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活动一
火眼金睛比观察
比拼1字形区分
大声喊出下面的字
牛
午
人
入
均匀 叶柄 蜗牛 弯曲 枯萎
jūn
bǐng
wō
qū
wěi
比拼 2 字词闯关
叶圣陶(1894—1988)
本名叶绍钧,江苏人,我国作家、教育家、编辑家。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著有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比拼3了解作者
小学语文部编本 四年级 上册
爬山虎的脚
hǔ
第二画短横像老虎炯炯有神的眼睛,这一横下面的横钩就像老虎尖尖的牙齿。
虑 虚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书写工整 ☆
占格正确 ☆
结构完整 ☆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探秘爬山虎的脚
活动2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请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观察对象 观察角度 观察发现
爬山虎的脚 位置 1.
2.
3.
茎上长叶柄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样子
颜色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根据观察记录表,在第三自然段,勾画相关句子。
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细丝的样子。
2.小组合作,结合第三自然段内容画出“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3.自读4、5自然段,同桌合作交流,填写完成“爬山虎如何爬”观察记录表
“爬山虎如何爬”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 观察角度 观察发现
爬山虎如何爬 触着墙 1.变---()---()---()---()
没触着墙 2.
“爬山虎如何爬”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 观察角度 观察发现
爬山虎如何爬 触着墙 1.变---(巴)---(弯)---(拉)---(贴)
没触着墙 2.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3.自读4、5自然段,同桌合作交流,
填写完成“爬山虎如何爬”观察记录表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向上爬的?请同学们伸出手模仿动作。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爬山虎的脚粘液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植物激素和糖类,这些成分具有黏性,能够帮助爬山虎更好地附着在各种物体表面。
具体来说,爬山虎的吸盘内含有偏酸性的粘液,这种粘液通过与石灰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从而增强其与接触面的黏附力。
科普小知识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结实、坚固。
你觉得作者需要经过怎样的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
作者需要对爬山虎进行一段时间细致的、连续的观察。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你还能从文中哪些语句发现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如果叶圣陶喜欢写观察日记,第2自然段涉及的观察日记可能有三则。这三天,叶圣陶分别记下了什么?请参照课文后面的观察日记,还原一下。
5月3日
5月8日
5月16日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爬山虎的叶子大了一点,嫩绿色。
爬山虎的叶子绿色,叶尖朝下,密密地铺满整堵墙。
对比资料
学写观察日记
活动3
形象直观
变化过程一目了然
①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观察
②都发现了观察对象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③都用简洁的语言记录
对比两种观察记录的异同。
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观察,并随时进行记录。
每次记录观察发现的时候,与以前的记录进行比较,留心观察对象变化的地方。通过观察记录,真实客观地呈现出观察对象的变化过程。
收集相关照片、视频等资料,为单元习作作准备。
怎样写观察日记?
选一种事物,观察一段时间,试着运用本节课学习的观察方法,记录它的变化。
小贴士:可以参考课后的“资料袋”中的两种方法记录——图文结合和做表格。
二、作业:
植物攀爬大赛观察报告
要求 满分☆☆☆
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观察,并随时进行记录
每次记录观察发现时,与以前的记录进行比较
记录清楚变化过程
收集照片、视频等资料
观察日记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