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9张PPT。四川卷与全国卷的对比分析
对比往年备战2017
2017全国卷必考考点深度解析—物理篇 2016年高考命题特征 全国卷命题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有新,确保平稳过渡。 2016年普通高考全国命题命制了甲、乙、丙三类试卷(海南卷除外),在2015年甲卷(全国II卷)、乙卷(全国I卷)的基础上新增丙卷,丙卷与甲卷(全国II卷)在试卷结构上相同、难度相当。充分肯定几年来高考命题改革成果:
“特别是近年来,在命题工作中更加注重渗透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能力考查;不断创设新题型,丰富题型的考核功能;创新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方案,提高能力考查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合理控制试卷难度,发挥区分选拔功能等,通过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工作有效地保证了国家教育考试的科学性、导向性和规范性。 ”
“高考命题依据的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及其相应的《考试说明》;强调试卷结构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在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的前提下,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对高中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这是对上一年物理命题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来年物理命题的定调:物理高考命题要稳定与创新。 从2014年以来全国卷理综试题的难度适中,做到了缘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充分展现出紧扣大纲、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命题意向。
从面向基础到突出能力,从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到简单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从物理规律在物理事件中的应用到物理思维在复杂过程中的创新综合,重点考查了学生思维能力、物理实验能力、综合分析和应用问题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考点分布
2016四川卷考点分布表
1.单独设卷
2.中规中矩,没有偏题怪题
3.不设选考
4.向全国卷过度
5.平均分:43.89分
6.难度低于全国卷2016全国2卷考点分布表2016全国3卷考点分布表 2卷选择题平均分2013年26.32分;2014年23.21分,2015年20.54分,2016年24分左右。今后难度系数将会维持不变,但试题更强调创新、试题更具有迷惑性。
必考题中非选择题得分率低于选择题,计算题的零分人数始终居高不下。这也说明一些地区的考生对物理存在畏惧心理,将物理非选择题部分的答题放在了理综的最后,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及物理计算题。 今年首次设立1、2、3卷。
整体上说全国1卷物理命题难度要高于全国2卷3卷,但全国1卷物理的得分比全国2卷3卷要好。这和不同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有关。 2013年全国1卷和全国2卷两卷平均分相同都是143分;
2014全国1卷平均分158分、全国2卷平均分145分,两卷相差13分;
2015年全国1卷平均分156分、全国2卷平均分132分,两卷相差了24分。
2016年全国1卷平均分154.86分、全国2卷平均分141分,两卷相差了13分。
2016年全国3卷平均分不足130分,低于2卷平均分十几分。物理平均分低。2卷3卷试题难度:整体难度适中,2卷较2015年有所降低,3卷难度与2卷接近、略低。 1.突出基础性,注重对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增强综合性,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3.突出考查应用能力
4.创新试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加强图像和图表的运用
5.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二、2017全国2卷3卷选择题必考考点深度解析2013—2016全国2、3卷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命题内容:2017年全国2卷选择题重点关注考点必考知识点:
①静电场的性质及其应用(必考)
②牛顿运动定律和直线运动(必考)
③带电粒子在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必考)
④万有引力与航天(必考)
⑤电磁感应及其应用(必考)
⑥动能定理、功和能(必考)
热度很高的考点:
①曲线运动、运动合成分解(热点)
②直线运动图像(热点)
③交变电流、变压器(热点)
④物体的平衡(热点)
⑤物理学史(热点) ⑴选择题命题中频繁出现的考点及难易程度:①静电场及其性质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高考关于“静电场”考查所占分值很高,试题主要集中在电场的性质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
重点考查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规律的内涵与外延、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对电场知识跟其他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鉴别和综合应用。静电场的考核往往结合力和能的性质命题,主要题型有电场性质及其描述、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关系、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电场力做功及其能量问题等。
从这几年选择题的命题情况来看,着重于经典知识的灵活应用,难易程度控制在中等或中低水平,属于考生得分的基础部分。应该在2017年高考中还会出现,属于必考点。 例如2013年2卷第18题:如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三个带电小球a、b和c分别位于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b带正电,电荷量均为q,c带负电。整个系统置于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若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匀强电场场强的大小为( )
