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案例说明
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6年版)》要求,“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秦汉时期课程内容的第一部分。它上承夏商周时期,下起秦汉时期,是“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一课的重点内容。其中,“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特点是政治性强,远离学生认知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问答法引发学生参与,并补充必要的材料帮助学生形成认识。关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政略”,只要教师讲授明白“度、量、衡”的概念,学生就不难形成“巩固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的认识。关于对“秦始皇”的认识,可以采用课上学习与课下拓展结合的方法达成目标。
教学过程
教师过渡:结合教材“秦朝统一后形势图”说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后世中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统一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推进到新的阶段。
教师设问: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如何统治中国?怎么巩固国家的统一?
1.废分封,立郡县
(1)以皇帝制度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1世纪教育网]
教师讲述:嬴政统一六国后,定名号“皇帝”。而且,皇帝亲理朝政军政大权。(引导学生看插图“秦始皇诏版铭文”)
秦始皇之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中央政府机构和官僚系统,以协助皇帝实现对全国的统治。这套中央政权系统,习惯上简称为“三公九卿制”(实际上不仅只有九卿),以“三公”为首。课下可以再查阅“三公九卿制”的内容。其中,丞相为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地位最为尊崇;太尉“金印紫绶,掌武事”,辅助皇帝处理武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由君主近侍官发展而来,监察百官,此外还掌管律令、文书、档案。三公诸卿可参与廷议,商讨国家大政,最后由皇帝裁决,颁布诏令,分头落实执行。公卿之下,又有下属官吏去分别执行具体政务或事务。在地方政权建设上意见不一。
教师设问:到底采用哪一种意见?为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下面的材料,体会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区别。
(2)以皇帝制度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教师出示材料: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教师结合“秦朝行政系统简表”提问: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讲述: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政权管理人民,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设计意图: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过渡:
学生阅读出自《说文解字》中的材料: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情况?
学生阅读并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中出自《史记》的材料: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教师设问:这是怎么回事?
2.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政略
(1) 车同轨,书同文
教师讲述:秦统一以前,各地车辆大小不一。秦统一后,统一车制(车轮距六尺),拆除原来各国修筑的防御路障,(结合“秦朝统一后形势图”)秦构筑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水陆交通网络,如驰道、灵渠,沟通西南边陲与中原的五尺道等。
教师提问:这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述:有利于传达政令,调遣军队,促进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统一国家的物质基础。秦统一以前,各地文字“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教师提问:统一后,这会出现什么状况?怎么改变?为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教师讲述:以小篆和隶书作为标准字体颁行天下,便利政令推行,加强统治;书面语言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
(2) 统一货币度量衡
教师提问:统一后,是怎样解决货币、度量衡不一致现象的?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学生活动:结合课件展示的“秦币、秦量、秦权”图片说一说,图片内容在秦朝的市集上怎样使用。
教师课件展示“秦半两”“秦权”等图片,说明统一货币、度量衡的制度在历史影响深远。
(3)构筑秦万里长城
教师结合教材“秦长城示意图”介绍秦万里长城的地理方位和起讫点,说明长城防御体系的构建,有助于稳定北部边疆,保卫中原农耕经济和文化不受擅长骑射、进退迅捷的游牧部族的侵扰,促进北疆农牧民族和平有序交往,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设计意图:运用问答法,依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易于建构知识体系;运用“说一说”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市集”的情境中想象“秦币、秦量、秦权”的使用,便于理解其统一的作用,认识其统一的意义。
3.本课目小结
教师出示材料: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明)李贽:《藏书》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裂),掀翻一个世界。
——(明)李贽:《史纲评安·后秦记》
教师小结:秦始皇开创的统一制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业,开辟了新的历史发展方向。
课外知识搜集活动
撰写“秦始皇之我观”的小论文。
课下,同学们自行查阅课外读物、影视作品和网络资源,搜集秦始皇的资料,撰写“秦始皇之我观”的小论文,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