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 (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课件 (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9 10: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在70多年的人生里,她当兵11年、做过20年医生、是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还是国家一级作家,拿过30多次文学大奖。
“医生+作家+心理学家”的身份,让她的文字带着对生命的深刻,犀利又温柔地为一代又一代读者指引前行的方向。
作者简介
说理性散文就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具有议论文和散文的特点。说理散文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都会阐述一个道理,也有人叫它哲理散文,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说理性散文
文体介绍
广袤( ) 积攒( ) 宽宥( ) 游弋( ) 困厄( ) 濡养( ) 麾下( ) 嘟囔( ) 灰烬( ) 自惭形秽( ) 间不容发( )
金戈铁马 形销骨立 抽丝剥茧( )
鸠占鹊巢( ) 李代桃僵( ) 相得益彰( )
可望而不可即( ) 轻觑( ) 坍塌( ) 窗棂( ) 矗立( )
mào
zǎn
yòu

è

huī
dū nɑnɡ
jìn
huì
jiān

jiū
jiānɡ
zhānɡ


tān tā
líng
chù
字词把握
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字词把握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也叫“观点”,也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看法、主张。
论据:也叫“材料”,也就是用来证明、支撑论点的理由和依据。
论证:通过论据来论述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中心论点
分论点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论证语言
文体知识
1、自读文章,参考《论教养》,归纳文章的论题与中心论点。
【提示】注意论题与论点的区别;中心论点有时原文中有较为直接的句子,有时需要自己概括,注意文章的题目、开头、过渡段、结尾。
《论教养》 《精神的三间小屋》
论题
中心论点
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心灵空间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我们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用以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盛放我们的事业,安放我们自身。
辨别论点与论题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真正的教养是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1-6段:引出论题,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7-18:具体论述论题,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7-9段:第一间小屋——爱恨
19-20段:总结升华,精神小屋——精神大厦。
《精神的三间小屋》
10-14段:第二间小屋——事业
15-18段:第三间小屋——自身
理清思路与论据
2.结合本单元的文章,总结议论性文体的常见结构与思路。
总:提出论点 / 引出论题
分:具体论述
并列式:论述几个分论点
正反式:正面论证+反面论证
递进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总:总结论点 / 勉励升华
【结构】
理清思路与论据
1.请你默读课文第7—18段,根据提示圈点勾画,完成下面的表格。
盛放内容
理想状态
如何实现
修建理由
第一间小屋
第二间小屋
第三间小屋
研读课文
第一间
小屋
盛放内容
理想状态
如何达到
修建理由
爱比恨多,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希望永恒在前。
光明
温暖
爱和恨
事业
坚固
优雅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事业在生命中占据很大比重,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适合的事业要靠自我寻找,而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也需要过程。
第二间
小屋
研读课文
第三间
小屋
盛放内容
理想状态
如何达到
修建理由
自我
坚固
稳定
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如果没有自我,没有独立的思考,我们的精神就会孤独地在风雨中飘摇,我们的精神小屋就会倒塌。
研读课文
2、如何理解文中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及彼此间的关系?
第一间
(爱和恨)
即安放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侧重人之常情是精神世界最普遍、最基础的情感。
第二间
(事业)
第三间
(自身)
即规划事业生涯,寻找并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指向的是个体精神的纯粹和充沛。
即要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指向自我精神的健全、独立
逻辑顺序
层层深入
研读课文
作者把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阐释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请再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在阐释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效果?
品味方法与语言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
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有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爱比恨多的精神小屋的美好、幸福,使论证浅显易懂。
第八段
品味方法与语言
“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针芒在身。”
运用了对比论证,用两个“假如”领起将从事“喜欢的工作”和“不喜欢的工作”的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事业(工作)对一个人精神的巨大影响,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第11段
品味方法与语言
1.对比《论教养》和《精神的三间小屋》,看看各自的论证方法以什么为主?结合具体文段分析。并思考这让文章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论教养》 《精神的三间小屋》
论证方法
呈现特点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将抽象的道理变得贴近生活,更显真实具体,增强说服力
将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而且更具文采,更有抒情意味,具有感染力
品味方法与语言
2.议论文的语言风格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请你探究这篇文章的论证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论教养》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语言特点
语言自然朴实,通俗易懂,使得文章读来亲切生动。
多用四字词、书面用语,多用比喻的修辞,语言优美典雅,使得文章更具文学气息,更有抒情意味,吸引人。
多用短句、设问反问——增强说服力
语言通俗、褒贬分明、言辞优美——增强感染力
品味方法与语言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中心论点
分论点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论证语言
文体知识
并列式
正反式
递进式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说服力
感染力
论据
论证
文章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表达了作者对个体精神的关注,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文章主旨
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让我们重视起自身的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如何让自己的心灵空间更宽敞、更健康、更美观、更结实 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你的启示。
1、苏联学者利哈乔夫告诉我们,想要让情感的小屋光明温暖,
3、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告诉我们,想让事业的小屋坚固优雅,
必须学会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学会去爱这个世界。
一定要敬业与乐业。只有敬业与乐业,才能让事业与人生缤纷和谐、相得益彰。
拓展延伸
4、法国作家雨果告诉我们,想要让自我的小屋独特安稳,
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坚持正义和良知,不屈从于权贵。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