两人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小亮是最矮的,他的身高达不到平均身高,因为“总数÷份数=平均数”,所以它们三人的平均身高应该低于140厘米由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三位同学从高到低排成一排,分别是小明、小华、小亮。如果小明、小华两人平均身高是140厘米,那么这三位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低于140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应明确平均数的含义,理解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其中一个数据变化,平均数也会发生变化。
11.×
【详解】略
12. 横 纵
【详解】解:条形统计图从形式上分为纵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式条形统计图,据此解答.
13.(1)1;6;8;6;3;
(2)24;
(3)130~139;110~119;
(4)155
【分析】1)先统计一下各种成绩的各有多少人,可根据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再根据数据制作表格;(2)根据表格内容获取相关信息进行解答。
【详解】(1)
成绩/厘米 110~119 120~129 130~139 140~149 150~159
人数 1 6 8 6 3
(2)四年级三班一共有24名女同学。
(3)成绩在130~139厘米范围的人数最多,在110~119厘米范围的人数最少。
(4)李静立定跳远的成绩在这个班女同学中排在前3名,她的成绩可能是155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表的制作与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统计表可以将大量数据的分类结果清晰、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
14.86
【分析】去掉最高分95分,去掉最低分70分,小芳的平均分用剩余分数相加的和÷分数的个数来计算。
【详解】
【点睛】平均数就是把所有数字相加的和除以数字的个数。
15. 414 138
【详解】142+138+134=414,414/3=138,所以总身高是414厘米,平均身高是138厘米.
16. 52 41 48 减少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它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据此解答即可。52>50>49>48>41,所以这些队员的平均体重一定不会超过52千克,不会少于41千克;平均体重=总体重÷总人数;如果再增加一个体重42千克的队员,将42千克与平均体重相比较,如果42千克小于平均体重,则增加后的平均体重会减少。
【详解】52>50>49>48>41;
(52+50+49+48+41)÷5
=(102+49+48+41)÷5
=(151+48+41)÷5
=(199+41)÷5
=240÷5
=48(千克)
48千克>42千克,
这些队员的平均体重一定不会超过52千克,也一定不会少于41千克。他们的平均体重是48千克,如果再增加一个体重42千克的队员,他们的平均体重则减少。
17. 73.5 735 7350 5.5 55 550 74.3 743 7430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直接代入数据计算出来,然后填入表格即可。
【详解】7.35×10=73.5,7.35×100=735,7.35×1000=7350;
0.55×10=5.5,0.55×100=55,0.55×1000=550;
7.43×10=74.3,7.43×100=743,7.43×1000=7430。
根据计算填表如下:
品名 单价/元 数量/本
10 100 1000
笔记本 7.35 73.5 735 7350
练习本 0.55 5.5 55 550
数学课本 7.43 74.3 743 743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总价、单价、数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18. 二 6 幸福
【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以看出幸福社区七天回收快递包装的质量分别是14,8,12,16,13,11,17,比较大小时8最小,对应星期几就是星期几最少,据此解答即可。
(2)根据统计图中星期四的数据进行解答即可;
(3)分别求出两个社区平均每天回收快递包装的质量,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1)幸福社区星期二回收快递包装的千克数最少。
(2)16-10=6(千克)
(3)(14+8+12+16+13+11+17)÷7
=91÷7
=13(千克)
(12+8+7+10+11+7+15)÷7
=70÷7
=10(千克)
13千克>10千克
答:这两个社区中,平均每天回收快递包装千克数多的是幸福社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平均数的掌握和运用。
19.1000
【分析】先求出3次的平均数,然后再求出沿400米跑道走一圈大约要走多少步即可。
【详解】(74+78+73)÷3÷30×400
=225÷3÷30×400
=2.5×400
=1000(步)
小华沿400米跑道走一圈大约要走1000步。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1)25个( √ )
(2)16;29
【分析】(1)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踢的个数在20~29之间的人数最多,该班女生踢毽子的平均成绩在20~29个之间。
(2)将各个成绩段的人数相加,即可算出这个班女生一共有(1+2+8+3+2)人。小红的成绩排在第6名,她的成绩在20~29个之间,她最多能踢29个。
【详解】(1)
