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9 09:2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的第5课,上承一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秩序的重建,下启二战前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化,是理解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从局部抗争到广泛高涨的关键内容,在世界现代史“民族解放运动”脉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教材围绕“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核心,按亚洲、非洲的空间逻辑展开,选取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三个典型案例。整体内容既呈现了不同地区运动的多样性,也凸显了反对帝国主义、追求民族独立与民主自由的共同主题,为学生理解当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历史参照。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学习一战的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内容,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矛盾有初步认知,且通过中国近代史了解过民族民主运动,能关联中外历史进行类比思考,易对本课的主题产生共鸣。但学生存在明显认知难点:一是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的内涵理解较浅;二是对埃及华夫脱运动“有条件独立”的本质把握不足;三是对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联理解不深,易孤立看待改革举措。此外,学生对亚非拉运动的共性原因缺乏系统梳理,需借助史料对比与问题探究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问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知道埃及华夫脱运动的背景、性质、结果和作用;认识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目的、措施和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认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非暴力”与“不合作”之间的关系,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认识埃及华夫脱运动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异同,提高对事物的比较分析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认识到亚非拉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正义性、艰巨性以及民族独立和改革的合理性;通过本课学习,学习甘地、扎卡罗尔、卡德纳斯等人的斗争精神,感悟他们身上那种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主要史实。
五、教学难点 辩证评价印度非暴力不合作、理解埃及华夫脱运动“有条件的独立”、分析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实质。
六、教学方法 表格归纳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对比分析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梳理、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一战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亚非拉人民如何反抗压迫、追求独立与民主?今天,我们学习第 12 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探寻他们的抗争之路。 思考问题并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通过回顾帝国主义殖民掠夺,与本课课题建立逻辑衔接。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背景 【引导】呈现两则文字材料和历史图片,阅读下列材料,概括印度发生非暴力不合作的原因? 【引导】继续出示图文材料,引导学生材料分析其他的原因。 【回答】根本原因: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阻碍印度发展。直接原因:一战使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回答】《罗拉特法案》让印度民族主义者失望;自然灾害加剧矛盾;导火线:阿姆利则惨案。 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运动背景,培养史料实证能力,理解殖民矛盾激化的必然性。
(二)领导人——甘地 【引导】呈现图文材料,请学生回答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并简要介绍。 结合课件材料简要介绍甘地的生平。 认识核心领导者。
(三)方式、过程 【引导】甘地是以什么方式领导民族民主运动的? 【引导】出示三则文字材料,请学生结合材料合作探究:非暴力不合作的特点、方式和最终目的。 【引导】分组讨论,两组讨论后分别请代表介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两个阶段,包括时间、内容、行动和结果。 【回答】非暴力不合作即采取和平与合法的方式不与英国人合作取得印度的自治独立。 【回答】非暴力、和平合法;不合作、不服从;让印度实现自治及至独立。 【1组】第一阶段(1920.9-1922.2)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1922年2月5日,联合省乔里乔拉村2000农民将22名警察连同警察局一起,付之一炬。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3月10 通过合作探究与分组讨论,梳理运动特点、阶段,让学生掌握运动脉络,理解资产阶级妥协性,突破难点。
【提问】这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什么特点? 日甘地入狱,运动遭到残酷镇压。反映出印度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2组】第二阶段: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3-1934.4)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1931年3月5日签订甘地-欧文协定,双方妥协。1934年4月7日运动停止。
(四)意义 【引导】出示三则史料,史料研读,概括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的意义? (五)知识拓展——印度独立 【拓展】二战后英国衰落,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不合作号召,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遣责人民使用暴力,为印度的独立奠基。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甘地晚年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1948年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 【回答】积极: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局限性: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并没有赢得印度的自治独立。 借助史料分析意义,拓展印度独立知识,让学生全面认识运动影响,衔接后续历史
环节二:埃及——华夫脱运动
背景 【引导】出示两则材料、一战期间埃及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及地图,材料分析埃及华夫脱运动的背景。 【回答】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埃及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领导人——扎格鲁尔 【引导】呈现图文材料,请学生回答埃及华夫脱运动的领导人并简要介绍。 【讲授】讲授华夫脱党,即扎格鲁尔等人创建的埃及资产阶级政党,目标是要求埃及完全独立。 【回答】扎格鲁尔,埃及政治家1906—1914年历任教育大臣、司法大臣等职务,1918年开始领导埃及争取独立的运动。1924年,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党在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他已成为埃及独立后的第一任首相兼内务大臣。 介绍扎格鲁尔与华夫脱党,让学生明确运动领导力量与目标,理解运动的组织性。
(三)概况 【引导】出示表格,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华夫脱运动的过程并填充表格。 【回答】时间:1918—1922;目的:要求埃及完全独立;领导人:扎格鲁尔(华夫脱党) 表格归纳法,系统
(四)知识拓展 【拓展】埃及真正独立:1922年2月28日,英国单方面发表宣言,宣布埃及“独立”、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 1952年,纳赛尔领导埃及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结果: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的承认埃及独立。意义: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掌握基本史实。补充埃及独立过程,认识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立性。
环节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背景 【引导】据材料,分析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背景? 【回答】1917年颁布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未得到有效执行,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理解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宪法未落实的问题。
领导人——卡德纳斯 【讲授】出示人物扫描部分,请学生简要介绍领导人卡德纳斯和其发起的改革? 【回答】卡德纳斯改革,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在其任内实施的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使民族资本家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命脉,为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是20世纪初墨西哥革命后的护宪运动发展到顶点的标志。 介绍卡德纳斯与改革性质,为后续分析改革内容与作用铺垫。
(三)概况 【引导】出示表格,合作探究:卡德纳斯改革的时间、目的、内容、性质和作用,并将表格补充完整。 掌握具体措施,理解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
(四)知识拓展 【引导】小组讨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原因都有哪些? 【回答】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加强掠夺和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使民族矛盾激化;②宗主国经济控制的放松,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③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加剧了 小组讨论亚非拉运动共性原因,培养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把握运动整体趋势。
民族矛盾。④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及苏联政府对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支持。
(三) 课堂小结 亚非拉人民的抗争告诉我们,民族独立与民主自由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今天,我们更应珍惜国家的独立与稳定,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记好课堂笔记。 通过情感升华,将历史学习与现实关联,深化家国情怀,落实核心素养。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史料、表格与讨论,梳理了亚非拉三大民族民主运动,落实了核心素养。情境导入与案例对比激发了学生兴趣,共性原因探究也锻炼了归纳能力。但存在不足:对印度非暴力运动中资产阶级妥协性、埃及“有条件独立”的讲解较抽象,部分学生理解不深;小组讨论时个别组偏离主题。后续需补充具体史料,明确讨论要求,强化难点解析,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