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表示行踪的词句,梳理文中结构;概括作者笔下的阿里山风光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奇词妙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奇词妙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首台湾歌曲风靡全国。这首歌的名字叫《高山青》,也叫《阿里山的姑娘》。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不好?( 播放歌曲)
这首歌,风格豪放而又不失柔美,曲调古朴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不乏现代气息。歌中提到的“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旅游胜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作者吴功正一起去欣赏美丽的阿里山风光。
教学时间预设:2分钟
二、自学成果展示
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
教师活动预设:
1.
字词
一泓hóng
莽莽mǎng
溢出
yì
镶嵌xiāng
qiàn
鱼鳖biē
静谧mì
红桧guì
孕生yùn
2.
作者简介(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总结或用课件展示出自己整理的比较精练的)
吴功正,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学家。19
( http: / / www.21cnjy.com )97年7月初,他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交流两岸文化。之后,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回国后写下了《阿里山纪行》一文。
三、方法指导
游记散文的写景方法:移步换景。
学生活动预设:
1.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卡。
2.学习成果展示。
3.学生点评同学展示情况。
三、自读课文
整体把握
教学时间预设:10分钟
教师活动预设:
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
明确:“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
2.教师小结:这种写作的方法叫“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一般游记都采用这种方法)。
3.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一共描写了几幅画,试着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
(深山水潭、青苔幽径、原始林海、千年神木)
学生活动预设:
①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画出文中表现作者游览线路的句子。②找出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并对他们的特征加以概括
四、精读研讨
品味欣赏
教学时间预设:10分钟
教师活动预设: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配乐朗诵每幅图,要读出气势,读出力量,要一气呵成,读出自豪感、民族情和爱国情。
2.老师从大家的面部表情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看出,同学们对文章的词句很有感觉,分小组讨论语言的特点,品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奇词妙句?(引入揣摩字词句之奇妙。)
学生思考,教师板书“动词,叠词……描写优美,有文化气息……”等导读提示。
示例一:觉得“那是静谧……禅的世界。”写得非常好,把整个宁静的世界用三个词就概括出来了。简单,但又很到位。
示例二:喜欢“潭无……却又没有了。”用三个比喻,写出了声音的细切。
示例三:“偶有人声也是……安宁。”仿佛游客都不舍得打破森林的宁静,小心翼翼的样子,能体会到游客对森林的喜爱之情。
3.同学们注意到了对词句的揣摩,我们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把这些词句读读看,比如我们读“潭无鱼鳖,林无鸟兽……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当时是怎样的情态?表达了他们怎样的感情?
提示:读这些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都市的环境越来越差,充满喧嚣。突然来到这样一个静谧的环境里,这些游人怎么能不感到惊奇,深深吸气,顿觉返璞归真?这句也可以读出他们的喜爱之情。
4.写神木成风的气势、写森林如军阵排列,仅仅是对它们的外形作介绍吗?
提示: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木……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这句用多个比喻写出了森林树木的形态,非常形象。在文章中加入历史元素,能使文章读来更厚重,有沉甸甸的感觉。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
学生活动预设: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文中的奇词妙句进行“圈点批注”。写出评价。思考:对所看到的景物,作者赋予了怎样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感受阿里山如画的美景。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进一步感受阿里山的魅力所在;课堂练笔,学会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一、复习回顾
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
教师活动预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文章已有主体的认识,现在假如你在阿里山旅游,请问你的照相机里将拍哪些有代表性的画面?
二、精读研讨、品味欣赏
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
教师活动预设:
同学们会拍到阿里山特有的森林小火车。坐在思古幽情的小火车上,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新奇而又浪漫。
相信所有人都会给“神木”拍照。因为神木是阿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的灵魂和象征。正因为有“神木”,阿里山的山水才更奇妙灵动,“神木”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自然的奇迹。我们一起来看这株神木到底独特在哪里?
(读课文说明神木形态的语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58米是什么样的概念?与同学们熟悉的建筑物作比较来体会;6.5米的胸径等于多少周长?(请学生速算)20.41米。若是一人伸开双臂有1.5米,那么整整要14个人才能合抱,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这是怎样的规模。是罕见的庞然大物。更奇妙的是,“神木”即便遭受到巨创,被劈为三段,这棵树中巨子还是——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由它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的风风雨雨,它是阿里山的精髓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之所在;是我们伟大的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却不折不挠,昂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象征。
性情沉稳的同学会摄下耐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寻味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像知了、像蚊子、像苍蝇般的叫声,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未加砍伐的原始森林呢?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细心的同学一定不会漏摄山间的幽径——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的幽径曲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曲径幽路,因为这些,景致都充满了一种静谧的气氛。“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这一句让人觉得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精神似乎也更加幽深起来……
学生活动预设:
对相关内容进行“圈点批注”。然后,同桌互相展示“圈点批注”的成果并互相评价。
三、精读研讨、延伸拓展
1.这些美景,我们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就是说不出来,有同学也许认为“情”在不言中。可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他把这份“情”寓于文中,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展现了风景的魅力,提升了美的价值。随意读几句,我们都会感受到本文语言之美,现在我们选几处放声读读感受其语言之美。
温馨提示:(1)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
(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量运用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鲜明的节奏;语气上应该是舒缓的,语调上应该是轻柔的,不要打破林间的幽情。
(3)拟声美:运用拟声词等。“咣当咣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模拟小火车的声音,使人联想到古式小火车,触发“思古幽情”,形象逼真,还能显示出响亮的音乐美。作者运用词语颇具匠心。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在用词用语上,他是具备了相当多的古典诗文阅读量,才运用自如的。
2.我们“拍摄”的阿里山的风景图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很美,请自选一幅你最钟爱的“摄影作品”,为它写一段导游词,然后把你所在的小组成员当做游客,用你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带他们游览一番。
3.组织小组依照下列内容进行交流、评价。(板书)
画面内容
是否抓住景物特征
是否使用移步换景法
所用修辞
个性化写作
学生活动预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列出导游的设想,要考虑的问题,写出导游词。
四、质疑探究
教学时间预设:5分钟
教师活动预设:
1.学完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2.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
学生活动预设:
综合、质疑、发言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阿里山奇美的风光,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了文章奇妙的词句,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之情。我们喜爱美丽如画的阿里山风光,我们渴望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同胞又何尝不是呢?在台湾有这样一句民谣:“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有神木,明年我们回大陆!”可见台湾同胞多么想回大陆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啊!让我们不再像诗人余光中那样感叹“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们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让我们不再被一湾浅浅的海峡所阻隔,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的统一!
今天,我们由吴功正引领,领略了“案头阿里山的山水”。相信,终有一日我们能够亲临阿里山,去读一读那大地上的美文。
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请同学们用深情的眼睛观赏我们的美丽校园,以“我的校园”为题写一篇短文,用优美的文笔把它再现出来,或许一点也不比作者吴功正逊色呢!
2.同学们也许游玩过很多地方,远至北京、海南,近至我们家乡的山山水水。请你选印象最深的一处,描述你曾欣赏到的美景。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特别是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是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好好学习的。你曾外出旅游过吗?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能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进行描绘吗?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风景美如画
古式的火车
清澈的水潭
静谧的森林
厚密的青苔
无边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
爱我河山
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