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B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活动一:宣传家国情怀(16分)
小语拟写了下面一段发言稿,请你帮他修改完善。
“天下国家 ”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甲】毛泽东在面对沧茫大地时,胸中豪情激荡,抒写心中壮志。艾青化而为鸟,满含泪水,用(sī)哑的喉咙深情歌唱。范仲淹胸怀利国利民大志,处逆境而报国心不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珍惜和抓紧现在的每一秒,(kè) 守本分,汲取知识,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做准备。【乙】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
1. (2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ī)____ 哑 (kè)_____ 守
2. (2分)【甲】处画线句有一处错别字,请你修改。
“_____”改为“______”
3.(2分)【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8分)古诗文填空。
阅读优秀古诗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内心情怀。在《行路难(其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长风破浪会有时,①______________”的万丈豪情;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②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无限感慨;在《水调歌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在《岳阳楼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范仲淹“不以物喜,⑤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和“⑥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在《醉翁亭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⑧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的超凡脱俗。
5. (2分)下列表述错误一项是( )
A.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情感。
B. 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C.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岳阳楼记》是其脍炙人口的名篇。
D. 桑榆,传说太阳落在滋,日影照在桑榆树上。古人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
活动二:追寻古人情怀(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黄溪夜泊①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乙】
峡州至喜亭记②(节选)
欧阳修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温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虞部郎中朱公③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④,《诗》所谓“恺悌⑤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民皆有余,修馆于途,以惠客商,吏民赞之。故凡公之佐吏,相谋,属余以记之。
【丙】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①此诗是欧阳修被贬夷陵途中所作。②此文是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县任县令时所作。夷陵山清水秀,空闲的时候,欧阳修会游览山水。③朱公:朱庆基,时任峡州知州。④乐易:快乐的生活。⑤恺悌(kǎi tì):和乐亲善,平易近人。
(4分)解释下列加点字。
不及顾江出峡始温为平流
民皆有余以惠客商
7.(2分)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
8.(2分)将【丙】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公之来,岁数大丰,民皆有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乙】文中朱公的“喜”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内容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欧阳修与朱公在京城相识,后又同到夷陵为官,是至交好友。请你结合【甲】【乙】【丙】的内容探究欧阳修和朱公能够成为知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品析人文情怀(2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外国游客视频缘何走红中国
