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备考暨全国卷命题趋势研讨会课件:数学-高考全国卷分析 (共1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备考暨全国卷命题趋势研讨会课件:数学-高考全国卷分析 (共1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13 12:5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3张PPT。高考全国卷分析 高考复习策略 王涛全国卷(新课标)历史沿革:

2007—2009:宁夏海南卷
2010—2012:全国新课标卷
2013—2015:新课标I卷、II卷
2016—: 新课标1卷、2卷、3卷全国卷(新课标):12+3套真题:
——题型与分值:100%稳定
——内容与分值:100%稳定
——难度分布:较稳定
——基础问题:覆盖面广
中等难度:综合与变通
区分难度:思想方法全国卷(新课标):12+3套真题:
——卷1、2、3在方向和难度上无人为区别
——文理科除了在内容上的区别外,难度上也有较大差距概率统计 (理科含计数原理、二项式定理)题型及分值:1大2小,22分
难度:简单—中等
特点:(也是学生丢分点)
知识点多且杂
数字计算量大
具有实际应用背景
概率统计复习策略:(1)归纳整理知识点:全面、准确、细节
(教材+真题)
(2)准确理解重要的统计方法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3)加强阅读理解和数学建模的训练
概率统计知识点:统计方法:
抽样方法 (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模拟法 (随机数、几何概型)
频率估算概率
统计数据:
均值、方差、标准差、中位数
利用统计数据,解释应用问题
概率统计知识点:统计图表:
频率分布直方图 (识图,制图)
茎叶图 (识图,制图)
统计图表与统计数据的直观关系
(均值、方差、中位数)
统计表格、折线图、直方图、雷达图等 (识图)
概率统计知识点:统计分析:线性回归
散点图 (意义、应用)
相关系数 (意义,按公式计算)
线性回归方程:
(特征、计算、应用、残差)
简单的可转化为线性回归的“非线性回归”问题






概率统计知识点:统计分析:独立性检验
二维表(含义及制作)
K值的计算及意义
独立性检验的意义 、实际应用





概率统计知识点:概率计算:(一般都较为简单)
古典概型
列表法计算概率
几何概型
“和事件”概率
“积事件”概率 (理科)
条件概率 (理科)


概率统计知识点:随机变量的分布 (理科):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计算
二项分布(独立重复试验)
计算及应用
连续型随机变量“密度函数”意义
正态分布
性质及计算
简单应用


概率统计知识点:计数原理(理科):
分类加法原理和分步乘法原理
排列与组合
简单的应用问题
(1)强调典型问题 (抽球模型、排队排数、组合选取、任务分配)
(2)不要求太复杂背景 (不超过2个条件)
(3)强调分类能力,不要求特殊技巧


概率统计知识点:二项式定理(理科):
二项系数
二项展开式通项
展开式系数和
(1)大都为基础、典型问题 (教材例题)
(2)强调对多项式乘法的理解,结合多项式乘法灵活命题


