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精品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 精品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3 06:5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
1.【读准古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唐雎
徒跣


韩傀
休祲


色挠
2.【理解古字】解释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以大易小(
)
②请广于君(
)
③而君逆寡人者(
)
④寡人谕矣(
)
⑤免冠徒跣(
)
⑥以头抢地(
)
⑦秦王色挠(
)
⑧长跪而谢曰(
)
3.【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休祲降于天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③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4.【通假字】找出下边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①秦王不说
________通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
②故不错意也
________通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
③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通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
④轻寡人与
________通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
⑤以头抢地尔
________通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
5.【一词多义】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以君为长者(
)
徒以有先生也(
)
②免冠徒跣(
)
徒以有先生也(
)
③受地于先王(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请广于君(
)
仓鹰击于殿上(
)
④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⑤虽然,受地于先王(
)
虽千里不敢易也(
)
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6.【词类活用】指出下边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①轻寡人与(
)
②请广于君(
)
③天下缟素(
)
④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⑤且秦灭韩亡魏(
)
7.【划分句读】用“/”标记下列句中音节的停顿。
①寡











②此





8.【文言翻译】翻译下面语句。
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哉?
译文:
③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品读感悟篇
斗智斗勇话唐雎
《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一文中生动地塑造了唐雎这个大智大勇的大义凛然的形象。
秦王是一大国之君,而唐雎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是一小国之臣,身份的不同,决定了唐雎要想完成使命,就得跟强大的秦王斗智斗勇。当盛气凌人的秦王责备安陵君“轻寡人”时,唐雎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先用屈从的口气说:“否,非若是也。”这样先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然后从容地说明安陵君不肯易地是因为“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并非故意违背秦王的意愿。这一句言之有理,既说明愿忠于先王的遗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宁“守”不“易”;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这不仅婉言拒绝了秦王的易地要求,还暗暗告诫秦王不要轻举妄动。接着“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一反语,斩钉截铁,没有给秦王回旋的余地,表明安陵国非但不想易地,而且根本不愿意易地。唐雎的这番智斗终于惹得秦王“怫然怒”。秦王最终露出狰狞的面目,以“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战争来威胁唐雎。而勇敢的唐雎大气凛然,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进行回击。并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明。更为可贵的是,唐雎在跟秦王几次语言的交锋后,辅以“挺剑而起”的行为,直接威胁到了秦王的生命。秦王最终在智慧勇敢的唐雎面前败下阵来“长跪而谢之”。
  总之,在这场斗争中,唐雎既有文臣的智慧,又有武将的胆量,不愧是一位大智大勇的贤臣!
‖课内阅读篇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1~6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故事的结局。
10.
唐雎反驳秦王关于“布衣之怒”时列举了三个刺客的例子,有什么作用呢?
11.
读“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一句时,你认为应该使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12.结合这两段文字,说说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13.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的诸多谋士在维护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请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再写出一例。
示例:战国时蔺相如,出使强秦却能完璧归赵。
‖课外拓展篇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
( http: / / www.21cnjy.com )颇之右①。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②:“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③。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④。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⑤?”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⑥,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司马迁《史记》)
【注释】①右:秦汉以前以右为上。②宣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扬言。③争列:争位次的排列。④引车:把车掉转方向。引:退。⑤孰与:何如。这句的意思是,“你们看廉将军比秦王怎么样”。⑥顾:但。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相如素贱人
⑵臣等不肖
⑶相如虽驽
⑷肉袒负荆
15.翻译句子。
⑴我见相如,必辱之。
⑵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16.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17.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18.蔺相如为什么一再忍让蓄意羞辱他的廉颇?
‖新点探究篇
《史记·刺客列传》中写道:
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现。因左手把秦王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中写道:唐雎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9.唐雎出使秦国发生在荆轲刺秦之后,比较两文,你觉得哪篇的内容写的是史实呢?
答案:
1.fú

xiǎn
( http: / / www.21cnjy.com )
niè
guī
jìn
gǎo
náo2.①交换②扩充③不服从,违背④明白,理解⑤赤脚⑥触。⑦屈服⑧道歉。3.①古义:吉祥。今义:休息。②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的连词。③古义:但。今义:指不弯曲。4.
①说—悦,高兴②错—措,置,安放③仓—苍,青色④与-欤,吗
呢⑤尔-耳,罢了5.
①用;凭;把;因为②光着;只③从;到;让;在④派,派遣;出使⑤虽然;即使⑥的;代词,相当于“它”;助词,不译6.
①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②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③
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指穿孝。④伏,流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⑤
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亡”7.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此/庸夫之怒也8.
①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②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③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9.秦王被折服,唐雎获得全胜。10.
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铺陈渲染,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11.应提高音量,读出霸气、威胁气。12.
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13.
示例:春秋齐国名相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三国时蜀国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14.⑴贱:指出身低贱。
⑵不肖:不贤,没出息。⑶驽:劣马。常喻人之蠢笨。⑷负:背。15.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⑵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
16.负荆请罪。
17.前一个句子表现了廉颇的居功自傲,后面句子表现了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18.他明白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为了实现将相和好,团结对敌才会一再忍让廉颇的羞辱。【译文】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之人,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秦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19.示例:我觉得《史记》中所载是史实。秦法规定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召,不得上。唐雎是外国的使臣,不可能持剑觐见;另外,事隔荆轲刺秦时间还不久远,秦王不可能掉以轻心;再有秦王在历史上是个擅长武艺的帝王,面对唐雎这样的文人,不可能被吓得色挠,所以《史记》所载是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