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装…………○…………订…………○…………线…………○……………………○…………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乌市92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评价1
八年级语文学科(问卷)
姓名:班级:考号: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班级组织同学们围绕“新闻”单元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学完新闻单元后,小文打算写一个单元小结,作为课前5分钟素材积累念给大家听。请阅读他写下的文段,并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难题。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76年的历史如同一幅画卷:1950年的鸭绿江畔,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锐不可当;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博得了观众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他们的历史功绩必将①_________________(镌 隽)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身处盛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我们要②_________________(名 铭)记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对于任何试图篡改历史、淡化暴行的行为,我们要一致反对,共同维护历史的公正。
1.(2分)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2分)文段中的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
A.zháo zuàn B.zhuó zuàn C.zhuó cuàn D.zháo cuàn
3.(2分)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锐不可当 B.振聋发聩 C.殚精竭虑 D.惨绝人寰
4.(2分)听完小文的单元小结,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语: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看主体。
B.小南: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
C.小河:如果说消息是“报道新闻事件”,那么新闻特写是“描绘新闻事件”。
D.小文: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很多,除了消息和新闻特写,还有通讯、新闻评论等。
5.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积累和感悟,请你根据提示填写诗词。(每空1分)
小莱:诗歌可以绘山水。(1)“乱花渐欲迷人眼,”是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的西湖早春之景;(2)“,长河落日圆”是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的塞外壮阔风光。
小语:诗歌可以蕴情怀。(3)“剧哉边海民,”是曹植在《梁甫行》中流露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4)“?但感别经时”是《庭中有奇树》中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表达。
小思:诗歌也可以诉衷情。(5)“?松柏有本性”是刘桢在《赠从弟》中对堂弟的深切期望;(6)“?”是崔颢在《黄鹤楼》中对故土的无限思念。
小文:文言文,犹如古老的画卷,呈现着古代智慧与文明。《与朱元思书》中(7)“,猿则百叫无绝”以蝉和猿的叫声来衬托山林宁静。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6.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我国,“信”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班级开展“‘信’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信,金文=(千)+(言,说话),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可见其造字本义为。“信誓旦旦”的“信”就是用其本义。
(2)小语搜集了一些关于诚信的事例准备作为演讲稿的材料,请你帮他选出与演讲主题有关的两项( )( )
A.商鞅立木 B.程门立雪 C.三人成虎 D.曾子烹彘
(3)校团委准备组织一次对我市“诚实守信好人”的采访报道活动,请根据活动方案框架图,将内容转换成文字,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80-100字)。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7.(本题5分)读下面选段文字,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写横线上。
选段一:
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选段二:
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诉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1)选段一中的“他”是①,选段二中“他”是②。
A.贺龙 B.徐海东 C.朱德 D.彭德怀
(2)从以上两个选段中,任选一个,分析一下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8.(2分)《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①_________(人名)的不朽著作,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作品,当时为了在已沦陷的上海出版方便,曾以②《___________》为书名。
四、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9.(本题2分)下面对《野望》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首联中“望”字点题,交代了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的心情。
B.颔联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的景色,到处一片秋色,在落日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C.颈联描写了秋野的静景,牧人与猎马的近景特写,使整个画面洋溢着宁静安详的田园气氛。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感觉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追怀古代的隐者伯夷、叔齐。
阅读文章完成10-13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巴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堆,碑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0.(4分)参考表格里的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文言字词 方法提示 解释
略无阙处 查阅字典法:①削减;毁坏;②过错;③空隙、缺口。 A (填序号)
不以疾也 联系成语法:与“奋笔疾书”的“疾”意思相同。 B
发大溪口 字源推断法:“引”的甲骨文,本义是把弓拉开,这里取其引申义。 C
仰视天如匹练然 课内迁移法:与“康肃忿然曰”的“然”意思相同。 D
11.(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2.(2分)请用“/”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盖石上一罅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2分)甲乙两文的结尾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现代文阅读(共18分)
(一)阅读下列特写,完成14-17题。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①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②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③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④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⑤“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⑥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⑦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⑧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14.(2分)作者将吕伟连贯的跳水动作进行了分解,犹如慢镜头回放。请为前四段中吕伟跳水的几个镜头进行命名。
15.(2分)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C.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16.(2分)第④段加点的“哧”是拟声词,有何妙处?