A. B. C. D.
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3.52,难度为0.586,区分度为0.330。14%的考生错选A,18%的考生错选D。难易程度:中。 2014年2卷第19题: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电势面垂直
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
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
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3.54分,难度为0.590,区分度为0.573。有18.4%的考生仅选A,4%的考生错选B,10.2%的考生错选C,11.5%的考生仅选D,44%的考生选择AD。试题对物理得分在70分以下的考生有较好区分。
难易程度:中低。 2015年2卷第14题: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现将两板绕过以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再由a点从静止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 D )
A.保持静止状态 B.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
C.向正下方做匀加速运动 D.向左下方做匀加速运动【答案】D 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3.52分,难度为0.586,区分度为0.454。有18%的考生错选A,15.7%的考生错选B,7.5%的考生错选C。试题对理科综合得分在180分以下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难易程度:中低。 2016年2卷第15题:如图,P为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为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Q在P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Q仅受P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b、c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ab、ac,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vc,则( D )
A. aa>ab > ac,va > vc > vb B.aa > ab > ac,vb > vc >va
C. ab> ac > aa,vb > vc >va D.ab > ac > aa,va > vc > vb
本题涉及的考点:点电荷的电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度为中等。抽样统计平均分3.80分。 2016年3卷第15题:关于静电场的等势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两个电势不同的等势面可能相交
B.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相互垂直
C.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场强度一定相等
D.将一负的试探电荷从电势较高的等势面移至电势较低的等势面,电场力做正功 本题考查了电势,等势面,电场力做功 ,属于送分题目。②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此类型考题连续多年都有,形式变化多样,是属于基础知识、基本应用能力的考查。属于必考题型。结合近几年的命题分析,这部分的知识考查以中等难度为主。2017年高考2卷中仍然会是主力题型。 例如2013年2卷第14题: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C )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4.40分,难度为0.733,区分度为0.369。9%的考生错选A,15%的考生错选B。难易程度:低。 又如2013年2卷第15题: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的作用,F平行于斜面向上。若要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F的取值应有一定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F1和F2(F2>0)。由此可求出( C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倾角
C.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物块对斜面的正压力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4.19分,难度为0.698,区分度为0.265。17%的考生错选B,8%的考生错选D。难易程度:中。 再如2015年第20题: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和Q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BC )
A.8 B.10 C.15 D.18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2.70分,难度为0.450,区分度为0.360。8.6%的考生错选A,28%的考生仅选B,27.8%的考生仅选C,9.3%的考生错选D,17.1%的考生满分。试题对理科综合得分在150分至270分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难易程度:中。 全国卷选择题的命题特别注重必修一内容的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利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牛顿运动定律的熟练应用、力和加速度的关系,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 2016年2卷第19题: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质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BD)
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
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
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
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本题从一个全新角度考察了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应用,难度中等。实际中错误率却较高。统计平均分2.7分③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这部分知识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倍受命题专家的青睐。以此知识为背景的选择题或计算综合题在全国卷中年年出现,甚至多年作为压轴大题,是常考类型。
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或与其相关联的考题形式较多,一般涉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运动时轨迹、半径、运动时间等知识。而且分值高、占分比例大、综合性强、区分度较高。
从近几年出题特色来看,选择题中出现这类考题的难度要求基本都是中、低等形式,是学生的得分点。在2017年考题中,只要大题不是此类题目,选择题中应该必有体现。
例如2013年2卷第17题:空间有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域,该区域的横截面的半径为R,磁场方向垂直于横截面。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速率 沿横截面的某直径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偏离入射方向 。不计重力,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 )A. B. C. D.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2.99分,难度为0.499,区分度为0.423。10%的考生错选B,36%的考生错选C。难易程度:中。 2014年2卷第20题: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图中,永磁铁提供匀强磁场,硅微条径迹探测器可以探测粒子在其中运动的轨迹。宇宙射线中有大量的电子、正电子和质子。当这些粒子从上部垂直进入磁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电子与正电子的偏转方向一定不同
B.电子与正电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一定相同
C.仅依据粒子运动轨迹无法判断该粒子是质子还是正电子
D.粒子的动能越大,它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半径越小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2.08分,难度为0.347,区分度为0.423。有10.7%的考生仅选A,11.2%的考生错选B,l8%的考生仅选C,16.1%的考生错选D,11.3%的考生错选AB,20.4%的考生选择AC。试题对全体考生都有较好的区分。难易程度:中。 2015年2卷第19题:有两个匀强磁场区域I和Ⅱ,I中的磁感应强度是Ⅱ中的k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与I中运动的电子相比,Ⅱ中的电子( AC )
A.运动轨迹的半径是I中的k倍 B.加速度的大小是I中的k倍
C.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I中的k倍 D.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I中的相等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3.04分,难度为0.506,区分度为0.523。13.2%的考生仅选A,12.3%的考生错选B,13.9%的考生仅选C,9.4%的考生错选D,37.1%的考生选择A、C。试题对理科综合得分在90分至200分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难易程度:中。2016年2卷第18题: 非常典型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的运动,却很有新意。难度中等,平均分只有2.4分。 2016年3卷第18题:平面OM和平面ON之间的夹角为30°,其横截面(纸面)如图所示,平面OM上方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一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粒子沿纸面以大小为v的速度从0M的某点向左上方射入磁场,速度与OM成30°角。已知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与ON只有一个交点,并从OM上另一点射出磁场。不计重力。粒子离开磁场的射点到两平面交线O的距离为( D )A. ???????????? B. ?????????? C. ??????? D. ????④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包括估算能力的考查 这类题目在2卷中是频繁出现的命题考点,2016年没有出现,2017年几乎必考。
这部分考题出题灵活多变、形式活跃,结合重力加速度、天体运动、人造卫星变轨与航天科技、实际生活和物理学史联系紧密。题目难易程度常为中等。
我们来看看近几年这部分考题的内容和特点: 例如2013年2卷第20题: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D )
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
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
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
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3.09分,难度为0.515,区分度为0.536。有9%的考生错选A,14%的考生仅选B,12%的考生错选C,15%的考生仅选D,37%的考生满分。难易程度:中低。 又如2014年2卷第18题: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密度为( B )
A. B. C. D.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2.22分,难度为0.370,区分度为0.225。有22.4%的考生错选A,22.9%的考生错选C,16.9%的考生错选D。试题对物理得分在30分以下和70分以上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难易程度:中。 2015年2卷第16题: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 3m/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 ,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B)A.西偏北方向,1.9×103m/s
B.东偏南方向,1.9×103m/s
C.西偏北方向,2.7×103m/s
D.东偏南方向,2.7×103m/s.
