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6.21《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6.21《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2 21:2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题破山寺后禅院2018/11/13谢裕珠制作的幻灯片2题破山寺后禅院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走近作者
3.写作背景
4.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5. 演化成语
6.欧阳修的评价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二、作者简介常建(708-765)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唐才子传》说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2006年有古碑证籍常建的祖籍为邢台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 三、写作背景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 四、诗歌简析1、解题
2、译文
3、身临其境,深刻感悟
4、诗歌赏析
5、小结
1、解题常熟兴福寺,又名大慈寺、破山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位于江苏苏州常熟市虞山北麓,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2、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
僧侣们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
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
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清晨入古寺《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初日照高林清晨入古寺《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潭影空人心山光悦鸟性《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由外入内的游寺的路线贯穿全诗。但余钟磬音“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竹径”,竹林丛中的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或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 五、解释成语 万籁俱寂;
籁:孔穴中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寂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俱:都;全。
 曲径通幽;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六、欧阳修的评价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曲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曲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