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处于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3课,上承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初期的世界”,下启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是理解20世纪全球格局演变的重要节点。教材以“战争演进”为明线,“反法西斯力量凝聚”为暗线展开。先讲述二战爆发的背景,再聚焦德国突袭波兰、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等关键事件,呈现战争从局部到全球的扩大过程;随后重点阐述《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结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等战役,凸显战争转折与胜利逻辑。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学过一战、法西斯崛起等内容,对二战背景有基础认知,且具备初步梳理历史脉络、分析史料的能力,能理解“战争转折”“同盟协作”等核心概念。但学生对“绥靖政策与战争扩大的关联”“二战对战后秩序的深层影响”等抽象逻辑理解不足;部分学生易混淆关键战役的时间与作用。此外,学生对战争的情感共鸣多停留在“灾难”的层面,需进一步引导其从和平维护角度深化思考,结合现实理解历史启示。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并运用有关史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基本进程,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局部逐步发展为全球范围的战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能够运用有关史料,概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在严峻的战争形势下,由分散走向联合的艰难历程,并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世界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既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艰辛战争,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场空前浩劫。(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能够根据所学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分析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感知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并认识“合作共赢”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二战的爆发、扩大、主要战役、性质及影响;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与作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二战爆发的原因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六、教学方法 图像辅助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对比分析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梳理、材料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呈现文字材料,同学们,上述文字记录的是二战中震撼世界的关键瞬间与惨痛代价。为何1939年德国敢公然入侵波兰?日本偷袭珍珠港又为何成为二战扩大的重要节点?这场波及全球的战争,最终是如何结束的?今天,我们学习第 15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回溯这场战争的爆发、扩大与终结,探究其对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思考问题,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快速聚焦战争核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爆发的原因 【提问】出示两段文字材料,思考:为什么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引导】出示绥靖政策相关内容,请学生继续思考:为什么会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引导】出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关内容,这一体系能给世界带来和平吗?这一体系制造了哪些问题? 【回答】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激化了法西斯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欲望。③具体原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④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战败国过分压制(加深矛盾)。 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归纳原因,培养史料分析与逻辑梳理能力,理解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二战全面爆发 【引导】战争进程图,引导学生回答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引导】问题思考:为什么是“全面爆发”而不是“开始”? 【回答】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回答】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军攻陷沈阳揭开了二战的序幕;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日本炮轰宛平城卢沟桥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1938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 通过提问“全面爆发与开始的区别”,引导学生关注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演变,强化时空观念。
二战的主要战场 【提问】出示地图,二战的主要战场有哪些? 【讲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战场上的国家。 【回答】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等主要战场。 知道二战的主要战场。
(四)二战的过程 【回答】在战争初期,
①西线战场——欧陆沦陷 【引导】阅读课本,在西线战场,战争的情况如何? 【补充】出示图片,英国军民坚持抗战,迫使希特勒放弃了进攻英国的计划。1940年7月10日,德国对英国发动“空中闪电战”,由此,揭开了不列颠之战的序幕。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②东线战场——苏德战争 【提问】出示图文材料,希特勒在西线受阻后,将向何处去? 【讲授】出示历史图片,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过攻特点:一是突然性。二是疯狂性。进攻兵力共190个师550万人,坦克4300多辆,飞机近5 000架。从北起摩尔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亚的范围内发动全线进攻。规模之大,空前未有。三是野蛮性。仅几个月的时间,德军便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 【引导】请学生简要介绍莫斯科保卫战的时间、过程和影响。 ③太平洋战场——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德国在苏德战争的短暂胜利,希特勒在欧洲的成功,极大刺激了在亚洲的“小伙伴”,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呢? 【讲授】“珍珠港事件”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1941年12月8日,美国国会全票通过对日宣战,英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日宣战。至此,全世界约4/5的人口卷入二战,战争的范围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引导】出示中国人民抗战贡献图等图片和文字材料,请学生对此尝试进行历史解释。 德国人在西线,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只付出了不到四万名士兵的代价,就占领了几乎整个欧洲。特别法国一沦陷,当时西欧唯一面对德国的就是英国。 【回答】德军曾连续3个多月轰炸英国,共出动飞机4.6万多架次,投弹量约6万吨。英国居民死伤8.6万多人,建筑物被毁100多万栋,但德国始终未能达到迫使英投降目的,英国取得“不列颠空战”的胜利,极大消耗德军【回答】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打响。 【回答】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回答】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回答】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分战场梳理战事(西线不列颠空战、东线莫斯科保卫战、太平洋珍珠港事件),结合图文材料补充细节,让学生清晰掌握战争扩大脉络。 强调中国战场的作用,关联中国近代史,凸显中国贡献,落实家国情怀。