.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2.17分,难度为0.361,有11.9%的考生错选A,23.6%的考生错选C,27.9%的考生错选D。难易程度:中。⑤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不仅是电磁学的核心,也是每年高考的热点和重点。2014年2卷更是有两道选择题与之有关。试题特点是以电磁感应为核心将受力分析、电路计算和功能关系等主干知识和重要的物理方法紧密地结合起来,综合性很强。要正确处理这类问题,需要一定的推理、分析和综合能力。因此,总结这部分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是很重要的。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此类考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考查楞次定律的内涵及外延、求解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及方向等;二是电磁感应现象的综合应用,如电磁学中的力学和能量问题,电磁学中的图象及电路问题等。
选择题常以中低难度出现,是2017年高考备考中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例如2013年2卷第16题: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时导线框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 ”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D )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3.52,难度为0.586,区分度为0.413。31%的考生错选B,6%的考生错选C。难易程度:中。2015年2卷第15题:如图,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放置在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平行于ab边向上。当金属框绕ab边以角速度逆时针转动时,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a、Ub、Uc。已知bc边的长度为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Ua>Uc金属框中无电流 B.Ub>U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
C. ,金属框中无电流 D. ,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2.02分,难度为0.337。有l1.3%的考生错选A,22.5%的考生错选B,32.2%的考生错选D。难易程度:中。 2016年2卷第20题:法拉第圆盘发电机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铜圆盘安装在竖直的铜轴上,两铜片P、Q分别于圆盘的边缘和铜轴接触。圆盘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均匀磁场B中。圆盘旋转时,关于流过电阻R的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若圆盘转动的角速度恒定,则电流大小恒定
B.若从上往下看,圆盘顺时针转动,则电流沿a到b的方向流动
C.若圆盘转动方向不变,角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则电流方向可能发生变化
D.若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在R上的热功率也变为原来的2倍本题考查的是电磁感应旋转切割问题,难度中低。平均分在3.2分左右。类似题目在2015年2卷中出现过,且更简单。 2016年3卷第21题:如图M为半圆形导线框,圆心为OM;N是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导线框,圆心为ON;两导线框在同一竖直面(纸面)内;两圆弧半径相等;过直线OMON的水平面上方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现使线框M、N在t=0时从图示位置开始,分别绕垂直于纸面、且过OM和ON的轴,以相同的周期T逆时针匀速转动,则(BC)
A.两导线框中均会产生正弦交流电
B.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周期都等于T
C.在 时,两导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等
D.两导线框的电阻相等时,两导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也相等本题考查的是电磁感应旋转切割问题,难度中。平均分在2.4分左右。⑥动能定理、功能关系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合力功与机械能,摩擦阻力做功、内能与机械能。
都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全,频率高,题型全。
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是历年高考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用能量观点解题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途径之一。
《考纲》对本部分考点要求都为Ⅱ类,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值重,而且还常有高考压轴题。
考题的内容经常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电磁学等方面知识综合,物理过程复杂,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这部分知识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因此,也经常成为高考的压轴题,且高难度的综合题经常涉及本专题知识。
试题特点:一般为多过程、难度中高、能力要求高。还常考查考生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备考复习中要求学生做到得心应手。再如2015年2卷第17题: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 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A )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2.78分,难度为0.464,区分度为0.524。有21.2%的考生错选B,21.5%的考生错选C,10.6%的考生错选D。试题对理科综合得分在60分至200分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难易程度:中低。2015年2卷第21题: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BD )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
B.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C.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
D.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1.152分,难度为0.192。l6%的考生错选A,14.6%的考生仅选B,20.6%的考生错选C,15.2%的考生仅选D,l4.9%的考生错选A、C,4.3%的考生选择B、D。难易程度:中等。 2016年2卷第16题: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C )
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
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
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
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本题是典型的机械能守恒、牛二定律的应用题。难度中等。答对率却不高,平均分2.8分。 2016年第21题: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点。已知M、N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 。在小球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BCD)
A. 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 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C. 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
D. 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N 两点的重力势能差
本题考查的是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难度中等。2卷在降低难度上是狠下功夫了,许多题目均为旧题新出。 2016年3卷第20题:如图,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设质点P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N,则( AC )
A. B. C. D.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圆周运动。常规题目,难度低。平均分2.4分。①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圆周运动和(类)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两种典型的曲线运动,前者为变速曲线运动,后者为匀变速曲线运动。在考题中往往把两种运动综合在一起形成较为复杂运动问题,是高考备考中的重点复习题型。
这两种运动的处理学生比较熟悉,也容易掌握。但学生一旦遇到不是这两类的曲线运动时,就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入手。
同时运动合成分解的思想是种非常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是解决复杂运动问题的一种主要思路。因此很多时候命题专家也借助一些曲线运动等复杂运动问题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运动合成分解这一化繁为简、体现等效思维的科学方法。
曲线运动是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曲线运动部分的内容实质上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具体应用,复习好本章的概念和规律,可以加深对速度、加速度及其关系的理解,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等知识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内容。⑵热度很高的考点还有:2013年2卷第21题: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如图,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c时,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AC )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车速只要低于v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外侧
C.车速虽然高于v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最高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c的值变小
本题立意新颖,体现了将物理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简化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进行研究的思想,对中学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2.02分,难度为0.337,区分度为0.172。24%的考生仅选A,lO%的考生仅选C,10%的考生错选D,19%的考生错选AD ,17%的考生得到满分。2014年2卷第15题: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B )
