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一年级10月月考
语文
注
1.能力要求:
I.识记Ⅱ.理解Ⅲ.分析综合
V.表达应用V,鉴赏评价
I.探究
2.核心素养:
①语言建构与运用②思维发展与提升
③审美鉴赏与创造④文化传承与理解
分
知识点
能力要求
核心素养
预估难度
题号
题型
值
(主要内容)
①
③
④
档次
系数
信息类文本阅读·理
选择题
3
解文章内容,筛选并
中
0.65
整合文中信息
信息类文本阅读·对
2
选择题
3
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
中
0.65
和分析
信息类文本阅读·对
选择题
3
文中信总进行分析、
中
0.65
运用
非选择题
信息类文本阅读·分
难
0.60
析概括文本内容
信息类文本阅读·分
5
非选择题
中
0.65
析概括文本内容
文学类文本阅读·对
6
选择题
3
中
0.65
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对
选择题
3
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
V
中
0.65
鉴赏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
非选择题
中
0.65
析概括文本内容
9
非选择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分
0.60
析人物形象
10
选择题
3
文言文阅读·文言
易
0.70
断句
文言文阅读·古代文
11
选择题
3
中
0.65
化常识与文言实词
文言文阅读·文章内
12
选择题
3
中
0.65
容的分析概述
13
非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文言句
8
公
0.65
子的翻译
。1
(语文)
14
非选择题
3
文言文阅读·分析概
0.60
括文章内容
猴
古代诗歌阅读·对诗
15
选择题
3
歌内容、情感、艺术手
L
中
0.65
法的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分析
16
非选择题
诗歌内容、情感、艺术
V
中
0.65
手法
17
非选择题
6
古诗文情景默写
中
0.65
18
非选择题
补写句子
易
0.70
19
非选择题
6
病句辨析与修改
V
中
0.65
20
非选择题
3
成语积累与运用
难
0.60
21
非选择题
3
句式变换
V
中
0.65
22
非选择题
赏析修辞手法表达
V
W
中
0.65
效果
23
非选择题
60
写作
中
0.65
2
参考答案及解析
·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
1.C【解析】“因为不同村落间的人互相孤立、隔膜,
想吃野味。作为义务看山人的守山对此感到为难,推
所以村落人口相对固定,极少流动,产生‘土气'”错
辞道:“没有枪,没法弄。”“你不会用家兔替代?”“诓
误,应该是“因为村落人口相对固定,极少流动,所以
人的事咱不干!”刘二说罢便气呼呼地走了。(2分)
同村落间的人互相孤立、隔膜”,选项因果倒置
第二次:这年腊月,刘二找守山取蜂儿过冬的蜂蜜。
2.C【解析】A.“平素接触的都是经过选择的关系”有
守山以“它们没有吃的,就要饿死”的理由拒绝,刘二
误,原文说“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
被他气走了。(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
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关系,而是无需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
9.①有生态保护意识。爷爷去世后,猎枪被收缴,守山
境”。B.“是所有乡民都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准则”
罢手打猎,当上了义务看山人。②坚持“一根筋”原
有误,原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述,屈于无中生有。
则。在友情与原则面前,他站在原则一边,比如刘二
D.“它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有误,原文说
找他“弄”野味,他都拒绝了。③做事留有余地,不欠
“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意思与
大山,比如取蜂蜜只取二分之一。(每点2分,意思对
选项恰恰相反。
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B【解析】“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
10.CEH(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
本原则、抽象真理”错误,根据原文相关信总“乡土社
给分)
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
【解析】正确断句为: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
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
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大意是:白居易的母亲掉
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
到井里死了,但他却写了《新井篇》,文章语言浮华,
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可见
白居易品行恶劣不可重用。
礼俗不是一种抽象出来的原则,更不是目的与手段之
11.C【解析】“含义不同”错,“燕”,都通“宴”,宴饮。
间的普逍联系。
句意:与…宴饮集会。/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4.①乡土社会。②缺少流动。③孤立、隔膜。④人与人
D.正确,“艰难”,内容艰深。/艰难困苦的生活。句
的关系。(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
意:不喜欢内容艰深。/艰难困苦的生活,内心充满
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了怨恨。
5.①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孤立与隔膜),妨碍了现代社
12.C【解析】“儒、佛两家思想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
会的流动性。②乡土社会尊崇的是礼俗,它与现代社
阶段”错,白居易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
会尊崇的法理精神不符。③乡土社会对世界的认识
意之后的事。
只限于个别关联,影响对抽象的普遍原则(真理)的
13.(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依仗自己有才华,很少有
追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
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诗人)。(“恃”“推可”各1
言之有理,亦可的情给分)
分,句式“况,吴人”1分,句意1分)
6.D【解析】“故‘这年腊月'便亲自上门求野蜂蜜以
(2)(白居易)被重新任用之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幼
改良菜品”与前分句无因果关系,用野蜂蜜改良莱品
的国君,做官的心情困倾低沉。(“既”“仕”“索寞"”
是守山的主意,守山因没给刘二弄野兔而“心里很不
各1分,句意1分)
是个味儿”,思来想去,便有了这个主意。
14.①戏弄白居易:白居易名声未起,去拜见自恃才华的
7.C【解析】“顺叙”错,应为“插叙”。
顾况,顾况戏弄白居易说“长安什么东西都贵,想
8.第一次:刘二来找守山“弄”只野兔,说是老关系马总
‘居'是很不容‘易'的”。②为他的才华叹服:顾况
1·■■■■■■■■■■■■■■■■■■■■■■■■■■■口■■■■■■■■■■■■■■
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一年级10月月考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语文答题卡
