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的开篇课,上承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下启现代社会的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在20世纪以来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中具有“奠基性”地位。教材以“全球治理的两大支柱”为核心,先是围绕联合国,从建立背景、机构设置到宗旨作用,凸显其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的核心地位;后是聚焦世界贸易组织,结合经济全球化趋势,梳理其成立背景、宗旨职能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同时辩证呈现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此外,教材隐含“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的深层逻辑,为理解当今国际秩序与中国应对全球化策略提供历史视角,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唯物史观的重要载体。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学过二战、冷战、多极化趋势等内容,对国际组织、全球合作有基础认知,且通过新闻接触联合国维和、国际贸易等现实议题,易将历史知识与当代热点关联,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具备初步的史料分析与辩证思维能力,能通过文字材料、数据图表归纳历史事件的原因与影响。不过,学生可能会对于联合国安理会“一票否决权”的具体作用理解较浅,易忽视其在维护和平中的关键制约性;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区分不清,难以结合生活实例理解,需借助案例拆解、现实关联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了解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认识世界各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认识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及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地、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了解经济全球化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使学生逐步形成立足自身、关心社会的观念;通过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讲解,培养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的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史实。
五、教学难点 理解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在维护和平中的双重作用和经济全球化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深层逻辑。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教学法、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梳理、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2023年巴以冲突升级时,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协调停火;我们日常使用的苹果手机,设计在美国、零部件来自日韩、组装在中国……这些现象背后,都离不开两个关键的全球组织和一个重要趋势。一个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守护者”,一个是促进全球贸易的“协调者”,而这个趋势则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它们分别是什么?今天,我们通过第 20 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揭开全球治理与经济全球化的秘密。 思考问题,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以巴以冲突中联合国协调停火、苹果手机全球产业链为现实案例,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一)决定建立 【提问】回顾旧知,联合国是什么时候决定建立的? 【讲授】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 衔接二战反法西斯合作史实,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二)建立 【引导】出示图片,阅读课本,自主梳理联合国建立的概况。 【补充】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在美国旧金山“老兵战争纪念馆”举行。 【回答】1945年6月26日,来自全球50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以传统的举手表决方式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4日,宪章正式生效,标志联合国成立。 引导自主梳理,强化基础史实记忆;补充旧金山签字仪式细节,增强历史场景感。
(三)总部、地位 【提问】出示图片,联合国总部设在哪里?其地位是什么? 【补充】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有51个,截止至2015年共有193个成员国,包括所有得到国际承认的主权国家,此外还有2个观察员国(梵蒂冈和巴勒斯坦) 【回答】美国纽约。 【回答】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直观呈现联合国的全球影响力,明确其 地位。
(四)主要机构 【提问】你知道联合国的主要机构都包括哪些吗?生答后出示图文介绍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引导】出示多张图片,观察图片,你知道图片上的内容吗? 【回答】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 【回答】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持和平。以联合国名义派出的武装力量,被人们称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 先通过提问梳理机构名称,再结合图片介绍维和部队,让学生理解机构职能与实际行动的关联;
【补充】维和部队因为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又被称为“蓝盔”部队。1992年,中国第一次派部队参加海外维和行动。截至2012年12月,中国共参加了23次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部队2.2万人次。 队”。 补充中国维和贡献数据,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落实家国情怀。
(五)宗旨 【提问】出示文字材料,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 【引导】出示联合国会徽和旗帜图案,小组讨论,这样的图案象征什么内容? 【回答】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回答】联合国旗帜正中是一个白色的联合国徽记。徽记是一张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地图等距离方位投影,由橄榄枝组成花环相托,象征世界和平。 依托材料提炼宗旨,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六)意义 【引导】出示两则文字材料,结合材料和课本,合作探究,说说联合国的建立有何意义? 【回答】①减少了局部战争和避免了世界大战;②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③协调各国处理世界性问题,如环境气候。 借材料合作探究意义,全面认识联合国的作用。
环节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一)经济全球化 【引导】出示两张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这是什么社会现象? 【回答】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 结合生活实例,降低理解难度
(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引导】出示两则材料,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课本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①国际环境: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保证,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②根本动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③其他原因: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密切,跨国公司(主要载体)的推动。 引导结合材料归纳内外因,培养史料分析与逻辑梳理能力。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引导】合作探究,结合时间轴梳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过程? 【回答】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出现。②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③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 20世纪90 通过合作探究梳理时间轴,强化时空观念把握全球化的历史脉络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引导】出示多则材料,小组交流: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 【提问】中国什么时候加入的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回答】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③1995年1月1日世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 【回答】2001年。①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②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 结合材料归纳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认知; 聚焦中国入世时间与世贸宗旨职能,关联中国现实发展,深化对 全球化与国家发展关系的理解。
阻碍因素 【提问】出示图片,思考,经济全球化的阻碍因素是什么? 【讲授】名词解释①逆全球化: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表现为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②贸易保护主义: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 【回答】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 了解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 了解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内涵,认识全球化进程的复杂性,为后续讨论应对策略铺垫。
意义 【引导】出示图片,根据左图,说说世贸组织与联合国的作用。 【回答】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世贸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 理解世贸组织与联合国的作用
(七)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引导】出示多则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 【回答】①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竞争,吸引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③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④发展中国家与 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引导】中国应如何面对“全球化”?(措施) 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⑤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回答】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②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应对逆全球化;③重视科技水平的提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我国经济等;④扩大开放与合作。 合作探究全球化双重影响与中国应对策略培养辩证思维与现实关怀,落实家国情怀目标
(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全球治理的两大核心:联合国作为政治安全支柱,以维护和平为宗旨,通过安理会、维和部队守护世界稳定;世界贸易组织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以公平贸易为原则,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对中国而言,无论是参与联合国维和,还是加入世贸组织、推动“一带一路”,都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希望同学们记住: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合作共赢是潮流,只有积极融入、智慧应对,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国家与个人的发展。 思考问题,认真总结。 帮助学生快速构建本课的知识脉络,同时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史料分析、案例解读、小组讨论等方式,结合视频与图表素材,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能清晰梳理联合国与世贸组织的核心史实及经济全球化的脉络。但对经济全球化中“逆全球化现象”的分析不足,未能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应对策略。后续教学中,需补充相关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维护全球化成果”,进一步落实辩证思维与国际视野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