A. B. C. D.
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4.33分,难度为0.722,得分率较高,区分度为0.490。有6.30%的考生错选A,14.9%的考生错选C,6.3%的考生错选D。试题对物理得分在50分以下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难易程度:中低。2016年2卷3卷选择题中有几个题目都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点。②理想变压器、交变电流 交变电流和理想变压器的知识是电磁感应的应用和延伸,高考考查主要表现为“三突出”:
一是考查交电流的产生及描述问题;
二是考查交变电流的图像和交变电流的“四值”(平均值、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
三是考查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问题,交流电和变压器的综合问题。
变压器、交变电流是全国2、3卷的出题热点,题目难度多为中等,但是从考生的得分情况分析,是学生的难点题型。2017年备考中应加以重视。 2014年2卷第21题: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用交流电压表测得a、b端和c、d端的电压分别为Uab和Ucd,则( BD )
A.Uab:Ucd = n1:n2
B.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C.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间的电压Ucd越大
D.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1.60分,难度为0.266,区分度为0.351。有22.4%的考生错选A,25.8%的考生仅选B,10%的考生错选C,11%的考生得到满分。试题对物理得分在40分以上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难易程度:较难。 2016年3卷第19题: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a和b。当输入电压U为灯泡额定电压的10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原、副线圈砸数之比为9:1
B. 原、副线圈砸数之比为1:9
C.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9:1
D.此时a和b的电功率之比为1:9本题考查了理想变压器,电功率的计算,难度中等,属常见题型。③运动图像
物理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最简洁的语言,高考十分重视对物理图像的考查,其中对质点运动图像的考查力度明显加强,既有单独命题,又有综合命题;既有定性分析、判断、简单推理的问题,又有定量计算或作图的问题。在近几年高考物理试卷中质点运动图像的问题可谓精彩纷呈。
另一方面,利用图像考查电磁场理论的基础知识,尤其是表述电场力的性质、电势电势能的性质,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图像把电学知识和力学知识及能量转化规律紧密相连,综合性较强,也颇受命题者的青睐。 2014年2卷第14题: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2.70,难度为0.450,区分度为0.563。有27.4%的考生错选B,15.2%的考生错选C,12.2%的考生错选D。试题对物理得分在70分以下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难易程度:中低。 2013年2卷第16题:如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为d(d>L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一边平行,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t=0是导线框的的右边恰与磁场的左边界重合,随后导线框进入并通过磁场区域。下列v-t图像中,可能正确描述上述过程的是( D ) 本题抽样统计难度为0.586,区分度为0.413。31%的考生错选B,6%的考生错选C。 2015年2卷第17题: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f恒定不变。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A ) ④受力分析、共点力平衡
力学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受力分析又是力学的基础,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是高中物理重要的知识点。
尤其是三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隔离法、整体法分析平衡问题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方法,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命题常以新情境来考查,而且经常与其他知识综合出题。
单独考查共点力平衡的题型一般为选择题,综合其它知识考查的一般为计算题,命题难度基本上属于中等。
同时, 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与数学、生物学科、体育运动等结合形成新颖试题的亮点。
2016年2卷3卷选择题中都有相应考题。
在2017年高考备考中应加以关注。 2016年2卷第14题: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 )
A. 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B. 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
C. 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 D. 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2016年3卷第17题:如图,两个轻环a和b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a和b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b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C )A. B. C.m D.2 m 例如:两块相互靠近的平行金属板M、N组成的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M板带正电,N板带负电,且电荷量保持不变。如图所示,板间有一个用绝缘细线悬挂的带电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静止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忽略带电小球所带电荷量对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影响,则( ) A.小球带正电,若将细线烧断,小球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小球带正电,若将细线烧断,小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C.若只将N板水平向右平移稍许,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夹角 将变大
D.若只将N板竖直向上平移稍许,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夹角 将变大AD⑵全国卷选择题客观特征①题目新颖、文字阅读量增大: 选择题字符量比起往年逐渐增加,阅读量、信息量较大。②坚持物理学史、物理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的考查③重视定量分析,重视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 这几年高考解题中涉及的数学能力都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一次函数、三角函数、临界条件、极限等运算。对于平面几何知识也只涉及诸如圆心角、弦切角等圆与切线问题,以及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勾股定理等最基本的几何知识。 时常隐含关键的几何条件或数学结论。④对图像的考查挖掘的内涵更广更深,题型更丰富
学生对物理图象的理解应用是高考要求的必备能力,所以每年必考,有S-T、V-T等学生熟知的图象,也有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有重要应用的图象。
对图像的考查挖掘的内涵更广更深,题型更丰富。⑤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前沿科技和时代性
试题中出现过舰载机为背景的运动模型,出现过以嫦娥奔月的航天运动模型,出现过高速公路上安全距离为背景的运动模型,电容器中介质的改变等等。
几乎年年都会有联系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型出现。⑥选择题始终坚持以教材为依据,始终扣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出题。
近几年考查的内容有:物理图象问题、运动学公式的应用、受力分析和物体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曲线运动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功、功率和功能关系的应用、电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电场性质的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分析、电容器和电路的动态分析、自感现象的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分析、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应用动力学方法、能量观点分析电磁感应问题、变压器、交流电的性质和远距离输电。
大部分试题是从教材中挖掘、改造、整合出来的,试题背景密切联系生产与生活,关注现代科技发展。每年都考查了物理学史的内容。主要是考查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中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事件,考查学生对历史上科学家及其所作贡献的识别或科学家对不同观点的了解。⑶考情分析:
年年都有一些考生做了许多练习题,模拟考试成绩也不错,但在真实的高考中,成绩水平却不理想。
甚至有学生觉得高考出题“有点歪”。
1、高考主要是大学老师出题。
学生的模拟训练考题基本都是高中老师出题,与大学教师的命题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考生很难把握准大学教师的命题特点。
2、高考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但是通常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因为高考命题组有“反押题”措施。
3、高考题原则上不出怪题、偏题,更不回避“必考点”,但却在命题角度、方法、题型上下功夫,以求创新。
4、高考题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让大多数学生感到为难的题恰恰抓住了多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短处,而其目的正是让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5、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
平时的测验、练习、模拟,常常以知识点为基础命题,而高考则是以“能力立意”命题。
平时的测验或模拟基本上是测试性考试,目的是检测掌握知识的程度,查缺补漏。
选拔,就要分出层次,而大学老师命题一定会突出能力、突出运用、突出思维的创新、突出方法和效率。
因此,没有深刻领悟、精做与高考平行的选拔性试卷,就常常会在高考中丢“不该丢”的分。
6、高考试卷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
高考一张卷就能定乾坤,为国家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关键就在于它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⑷2017选择题备考启示:
狠抓重点,关顾冷偏;静心审题,去伪存真;专项训练,提炼方法。
注重研究近几年全国卷选择题的命题特征和规律,把握全国卷选择题的难度,在一轮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高频考点,使选择题的备考做到有的放矢。
