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8 20: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制作的思维导图。以下最适合填入图中?处的是( )
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资本主义形式的生产组织产生
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2.15世纪的欧洲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在这一过程中,欧洲人使各大陆相互间发生了直接交往,从而在世界历史上结束了欧亚大陆阶段,开始了其全球性的阶段。”这表明“大航海时代”(  )
A.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商道 B.人们逐渐相信地圆学说
C.欧洲大西洋沿岸成为经济中心 D.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3.《拿破仑法典》颁布于1804年3月,其明确肯定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私人所有权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法典充分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了一切法国人均享有民事权利。由此可知该法典促进
A.西欧各国民主制度的萌生 B.欧洲启蒙运动逐渐兴起
C.资本主义社会原则的确立 D.弱小国家民族意识觉醒
4.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委员朗维耶宣布:我以人民的名义,宣告公社成立了。公社规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将逃亡工厂主的企业交工人合作社管理”。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推动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C.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5.他被授予了南美的“解放者”的荣誉称号,他曾说:“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这里的“他”是(  )
A.克伦威尔 B.章西女王 C.玻利瓦尔 D.拿破仑
6 詹姆斯·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纺织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从河边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斯·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 )
A.火车的发明 B.改进蒸汽机的使用 C.汽车的出现 D.内燃机的发明
7.恩格斯说:“英国是农业世界的大工业中心,是工业太阳,日益增多的生产谷物和棉花的卫星都围着它运转。”这一现象出现在 ( )
A.“蒸汽时代”到来后 B.新航路开辟后 C.美国独立战争后 D.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
8.“工人变成了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这些内容均来自哪一文献
A.《权利法案》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共产党宣言》 D.《国际歌》
9.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他被称为“南美的乔治·华盛顿”。其理由最有可能是他 ( )
A.反抗英国压迫 B.建立民主政治 C.维护国家统一 D.推动民族独立
10.“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较量。俄国只能用帆船来对付英国和法国的汽船;由于缺乏铁路,俄国只能用大车拉军需品……1825—1855年俄国爆发了500多次农奴暴动。”导致俄国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农奴制的严重阻碍B.沙皇政府腐败软C.俄国工业比较落后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1. “在新旧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在暴力冲突与和平过渡之间,英国选择了后者,而且取得了成功。”这里所说的“和平过渡”发生在( )
A. 16 世纪80年代 B. 17世纪40年代
C. 17世纪80年代 D. 18世纪80年代
12.历史结论的得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约克镇激战--英军投降
B.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C.来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
D.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13.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汉密尔顿认为当各州不能立法或各州的立法妨碍联邦和谐时,应由中央立法。州权派则坚持州权至上、立法至上的原则。为化解这一矛盾,该宪法规定( )
A.实行联邦制 B.实施三权分立原则 C. 民主共和制 D.邦联制
14.中华民国成立后,留欧的潮流首先涌向□□。近代中国人对它的向往,不仅是由于它有着闻名于世的灿烂文化,还因为它曾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它通过大革命摧毁了君主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吸引着全世界的热血青年。“□□”应是( )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俄国
15.历史人物往往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下列有关华盛顿和拿破仑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打击本国封建势力,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积极发动对外战争,巩固革命成果
C.废除落后制度,争取民族解放
D.采取立法手段,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16.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妻子。虽被称为“神后”,但赫拉也像平常人类的妻子般善妒,并总是紧紧抓着宙斯不放。这说明古代希腊神话
A.迷信色彩十分浓厚 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D.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特征
17.元旦,即公历的1月1 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该历法是西方的历法,故又名“西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用这种历法。该历法的基础是
A.古埃及的太阳历 B.中国农历即夏历
C.罗马人的儒略历 D.苏美尔人的阴历
18.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当今欧洲大陆上三个独立的国家,但他们在一千多年前曾经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弟”。他们的出现源于
A.罗马共和国的出现 B.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C.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D.奥斯曼帝国的分裂
19.14世纪的英国埃尔顿庄园法庭有这样一份案卷:封建领主指控19个茅舍农没有将牧草装上马车。法庭在查阅了有关佃农劳役的惯例后认定:茅舍农有义务在草地里及领主的庭院中把牧草垛起来,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最后判定茅舍农胜诉。这说明
A.领主与农奴形成契约关系 B.佃户的权利得到一定保护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仍很强 D.庄园法庭有利于加强王权
九年级的同学们以“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为主题,搜集了相关图文资料,请据此回答第20、21题。
20.下面是第一组同学制作的中世纪西欧主要城市的知识卡,据此可知这些城市的共同点是
英国伦敦
中世纪时期,巴黎塞纳 河流域的航运业和贸易活动 繁荣,河流两岸的城镇逐渐 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集 散地。 中世纪的伦敦是一座充满生命力的城市,坐落在泰晤士河畔,地理位置优越,使它成为一个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威尼斯是通往中欧的最近海港,地中海东部的各国商人把货物运到这里比运到其他市场都近。
A.居住人口众多 B.封建领主的控制相对宽松
C.大学教育发达 D.都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地区
21.第二组同学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到11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博洛尼亚经济发达,过往商旅络绎不绝,一些法律学者聚集于博洛尼亚注释《罗马法典》,讨论交流法学,逐渐形成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这说明中世纪