17.(3分)这是一篇新闻特写,为什么还要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的惊讶?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
父亲的麦子
巍然
①又到麦收时节,乡野的空气中弥漫着机器燃油的气味、泥土味、麦秸秆浆汁味,还有刚打下的新麦香,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扑面而来。农人谈笑间,麦粒已经装入口袋。
②曾几何时,对于农人来说,每到麦收的时节该是多么的劳累和忙碌,田野里村子里都热闹起来,可谓全家老幼齐动员,箪食壶浆,车拉肩挑,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如今这样的场面再也不见了,但依然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③我对麦子美好而深切的感受来自家乡的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因为面粉是农人主要的口粮。小麦经过一冬的洗礼后,到了五黄六月,就进入成熟期了,金色的田野仿佛是大地上一堆堆流动的火焰。微风吹过,平展得仿佛水面般的麦田便掀起阵阵涟漪,一波又一波,连绵起伏,十分壮观,而且变得愈加成熟与丰满,像即将出嫁的大姑娘,浑身散发出成熟的光芒,浑身透着喜庆的气息。
④每到麦收前夕,农人们便开始准备工具。有的到集市上购买崭新的镰刀,有的翻出闲置了一年的旧镰刀,上面出现锈迹,它似乎不是一件农具,而是一件古董。父亲一一查验镰刀,轻轻抚拭着曾经锋利无比的刀口,不时地用嘴吹落浮尘,目光里满是疼惜。父亲磨镰刀的神情,是那样的肃穆和庄重。
⑤明月在天,形状如镰;父亲在地,腰背亦如镰。如水的月光洒满小院。父亲面前放水的瓷盆里,倒映着一弯月亮。父亲蹲在地上,将磨刀石斜着支撑在瓷盆里,双手拿起镰刀,轻放在磨刀石上,往上面撩一些水,然后一推一拉,霍霍声顿时响起,流畅而熟练,暗红色的铁锈纷纷脱落,周围弥漫着浓重的金属腥味。过了一会儿,父亲的动作变得缓慢起来,轻推慢拉,接着一次次让镰刀浸水、磨砺、擦拭,刀口变得愈发明亮起来,直到光亮如初。镰又恢复了往日的面目,浑身透着淬火之后的激情,矫健的身影散发着锋利的银光。父亲用指头试试刃口,一种涩涩的锋利由指头传遍全身,有不寒而栗的感觉。
⑥晚上父亲会披着单衣来到田野里,随意坐在田头,倾听麦子的拔节和扬花的声响,仿佛是陶醉了,也好似潜伏,融入大地像一株庄稼。与土地厮守的人,何尝不是土地上的一茬庄稼呢?一茬庄稼可能是经历了四季的一两个季节,最后被农人收获。而人则是经历了几十茬的庄稼,最后被命运收走。父亲也没有例外。
⑦等到密密匝匝的麦子真正成熟了,麦芒变得坚硬刺手,麦穗变得圆润饱满,互相接触着发出“嗦嗦嗦”脆响的时候。父亲决定开镰。
⑧每年的开镰,父亲总是站在最前面,左手拢麦,右手执镰,轻轻地一挥——哧!举起一束麦高高扬起在家人面前,如同扬起一面旗帜,多么像在战场上指挥部下的将军。在父亲的带领下,全家齐动员,战果很辉煌。我站在天色微明的田野上,看到麦子一片片倒下,父亲不知疲倦地低着头一直“冲杀”,好像眼睛里只有麦子和泥土。但我知道,父亲也是把自己看成一穗麦子。他们都是来自土里,一样的沉静,一样的朴实,一样的肤色,都是生活的本色。
⑨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农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只想着抢收。也许这就是命运——互相制约,消耗磨损,麦子的命运,也是农人的命运。麦子熟得快,天气也变化快,如顽皮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农谚说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从收割到进仓,每个环节都松懈不得。
⑩后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耕牛、拖拉机、脱粒机在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联合收割机。眨眼工夫,大片的麦穗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在人们的观望和惊叹中便荡然无存。曾经让人忙得顾不上吃饭、累得直不起腰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割麦场景再也找不到了,遍金黄的麦秸垛也消失了,镰刀、木锨、杈子之类的农具恐怕有好多农人都不会用了……
 光阴荏苒,一直鞭策鼓励呼唤着引领着我前行的“将军”,十年前的麦收前回到了他爱的田地里。父亲虽与泥土为伴,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一直激励着我砥砺前行。
18.(2分)本文回忆了与父亲有关的哪几件事?请概括作答。
19.(3分)第③段详写麦收时节的麦田美景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20.(4分)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一一查验镰刀,轻轻抚拭着曾经锋利无比的刀口。不时地用嘴吹落浮尘,目光里满是疼惜。
六、作文(共40分)
21.(本题40分)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千百年来,星辉闪烁陪伴着夜行者,正如歌中所唱“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
你,是我心中的那颗星,逆境中鼓励我砥砺奋进,顺境中提醒我安详从容……感谢你,我心中永远的星!