解答高考物理选择题方法很多,例如:正、反例检验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判断法、量纲判断法、极端思维法、快速估算法、特殊值带入法、排除法等。
培养学生在考试时要学会灵活运用,遇到困难可采用不同方法和技巧来解答。 二、近几年全国2卷实验题命题特征⑴近几年全国2卷实验题涉及的实验考点和内容:⑵实验题命题特点
①考查的内容涉及面广:
近些年考查过的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读数问题和多用电表的使用、替代法、半偏法和伏安法测电阻、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描绘伏安特性曲线、电表的改装、创新实验。
②实验情景新:考查并不是对基础实验的简单考查,而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拔高来考查学生的各种实验能力,也就是具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特点,实验题的设计全部取材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又比课本中的原实验有所加深、提升与变化。
③在考查实验原理和科学方法的同时,更注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原理解决新问题的迁移能力,也考查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④考查题目是“一力一电”,2017年2卷力学实验的比重有可能加大。
2017年3卷电学实验的比重有可能加大。 ⑶近几年试题分析 例如2013年2卷第22题:某同学利用下述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一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接触而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时,小球恰好在桌面边缘,如图(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回答下列问题:
⑴本实验中可认为,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Ek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得Ek,至少需要测量下列物理量中的(填正确答案标号) ABC 。
A.小球的质量m B.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s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弹簧的压缩量
E.弹簧原长l0
⑵用所选取的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Ek,得Ek= 。
⑶图(b)中的直线是实验测量得到的 图线。从理论上可推出,如果h不变,m增加, 图线的斜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m不变,h增加, 图线的斜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由图(b)中给出的直线关系和Ek的表达式可知,Ep与 的__ __次方成正比。【答案】(1)ABC; (2) ; (3)减小增大, 2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4.54分,难度为0.567.区分度0.631。8%的考生得1分,15%的考生得2分,15%的考生得3分,12%的考生得6分,18%的考生得得满分。难易程度:中低。 2013年2卷第23题:某同学用量程为1 mA、内阻为120 的表头按图(a)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分别为1V和lA的多用电表。图中R1,和R2为定值电阻,S为开关。回答下列问题:
⑴根据图(a)所示的电路,在图(b)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⑵开关S闭合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填“电流”、“电压”或“电阻”);开关S断开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填“电流”、“电压”或“电阻”)。
⑶表笔A应为色(填“红”或“黑”)。
⑷定值电阻的阻值R1= ,R2=__ __ 。(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电表改装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典型实验,在电路里用来测量电流的电流表,测量电压的电压表都是由电流计(表头)改装而成。这种改装要用到串联、并联电路的规律。
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3.67分,难度为0.524,区分度为0.562。160%的考生得2分,28%的考生得3分,16%的考生得4分,16%的考生得5分,7%的考生得满分。难易程度:中等。 2014年2卷第22题: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 约为200Ω,电压表?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a)或图(b)所示,结果由公式 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a)和图(b)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 (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x1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x2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答案】Rx1,大于,小于。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3.73分,难度为0.622,区分度为0.489。有11%的考生得0分,21%的考生得2分,38%的考生得4分,30%的考生得满分。试题对物理得分在70分以下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难易程度:中低。 2015年2卷第23题: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000 )
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 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 Ω,额定电流2 A)
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
开关2个,导线若干。⑴虚线框内为该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⑵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实验步骤: 。
⑶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与电压表内阻的真实值Rv相比, _ ___Rv(填“>”“=”或“<”),主要理由是 。 本题突破往年在实验步骤中“填空”的方式,要求考生自主设计并写出实验步骤,具有开放性,在更好地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作了新的尝试。 本题抽样统计平均分2.36分,难度为0.262,区分度为0.630。18.2%的考生得0分,23%的考生得1分,17%的考生得2分,20%的考生得3分,6%的考生得4分,4%的考生得5分,4.3%的考生得6分,0.8%的考生得满分。难易程度:中。2016年2卷第22题考点:机械能守恒、纸带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抓住特点:以常规的实验情景为背景,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际应用。 22.(6分)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快,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
(1)试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
①把纸带向左拉直
②松手释放物块
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
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
(2)图(b)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试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_(填“M”或“L”)纸带对应的试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答案】(1)④①③② (2)1.29 M2016年2卷第23题(9分)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V的电压表V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9.9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原理图(a)连接线路;
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a)中最
③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
④调节滑动变阻器没事电压表满偏;
⑤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
⑴试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填“R1”或“R2”)。
⑵根据图(a)所示电路将图(b)中实物图连线。
⑶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100μA B.250μA C.500μA D.1mA【答案】(1)R1 (2)连线如下图 (3)2 520 (4)D考查电路的简单设计,同时考查替代法测电阻,体现了实验的综合能力考查。 2016年3卷第22题(5分)
某同学用图中所给器材进行与安培力有关的实验。两根金属导轨ab和 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足够大的电磁铁(未画出)的N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上方,S极位于两导轨的正下方,一金属棒置于导轨上且两导轨垂直。
(1)在图中画出连线,完成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以限流方式接入电路,且在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
(2)为使金属棒在离开导轨时具有更大的速度,有人提出以下建议:
A.适当增加两导轨间的距离
B.换一根更长的金属棒
C.适当增大金属棒中的电流
其中正确的是(AC)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2016年3卷第23题:(10分)
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途中,置于试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段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快,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各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像,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像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是=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a–n图像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钱的标号)
A.a–n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⑷2017年实验题的备考启示 2016年的实验延续了2015年的风格,源自学生实验却脱出了学生实验的限制。使我们看到实验题的命题趋势逐渐以组合、设计题型的方式呈现,题目命制的形式多为一力一电,扩大了实验题的覆盖面,加强了对物理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设问及开放性设问。
⑴实验题是高考物理成绩高低的分水岭,是物理成绩“跨台阶”的必争之分!