三选一题型及分值:1大,10分
难度:简单—中等

三个板块,各有特点 特点分析:平面几何新学内容:极少
思维难度:较大
计算量:极小
训练:难
相关科目:平面几何(初中)
适合对象:逻辑思维强、初中几何基础好、有天赋的学生
特点分析:不等式选讲新学内容:中等
思维难度:中等
计算量:中等
训练:可训练,但部分内容需技巧
相关科目:函数、不等式
适合对象:逻辑思维强、函数及不等式能力强,善于总结技巧
特点分析: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新学内容:多
思维难度:较低
计算量:较大
训练:可训练,但要抓住要点
相关科目:解析几何、三角函数
适合对象:一般学生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命题理念:
(1)转换:会是基础
(2)应用:用是目标
教学及复习误区:
新背景下的应用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策略:在形成基础的前提下,
抓住典型问题
形成应用理念
典型问题:教材4个例题及习题
高考典型真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考点:(1)极坐标系
—极坐标的意义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换
(点的互换,线的互换)
—极坐标下的几个重要曲线:
ρ=a; θ=α (必会)
ρ=acos θ; ρ=asin θ (可选)
—极坐标的应用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考点:(2)参数方程
—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
—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的应用
—直线的标准参数方程
—直线的标准参数方程的应用
( t的几何意义)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考点:(3)轨迹方程
— 伸缩变换
— 一般参数方程消参及应用
— 求简单的轨迹的参数方程答案教材习题2.pdf要点:圆的参数方程应用
(1)点M的坐标怎么设?
(2)点A、B、C的坐标怎么设?
圆的参数方程中 t 的意义
椭圆有吗?
类似考点历史上考过多次要点:椭圆的参数方程应用
这是椭圆参数方程应用的典型例题,务必牢牢掌握
类似问题、变化问题历史上考过多次要点:直线参数方程应用
这是直线参数方程应用的典型例题,务必牢牢掌握
类似问题历史上还没有考过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基础:
转换;重要的曲线方程;
极坐标意义;参数方程意义
树立在极坐标、参数方程下解决简单问题的思想
不要都转换成普通方程来解题
抓住几个典型例题和高考真题,体会极坐标、参数方程的应用价值
三角函数题型及分值:1大1小,或3小,15分
难度:简单—较难
特点:(1) 弱化三角恒等变形技巧
(2) 强化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
(3) 解答题考察三角函数在三角形中的综合应用
(4) 选择填空会出现难题 (综合几何、函数、不等式) 知识点: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
难度:较难
考点: (1)对整数 k 的处理
(2)逻辑推理能力
类似考点历史上出现过3次
知识点:辅助角,三角函数性质
难度:中等
考点: (1)辅助角的深刻理解
(2)性质的应用
教材及真题中出现过类似问题:
知识点:解斜三角形,最值
难度:中等
考点:(1) 边角互换,实现统一
(2)求最值的常用方法
类似考点历史上出现过4次
知识点:几何+三角
难度:偏难
考点:(1) 几何能力
(2)处理“动点”的能力
知识点:三角函数在三角形中的综合应用
难度:中等
考点:(1) 解斜三角形
(2)“方程”的思想方法,解两个三角形
类似考点历史上出现过4次知识点:三角函数的最值
难度:较难,干扰性极强
考点:(1) 三角函数求最值的重要方法之一:变量替换
(2)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
考点(1)历史上出现过3次
考点(2)历史上出现过2次
三角函数复习策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系统整理常见性质,熟记基本结论,强化综合应用
三角函数的最值:两种方法
三角形中的应用:强化“边角统一”的解题思想;强化“方程思想”的应用
对高层次学生,专题提高数 列题型及分值:1大或2小,10—12分
难度:解答题简单—中等
小题难度跨度大
特点:
重点突出,大都为典型问题
对代数计算有一定要求
常与函数综合,但难度不大知识点:等差、等比数列
难度:中等
考点:(1) 等差等比数列的简单性质:教材中出现过的性质
(2)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计算:通性通法
(3)与函数的简单综合
知识点:数列求和
难度:中等
考点:(1) 等差等比数列基本量计算:通性通法
(2)与函数的简单综合
(3)数列求和方法:裂项相消
知识点:等差、等比数列
难度:中等
考点:
(1) Sn与an的关系应用:通性通法
(2)数列求和方法:裂项相消

知识点:递推公式;求和不等式
难度:中等
考点:
(1) 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由递推公式证明
(2) 简单的缩放法证明求和不等式知识点:递推公式
难度:中等
考点:
(1) Sn与an的关系应用:通性通法
(2)“隔项等差”的灵活处理