请以“我心中的那颗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乌市 92 中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评价 1 八年级语文学科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按题目要求用正楷字书写文中画线句子,此处略,需在田字格内工整书写指定句子)
  2.C
  3.B
  4.B
  5.(1)浅草才能没马蹄(2)大漠孤烟直(3)寄身且喜沧洲近(4)此物何足贵(5)岂不罹凝寒(6)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7)蝉则千转不穷
  二、综合性学习
  6.(1) 诚实、守信,用言语作出承诺并坚守
  (2) A、D
  (3) 校团委组织的 “诚信的力量” 采访报道活动,先进行准备,包括团队分工与收集信息;再开展采编,完成采访提纲与实地采访;最后进行报道,做好编审稿件与公开播报工作。
  三、名著阅读
  7.(1) ①A ②C
  (2) 选段一:从 “大个子,像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可见贺龙体格健壮、有力量;“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 —— 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体现他豪爽、不贪图个人利益且热爱马匹的特点。
  选段二:“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 表现朱德与士兵同甘共苦、生活简朴;“从不诉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体现他坚韧、大度、民主且忠诚于革命信仰的品质。
  8.①埃德加 斯诺 ②西行漫记
  四、古诗文阅读
  9.C
  10.A.③ B. 快 C. 出发 D.…… 的样子
  11.①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12.盖石上一罅 / 人大呼于旁 / 则泉出 / 屡呼则屡出
  13.共同特点:都引用了相关的歌谣或当地人的话语。作用:都侧面烘托了所描写景物(三峡、瞿塘峡)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五、现代文阅读
  (一)
  14. ①高台伫立(或:站定准备)②轻蹬飞天(或:起跳升空)③翻腾转体(或:空中展姿)④入水瞬间(或:插入碧波)
  15. D
  16. “哧” 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身体插入碧波时的声音,突出了她入水动作的迅速、利落,让读者如闻其声,增强了现场感。
  17. 从侧面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绝伦,体现了她的技艺高超,也展现了中国运动员的风采,同时让新闻特写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感染力。
  (二)
  18. ①麦收前夕,父亲查验、擦拭并磨砺镰刀;②夜晚父亲到田野倾听麦子拔节和扬花的声响;③麦子成熟时,父亲带领全家开镰收割麦子。
  19. 描绘麦收时节麦田的壮观与喜庆,展现麦子的珍贵,为下文写父亲准备收麦、开镰割麦等内容做铺垫,也烘托出农人们对麦子丰收的期待,同时表达了 “我” 对麦子的喜爱与对家乡的眷恋。
  20. 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一一查验”“轻轻抚拭”“用嘴吹落” 等动作,细致地写出了父亲对镰刀的爱惜与重视;“目光里满是疼惜” 的神态,进一步体现了父亲对农具的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父亲对麦收、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六、作文
  21.(略,需按题目要求写作,题目抄写在作文纸第一行,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套作、不抄袭,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八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性评价1,第7页 共8页 ◎八年级语文学科阶段性评价1,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