抓住出题规律,狠抓热点;关注实验原理和方法;注重过程和操作规范;注意规范表达。
⑵考纲必考实验共11个,前6个为力学实验,其中:
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4.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5.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均为与打点计时器相联系的实验。复习时,可让学生以打点计时器为核心进行实验规律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 以纸带为依据的实验考查,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可以反映出运动学的所有物理量(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时间、位移)。
通过这条纸带可以解读各类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等动力学问题。
①如果把纸带数据分析与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起来考虑,可以探究力F的作用效果;
②如果把纸带数据分析与动能定理结合起来考虑,可以探究合外力做功;
③如果把打点计时器置于竖直方向使用,则可以通过纸带数据分析得到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或动能的变化量。
④ 可以关联许多实验情景:频闪、光电门、平抛运动、“等时间间隔”的匀变速问题、以及逐差法的应用。⑶考纲必考实验的后5个为电学类实验,其中:
实验7.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8.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9.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10.练习使用多用表。
这四个实验前三个为测量性实验,后一个是测量仪器的使用。以电阻的测量为主线把它们串起来,为了适应能力为主的考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以设计者的姿态进行复习。a.电学测量仪器的选择及电路的设计问题
①仪器的选择(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的选择);
②测量电路和选择(安培表内、外接的选择);
③滑动变阻器限流、分压电路的选择。
b.根据实验目的及设计实验的要求充分发挥想象设计实验
①明确实验要求,给出多于实验要求的实验器材,练习正确的选取方法;
②按要求设计出实验原理并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③说出实验步骤并连接实物图。
④依据实验原理进行误差分析
⑤变化器材,重新设计。三、近几年全国卷计算题命题分析计算题命题形式已经固定,一力一电,总分32分。全国2卷3卷计算题内容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之前,全国卷的压轴大题已经连续6年考的都是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从2013年到2015年这类题型在压轴大题中再没出现过,但在三年的选择题中都有考查。 第一、从知识结构及整体要求来看,课改前后高考物理考纲并无太大变化。
第二、概览近几年全国卷一和全国卷二,高考物理计算题知识考查主要以“力与运动”、“电磁学”为主。
第三、课改后高考物理计算题主要考查的三种“能力”的题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情境分析能力。全国2卷第24、25题,必修模块(静力学或运动学)和选修模块(3-1、3-2)知识交替考查2013,2卷第24题考查的是电场知识(14分):
如图,匀强电场中有一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圆轨道,轨道平面与电场方向平行。a、b为轨道直径的两端,该直径与电场方向平行。一电荷量为q(q>O)的质点沿轨道内侧运动,经过a点和b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分别为Na和Nb。不计重力,求电场强度的大小E、质点经过a点和b点时的动能。本题满分14分,抽样统计平均分4.44分,难度为0.317,区分度为0.742。28%的考生得0分,11%的考生得2分,8%的考生得4分,8%的考生得6分,7%的考生得满分。2014年2卷 第24题:考查的是力与运动(13分):
2012年l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
(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f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像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本题满分13分,抽样统计平均分5.62分,难度为0.432,区分度为0.761。有12.4%的考生得0分,7%的考生得2分,12%的考生得5分,8%的考生得8分,6%的考生得11分,7%的考生得满分。试题对物理得分在70分以下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2015年2卷第24题:考察的是静电场中的曲线运动(12分):
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电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夹角为 ;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 。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本题满分12分,抽样统计平均分3.58分,难度为0.298,区分度为0.730。44.8%的考生得0分,5.2%的考生得1分,5.6%的考生得2分,2.6%的考生得3分,10%的考生得4分,3.5%的考生得5分,18.7%的考生得满分。试题对理科综合得分在90分以上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综上分析可以看到,全国2卷第24题的命题强调考试内容的基础性,总是从基础知识入手,简单明确的物理过程,要求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问题当中。 2016年2卷第24题: 24.(12分)如图,水平面(纸面)内间距为l的平行金属导轨间接一电阻,质量为m、长度为l的金属杆置于导轨上。t=0时,金属杆在水平向右、大小为F的恒定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t0时刻,金属杆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且在磁场中恰好能保持匀速运动。杆与导轨的电阻均忽略不计,两者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金属杆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电动势的大小;
(2)电阻的阻值。【答案】(1) (2) 本题考点电磁感应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难度中低 2016年3卷第24题(12分):如图,在竖直平面内由 圆弧AB和 圆弧BC组成的光滑固定轨道,两者在最低点B平滑连接。AB弧的半径为R,BC弧的半径为 。一小球在A点正上方与A相距 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经A点沿圆弧轨道运动。
(1)求小球在B、A两点的动能之比;
(2)通过计算判断小球能否沿轨道运动到C点。本题考查了了机械能守恒,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 ,难度较低。全国2卷第25题与24题交错考核必修模块(静力学、运动学)和选修模块(3-1、3-2)知识 2013年2卷第25题考察了力学的板块模型(18分):
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 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 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本题满分18分,抽样统计平均分2.75分,难度为0.153,区分度为0.613。26%的考生得0分,14%的考生得1分,10%的考生得2分,9%的考生得3分,0.6%的考生得满分。 2014年2卷第25题考查的是电磁感应旋转切割问题(19分)
