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9 20:4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宁波市五乡中学 陈欢夸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二战后资本国家的新变化,认识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授课场景:
论坛总主题:以学业质量标准为尺:共探AI赋能下课堂教学的边界与拓展路径
历史专场的主题:历史学科价值的失落与重振
教学立意:
本人认为,中学历史教育的真正危机不在于学科本身价值的衰减,而在于未能充分展现其解释现实、塑造未来的能力。在AI时代,当机器可以生成历史叙述时,人类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使命恰恰是提供算法无法替代的价值判断和伦理思考。重振之路在于让历史从书斋走向社会,以过去对话未来。
本课围绕当下两大社会热点“人工智能”和“高中双休”展开设计,以双休与战后资本主义一系列新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明线,以科技发展对政府施政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暗线,既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认识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又引发学生关于历史学科现实功能的思考,培养辩证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
教学难点:新变化出现的原因及存在的局限性,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些新变化
导入:
今天想必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上完这节课就迎来周末来了,而且还是双休。其实,双休问世不过100多年时间,起源于宗教……从国家层面实施双休,也是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透过双休,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的一些新变化。
这是部分国家进入法定“双休时代”时间一览表。实际上民间企业自发实行双休要比这个早得多。世界上第一家主动为员工实施双休的企业是美国的福特公司。它从1914年起,就率先实行员工双休制。福特的思路就是企业有意保证员工买得起自己生产的产品,换句话说,用人的公司能发挥促进消费的作用。你给他们放假,他们赚来的钱才有地方去花,才可能买汽车去旅游。福特公司的这个想法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主张不谋而合。凯恩斯认为:……。凯恩斯还有其他主张:……(集体朗读)我们将他的这些主张称为凯恩斯主义,它是战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也与双休在政策上实现了共鸣。
国家宏观调控——双休的政策共鸣
先来看各国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1)(2)(3)……不难看出,它与罗斯福新政有相似之处,也对苏联模式有所借鉴。所以,我们不难分析它的实施背景(图示),用教材上的话来说,就是经济大危机暴露自由放任的弊端、二战生死存亡的教训、社会主义的冲击与影响/借鉴,我们可再补充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和凯恩斯主义的指导。
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成效如何呢?经济增长一度较快。为何是“一度”?因为到了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滞胀,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说明凯恩斯主义好用,但不能一直用,应对的措施是再次调整,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再次调整的成效如何?(引导学生解读统计图)经济有所增长,通货膨胀率先升后降,但是在2008年经济又下滑了,原因是出现了金融危机。这说明资本主义制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吸取历史的教训,当发生金融危机时,就特别需要国际组织的介入。
这是战后三大世界性的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其中关贸总协定1995年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做个阶段性小结……(读学习聚焦,板书:市场VS政府。)
我们再回到这个时间表。发现中国开始实施双休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都是在1995年,到今年刚好30周年。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某种联系呢?网上还真有这种说法……同学们,对于这样的说法,你们相信吗?事实上,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它实际上是张冠李戴,将日本实行双休的原因移植到了中国身上……。
探究一:如果要对该观点提出质疑,我们去网上搜集材料(证据)时,可以怎样提问?
预设答案:中国为什么会实行双休?中国实行双休与美国有关吗?世贸组织有没有要求会员国必须实行双休?新中国的双休制度是怎么来的?
我觉得这里有两个问题非常关键……(介绍新中国双休制度的由来)由此可见,中国实行双休,是基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主动做出的符合国际潮流的决定,与美国或世贸组织无关。
【过渡】1995年5月,与中国正式实施双休同时,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写信给江泽民主席,建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江主席在随后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正式宣布了该战略。我们注意到,实施双休与科教兴国战略都是由同一个部门提出的——国家科委即今天的科学技术部,双休关科技啥事?其实,在我们看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双休实施的底气所在。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双休的实施底气
“在1780年,没有人能够预见一百年后的休闲方式。反之,在1880年,休闲方式的未来发展方向却是一清二楚。……没有任何今日的休闲方式是不见于1880年的。”比如这幅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创作于1880年代,一群人在公园散步、休闲,与140年后的今天没啥两样。
设问1:坎宁安认为的“休闲方式的革命”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 (复习工业革命的影响)
设问2:你对这位历史学家的这段言论有没有异议?
