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处于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2课,上承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材选取三个典型法西斯国家。第一部分聚焦意大利,梳理其在一战后因“分赃不均”“社会动荡”建立法西斯政权,并对外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史实;第二部分阐述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通过分析《凡尔赛条约》的复仇情绪、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揭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以及纳粹党对内恐怖统治、对外扩张的暴行;第三部分剖析日本军部法西斯化,呈现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以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整体内容既展现了不同国家法西斯化的多样性,也凸显了其共同本质,为学生理解二战的必然性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学习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等内容,对“危机引发社会动荡”有初步认知,且通过中国近代史了解过日本的侵略史实,能关联中外历史进行类比思考,易对法西斯暴行、反侵略主题产生情感共鸣。但学生对“法西斯”的本质理解较浅,易将其与普通独裁政权混淆以及对 “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影响” 把握不足,易孤立看待三国的侵略行为。此外,学生对“绥靖政策”的内涵与危害理解不深,需借助史料与案例简化分析,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经过及它们各自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基本史实;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潮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学习教材知识,阅读有关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的相关史料,讨论和对比分析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异同,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掌握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与过程、德国纳粹党的统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五、教学难点 理解法西斯的本质,知道轴心国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六、教学方法 图像辅助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对比分析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梳理、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20世纪30年代,世界陷入一种特殊的危机——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势力崛起,它们对内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对外疯狂侵略扩张,最终将人类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火海。这三个国家是谁?它们为何会走上法西斯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第 14 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揭开这段黑暗历史的面纱。 观看视频,了解轮椅上的霸主——罗斯福的传奇一生。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奠定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的课堂基调。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名词解释——“法西斯” 【讲授】法西斯,拉丁语“束棒”的译音。罗马共和国时期最高行政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每个卫士手持象征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束棒。束棒用于施行笞刑,中间插着的斧子用于执行死刑。象征:对内强权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极端独裁形式。 【讲授】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是世界法西斯主义的三大形态。 通过课件内容和教师讲授,知道法西斯的主要含义、三大特征和三大形态。 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明确法西斯“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本质,为后续分析三国法西斯政权铺垫,
背景 【提问】出示三则材料,阅读材料,分析意大利当时面临着怎样的经济和政治局势?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了解墨索里尼其人。 【回答】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趁机组织法西斯党。 借助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经济政治危机,理解法西斯势力崛起的土壤。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提问】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讲授】意大利在经济大危机之前已经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是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 【回答】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标志着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通过提问“建立标志”,强化关键史实记忆。
统治措施 【引导】出示两张图片,阅读课本,梳理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统治措施。 【回答】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墨索里尼宣布法西斯党为意大利唯一合法政党,其后自封为“领袖”及“最高帝国元帅”。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梦想恢复罗马帝国的疆界、地位和威严。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 结合图片梳理内外政策,让学生直观认识法西斯独裁与扩张的特点。
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环节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背景 【引导】出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材料分析德国纳粹建立的原因? (二)阿道夫·希特勒 【讲授】出示图文材料,简要介绍阿道夫·希特勒。 【回答】①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社会动荡不安 ;②希特勒的蛊惑宣传赢得了广泛支持;③《凡尔赛条约》激起德国民众的不满,复仇情绪蔓延。 有助于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过程 【引导】出示时间轴,结合时间轴和课本内容梳理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过程。 【讲授】讲授纳粹党反动理论:种族主义;民族复仇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妄图建立日耳曼大帝国的扩张野心。 【回答】①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②1933年,希特勒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③希特勒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 建立法西斯专政。④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结合时间轴梳理政权建立步骤,明确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四)统治措施 【引导】阅读教材,纳粹党对内是如何进行统治的? 【补充】出示历史图片,水晶之夜是指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袭击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的事件。“水晶之夜”事件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 【引导】自由讨论,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从历史原因、现实需要、个人原因等方面作答) 【回答】对内实行恐怖统治:①政治: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工会。②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焚烧进步书籍。③迫害犹太人。 【回答】①历史原因:欧洲有久远的反犹传统,反犹一直是罗马教廷的宗教职责,世俗的传统势力也往往把对犹太人的宗教迫害与经济掠夺结合起来。②现实需要: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成为了他们的理所当然。③个人原因:希特勒从小就从心理、思想极其厌恶犹太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 通过“水晶之夜” 等图片,直观呈现纳粹恐怖统治,讨论迫害犹太人原因,揭露种族主义荒谬性,落实家国情怀。
【拓展】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论从史出:批驳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诬蔑。 【提问】纳粹党对外是如何进行统治的? 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回答】对外侵略扩张:①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②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③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④1938年吞并奥地利。⑤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通过梳理扩张史实,结合绥靖政策材料,让学生认识法西斯扩张与外部纵容的关联,突破教学难点。
(五)绥靖政策 【讲授】指对侵略者妥协、姑息,用牺牲别国人民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以求换取暂时的和平与安全的政策。 【引导】思考:绥靖政策的本质是什么? 【引导】出示文字材料,结合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回答】姑息纵容法西斯侵略。 【回答】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该政策对二战爆发的推动作用,深化对国际局势的认知。
环节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背景 【引导】出示三则材料,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的背景? 【回答】①日本对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十分不满;②日本觊觎中国之心由来已久;③经济大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认识其扩张野心的根源,培养史料分析能力。
(二)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提问】出示图片和提纲,日本法西斯的建立者、建立标志、特点及影响是什么? 【讲授】解释军部:指日本当时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关东军等军事机关根据日本当时的宪法规定,天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军部直接听命于天皇,政府无权过问,使军部在日本社会中占有特殊地位。 【回答】广田弘毅;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标志着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明确日本法西斯“以军部为核心”的特点,区分与德意法西斯建立路径的差异。
(三)统治政策 【引导】出示历史图片,阅读课本,结合中国史的学习,回答日本法西斯的统治政策。 【回答】对内:加紧扩充军备,增加军费开支;对外:制定了《国策基准》,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扶植“满洲国”;蚕食华北地区;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 强化中外历史关联,理解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对中国的危害,落实家国情怀。
【讲授】讲授轴心国集团的形成,请学生小组交流其性质和影响? 【回答】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建立将世界拖入战争轨道,最终二战爆发。 认识法西斯国家联合侵略本质理解其对二战爆发的加速作用。
(三) 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展开,梳理了意、德、日三国法西斯化的历程与影响。意大利因一战分赃少、社会动荡,1922年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外侵略埃塞俄比亚;德国受《凡尔赛条约》复仇情绪与经济大危机推动,1933年希特勒掌权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对内迫害犹太人,对外疯狂扩张;日本以军部为核心,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形成亚洲战争策源地,不断侵略中国。1940年德意日组成轴心国集团,加速二战爆发。通过学习,我们需铭记法西斯暴行,深刻认识独裁与战争的危害,树立珍爱和平、反对侵略的意识。 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记好课堂笔记。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强调珍爱和平,深化情感认知,落实核心素养。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借助史料与图像,清晰呈现了三国法西斯化脉络,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差异。但对绥靖政策危害、日本军部特殊性讲解较浅,部分学生理解不深;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归纳能力弱。后续需补充具体案例深化难点,用示意图简化抽象概念,加强讨论引导,提升学生对法西斯本质与影响的认知深度,强化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