环节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战争形势的转折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请学生回答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 【提问】《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何历史意义? 【回答】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回答】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团结了反法西斯力 引导学生理解“联合”是战胜法西斯的关键。明确 《联合国家
量,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成为战胜法西斯的根本原因。 宣言》的核心作用,为后续战争转折讲解铺垫
太平洋战争转折点:中途岛海战 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讲授】简要讲授中途岛海战,强调此战之后,日本再也不能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太平洋战场也发生转折。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二战的转折点?生答后补充相关材料。 【回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分战场讲授转折点战役,强化对“转折”的认知。
(四)北非战场转折点——阿拉曼战役 【引导】展示二战北非战场地图,同学们,1942年的北非战场,德军一路推进,英军陷入困境,大家知道哪场战役改变了这一局面吗? 【回答】1942年6月—1942年10月爆发阿拉曼战役,英国名将蒙哥马利指挥阿拉曼战役使英军获胜,使北非战场出现了有利于盟军的态势,英军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用材料引导分析诺曼底登陆作用,同时明确第二战场开辟的价值,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意大利投降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 【讲授】出示图文材料,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 无条件投降。 【引导】材料分析诺曼底登陆的作用。 【回答】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简要提及意大利投降,体现战争胜利进程,衔接后续内容。
环节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一)背景 【引导】出示文字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回答雅尔塔会议的目的、时间和内容。 【补充】讲授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苏联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进行了磋商。苏联提出了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引导学生思考雅尔塔会议具有什么色彩 【回答】①协调盟国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②1945年。③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回答】大国强权政治 结合图文材料提问会议目的、内容,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会议,培养唯物史观。
(二)波茨坦会议 【引导】阅读课本,回答波茨坦会议的召开和内容。 【回答】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会议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自主梳理会议内容,理解会议对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强化知识连贯性。
(三)二战结束 【提问】出示图片,欧洲战场是如何结束的? 【讲授】出示历史图片,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在南京向中方代表何应钦呈递投降书。 【引导】合作探究,加速日本投降因素的因素都有哪些? 【提问】日本是何时投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何时结束的? 【回答】1945年4月,苏军集中主力包围柏林进过10多天的激烈战斗,苏军攻入德国国会大厦,希特勒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回答】①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猛烈反攻。②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③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回答】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分战场提问结束过程,结合加速日本投降因素的探究,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战争终结的多重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明确战争结束时间节点,落实基础史实识记。
(四)二战的影响 【引导】依次出示图表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二战的影响。 (五)二战的启示 【引导】补充相关史实,请学生小组交流,二战都带来了哪些历史启示? 【回答】①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②②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回答】①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②国与国之间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用图表与材料引导分析影响,从灾难与进步两方面总结,帮助学生辩证看待战争,培养全面认知能力。 小组讨论启示,结合现实强化和平意识,落实家国情怀。
(三) 课堂小结 1931年日本侵华、1935年意大利侵埃等局部战争,在绥靖政策纵容下升级,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标志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战火席卷全球,反法西斯国家随即 认真听讲,回顾所学内容,记好课堂笔记。 突出关键史实与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梳理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凝聚起战胜强敌的力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扭转战局,诺曼底登陆开辟西线战场,1945 年德、日先后投降,二战终以反法西斯同盟胜利落幕。这场战争虽带来深重灾难,却也推动联合国成立与殖民体系瓦解。我们需铭记历史,警惕法西斯主义,以团结协作守护和平。 知识框架;强调珍爱和平,深化情感认知,落实核心素养。
九、 随堂练习 4道随堂测试题(详见配套教案)
十、 板书设计
十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对“绥靖政策”的危害仅作简要提及,未深入结合案例让学生理解其与战争扩大的关联;互动环节以小组讨论为主,形式较单一,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后续需补充“慕尼黑阴谋”等具体案例,增设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反馈,提升课堂参与的有效性与知识理解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