16.(6分)
姓名
正确填涂
8.(4分)
填涂
准考证号
■
考场号
■
错误填涂
座位号
风8
DT0四I四0四四而
而
22
3333I3BB3团
BB
姓名XXX
考号XXXXXXXXX
贴条形码区
666666606
61
6
17.(6分)
考场号Xx
座位号XX
8
8
8
88
(1)
團四
■
镜口合世法品
9.(6分)
(2)
(3)
单项选择题
18.(4分
1AB田C四
11NB田C四D
&图8
▲1
15AB0
B
6BC四
D
D
19.(6分)
4.(4分)
10.(3分)
A B C D E型GH中I
13.(8分)
(1)(4分)
20.(3分)
2
3
21.(3分)
5.(6分)
(2)(4分)
22.(4分)
14.(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一语文第1页(共6页)
高一语文第2页(共6页)
高一语文第3页(共6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23.(60分)
题目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高一语文第4页(共6页)
衡水金卷·先享题
高一语文第5页(共6页)
衡水金卷·先享题
高一语文第6页(共6页)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一年级10月月考
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
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观,而是发生
语文试题
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
注意事项:
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
上的指定位置。
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
斯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由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本色》)》
O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A.“乡土”即家乡的土地,可借指家乡;这里的“家乡”并非指某人或某类人的故乡,而是指
尔
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
“中国社会”。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社会的本色是乡土性的。
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
B.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根基,要理解中国社会的乡土性,先要从乡下人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
O
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谍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
系说起,他们以种地为生,在泥土中创造文明,也受泥土的束缚。
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C.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因为不同村落间的人互相
然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
孤立、隔膜,所以村落人口相对固定,极少流动,产生“土气”。
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
D.乡土社会在地方性限制下,村落内的人彼此熟悉,构成了拥有独特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
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
的、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人与人则形成了一种生而与俱的关系。
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
2.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国有地城上的限制,在区城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
A.在乡土社会里,人们为土地所囿,平素接触的都是经过选择的关系,彼此了解,更容易获得
输
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桶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
B.“从俗即是从心”主要是因为在熟悉的社会中,规矩是从小“习”出来的礼俗,是所有乡民都
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
必须遵守的根本行为准则。
O
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
C.因为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所以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
台
人的社会。
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冬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活
D.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它
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
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已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
3.下列对文本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活上被土地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
A.用对比论证阐明,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由陌生人组成
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需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在无数次的小摩擦
B.通过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
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
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之间的普遍联系。
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
C.利用《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论证了“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
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识是个别的”,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一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
D.概括事实,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
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
露出弊端,说明“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