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命题与证明 单元回顾与思考 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命题与证明 单元回顾与思考 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9 11:3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七章 证明
单元回顾与思考
典例精选
知识网格
复习目标
思想方法
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反思总结
作业设计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养目标
1.明确定义、命题、公理、定理、推论的核心含义,
能举例说明各概念的本质特征
2.掌握命题的构成要素,能准确区分命题的条件与
结论,并将条件结论不明显的命题改写成
“如果…… 那么……” 的标准形式;
3.理解命题的分类标准,能辨析真命题与假命题,
明确反例的作用 —— 即通过举反例证明假命题的方法.
3.知晓证明的必要性与基本逻辑,掌握综合法证明的
一般步骤: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规范推理过程;
4.熟记本单元涉及的基本事实与定理,明确公理与定理的区别
1.能从语句中准确识别命题,排除非命题,
并快速判断命题的真假性;
2.针对假命题能构造有效反例,针对真命
题能说明判断依据.
3.能运用综合法按规范格式完成简单命题的证明,做到步步有据,推理过程符合逻辑规则;
4.能结合几何实例,灵活运用公理、定理设计证明思路,解决“已知→求证”的几何证明问题;
5.能对他人的证明过程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逻辑漏洞或方法优劣.
逻辑推理素养 2.数学抽象与建模素养 3.科学态度与价值认同
知识网格
1.直观是重要的,但它有时也会欺骗人,你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定义、命题,并举例说明.
3.本书中作为证明出发点的基本事实有哪些?
4.为什么需要证明?证明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如何分析证明的思路?与同伴进行交流.
5.什么条件下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平行又会有怎样的结论?这两类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有什么关系?
6.梳理本章内容,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全章的知识结构,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知识网格
典例精选
知识点1:角的平分线与垂直的性质(逻辑推理与角度证明)
已知: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且OC⊥OE.
求证:∠DOE=∠BOE.
问题1:你能尝试分析每一个条件和证明的结论有怎样的关联吗?
点O在直线AB上
∠AOB是平角,∠AOC+∠BOE=90°
射线OC平分∠AOD
∠AOC=∠DOC,这可能是“等量代换” 的关键桥梁
OC⊥OE
∠COE=90°,即∠DOC+∠DOE=90°
典例精选
知识点1:角的平分线与垂直的性质(逻辑推理与角度证明)
已知: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且OC⊥OE.
求证:∠DOE=∠BOE.
证明:
∵ 射线OC平分∠AOD(已知),
∴ ∠AOC=∠DOC(角平分线定义).
∵ OC⊥OE(已知),
∴ ∠COE=90°(垂直定义),
∴ ∠DOC+∠DOE=90°,∠AOC+∠BOE=180° 90°=90°(平角定义、等式性质)
又∵ ∠AOC=∠DOC(已证),
∴ ∠DOE=∠BOE(等角的余角相等)
典例精选
知识点2:平行线的判定(利用角度关系证明平行)
2.将正方形的四个顶点用线段连接,什么样的连法最短?研究发现,并非对角线最短,而是如图所示的连法最短(即用线段AE,DE,EF,BF,CF 把四个顶点连接起来).已知图中∠DAE=∠ADE=30°,∠AEF=∠BFE=120°,你能证明AB∥EF吗?
证明: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已知),
∴ ∠DAB=90°(正方形的性质)。
∵ ∠DAE=30°,且∠DAB=∠DAE+∠EAB(角的和的定义),
∴ ∠EAB=∠DAB ∠DAE=90° 30°=60°(等式的基本性质).
∵ ∠AEF=120°(已知),
∴ ∠EAB+∠AEF=60°+120°=180°(角的和差运算).
∴ AB∥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典例精选
知识点3: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综合应用
3.已知:如图,AB∥CD,PM和QN分别是∠BPE和∠DQE内的两条射线,且∠BPM=∠DQN.求证:PM∥QN.
证明:
∵ AB∥CD(已知),
∴ ∠BPE=∠DQ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BPM=∠DQN(已知),
∴ ∠BPE ∠BPM=∠DQE ∠DQN(等式的性质),
即 ∠MPE=∠NQE。
∴ PM∥QN(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
典例精选
知识点4:无理数的运算与命题真假(反例法)
4.小丽发现: 是无理数, 是无理数,是无理.于是她猜想: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还是无理数.你认为她的猜想正确吗?为什么?
小丽的猜想不正确.
理由: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否定这个猜想.例如,取两个无理数 和 ,它们的和为0,而0是有理数.或者举例这说明存在两个无理数,它们的和是有理数,因此“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还是无理数”这个猜想不成立.
典例精选
知识点5:命题的真假判断(反例法)
5.小华将=0,1,2分别代入代数式结果发现这个代数式的值都是0.于是他猜想:对于所有的自然数,代数式的值都是0.你认为小华的猜想正确吗?为什么?
小华的猜想不正确.
理由:要判断一个关于“所有自然数”的猜想是否正确,不能仅通过有限的几个数验证,需要通过举反例来否定.
当=3时,代入代数式=0:
当=4时,代入代数式=24≠0
由此可见,当=4时,代数式的值不为0,所以小华的猜想不正确.
典例精选
知识点6: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系统应用
6.如图,直线,b被直线c所截.
(1)如果∥b,你能得到哪些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解:(1)若∥b,角的等量关系
∵ ∥b(已知),
∴ ∠1=∠5,∠2=∠6,∠3=∠7,∠4=∠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5,∠4=∠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6=180°,∠4+∠5=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时,对顶角相等(如∠1=∠3,∠2=∠4,∠5=∠7,∠6=∠8),结合平行线性质可推导更多等量关系(如∠1=∠7等).