根据统计结果估计该班女生踢毽子的平均成绩,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
15个( ) 25个( √ ) 35个( )
(2)1+2+8+3+2
=3+8+3+2
=11+3+2
=14+2
=16(人)
该班女生一共有16人;如果小红是其中一名女生,她的成绩排在第6名,那么她最多踢了29个。
21.30;3;11;12;4
(1)30
(2)40~49;20~29
(3)6
【分析】分别数出各个成绩段的人数,再将各个成绩段的人数相加,求出总人数。据此完成统计表。
(1)根据统计表求出这个班女同学的人数。
(2)比较各个成绩段的人数大小解答。
(3)数出比仰卧起坐成绩大于等于47个的学生人数,即可求出王佳的排名。
【详解】3+11+12+4=30(人)
四年级一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表
2021年10月
成绩/个 合计 20~29 30~39 40~49 50~59
人数/人 30 3 11 12 4
(1)这个班共有女同学30人。
(2)12>11>4>3
这个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在40~49个人数最多,在20~29个的人数最少。
(3)王佳1分钟做了47个仰卧起坐,她在女同学中的排名是第6名。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表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统计表找出需要的数据,再进行解答。
22.400
【解析】略
23.√
【分析】比赛结果为5∶3,表示一班进5球,二班进3球。总进球数为 5+3=8(个),平均每班进球数为 8÷2=4(个),据此判断。
【详解】(5+3)÷2=8÷2=4(个)
这场比赛平均每班进了4个球。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4.×
【分析】根据题意,用第一天看的页数加上第二天上午和下午看的页数,求出两天一共看的页数,再除以2,即可求出小明两天平均看了多少页。据此判断。
【详解】(34+15+23)÷2
=(49+13)÷2
=62÷2
=31(页)
则小明两天平均看了31页;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5.√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所以平均每天读的页数有比平均页数多的,也有比平均页数少的,因此平均每天读的页数在这组数据最大的值和最小值之间,由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小明暑假内每天读书,最多的一天读15页,最少的一天读8页,平均每天读的页数在8到15页之间,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26. × × √ × ×
【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此图纵轴表示人数,每格表示10人,因此,图中每格代表10个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根据观察统计图可知:参加书法组的人数最多,参加武术组的人数最少,因此,参加书法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合唱组的人数最少,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把参加这5个组的人数合并起来与150人进行比较即可;
(4)参加舞蹈组的是40人,参加武术组的是20人,参加舞蹈组人数比参加武术组人数多20人,因此,舞蹈组人数比武术组人数少20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先求出合唱组和武术组的人数,然后与书法组人数进行比较,据此判断。
【详解】(1)此图纵轴表示人数,每格表示10人,因此,图中每格代表10个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参加书法组的人数最多,参加武术组的人数最少。因此,参加书法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合唱组的人数最少。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3)30+40+20+60=150(人)
因此,这个活动中心的4个组共有150人。这种说法是正确。
(4)参加舞蹈组的是40人,参加武术组的是20人,参加舞蹈组人数比参加武术组人数多20人,因此,舞蹈组人数比武术组人数少20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30+20=50(人)
60﹣50=10(人)
书法组是60人,合唱组和武术组的总人数比与书法组人数少10人。因此,合唱组和武术组的总人数比书法组多10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7.√
【分析】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据此可知,某班同学身高最高是162厘米,最矮是138厘米,则这个班同学身高不相等,他们的平均身高一定小于最高身高,大于最矮身高。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则他们的平均身高不可能是138厘米。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8.13……12;6……40;18
19;8;10……40
【分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数是两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不够除,就要多看一位。除到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除法的验算:根据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把除数和商相乘,如果乘得的积与被除数相同,那么原计算正确,如果有余数,就在加上余数,看是否与被除数相同。
