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经济发展的盛况与原因
案例说明
基于初中学生对于经济史内容了解不多、兴趣不强的学情特点,教学设计中的情境设计至关重要。本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江南经济发展相关史料的对比,旨在让学生充分了解江南经济发展的盛况,并分析出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补充的新材料,即要具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能增强学生的新奇性,烘托认知情境,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在内化生成的动态感受与体验中,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1.导入过渡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通过“淝水之战”一目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东晋的胜利,阻止了前秦的南下,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使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那么,这期间,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否有了很大的成就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两则史料来具体了解一下,大家需要将思考结果写在下发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聆听思考。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过课堂探究已经分析出了江南经济发展的各项原因之后,及时引出江南经济发展表现的内容,能迅速激发学生愿闻其详的学习愿望。
2.讲授新课
(1)教师选择史料,设计问题环节,引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nòu)。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江南之为国盛矣。……民户繁育,将曩(nǎng)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鄠(hù)、杜之间,不能比也。” “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rèn)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昙庆传》
思考下面的问题:
材料阐述了人口南迁之前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请概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阅读史料,分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对秦汉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列表对比,并用简要词语进行概括。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择取有效信息进行对比,进行表格填写。
设计意图:以往使用这两则材料,通常是进行总体上的对比,凸显出江南开发的盛况既可。这样的对比,容易得出结论,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流畅顺利。但当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内在思维活动与生成效果时,这样简单的对比就难以呈现了。因此,设计这样的探究问题及表格填写的方式,旨在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尽可能的展现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启发学生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
学生活动:生生就近交流,师生即兴交流,思考归纳填写。
设计意图:要实现这样的预设生成,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读懂史料(附参考译文),然后学生从两个史料中找出反映农业、手工业、商业状况的具体内容,再分三个方面进行横向对比,最后将对比的结论用简要的词语进行概括并落实在文字表格上。这样的预设,更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内化过程和生成体验,即获取知识的方法、研读史料的能力,分析对比的思考,言语概括的表达。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激疑启思。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的过程是最生动而多彩的。学生将自己独具个性化的答案拿出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并在师生、生生交流与碰撞中,会逐渐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思路。比如,有学生提出:“从前的‘江南卑湿,丈夫早夭’之地,为何就变成了‘民户繁育’‘曩时一矣’的地区?”这个问题正好能启发学生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灵活应用。于是,他们想到气候变化了,进入寒冷干燥期了,江南湿热了,更加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人类生活。还有学生抢着说:“我觉得最主要的发展原因还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因为不仅带来了大量劳动力,还能把原先中原地区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都带过来。”“淝水之战东晋的胜利也很关键啊!它使得江南人民安定的生产生活不至于被破坏啊!”“刚才了解到那些政府鼓励生产的措施也很重要啊!”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来。
还有学生提出:“秦汉的材料中没有涉及手工业的内容,该如何理解并填表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立刻有学生说:“没有就是没有嘛,说明秦汉时期生产发展落后呗!你要是编着写就是不尊重史实!”
设计意图:这种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鲜活的、稍纵即逝的意外生成信息成为了最为宝贵的动态资源,是学生思维创生、建构和生长的体现。由此看到,当我们把历史教学设计落实在活生生的学生身上,并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学生的生成便更具有完整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3.小结过渡
教师总结:“通过对比两则史料,同学们分析了江南经济发展变化的原因,并了解了史料对此的记载。那么,江南经济的发展还有哪些具体的变化呢?下面,让我们分别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城市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我想同学们会在刚才填表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收获呢!”
学生活动:聆听,激发出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设计意图:由于教材中史料的记载是有限的,这里需要教师将更多层面获取的信息展现给学生,不断引领学生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思维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