半径分别为r和2r的同心圆形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一长为r,质量为m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直导体棒AB置于圆导轨上面,BA的延长线通过圆导轨的中心O,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整个装置位于一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在内圆导轨的C点和外圆导轨的D点之间接有一阻值为R的电阻(图中未画出)。直导体棒在水平外力作用下以角速度ω绕O逆时针匀速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设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和导轨的电阻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⑴通过电阻R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⑵外力的功率。本题满分19分,抽样统计平均分4.48分,难度为0.236,区分度为0.781。30%的考生得0分,6%的考生得1分,7%的考生得2分,6%的考生得3分,3%的考生得满分。2015年2卷第25题结合下暴雨时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实际场景考察了板块模型(20分):
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 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z(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动摩擦因数 减小为 ,B、C间的动摩擦因数 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 保持不变。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边缘的距离l= 27 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2。求:
⑴在0-2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
⑵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本题满分20分,抽样统计平均分4.08分,难度为0.204,区分度为0.677。34.8%的考生得0分,9%的考生得1分,6%的考生得2分,5.7%的考生得3分,7.2%的考生得4分,5%的考生得5分,5.3%的考生得6分,4.9%的考生得7分,5.6%的考生得8分,2%的考生得满分。 2016年2卷第25题(20分):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放开,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上的位置与B点间的距离;
(2)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的质量的取值范围。【答案】(1) (2) 本题涉及的考点:能量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圆周运动。难度与前几年相比明显降低。 2016年3卷第25题(20分):如图,两条相距l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纸面)内,其左端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一与导轨垂直的金属棒置于两导轨上;在电阻、导轨和金属棒中间有一面积为S的区域,区域中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B1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 ,式中k为常量;在金属棒右侧还有一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左边界MN(虚线)与导轨垂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方向也垂直于纸面向里。某时刻,金属棒在一外加水平恒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在t0时刻恰好以速度v0越过MN,此后向右做匀速运动。金属棒与导轨始终相互垂直并接触良好,它们的电阻均忽略不计。求
(1)在t=0到t=t0时间间隔内,流过电阻的电荷量的绝对值;
(2)在时刻t(t>t0)穿过回路的总磁通量和金属棒所受外加水平恒力的大小。【答案】(1) (2)本题考查了电磁感应中动生和感生电动势。难度中等观察近几年全国2卷25题的命题特色可以看到:
①重基础,依考纲。考题围绕力、电等主干知识展开。
②题型稳定,重点突出。重模型、考思想,强化基本方法。
将复杂的实际过程简化为一个利用高中物理知识可以进行计算的两阶段模型,这是物理学家研究实际问题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探究客观世界的能力。
③重应用,求创新。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应用。
④考生在平时学习时应重视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遇到一个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首先在心理上不要有“畏惧”,要有“勇气”,特别是要有“兴趣”去研究它,不要轻易放弃,仍要坚持“一定要自己去解决它”的顽强精神,最终慢慢地把问题解决。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分析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近三年考试知识难度降低,能力考察全面,侧重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014、2015、2016年的纵向试题比较可以看到,试题情境逐渐趋于简单,注重考查基本知识的应用和综合能力的高低。
第25题即压轴题情境简单,趋于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但第25题文字信息量大,考查的物理过程多,综合性强,所以区分度很大。
总的来看第25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高,得满分较难。一般涉及2到3问,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学生得分率较低,甚至是许多学生放弃的题目。学生丢分的主要问题:
①只死记硬背公式,不会带入实际问题,只写公式不与试题具体条件联系,导致不能得分。
②解物理题习惯不好,不用字母表示物理量,直接带数字运算,在做错时,跳跃性思维,无法记公式分。
③用图像法求解时,画图习惯不好,没有特殊点坐标,看不出计算方法,虽然结果正确也无法得满分。
④不能正确分析物理过程,解题层次混乱,稍不留意导致错误,也无法得过程分。
⑤随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前后不统一,造成公式错误。例如2015年25题中给出木板和地面动摩擦因素为,物体和木板动摩擦因素为,不仔细读题符号用反,不能得公式、结果分。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25题第一问是容易得分的,建议学生不要轻易放弃。有能力的学生要求做到:认真审题,注重基础,规范书写,复杂过程尽可能画出图像,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四、选考模块 ①选考题的命题不回避重点,重点知识重点考。命题的物理情境和设问以常规设问为主。均为学生熟悉的类型,却努力从新的角度设问。
②三个模块的命题题型和评分标准追求相对公平。
每个模块的小题为选择题或填空题,有着较稳定的模式。模块3-3小题都为选择题;模块3-4和模块3-5小题多为选择题。
③命题彰显新课程理念。
试题设计既要遵循考纲的要求,又能甄别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还体现出了课程改革的思想。
④每个选考模块的试题都基本不涉及到必考内容,各选考模块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彼此独立,不发生横向联系,保证了模块的独立性。选考题的命题规律八、2017年高考备考建议研究考试说明,把握高考方向
1.对能力的要求
2.对知识的要求
我们要坚定地相信,高考服从课改;高考依据课标。
考题会做到:依据课标、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教师要了解高考改革,知晓高考变化,努力破解高考命题,寻求高效的复习途径。
1.回归课本,建立知识体系
今年试卷的考察内容较往年相差无几,基本都是常考点,基础题和中等题占了整份试卷的50%以上。所以2017届的高考生应注重计算能力的提高,注意易错题的陷阱。
2.注重理解,重视物理情景的结合
今年的试卷较往年比,更注重知识点和物理情景的结合。所以同学们可以适当增加物理情景的题目,重视创新能力,避免出现在知识点完整的情况下,无法提炼题目的信息。
