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主题思考】
1912年,火烧寮创下8409mm的降雨量,至今仍是台湾乃至东南亚年降雨量的最高纪录,也是全国的“雨极”。而中国大陆降雨最少的吐鲁番盆地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才5.9mm。
你知道影响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知识归纳】
<知识点>
1.降水的变化
(1)含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和 等,统称为降水。
(2)类型:按成因分为对流雨、锋面雨、 、台风雨等
(3)形成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 和凝结核;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4)降水的变化:
①一个地区,降水有季节变化和 ;地区不同,降水的变化也不同。
②降水季节变化有五种类型:
③年际变化:一个地区,有些年份相对较多,有些年份相对较少。一个地区年降水量,一般是指这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的平均值。
2.降水的分布
(1)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
1.降水的测量及计算
测量 雨量器和量杯
单位 毫米
计算 将一日中各次降水量相加,即得出该日降水量
将一个月内各日降水量相加,即得出该月降水量
测量降水量时,如果是降雪或者冰雹,则需将它们融化成水之后再测量。
2.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①一般而言 月降水量大于100mm为多雨
50~100mm为湿润
50mm以下为干旱
②读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月份及其降水量,计算年降水量(年降水量是各月降水量的总和)
③判断降水季节分配是否均匀。
④判断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达标检测】
<基础训练>
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四地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东部地区降水最多的季节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中降水最多的城市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阳阳同学绘制了一幅等降水量线图,并做了相关笔记,但部分笔记内容被打翻的墨水覆盖,无法辨认。下图示意阳阳的地理笔记和手绘等降水量线。据此完成3、4题。
3.阳阳笔记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幅图中等降水量线可能相交 B.等降水量线数值越大,降水越少
C.等降水量线稀疏,降水量差异大 D.等降水量线数值越小,降水越少
4.阳阳手绘的等降水量线图中( )
A.②附近降水量线呈东西走向 B.①③均为低值中心
C.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 D.④附近降水量多于⑤
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5~7题。
5.A地的年降水量大致在( )
A.2000毫米以上 B.1000~2000毫米
C.500~1000毫米 D.500毫米以下
6.北回归线附近年降水量( )
A.内陆、沿海都很多 B.大陆东岸多于西岸
C.大陆内部多于沿海 D.大陆内部多于东岸
7.①②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析地理数据统计,认识地理规律是地理学习的目标之一。下表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数据统计。
(1)判断该地所在的半球(南、北)位置,说出判断理由。
(2)比较该地冬季和夏季的降水差异
(3)归纳该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能力提升>
读降水类型示意图,完成9、10题。
9.上图所示三种降水类型分别是( )
A.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 B.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C.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 D.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10.图中三种降水类型特点为( )
A.①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 B.②形成于山地迎风坡
C.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D.均历时较短,强度小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耕地天然状态下作物需水量和亏水量(降水量减蒸发量的差值)的平衡状态图,完成11、12题。
11.该地区耕地天然状态下作物最大需水量是( )
A.100毫米 B.150毫米 C.200毫米 D.50毫米
12.该地区7月—8月亏水量较小,主要是由于该时段( )
A.积雪融水多 B.大气降水多 C.冰川融水多 D.地下水补给多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形雨世界有四大大降水方式之一,是由于地形的阻挡而带来的降水。下图示意地形雨形成过程。
(1)在图中标出“迎风坡”和“背风坡”。
(2)说明山区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原因。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参考答案
【知识归纳】
<知识点>
1.(1)冰雹 (2)地形雨 (3)水汽 (4)年际变化
2.大陆西岸少 温带沿海地区多 背风坡少 迎风坡多
【达标检测】
1.B 2.D 3.D 4.C 5.B 6.B 7.B
8.(1)北半球。理由:北半球的夏季(6、7、8月)气温较高。
(2)冬季降水比夏季降水多。
(3)降水季节不均匀,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9.B 10.B 11.C 12.B
13.(1)略。
(2)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易产生降水。在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