A.庄园经济高度繁荣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发展
C.城市获得政治特权 D.教育发展得到封建领主支持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基本条件。
——齐世荣《文艺复兴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一位美国党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军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三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写出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础性法律文献,并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13至19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地位变化的原因。
22.19世纪60年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家在行进的航程中都遇到了风浪与险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分别说出三位领袖分别领导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图一所代表的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2分)事件中发表的重要文献是什么
(3)论述图三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历史影响
23.工业时代是发明创新的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整个世界。
材料一
材料二 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耗费巨资专门修建了一座大型展厅“水晶宫”。展厅之中,英国陈列几乎是清一色的工业品,其他国家陈列的绝大多数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这次博览会英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宣告了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经济中心。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四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的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1)从上面三幅图片中,选出一幅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代表,简要说明它入选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本次博览会表明英国获得了怎样的世界地位。并分析英国的展品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出现的新能源。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机器时代的“享受”。
(5)中国作为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能够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
24.曙光初现·走向近代。中世纪之后,欧洲历史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近代的曙光。
【阅读材料·了解时代变革】
(1)概括西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特点,并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11世纪后西欧经济发展示意图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起来进行生产活动,经营者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租地农场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它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目的,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解读图片·感受社会变化】
(2)观察下面图片,对比文艺复兴前后圣母像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图一 《圣母与圣婴》(中世纪) 图二 《西斯廷圣母》(文艺复兴时期)
【绘制时轴·明晰发展趋势】
(3)请从下面时间轴上选择三例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1-5BDCCC 6-10BACDA 11-15CDAAD 16-20CBBDB
21、(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地位的提高;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变化(或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
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文献:《权利法案》;
意义: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变化:由边缘变为世界中心;
原因:文艺复兴运动解放思想;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新航路开辟的推动;早期殖民掠夺获得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的推动。
22、1)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3、(1)示例一:代表和理由:哈格里 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大大捉高了生产效率,带动了其他部门发明和使用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 展。示例.二:代表和理由: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动力。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示例一:代表和理由: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 廉价、便利的交通,加强了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
(2)地位:世界经济中心;主要原因: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舍;新能源:电力和石油。
(4)简评:工业 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大众教育得以普及, 加快了城市化的脚步,改变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造成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5)启示:我们在经济发展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倡导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活
24、.(1)特点:生产组织形式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出现雇佣关系);生产逐渐集中;产品推向市场;等等。影响: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促进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促使欧洲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富裕农民与市民阶层;等等。(2)变化:由呆板、僵硬、瘦弱逐渐过渡为自然、生动、圆润;由神秘静穆转化为高贵典雅;由原来的遥不可及转变为后来的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散发着母性的光辉;等等。原因:14世纪中叶,西欧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
学;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提倡人文主义,发扬人的个性。
(3)示例:
观点1: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英国的崛起。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为了拓展市场、倾销商品、寻找原料,英国踏上殖民掠夺的道路。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遭遇惨败,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蔗糖等原材料。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三角贸易”,这一进程客观上促进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18世纪中期自诩为“日不落帝国”。总之,通过早期殖民扩张,英国逐渐确立了其世界殖民霸权。观点2: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论述: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