【详解】376÷28=13……12 400÷60=6……40 ☆2700÷150=18
验算:
627÷33=19 224÷28=8 ☆720÷68=10……40
验算: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整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运用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计算时要仔细、认真,注意验算的方法。
29.(1)190人;
(2)喜欢吃苹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桔子的人数最少,如果组织一次野炊活动,我认为多买些苹果、草莓。
【分析】(1)根据加法的意义,用加法把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合并起来即可。
(2)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把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进行比较,我认为多买些苹果、草莓(答案不唯一)。
【详解】(1)38+12+80+60
=50+80+60
=130+60
(人)
答:光华小学二年级一共有190人。
(2)80>60>38>12
答:喜欢吃苹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桔子的人数最少,如果组织一次野炊活动,我认为多买些苹果、草莓(答案不唯一)。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0.能完成;理由见详解
【分析】根据题意,先算出平均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再乘20得出20个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最后与1800比较即可。
【详解】(91+115+102+92)÷4×20
=400÷4×20
=2000(个)
2000>1800
答:他能完成。
31.见详解
【分析】在进行数据整理的时候,可以用数数的方法,也可以用画符号的方法,要填写统计表,必须先明确表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详解】
性别 合计 男 女
人数 15 8 7
年龄 合计 8岁 9岁 10岁
人数 15 3 10 2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正确的数出对应的人数。
32.(1)见详解
(2)2以上~3
(3)57
(4)每周看电视时间在4以上小时的同学最少。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中用直条表示出来即可。
(2)从统计图中可看出,直条最长的表示每周看电视时间在这个时间段的同学最多。
(3)用(18+23+16)即可解答。
(4)从统计图中可看出,直条最短的表示每周看电视时间在这个时间段的同学最少。
【详解】(1)
(2)每周看电视时间在2以上~3小时的同学最多。
(3)18+23+16=57(人),每周看电视时间在1~4小时的同学一共有57人。
(4)我发现:每周看电视时间在4以上小时的同学最少。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3.(1)见详解
(2)6~10;10本以上
(3)10
【分析】(1)想要把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首先要找到每类对应的具体数据,然后将对应数据与条形图中每竖条代表的长度对应。据此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比较各个范围的女生人数的大小解答。
(3)读10本以上的人数有4人,而小芳同学读书本数在女生中排第5名,她读书本数在6~10本书这个范围里面,她可能读10本。
【详解】(1)
(2)10>6>4
本学期四(1)班女生读6~10本书的人数最多,读10本以上本书的人数最少。
(3)四(1)班小芳同学读书本数在女生中排第5名,她本学期可能读了10本书。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统计图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34.(1)见详解;(2)99元;(3)18吨
【分析】(1)把统计表中四个季度的用水量在条形统计图中用直条表示出来,完善统计图。
(2)把一、二季度的用水吨数相加,再乘每吨水的价钱即等于上半年共缴水费的钱。
(3)把四个季度用水的吨数相加,再除以4即可解答。
【详解】(1)
(2)(18+15)×3
=33×3
=99(元)
答:东东家去年上半年共缴水费99元。
(2)(18+15+23+16)÷4
=72÷4
=18(吨)
答:去年东东家平均每月用水18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以及根据统计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5.(1)
(2)九月,十二月
(3)142毫米
(4)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详解】(3)(186+175+205+150+84+52)÷6=142(毫米)
36.32
【分析】先根据“平均数×数据个数=总数”,分别求出6个数的和,前4个数的和,后3个数的和,再根据第4个数=前4个数的和+后3个数的和-6个数的和,代入数据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23×4=92
34×3=102
27×6=162
102+92-162
=194-162
=32
答:第4个数是3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数据个数和总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注意:总数=平均数×数据个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