知识点:递推公式;数列求和
难度:中等
考点:
(1) 简单的递推求通项:通性通法
(2)数列求和:错位相减

知识点:等差数列
难度:中等
考点:
(1) 与函数综合:
(2) 规律发现:能力

知识点:数列求和,数列综合
难度:较难
考点:
(1) 递推关系:
(2) 数列求和:交替数列求和;
组合求和

数列复习策略: 典型问题(1) 等差等比数列
——等差等比的简单性质
——等差等比的计算
——等差等比的判断
——等差等比的证明数列复习策略:典型问题(2):
数列求和的典型方法和应用场合
——分组求和
——错位相减
——裂项相消
——组合求和数列复习策略:典型问题(3) :简单递推关系
——Sn与an的关系应用
——递推公式在证明题中的应用
——简单递推公式求通项
数列复习策略:典型问题(4) :
数列与函数、数列与不等式
——数列的周期性、单调性
——最大最小项
——简单的缩放法
立体几何题型及分值:1大2小,22分
难度:简单—较难
特点:
选择填空较为灵活,考点固定,但考法变化多端,难度跨度大
解答题较简单,重点考查几何关系的证明,角的计算(理科),体积和距离的计算(文科)立体几何解答题(1)理科鼓励向量法,但需要基本的几何基础
(反映在第一问的条件或设问上)
(2)文科不鼓励向量法
(很多题不可能用向量法解决)小题考点之一:三视图(必考)
难度:中等—较难
要点:
(1)组合体、裁切体:空间想象力
(2)不确定多面体:
(3)棱锥、棱柱:
(4)综合问题:
“背景长方体”的应用小题考点之二:球 (必考)
难度:中等—较难
要点:
(1)球的外接多面体:
总结解法,记忆结论
直棱柱: 直棱锥:正棱锥
(2)球的截面及灵活应用:
R2=r2+d2考点之三:
位置关系的判定
夹角、体积、距离的计算
截面问题
难度:容易—中等
要点:(1)对定理的全面掌握
(2) 空间想象力的训练
立体几何复习策略:三视图、球体:专题复习,总结方法和规律
空间位置关系:准确理解定理,总结常规方法
(3) (理科)向量法:一次做对
(文科)总结体积计算、线面角计算
(4) 提升能力:立体向平面的转移;空间想象力;运动与变化解析几何题型:2小,1大,总分22分
难度:中等—难
特点:
(1) 方法选择灵活:
定义应用 几何方法
坐标代点 联立方程
(2) 重视轨迹方程的求解
(3) 典型问题与灵活变通
(4) 综合(向量、代数、几何)
例1.1a.pdf例2.3a.pdf例2.8a.pdf例2.10a.pdf例1.7a.pdf例3.5a.pdf2014全国1文科解析几何答案.pdf2013全国1理科解析几何答案.pdf2012全国文理科答案解析几何.pdf2014全国2文理科解析几何答案.pdf2016全国3文理解析几何答案.pdf2015全国1文理解析几何答案.pdf解析几何命题特点:
(1)更强调“几何+定义”
(2)更强调“代点法”(包括点差法)
(3)在“联立方程组”的解法中,除了典型问题;也强调“非典型问题”的研究性解法解析几何命题特点:
(1) 计算量不大,方法选择更为重要
(2)“模板式”题目少
(3) 第一问不简单,第二问不难(不绝对)
(4) 题目更有“灵性”
误区:模板式解题
函数与导数题型:2-3小,1大题为全卷压轴题
难度:简单—难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反比例、二次函
—函数性质:奇偶性是重点,对称性是难点
—导数:切线,单调性,最值
—函数应用:图像,最值
—函数综合:零点(公共点),不等式函数与导数选择填空:基础及中等难度(常规问题)
— 分段函数的简单应用
— 单调性、奇偶性的判断及简单应用
— 比较大小、不等式判断
— 函数零点 (图像交点、方程的根)
— 函数图像识别及简单应用
— 图像变换 (平移、伸缩、简单对称)
— 导数与切线、定积分及简单应用(理)
函数与导数选择填空:中等难度及较难问题
— 函数图像的对称性
— 主动发现函数性质,并利用性质解决
相关问题
— 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应用问题
函数与方程 函数与不等式
双变量问题函数与导数选择填空:区分问题
强调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灵活多变,问题简洁清晰,计算量小,重在方法答案例3.5.pdf例3.2x.pdf例3.3x.pdf答案例4.4.pdf答案例6.4.pdf函数1x.pdf例7.3x.pdf例3.6x.pdf例5.6x.pdf例4.10x.pdf函数与导数命题特点 (解答题)
(1)切线问题:基础;简单
(2)求解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
中等难度,2个变化:
1、参数的分类讨论
2、非常规的导函数
(3)不等式的证明与讨论:难题
(4)零点的讨论:难题a例2.3(文).pdf2016全国2文答案(函数与导数).pdfa例1.4.pdf2016全国1理答案(函数与导数).pdf函数与导数专题讲解与训练(问题导向)
求解单调性、极值、最值
极值点的研究
证明不等式
讨论不等式
零点研究 (函数与方程)
多变量问题函数与导数专题讲解与训练(方法导向)
二次函数的综合研究方法
因式分解
变量替换
分类讨论
非常规函数 (观察证明)
极值点存在不可求
预处理
缩放法 (基本不等式)
分段研究
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变 量 替 换
分 类 讨 论
数 形 结 合
变 换 转 换
其他(小版块)复数,集合,逻辑 ,平面向量,线性规划:常规问题 (简单难度)
程序与框图:部分问题要求学生读懂流程,理解流程的实际意义
(参照真题)
数学方法:逻辑推理 (新)甲、乙、丙三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A,B,C三个城市时, 甲说:我去过的城市比乙多,但没去过 B 城市; 乙说:我没去过 C 城市; 丙说:我们三人去过同一城市. 由此可判断乙去过的城市为__________. 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 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 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 2”; 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 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 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