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3.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9 09: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的收尾课,上承冷战后世界格局变动与国际秩序构建,聚焦现代社会发展的多维面貌,具有“现实关联度最高”的特点。教材以“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挑战”为核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板块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从第三次科技革命背景切入,梳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辩证呈现其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与消极问题;第二板块聚焦妇女地位提高,通过选举权、工作权的逐步实现,展现社会平等的进步,同时指出性别平等的未竟之路;第三板块直面生态与人口问题,揭示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与人口过快增长引发的粮食、就业挑战,凸显全球治理的紧迫性。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较多接触互联网,对计算机网络的现实影响有切身体验,易关联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通过新闻了解性别平等议题、生态问题,具备一定的现实认知基础。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已能通过文字材料、图表归纳历史现象的影响,初步具备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但学生也存在明显不足,例如对互联网与信息时代的历史背景理解较浅,易忽视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妇女地位提高的阶段性梳理不清,需借助案例拆解、现实关联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了解现代世界的基本特点;知道人口、资源、环境、传染病、社会治理等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妇女地位提高及其表现;生态和人口问题; 2.知道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妇女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但要实现与男性完全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3.体验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了解当今世界存在的生态环境等问题,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
四、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提高、生态与人口问题。
五、教学难点 理解互联网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妇女地位提高与工业化、教育普及的关联性;生态与人口问题的全球性。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教学法、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梳理、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每天早上我们用微信扫码支付早餐,上课时通过在线平台提交作业,这些便捷的生活方式背后,都离不开一项关键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而在我们身边,女性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女性政治家活跃在国际舞台,展现着社会的进步;但同时,新闻里也常提到“全球变暖”“粮食短缺” 等问题。这些现象共同构成了“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今天,我们通过第 22 课,走进现代社会的多维面貌,探索其发展的成就与挑战。 联想生活实际,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导入,贴近学生现实,易于引出本课题学习。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引导】出示提纲,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快速找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主要领域、重要成就和时代。 【回答】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信息时代。 合作探究,快速掌握核心史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引导】小组交流,说一说:计算机网络是如何发展的呢? 【1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 【2组】发展: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以小组分工形式梳理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发展过程,清晰明了。
影响 【引导】举例谈一谈互联网与你的生活有何密切联系?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引导】出示《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相关材料,材料分析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影响? 【回答】线上教学、购物交易……①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②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网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生活空间,还 结合学生生活案例分析积极影响,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让学生直观感受技术价值。
【引导】出示多张图片,观察图片,你发现了哪些信息?③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引导】出示漫画,引导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思考:应该如何看待与应对当今互联网的发展? 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回答】看法: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趋利避害。 应对:①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健康上网;②杜绝浏览非法信息或者不良信息,不信谣不传谣;③应该注意自身信息安全,控制上网的时间等等。 借图片与角色扮演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互联网。
环节二:妇女地位的提高
【引导】出示多张女性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表现 【引导】阅读课本,找出妇女地位提高的表现?生答后出示时间轴,师生一同回顾妇女获得选举权的历程。 【提问】出示材料,那妇女与男性是完全平等的吗? 【引导】出示一段材料,合作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妇女地位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妇女地位的提高。 【回答】①妇女获得选举权。②妇女获得工作权。 【回答】受各种因素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实现妇女和男性的完全平等,还需要人类社会不断努力。 【回答】随着工业化发展,妇女走出家庭,经济开始独立;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提高,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独立意识增强;妇女通过游行示威抗议等活动,争取更多的权利;联合国大会等机构通过立法的方式保障妇女的权益。 从女性人物图片切入激发兴趣;通过时间轴梳理选举权历程,强化“阶段性进步”认知。 以材料探究地位提高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工业化、教育、斗争、立法多维度分析培养史料实证与逻辑梳理能力。 指出性别平等的不足,帮助学生客观认识社会进步的复杂性。
环节三:生态与人口问题
(一)环境恶化:(工业化的推进) 【引导】出示多张图片,引导学生先说问题,再说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 【回答】问题:环境恶化:(工业化的推进);表现:①大气污染②化学污染③资源短缺④土地荒漠化 借图片自主归纳环境恶化表现将抽象问题具象化。
(二)人口增长 【引导】出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等材料,请学生结合材料谈一谈人口增长过快的影响。 【讲授】联合国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人口问题的重视。 【回答】①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②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构成了新的挑战。③由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结合人口增长曲线分析影响,落实唯物史观。
(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现代社会的三个核心维度:计算机网络开启信息时代,既丰富了生活又带来安全挑战;妇女地位逐步提高,从获得选举权到贡献社会,展现平等的进步;生态与人口问题则提醒我们,发展需兼顾可持续性。 这些历史告诉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是“成就与挑战并存”的:科技是推动进步的动力,但需理性使用;社会平等需要持续奋斗,性别平等仍在路上;全球问题需要各国携手,青少年也应承担责任。希望同学们能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发展,从自身做起,理性用网、尊重平等、关注生态,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思考问题,认真总结。 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又通过“理性用网、尊重平等、关注生态”的引导,落实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生活案例与史料,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能梳理科技、妇女、生态三大模块核心史实。但存在不足:对互联网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关联讲解较浅,学生难理解信息时代的历史逻辑;对生态与人口问题的协同解决提及较少。后续可以增加中国双碳目标、人口政策等现实内容,深化学生对科技脉络与全球治理的认知,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