(“没有任何的休闲方式是不见于1880年的”)
教材插图,20世纪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工作条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人类历史进入到信息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30年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人工智能的兴起,这样的变革一直在持续升级之中。
【过渡】这是20世纪初福特汽车生产车间,这是21世纪初某汽车生产车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劳动力退出生产一线,企业主就得思考一个问题:多出来的劳动力怎么办?给员工增加休假还是裁员?但裁员会引发失业,失业就会造成社会动荡,而这样的现象至少在20世纪没有大规模地发生,为什么?……第三产业的兴起,很好地消化了制造业中多出来的剩余劳动力,而双休又推动了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所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增加这一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可以视为是双休的联动反应。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双休的联动反应
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教材118页上的这个表格,其中有一个特例,不符合“农业、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增加”这个结论。
探究二:为何日本的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不减反增?
预设答案:日本农业从业人口减少数量庞大,光服务业吸收不了这么多人;日本的工业化起步较欧美国家晚,1990年还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教师补充:我觉得吧,这可能也跟双休有关。1990年日本才刚开始实行双休,服务业的市场还没壮大起来。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另一个变化是“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由近代的金字塔型发展为橄榄型,即两头小、中间大,中产阶级数量增多。
设问3:哪一阶层会是双休政策的积极拥护者?为什么?
(生答……)总之,二战后发达国家出现的社会结构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四、“福利国家”——双休的权益延伸
【过渡】由科技进步带来的双休和裁员,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裁员肯定多少会带来失业问题,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没问题,“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就是福利国家建设,可以是作为双休的权益延伸。
双休保障的只是公民的休息权,而福利国家,以战后瑞典为例,还包含了教育、医疗、残疾人保障、失业、养老等方方面面。它的含义是……不难看出,“福利国家”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形式。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适当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也同步减少福利方面的开支。
设问4: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福利,除了经济“滞胀”外,还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解读“学思之窗”尼克松的声明,“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分别是什么意思?总结福利国家建设的评价)
设问5: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怎样的?
(教师自答)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找新的平衡。(板书:效率VS公平)
还可以补充政治必修2教材上的经典表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再读尼克松的声明,“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请问
设问6: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对穷人进行援助?
用肯尼迪的话说……大家应该懂了吧?我们再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段话……(重点解释“金锁链”是什么意思?)
【过渡】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及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比如黑人民权运动、妇女维权运动、学生反战运动(图片),这些社会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均可视为资产阶级向民众的一种让步与妥协。
五、社会运动——双休的助产武器
那么,社会运动与双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得先引入对社会运动的学术定义。一种观点认为“民众有组织地向政府伸张诉求”,课本中所介绍的运动都属于这种形式;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运动是工人阶级获得阶级自我意识和权力的持续的、一体化进程”,那么像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些工人运动也属于社会运动。
从工人运动角度来看双休,它起源于40小时工作周,而40小时工作周起源于8小时工作日。为实现这两个目标,工人阶级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出示时间轴)
所以,双休是科技、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工人阶级奋斗百余年的成果!这也与教材中的学习聚焦的结论一致,福利国家的建立是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二战后的社会运动形成了人民民主斗争的高潮,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其中就包括休息权。所以,社会运动是双休的助产武器。
总结升华:
当下我们正处于信息技术迭代升级的剧变时期。网上有一个帖子问“为什么DeepSeek火后,人们想到的是大量裁员而不是做三休四”?有一个网民的评论获得了很高的赞同:“如果有朝一日 AI 把所有工作都取代了,有可能催生两种社会模式,而往哪个方向走的关键,取决于 AI 到底是归全民所有,还是一小撮人所有。”这正如安德鲁·玛尔在《BBC世界史》中所担忧的……
我们希望拥有一个称职的政府。AI时代称职的政府应该是什么样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它应该能处理好市场与政府、效率与公平、工作与休闲、科技与人性这几对关系,使之趋于平衡;并通过不断调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工作与休闲、科技与人性、平衡、调适)。作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同学们期待的永久双休、甚至三休也一定会到来!
板书设计:
市场VS政府
效率VS公平
劳动VS休闲
科技VS人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