典例精选
(2)证明∥b的条件
同位角相等:∠1=∠5,或∠2=∠6,或∠3=∠7,或∠4=∠8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3=∠5,或∠4=∠6(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3+∠6=180°,或∠4+∠5=180°(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6: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系统应用
6.如图,直线,b被直线c所截.
(2)写出能够证明∥b的条件(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典例精选
知识点7:逻辑推理与实际问题
7.有三个纸箱,一个箱内装有橘子,一个箱内装有苹果,一个箱内混装了一些橘子和苹果.三个箱子外面分别贴有“橘子”“苹果”“混合水果”的标签,可是,工作人员不慎将所有标签都贴错了.请你只检查一个箱子即确定各箱子内的水果品种.
解:步骤1:选择检查贴有“混合水果”标签的箱子
因为“所有标签都贴错了”,所以贴“混合水果”的箱子一定不是混合水果,只能是纯橘子或纯苹果.
步骤2:假设从贴“混合水果”的箱子中取出一个水果
若取出的是橘子:则这个箱子实际装的是橘子.
那么贴“苹果”标签的箱子,由于标签全错,它不能装苹果,也不能装橘子,所以只能装混合水果.最后贴“橘子 标签的箱子就只能装苹果.
典例精选
若取出的是苹果:
则这个箱子实际装的是苹果.那么贴“橘子”标签的箱子,由于标签全错,它不能装橘子,也不能装苹果(苹果已确定),所以只能装混合水果.
最后贴 “苹果” 标签的箱子就只能装橘子.
综上,只需检查贴有“混合水果”标签的箱子,根据其中水果的品种,就能通过“标签全错”的逻辑,确定另外两个箱子的实际水果品种.
7.有三个纸箱,一个箱内装有橘子,一个箱内装有苹果,一个箱内混装了一些橘子和苹果.三个箱子外面分别贴有“橘子”“苹果”“混合水果”的标签,可是,工作人员不慎将所有标签都贴错了.请你只检查一个箱子即确定各箱子内的水果品种.
知识点7:逻辑推理与实际问题
巩固拓展
知识点8:(学科融合)平行线性质在光学中的应用
8.如图,MN,EF分别表示两面互相平行的镜面,一束光线AB照射到镜面MN上,反射光线为BC,此时,∠1=∠2;光线BC经镜面EF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此时∠3=∠4.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你是如何思考的?
要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度的等量代换来推导.
证明:AB∥CD
利用镜面平行的性质
∵ MN∥EF(已知,两面镜面互相平行),
∴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巩固拓展
知识点8:(学科融合)平行线性质在光学中的应用
8.如图,MN,EF分别表示两面互相平行的镜面,一束光线AB照射到镜面MN上,反射光线为BC,此时,∠1=∠2;光线BC经镜面EF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此时∠3=∠4.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你是如何思考的?
2.结合角相等的条件
已知 ∠1=∠2,∠3=∠4,
∴ ∠1=∠2=∠3=∠4(等量代换).
3.推导∠ABC与∠BCD的关系
∵ ∠ABC=180 ∠1 ∠2,
∠BCD=180 ∠3 ∠4(平角的定义),
又∵ ∠1=∠2=∠3=∠4,
∴ ∠ABC=∠BCD(等式的性质).
巩固拓展
知识点8:(学科融合)平行线性质在光学中的应用
8.如图,MN,EF分别表示两面互相平行的镜面,一束光线AB照射到镜面MN上,反射光线为BC,此时,∠1=∠2;光线BC经镜面EF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为CD,此时∠3=∠4.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你是如何思考的?
4.判定直线平行
∵ ∠ABC=∠BCD(已证),
∴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综上,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AB∥CD .
思想方法
1.逻辑推理思想
在几何证明和逻辑分析中,通过已知条件,按照公理、定理逐步推导结论,体现了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
2.分类讨论思想
在分析“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为无理数”时通过举不同的反例,考虑不同情况来否定猜想;在纸箱标签问题中,也隐含了对取出水果种类的分类讨论.
3.转化思想
将几何中的平行问题转化为角的关系问题,把复杂的位置关系转化为可计算、可推导的角度关系,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4.反例思想
在判断小华和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时,通过找出不符合猜想的具体例子,从而否定“所有情况都成立”的猜想,这是反例思想的典型应用.
5.数形结合思想
在几何问题中,结合图形来分析角与直线的关系,将数与形结合起来,使问题更直观、易解.
当堂检测
1.下列命题中,是定理的是( )
A
A. 对顶角相等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当堂检测
2.对于命题“如果 ,那么 ”,能说明它是假命
题的反例是( )
C
A. , B.
C. , D.
当堂检测
3.直线,,, 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 ,
, ,
那么 ( )
D
B.
C. D.
当堂检测
4.图1为北斗七星的位置图,如图2,
将北斗七星分别标为,, ,
,,,,将,,, ,
(1)求 的度数.
解:, .
.
,首尾顺次连接,恰好经过点,且点,, 在同一条直线上.
已知, , .
当堂检测
(2)计算 的度数是_____.
(3)连接,当与 满
解:当 时, .
理由:, .
, .
.
足怎样数量关系时, ?请说明理由.
反思总结
1.本节课在复习的过程中,主要回顾解决了哪些问题?
2.如何展开证明思路,你有怎样的经验和同学分享?
3.对于命题种类的划分,你知道的有哪些 请举例分析.
.
作业设计
一、基础巩固作业:
课本P197页 第7题
二、素养类作业
课本P198页 第11题
三、挑战类作业
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八年级数学上期学习感悟
作业要求:书写规范、图形标准、按时上交、及时订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