①近来,“China Travel”(中国旅行)短视频不仅在国外社交媒体上成为流量密码,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也拥有大量观众。“China Travel”的视频长度适中,内容轻松有趣,完美填补了碎片化时间,这是它们在中国网友中走红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外国游客视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走红,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②第一层是跨文化交流中的戏剧效果。文化冲击理论认为,人们进入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后,往往会经历蜜月期的兴奋和好奇、挫折期的困惑和不适、调整期的适应和理解以及适应期的完全融入和自在。外国游客初到中国,常常符合蜜月期的特征:对中国文化充满好奇但不甚了解,常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独特解读,做出兴奋的表情与行为……这些特征吸引了不少中国观众。
③面对陌生的文化、习俗和日常生活场景,社会、经济与文化差异常常引发外国游客的惊讶和赞叹。比如,有一位不会中文的英国视频博主带着女友,计划在不找导游的情况下用4周时间深度游中国。他们在体验到移动支付和网约车的便捷后,对“万物互联”的“中式生活”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也有许多外国游客展现出幽默和自嘲的态度,让中国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跨文化交流的趣味。
④第二层是文化反观与再认识。中国观众观看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反应和解读,实际上是在通过他者的镜头看自己。这个过程让中国观众重新认识到自身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通过外国游客的视频,我们看到了自身文化如何被欣赏和赞美。当老外惊叹于中国的古建筑、传统节庆或地方美食时,中国观众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也油然而生。
⑤这些视频还让中国观众注意到现代性对文化的影响,使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与传统的二元性之间寻找平衡,以及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外国游客的视频就像是一扇窗,透过它,中国观众不仅看到了外面的观点,也反观了自己的文化。这种外部视角的引入促使我们深刻思考、重新认识进而更加珍惜自己独特而多样的文化遗产。
⑥第三层是文化自信与文化包容。“China Travel”的兴起,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过去,中国人初到欧美会惊讶于当地的高楼大厦、先进设施,如今情况已对调。有一位欧美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打卡中国一家知名连锁商场的经历,称其不仅装修好、购物消费极为便利,而且公共安全性也能得到极大保障。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增强,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文化也在交流互鉴中不断趋于包容与开放。
⑦在“China Travel”视频中,山川秀美、美食丰富、高铁快捷等景象频频出现,这些视频走向全球,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也赢得了中外网友共同的关注。外国游客系列视频在中国走红,其中更深层的逻辑是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让国人有底气去欣赏和包容不同文化,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理解和欣赏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社会与自己。
摘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7月11日评论
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外国游客视频长度适中,内容轻松有趣,吸引了大批中国观众。
B.外国游客视频中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解读,深受中国观众喜爱。
C.外国游客视频让中国观众重新认识自身文化。
D.外国游客视频使国人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12.让世界看到中国,如何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中国,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给出合适的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春节期间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选择到中国旅游,请你根据示例为外国游客推荐一处最具襄阳特色的旅游打卡地并说明理由。(4分)
示例:恩施大峡谷。这里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喀斯特地貌,被誉为“东方科罗拉多大峡谷”。外国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绝美的自然风光,并体验丰富的旅游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雨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鸣.....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朝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而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很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 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⑨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4.作者在写听雨的过程中,既写了眼前的雨景,又写了想象的雨景。阅读文章③-⑨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①→评价雅人听雨→②→③→④→盼望雨声长响
