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中学 2025-2026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1 27 S 32 Cl 35.5 Cu 64 Br 80 I 127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3小题,共 39分。
1.化学与科技、医药、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保暖贴”发热利用的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B. 铁的电化学腐蚀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Fe-3e-=Fe3+
C. 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D.“冰寒于水”,说明相同条件下等质量冰的能量比液态水低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1molSO2(g)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放出 QkJ的能量,则 2SO2(g)+O2(g) 2SO3(g)ΔH=-2QkJ mol-1
B. I2(g)+H2(g)=2HI(g)ΔH=-9.48kJ mol-1,则 1molI2(g)和 1molH2(g)的总能量高于 2mol的能量
C. 已知 H+(aq)+OH-(aq)=H2O(l)ΔH=-57.3kJ mol-1,则稀硫酸与稀 Ba(OH)2溶液反应生成 2mol
水,放出 2×57.3kJ的热量
D. CO(g)的标准燃烧热是-283.0kJ mol-1,则表示 CO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O(g)+O2(g)
=2CO2(g)ΔH=-283.0kJ mol-1
3.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做催化剂
B. 图Ⅱ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电极反应式:PbO2-2e-+ +4H+=PbSO4+2H2O
C. 图Ⅲ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其正极电池反应式:O2+4e-+4H+=2H2O
D.图Ⅳ所示电池中,Ag2O是还原剂,电池工作过程中被氧化为 Ag
第 1页,共 9页
4.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实验可知,(a)、(b)、(c)所涉及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将实验(a)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
C. 实验(c)中为了使反应进行完全,可以向盐酸中分几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若用 NaOH固体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则测定结果数值偏高
5.如图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图 1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 由图 2知,S(g)+O2(g)=SO2(g) ΔH1,S(s)+O2(g)=SO2(g)ΔH2,则ΔH1>ΔH2
C. 由图 3知,白磷比红磷稳定
D.由图 4知,CO(g)+H2O(g)=CO2(g)+H2(g) ΔH>0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甲:盐桥中的 Cl-移向 ZnSO4溶液
B. 装置乙:外电路电流由 a极流向 b极
C. 装置丙:a极附近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D.装置丁:应使用阳离子交换膜
第 2页,共 9页
7.对于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为四种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其
中能表明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 )
A. v(NH3)=0.2mol L-1 s-1 B. v(O2 )=0.24 mol L-1 s-1
C. v(H2O)=0.25 mol L-1 s-1 D. v(NO)=0.15 mol L-1 s-1
8.中国学者在水煤气变换[CO(g)+H2O(g)=CO2(g)+H2(g) ΔH]中突破了低温下高转化率与高反应
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该过程是基于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实现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Ⅰ、过程Ⅲ均为放热过程
B. 反应物的分子必须发生碰撞才能发生基元反应
C. 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ΔH
D.缩小容器体积,过程Ⅲ的反应速率不影响
9.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在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接触法制硫酸中,SO2制取 SO3的反应为 2SO2(g)