3.强化限时训练,及时反馈调整
做好理综,更多的是和时间赛跑。所以进入高三上学期可以每周开展选择题的限时训练,有针对性的练习,规范完成,及时调整,保证理综的完成率。在接下来的2017高考物理备考中过程中务必做到一下几点:
?一、加强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
? 在一轮复习中以概念,规律为主,掌握概念形成,规律建立,理解概念和规律内涵及外延,规律适用条件,相近概念,规律的比较。主干知识,高考中高频率的知识作为重点复习。针对16年高考试题中“突出主干”特点。故在教学中突出主干考点的复习,逐个突破。
二、重视试题研究,放弃复习中偏、难、怪的题目,提高复习的效率
? 新课标2卷近几年高考物理难度逐年降低且题型和题目很稳定,多年高考中并未出现偏、难和情景特别复杂的题目。适合我们的学生水平也在降低的实际情况。
在复习中,放弃偏、难、怪的题目,注重基础,立足中档题,在中档题目中做文章。
注重培养学生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并加以利用,注重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注重培养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等。
同时也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从而真正提升学生们解题能力。九、物理复习探讨----提高学生得分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三学生在物理复习期间会做大量的物理练习题目,很多学生都把做题仅仅当做熟练解题方法的过程,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归纳总结各类物理问题之间的规律和关联。
如果培养学生在每一模块复习过后自己总结一些具有带动作用的模型和类型,会起到事半功陪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得分能力。用力学复习举例,复习中我们看到一种受力分析,多数学生只想怎样做出这道题目,却很少有人去联想这道题带来的复习带动作用。 例如:如图⑴所示,用轻绳 OA把质量为m的球挂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球静止时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θ。O点为绳的固定点,B点为球与墙壁的接触点.关于球所受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绳对球的拉力T=
B.绳对球的拉力T=
C.墙壁对球的弹力N=
D.球所受绳和墙壁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等于mg 图⑴ 图⑵ 可以说所有学生都做过这样的题。以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⑵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求绳对球的拉力T= ,墙壁对球的弹力N= ,所以正确答案ACD。
但很少有同学意识到,这正是高考命题的一种基本物理情境。A. B. C. D.
.将B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有: 。所以: 你会发现利用类型规律你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结论:B。简单拓展一下:
1.将轻绳缩短一些再挂回原处,绳上的拉力和墙壁的弹力将如何改变?
绳上的拉力 和墙壁的弹力 都变大。
2.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A、B,A悬挂起来,B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B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θ,则物体A、B的质量之比mA∶mB等于( ) 又如图所示,两个光滑金属球a、b置于一个桶形容器中,两球的质量ma>mb,对于图中的两种放置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左壁的弹力大小相同
B.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右壁的弹力大小相同
C.两种情况对于容器底部的弹力大小相同
D.两种情况两球之间的弹力大小相同
对上面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你能迅速看出上边小球的受力图示都是一样的,重球在上边时侧壁的弹力要大,正确答案只有C。 这种受力分析类型还能应用到电场中去:
例如:如右图所示,水平匀强电场中有一条绝缘丝线,悬挂着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质点静止在图示位置处。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求:
⑴电场强度的大小E=?
⑵剪断悬线后质点将如何运动?
剪断悬线时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F=mgtanθ=qE
剪断线后质点沿恒力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再如图所示相互正交的水平匀强电场和磁场中一个带电小球正在沿着虚线所示的径迹直线运动,通过p点时的速率为v.小球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q,径迹与电场方向夹角为 .
⑴判断电量的正负和小球运动的方向;
⑵电场强度E=? B=?
⑶小球运动到p点时,突然撤去磁场B。此后小球将做什么运动?加速度是多大?看似复杂的题目,其实小球受的还是三个力(如图),结果直接能得到。例1.城市中的路灯、无轨电车的供电线路等,经常用三角形的结构悬挂。图1是这类结构的一种简化模型,硬杆左端可绕通过B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无摩擦的转动,右端O点通过钢索挂于A点,钢索和硬杆所受的重力均可忽略。有一质量不变的重物悬挂于O点,现将钢索缓慢变短,并使钢索的悬挂点A缓慢向下移动,以保证硬杆始终处于水平。则在上述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钢索对O点的拉力变大
B.硬杆对O点的弹力变小
C.钢索和硬杆对O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变大
D.钢索和硬杆对O点的作用力的合力变小
答案:A(多选)如图所示,斜面体A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B在外力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沿斜面体表面向下运动.当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沿斜面体的表面向下时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同时撤去F1和F2,滑块B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B.若只撤去F1,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右
C.若只撤去F2,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可能向右
D.若只撤去F2,在滑块B仍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所受地面摩擦力不变
答案:AD 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物体B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A恰匀速上升,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正向右作匀减速运动
B.物体B正向右作加速运动
C.地面对B的摩擦力减小
D.斜绳与水平成30o时,
答案:D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教室中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
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
C.“起立”、“下蹲”的过程,都
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D.“起立”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
象后出现失重现象
答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