15.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段中“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 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解读红色文化(8分)
18.(2分) 有同学想要将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整理成一本诗集《土地的忧郁——艾青诗选》。下列不适合入选的一项是( )
A. 《北方》 B. 《黎明》 C. 《我爱这土地》 D. 《光的赞歌》
19.(3分)用一个字点评名著是文学评论中常见的做法,如文艺评论家周汝昌曾用一个“义”字评《水浒传》。请你结合材料和整本书阅读,提炼一个字评价《艾青诗选》,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分)推测下面哪首诗是第一届“艾青诗歌奖”的获奖作品?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A
她丈夫走得早
用笑声黏住彼此
女儿出嫁,儿子在外务工
她的短板是爱,是孤独
是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家中
无法抵御的严寒
——她需要的,我也没有
像泥鳅一样耍赖
她想买一张能插电取暖的桌子
但这超出了救助金的使用范围
“小王,五百块钱的慈悲
能否换得一个暖冬的慰藉
读到了这一句,便在心里默许她
“买吧,大不了我赔。”
B
两个孩子像豆荚一样炸开
用笑声黏住彼此
再折一顶乌云做的帽子
追着要扣到对方头上
她们像野兔一样奔跑
像袋鼠一样蹦跳
像灰熊一样打架
像泥鳅一样耍赖
然后像墨西哥卷一样
翻起黑夜四周的边
把自己裹进去
再调好指南针的方向
枕着父母的手臂安然入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五:抒写真情实感(55分)
21.(5分)五四青年节,央视推出专题节目“闪光的青春”颁奖盛典,向在自己的青春站位上勇担当、有作为的“追光者”致敬!请你和小雯一起为活动出份力。请选择你最喜爱的“追光者”,写一则颁奖词。(80字左右)
边境冲突中,“00后”战士陈祥榕英勇战斗,寸土不让,“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扶贫路上,北师大优秀毕业生黄文秀主动申请驻村,奔走在田间地头,“不忘初心,未负韶华”;亚洲杯决赛,女足姑娘敢打敢拼,“铿锵玫瑰,逆风绽放”……他们,是时代的追光者——自信坚定追随光;他们,也是生活的发光体——心甘情愿散发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目一:
请以“忆如暖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和班级。(6)行文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
题目二:
有人说: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风雨无阻是心态。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文要求:
(1)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4)字数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和班级。(6)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
2025 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B 答案
活动一:宣传家国情怀
1.嘶;恪
2.沧;苍
3.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或 “精神动力”“重要力量” 等)。
4.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怀旧空吟闻笛赋;③但愿人长久;④千里共婵娟;⑤不以己悲;⑥先天下之忧而忧;⑦后天下之乐而乐;⑧醉翁之意不在酒
5.C
活动二:追寻古人情怀
6.顾:回头看(或 “顾及”“看”);始:才;余:富余(或 “剩余”“多余”);惠:惠及(或 “给予好处”“使…… 受益”)
7.而僻且远 / 虽有善政 / 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
8.自从朱公来到这里,年年收成很好,百姓都有富余的粮食(或 “财物”)。
9.①朱公在江津建造至喜亭,为船夫提供停留之所,也标记天下险处到此变得平坦,让行人感到欢喜幸运;②朱公不因夷陵是偏远的下州、俸禄微薄而抱怨,能安心在此为官;③夷陵年年丰收,百姓富足,朱公还让人在路途修建馆舍惠及客商,得到吏民称赞,内心喜悦。
10.①两人都有乐观豁达的心态:欧阳修被贬夷陵,能通过吟咏江山排遣愁绪,在《醉翁亭记》中体现 “与民同乐” 的豁达;朱公在偏僻、俸禄微薄的夷陵为官,却能安心任职,不抱怨环境简陋。②两人都心怀百姓,注重实干:欧阳修在滁州与民同游,关心百姓生活;朱公在夷陵时,当地年年丰收,百姓富余,他还修建馆舍方便客商,惠及百姓,得到吏民认可。③两人都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在逆境中寻找乐趣、有所作为,精神追求契合,因此成为知己。
活动三:品析人文情怀
11.D
12.①突出中国文化特色与现代便利的结合,如向外国游客展示移动支付、高铁、便捷网约车等现代服务,同时推广古建筑、传统节庆、地方美食等文化元素,增强吸引力;②鼓励外国游客以真实、有趣的视角记录中国旅行经历,通过他们的 “蜜月期” 好奇与独特解读,引发跨文化交流的戏剧效果,吸引更多人关注;③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制作长度适中、内容轻松有趣的 “China Travel” 类短视频,契合碎片化阅读需求,扩大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④营造安全、包容的旅游环境,如保障公共安全、提升服务质量,让外国游客在感受中国美景与文化的同时,拥有良好的旅行体验。