+O2(g)=2SO3(g)ΔH=-196.6kJ mol-1。反应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 V2O5催化时,该反应的速率取决于步骤①
B. 使用 V2O5作催化剂同时降低了正、逆反应的活化能
C. 其他条件相同,增大 ,SO2的转化率下降
D. 2SO2(g)+O2(g)=2SO3(s)ΔH>-196.6kJ mol-1
10.以稀 H2SO4为电解质溶液的光解水装置如图所示,总反应为
2H2O 2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3页,共 9页
A.电极 a上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O2
B. 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右室移向左室
C. 光解前后,H2SO4溶液的 pH不变
D.外电路每通过 0.01mol电子,电极 b上产生 0.01molH2
11.钴(Co)的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如图为水溶液中电解制备金属钴的装置
示意图。一段时间后,Ⅱ室溶液中 HCl浓度增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石墨电根连接电源的正极
B. 交换膜 X为阳离子交换膜,交换膜 Y为阴离子交换膜
C. 电解总反应:
D.生成 1mol Co,Ⅱ室理论上生成 1mol HCl
12.空气中 CO2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某小组通过电解吸收了 CO2的 KOH溶液(含碳微粒主要为
KHCO3)的实验,得到相应的有机产物的法拉第效率[法拉第效率
= ]随电解电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电解电压为 U1V时,阴极主要的还原产物为 H2
B. 阴极生成 CH4的电极反应式为:
C. 当电解电压为 U2V时,电解生成的 C2H4和 HCO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
D.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当只生成标况下 2.24L的 CH4时,理论上电源的负极增重 38.4g
第 4页,共 9页
13.用电解 Na2SO4溶液(图 1)后的石墨电极 1、2探究氢氧燃料电池,重新取 Na2SO4溶液并用图 2装置
按ⅰ→ⅳ顺序依次完成实验。
实验 电极Ⅰ 电极Ⅱ 电压/V 关系
ⅰ 石墨 1 石墨 2 a
ⅱ 石墨 1 新石墨 b
a>d>c>b>0
ⅲ 新石墨 石墨 2 c
ⅳ 石墨 1 石墨 2 d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0,说明实验ⅰ中形成原电池,反应为 2H2+O2=2H2O
B. b<d,是因为ⅱ中电极Ⅱ上缺少 H2作为还原剂
C. c>0,说明ⅲ中电极Ⅰ上有 O2发生反应
D. d>c,是因为电极Ⅰ上吸附 H2的量:ⅳ>ⅲ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 1小题,共 8分。
14.工业上常采用堆浸—反萃取—电积法从锌矿(主要成分为 ZnS,含有 FeS2、CuS、NiS、SiO2等杂质)
获得锌,其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堆浸”时金属硫化物均转化为硫酸盐;②pH较高时,氢氧化氧铁为胶状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堆浸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堆浸”时为提高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填序号)。
A.延长堆浸时间 B.将锌矿粉碎 C.大幅升温 D.将锌矿充分暴露
(2)“除铁”时主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除铁”时,pH对不同金属离子沉淀率的影响如
第 5页,共 9页
图所示。事实上 Zn2+、Cu2+、Ni2+在 pH≤6时难以沉淀,但是有铁离子存在时,pH升高 Zn2+、Cu2+、Ni2+
的沉淀率均升高,原因可能为______。
(3)反萃液“净化”后的“滤液”加入______极室(填“阴”或“阳”)内进行“电沉积”可得到纯锌,
处理“堆浸”时产生的 SO2废气也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回收过程中两个电解槽中均有淡黄色浑浊出
现。石墨电极Ⅰ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24分。
15.联氨(又称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氮烷,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火箭推进器中装有肼(N2H4)和过氧化氢。已知下列各物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N2H4(l)+O(g)=N2(g)+2H2O(g)ΔH=akJ mol-1
Ⅱ.H2O(g)=H2O(l)
Ⅲ.2H2O2(l)=2H2O(l)+O2(g)
则 N2H4(1)与 H2O2(1)反应生成 N2(g)和 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肼—过氧化氢碱性燃料电池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C1~C5均为石墨电极,假设各装
置在工作过程中溶液体积不变):
第 6页,共 9页
