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模拟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模拟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8 22:0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模拟练习
总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8 分)
bō li( ) zī yuán( ) kāng kǎi( ) guǒ zhuāng( )
làn yòng( ) jī chǔ( ) ǎi hé( ) dǔ zhù( )
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 分)
浪淘风簸(bǒ pǒ) 天涯(yá yái) 排闼(tà dá) 肆虐(nüè lüè)
辨析形近字,选字填空(4 分)
(涯 崖) 天( ) 山( ) (篮 蓝) ( )球 ( )天
(蔼 霭) 和( ) 雾( ) (滥 烂) ( )用 破( )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 分)
(1)仿写拟人写景句(参考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2 分)
例:春风拂柳梳新绿,秋雨润菊送暗香。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列数字”“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体现地球的特点(3 分)
(3)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3 分)
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日积月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 分)
(1)《浪淘沙(其一)》中描写黄河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一个地球》中提到,人类生活所需的资源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本来”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课内阅读(15 分)
阅读《只有一个地球》片段,回答问题。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片段中加粗的 “本来”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
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其作用(4 分)
结合片段内容,说说人类破坏自然资源会带来哪些后果(3 分)
针对片段反映的问题,你能提出一条环保倡议吗?(4 分)
(二)课外阅读(25 分)
青山下的守望者
①晋西北的梁峁沟壑间,78 岁的张老汉又在巡山了。他的腰杆不再挺直,走路时左手总要扶着腰,但每一步都踩得格外扎实。这片占地 1200 亩的林子,是他用 40 年光阴种出来的 “绿色铠甲”。
②40 年前,这里还是寸草不生的荒坡。狂风起时,黄沙能埋到膝盖;暴雨过后,泥土顺着沟壑往河里涌。“这日子没法过了!” 村民们纷纷搬走,张老汉却留了下来。他带着一把锄头、两个水桶,在石头缝里刨坑,从几里外的河边挑水浇苗。第一批树苗种下,成活率还不到三成。有人劝他:“别折腾了,这破地方长不出树!” 他摇摇头:“只要我还能动,就接着种。”
③春去秋来,张老汉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住泥沙。他培育出耐旱的杨树苗,摸索出 “鱼鳞坑保水法”—— 在山坡上挖出半月形的坑,既能存雨水,又能防泥土流失。树苗长到一人高时,他又带着村民在林间种上苜蓿,既能喂牛羊,又能固土壤。
④如今的山林郁郁葱葱,杨树、松树劲挺直立,野鸡在林间筑巢,喜鹊在枝头欢啼。村民们陆续回来,靠着林果和养殖富了起来。有人问张老汉:“您这辈子值吗?” 他望着漫山的绿意,笑着说:“你看这山,以前是黄的,现在是绿的。青山在,人就有盼头。”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意思(4 分)
(1)寸草不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郁郁葱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描写 40 年前的荒坡景象有什么作用?(5 分)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张老汉为种树付出了哪些努力(6 分)
短文为什么以 “青山下的守望者” 为题?请从两个角度分析(6 分)
短文与《青山不老》的主人公有哪些共同品质?(4 分)
三、习作(30 分)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结合本单元学习及生活体验,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如浪费水资源、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写一份倡议书,呼吁大家共同守护家园。
要求:1. 格式正确(含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2. 明确倡议主题,分 2-3 条写清倡议内容;3. 语言得体,有号召力;4. 4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 分)
玻璃 资源 慷慨 裹装 滥用 基础 和蔼 堵住(每空 1 分)
bǒ(√) yá(√) tà(√) nüè(√)(每空 1 分)
涯 崖 篮 蓝 蔼 霭 滥 烂(每空 0.5 分)
(1)示例:夏雨浇荷擎绿伞,冬雪压梅吐暗香(符合拟人写景要求即可,2 分)
(2)示例:地球半径约 6400 千米,同茫茫宇宙相比,它就像一粒渺小的尘埃(含两种说明方法,体现地球特点,3 分)
(3)在 “使它们” 前加 “不但”(修改符号正确,3 分)
(1)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2 分)
(2)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2 分)
(3)严谨性(2 分)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课内阅读(15 分)
不能删去(1 分)。“本来” 指原先、先前,准确说明这些资源原本具有可再生性(1 分),但现在因人类破坏已无法再生(1 分),突出了人类行为的危害性,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1 分)。
举例子(1 分)。如以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为例(1 分),具体说明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1 分),使说明更具说服力(1 分)。
矿产资源枯竭;可再生资源无法再生;引发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生存(每点 1 分,共 3 分)。
示例:倡议大家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减少化学品使用,优先选择环保产品(围绕环保主题,具体可行,4 分)。
(二)课外阅读(25 分)
(1)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2 分)。
(2)形容草木苍翠茂盛,充满生机(2 分)。
运用环境描写(1 分),写出昔日荒坡的恶劣环境(1 分),与如今的绿意形成对比(1 分),突出张老汉种树的艰辛(1 分)和成果的可贵(1 分)。
①在石头缝刨坑、挑水浇苗;②培育耐旱树苗,摸索 “鱼鳞坑保水法”;③带动村民种苜蓿固土(每点 2 分,共 6 分)。
①“守望者” 指张老汉 40 年坚守山林、守护绿色(3 分);②“青山” 象征他创造的生态奇迹,题目赞美了他守护自然的精神(3 分)。
都具有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品质,都用实际行动守护自然、改善生态(4 分)。
三、习作(30 分)
评分标准
格式正确(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齐全)(6 分);
主题明确,能指出具体环境问题(6 分);
倡议内容分点清晰,具体可行(8 分);
语言得体,有号召力(6 分);
字数达标,语句通顺,无明显病句(4 分)。
(未达到相应要求酌情扣分,抄袭酌情给 0-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