13.襄阳古隆中。这里是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躬耕、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留存着武侯祠、三顾堂等众多历史遗迹。外国游客可以在此探寻三国文化,感受 “卧龙先生” 的智慧,还能欣赏古朴的建筑与清幽的自然环境,体验独特的历史氛围。
14.①聆听雨敲铁皮声,心生喜悦(或 “雨敲铁皮声引发浮想,心花怒放”);②回忆蒋捷听雨,对比自身境界;③联想麦田麦苗吮吸雨滴(或 “想象麦田遇雨变青的景象”);④关注荷塘荷花,期待钻出水面
15.原因:作者当时在专注解读 “死文字”,需要极静的环境和心情,雨敲铁皮的声音会干扰思绪,按常理应是讨厌的。作用:运用反衬(或 “对比”)手法,通过 “本该讨厌” 与 “实际喜悦” 的反差,突出春雨的珍贵(或 “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以及春雨带来的精神振奋,为下文写听雨的喜悦和对麦田的牵挂做铺垫。
16.作者说自己 “俗人”,是因为他听雨时没有像古代雅人那样从雨景中品味雅致的情趣、感慨人生悲欢,而是更多想到了现实中辽阔原野上的麦苗,担心干旱影响庄稼生长,如今春雨降临,为麦苗能吮吸雨水、顺利生长而高兴;体现出作者虽为文人,却始终心怀农民与农村,关注粮食生产,有着朴素的民生情怀,不故作高雅,展现出真实的 “俗人” 心境。
17.①热爱祖国与人民,心怀民生:作者血管里 “流着农民的血”,即使年老住在城里,仍关心庄稼生长,为春雨缓解旱情、利于麦苗生长而喜悦,体现对农民和农村的深厚感情;②乐观豁达,能在平凡中发现美好:面对雨敲铁皮的声音,作者不觉得厌烦,反而心生喜悦,浮想联翩,甚至祈祷雨声长久;③学识渊博,有文化底蕴:能引用杜甫诗句、蒋捷的《虞美人》,体现深厚的文学积累;④心态平和,顺应自然:虽已年老,却能达到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的境界,从容面对生活。
活动四:解读红色文化
18.D
19.示例:“爱”。艾青的诗歌中蕴含深沉的爱,三十年代的作品如《我爱这土地》,诗人化身为鸟,用 “嘶哑的喉咙歌唱”,饱含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土地的深情眷恋;《北方》也充满对北方大地和人民的热爱与同情,即使写 “忧郁”,背后也是对土地、人民的深切关爱。他的诗歌以 “爱” 为核心,传递对祖国、人民、土地的真挚情感,因此用 “爱” 字评价合适。
20.A 更可能是获奖作品。艾青的诗歌常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与苦难,表达对人民的同情与关怀。A 诗中描写了一位丈夫早逝、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老人,她面临寒冷与经济困境,想买取暖桌却受限于救助金,诗人对她充满同情,还默许她 “买吧,大不了我赔”,体现出对底层人物的关注,契合艾青诗歌的人文情怀与现实关怀;而 B 诗主要描写孩子的童真快乐,虽生动,但与艾青诗歌中常见的关注民生、饱含深沉情感的风格关联较小,因此 A 更符合 “艾青诗歌奖” 的获奖倾向。
活动五:抒写真情实感
21.示例 1:致敬陈祥榕!青春许国,热血护疆。在边境冲突中,你以 “00 后” 的稚嫩肩膀扛起使命,用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诠释忠诚。寸土不让的坚守,定格成永恒的青春丰碑,你是追光的勇士,更是照亮家国的星光!
示例 2:致敬黄文秀!北师大毕业的你,放弃繁华,扎根扶贫一线。田间地头的奔走,是你对 “不忘初心” 的践行;百姓脸上的笑容,是你 “未负韶华” 的见证。你把青春献给乡土,让扶贫之路开满希望之花,你是追光的行者,更是温暖民心的光!
22.示例 1:
忆如暖阳
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老旧的木桌上,光斑跳跃间,我又想起外婆,想起那些如暖阳般的回忆。
小时候,我常住在外婆家。每到冬天,外婆总会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晒被子。她抱着厚重的棉被,慢慢铺在晾衣绳上,阳光落在她花白的头发上,像撒了一层碎金。我总爱凑过去,把脸埋进晒过的被子里,满是阳光与皂角的清香。外婆会笑着拍我的背:“慢点儿,别摔着。”
傍晚,外婆会在厨房煮红薯粥。炉火跳动,锅里的粥咕嘟咕嘟冒着泡,甜香弥漫整个屋子。她盛出一碗,吹凉了递到我手里:“快喝,暖身子。” 我捧着温热的粥碗,看着外婆慈祥的眼神,心里暖暖的,仿佛冬日的寒冷都被这粥与爱意驱散。
后来我离开外婆家上学,很少再回去。去年冬天,外婆走了,可每当阳光洒落,我总会想起她晒的被子、煮的粥,想起她温柔的话语。那些回忆,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永远温暖着我的心房,让我在成长的路上,从不觉得孤单。
示例 2:
风雨中,我选择前行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风雨无阻是心态。” 这句话,是我在一次长跑比赛后深刻体会到的。
那是学校的冬季长跑赛,赛程五公里。起跑时,天还晴朗,可跑了一半,突然下起了小雨,风也渐渐大了起来。雨点打在脸上,冰凉刺骨,风刮得人几乎睁不开眼。身边的同学渐渐放慢了脚步,有人甚至停了下来,打算放弃。
我也觉得双腿沉重,呼吸急促,想过 “算了吧”。可想起赛前教练说的 “长跑考验的不只是体力,更是心态”,我咬了咬牙,调整呼吸,继续向前。雨水模糊了视线,我就盯着前方同学的背影;风刮得难受,我就把衣领立起来,一步一步坚定地迈着步子。
中途,脚底磨起了水泡,每走一步都疼。但我告诉自己:“风雨是正常的,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最终,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冲过了终点线。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我知道,我战胜了风雨,也战胜了自己。
生活亦是如此,总会遇到风雨。但只要我们保持风雨兼程的状态,拥有风雨无阻的心态,就一定能在风雨中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抵达想要去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