①甲装置 C1电极反应式为______,该装置工作过程中,右侧溶液的 pH______(填“变大”、“变小”、
“不变”)。
②乙装置用于处理含高浓度硫酸钠的废水,膜 X为______交换膜(填“阳离子”“阴离子”或“质子”),
通电一段时间后,废水中硫酸钠浓度由 4.5mol/L降至 0.5mol/L,若处理废水 1m3,理论上消耗 H2O2的物
质的量为______(假定水分子不能通过膜 X和膜 Y)。
③工作时,利用丙装置对 Fe电极进行防护,如果能有效防护,写出防护名称,如果不能有效防护,在上
空中写出改进措施______。
16.硫化氢普遍存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排放的废气中,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腐蚀设备。常用吸附氧
化法、生物降解法、脱除法、电化学法等多种方法处理硫化氢。
(1)生物降解法。原理为 H2S+Fe2(SO4)3=S↓+2FeSO4+H2SO4、 。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
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 3×105倍,该菌的作用是______。该反应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有利于反应的进
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2)电化学法。利用如图 1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处理工业尾气中的 H2S,可实现硫元素的回收。电极甲上发
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当有 11molH2S参与反应,则有______molH+由负极区进入正极区。
(3)吸附氧化法。可用表面喷淋水的活性炭吸附氧化 H2S,其反应原理如图 2所示。该方法的总反应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
(4)热钾碱法。石化工业中常采用较高浓度的 K2CO3溶液作为脱硫吸收剂。已知 25℃,酸性大小:
。用 K2CO3溶液吸收足量 H2S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第 7页,共 9页
17.铁制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但保存完好的铁器比青铜器少得多,研究铁质文物的保护意义重大。
(1)已知:ⅰ.铁质文物在潮湿的土壤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表面生成疏松的 FeOOH;
ⅱ.铁质文物在干燥的土壤中表面会生成致密的 Fe2O3,过程如下。
①写出ⅰ中,O2参与反应的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若ⅱ中每一步反应转化的铁元素质量相等,则三步反应中电子转移数之比为______。
(2)铁质品在海洋环境中,表面会生成凝结物。
①无氧环境中,Fe与海水中的 在细菌作用下形成 FeS等含铁凝结物。写出 Fe与 反应生成 FeS
和 Fe(OH)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有氧环境中,海水中的铁质文物表面形成 FeOOH等凝结物。铁在盐水中腐蚀的可能原理如图所示。
依据原理设计如下实验:向 NaCl溶液中加入 K3[Fe(CN)6]溶液(能与 Fe2+形成蓝色沉淀)和酚酞,将混
合液滴到生铁片上。预测该实验的现象为______;
③含氯 FeOOH在 NaOH溶液浸泡后可以进行脱氯。用稀 NaOH溶液反复浸泡使 Cl-渗出后,取最后一次浸
泡液加入试剂______(填化学式)检验脱氯处理是否达标。
(3)一种 SnCl2-TiCl3-K2Cr2O7滴定法测定含 FeOOH凝结物铁制品中铁元素含量的过程如下:
步骤Ⅰ:称取一定量的 SnCl2溶于盐酸中,同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锡粒;
步骤Ⅱ:称取 5.01g铁制品(除 FeOOH与单质 Fe外不含其他物质)于烧杯中,加入盐酸,微热,待试样
完全溶解冷却后,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到 100mL。
步骤Ⅲ:取步骤Ⅱ所得溶液 20mL,先加入 SnCl2溶液将大多数 Fe3+还原(此时 Sn2+转化为 Sn4+)为 Fe2+,
再加入 TiCl3溶液将剩下的 Fe3+完全还原为 Fe2+。向溶液中滴加指示剂,用 0.1000mol L-1K2Cr2O7标准溶液
滴定,恰好到达终点时消耗 K2Cr2O7标准溶液 20.00mL。滴定过程中反应为
。计算该铁制品中 FeOOH的质量______,并写出计
算过程。
第 8页,共 9页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1)SiO2;BD;
(2) ;生成的氢氧化氧铁胶状有较强吸附性,可将 Zn2+、
Cu2+、Ni2+吸附而使其沉淀;
(3)阴;
15.【答案】(1) ;
(2)① ;不变;
②阳离子;4000 mol; ③将 Fe电极和 C5电极互换
16.【答案】(1)作催化剂(或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温度过高,蛋白质变性
(或硫杆菌失去活性),反应速率会下降;
(2) ;22;
(3) 2H2S+O2=2S↓+2H2O;
(4)
17.【答案】(1)① ;4Fe(OH)2+O2=4FeOOH+2H2O; ②6:2:1;
(2) ① ;
②液滴中心会出现蓝色区域,液滴边缘会出现红色区域; ③AgNO3;
(3)4.45g
第 9页,共 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