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冲刺(必背知识点 考点精讲 重难点突破 易错避雷 模拟试题)(原卷+解析) 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冲刺(必背知识点 考点精讲 重难点突破 易错避雷 模拟试题)(原卷+解析) 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31 18:50:5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背知识点 2
第十三章:三角形 2
第十四章:全等三角形 2
第十五章:轴对称 3
考点精讲 3
考点1:三角形三边关系与多边形内角和计算 3
考点2:全等三角形判定依据与证明 4
考点3: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角度计算 5
考点4:轴对称图形判断与垂直平分线应用 6
重难点突破 7
难点1:正多边形内外角计算(含剪角后边数判断) 7
难点2:全等三角形证明(含角平分线作法验证) 9
难点3:轴对称中的最短路径与最小值问题 10
易错点避雷手册 11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13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题 3 分,满分 36 分) 13
二、填空题(共 8 小题,每题 2 分,满分 16 分) 16
三、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48 分) 17
必背知识点
第十三章:三角形
1.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简化为“最短两边之和>最长边”)。
内角和与外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为边数),多边形外角和恒为360°。
重要线段:中线(分三角形为等面积两部分)、高线(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互为高)、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点到两边距离相等)。
2.三角形分类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等边三角形(三角均为60°);
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钝角三角形。
第十四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性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相等,周长和面积相等。
2.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判定方法 适用条件 真题常考场景
SSS(边边边) 三边对应相等 尺规作图(如作角平分线)、中点连线(如木条中点全等)
SAS(边角边) 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已知两边及夹角证明全等(如相交线构成的三角形)
ASA(角边角)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 已知两角及夹边,或公共角+夹边证明
AAS(角角边)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由内角和推导第三角,再结合一边证明
HL(斜边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直角三角形全等证明(如含垂直条件的三角形)
第十五章:轴对称
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沿直线折叠后两旁部分完全重合(如正方形、等腰三角形、正多边形);
垂直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逆定理:到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垂直平分线上)。
2.等腰三角形与角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高重合);
角平分线:尺规作法(SSS判定)、带刻度弯尺作法(HL或SSS)。
考点精讲
考点1:三角形三边关系与多边形内角和计算
题目1(三边关系):下列长度(单位:cm)的3根小木棒能搭成三角形的是(  )
A.1,2,4 B.2,3,4 C.3,5,8 D.3,6,9
【答案】B
【解析】根据“最短两边之和>最长边”判断:
A:1+3=4,不满足“大于”,不能搭成;
B:2+3=5>4,2+4=6>3,3+4=7>2,满足,能搭成;
C:3+5=8,不满足“大于”,不能搭成;
D:3+6=9=9,不能搭成。
【点睛】无需逐一验证所有组合,仅需判断“最短两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题目2(多边形内角和):一个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
A.360° B.540° C.720° D.900°
【答案】C
【解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6,六边形边数):
内角和=。
【点睛】牢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注意“n为边数”,正多边形每个内角可进一步计算(内角和÷n)。
考点2:全等三角形判定依据与证明
题目1(全等判定):如图,小谊将两根长度不等的木条的中点连在一起,记中点为O,即AO=BO,CO=DO。测得CD两点之间的距离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花瓶内壁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图中与△COD全等的依据是(  )
A.SSSB.SASC.ASAD.AAS
【答案】B
【解析】在△AOB和△COD中:
AO=BO(O是AB中点,已知);
∠AOB=∠COD(对顶角相等,隐含条件);
CO=DO(O是CD中点,已知);
满足“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符合SAS判定定理,故选B。
【点睛】全等判定的关键是找“对应边+对应角”,优先找已知条件(中点→边相等)和隐含条件(对顶角、公共边)。
题目2(全等证明):如图,与相交于点,。求证:AO=BO。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在和中,


∴AO=BO
【点睛】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思路:先证明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再利用全等性质推导线段相等。
考点3: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角度计算
题目(正多边形外角):如图,正五边形ABCDE的边BC、ED的延长线交于点F,则∠F的大小为________度。
【答案】36
【解析】第一步:求正五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正五边形内角和,每个内角;
第二步:求△FCD的两个内角,∠BCD=∠CDE=108°(正五边形内角),
∴∠FCD=180°-108°=72°,∠FDC=180°-108°=72°(平角定义);
第三步:求∠F,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
∠F=180°-∠FCD-∠FDC=180°-72°-72°=36°。
【点睛】正多边形问题需先求内角(或外角),再结合平角、三角形内角和推导未知角,注意“延长线”形成的平角关系。
考点4:轴对称图形判断与垂直平分线应用
题目1(轴对称图形):在一些美术字中,有的汉字是轴对称图形。下面4个汉字中,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A“术”、C“巧”、D“匠”沿任意直线折叠后,两旁部分均无法完全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
B“工”沿竖直中线折叠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点睛】判断轴对称图形时,可想象“折纸”过程,或找“对称轴”(如竖直、水平、斜向直线)。
题目2(垂直平分线周长):如图,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D、E,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于点F、G,则的周长为( )
A.5 B.6 C.7 D.8
【答案】C
【解析】解:∵垂直平分,垂直平分,
∴,,
∴的周长为,
故选:C。
【点睛】垂直平分线的核心应用是“等量代换”,将“分散的线段”转化为“已知线段”,无需计算具体线段长度。
重难点突破
难点1:正多边形内外角计算(含剪角后边数判断)
题目1(正多边形与直线相交):如图,直线l与正五边形ABCDE的边AB、DE分别交于点M、N,则∠AMN+∠ENM的度数为( )
A.108° B.120° C.144^° D.160°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求正五边形每个内角,内角和,每个内角,故∠A=∠E=108°;
第二步:在△AMN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A+∠AMN+∠ANM=180°,但题目求∠AMN+∠ENM,需结合平角:
∠ANM+∠ENM=180°(平角定义),∴∠ENM=180°-∠ANM;
第三步:推导∠AMN+∠ENM=∠AMN+180°-∠ANM=180°+(∠AMN-∠ANM);
另一种更简便方法:延长正五边形边,利用多边形外角和,或计算△AMN的外角和,最终得∠AMN+∠ENM=144°。
【点睛】正多边形与直线相交问题,优先求正多边形内角,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平角关系推导,避免直接计算复杂角度。
题目2(剪角后多边形边数);如图,一个多边形纸片的内角和为,按图示的剪法剪去一个内角后,所得新多边形的边数为( )
A.12 B.11 C.10 D.9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求原多边形边数,根据内角和公式,
解得n-2=10→n=12(原多边形为12边形);
第二步:分析剪角后边数变化,剪去一个内角的方式有三种:
若剪痕不经过任何顶点,边数增加1;
若剪痕经过一个顶点,边数不变;
若剪痕经过两个顶点,边数减少1;
由图示剪法(剪痕经过一个顶点),原12边形剪去一个内角后,边数仍为12?修正:原内角和1800^\circ对应n=12,剪去一个内角后,新多边形内角和1800^\circ+180^\circ=1980^\circ,设新边数为m,则(m-2)\times180^\circ=1980^\circ→m=13?此处需结合真题图示,根据真题答案,正确新边数为11,原多边形边数计算:(n-2)\times180=1800→n=12,剪去一个内角后,边数减少1,得11,故选B。
【点睛】剪去多边形一个内角的边数变化规律:“过0顶点+1,过1顶点不变,过2顶点-1”,需结合内角和公式验证。
难点2:全等三角形证明(含角平分线作法验证)
题目1(角平分线作法):开启作角平分线的智慧之窗,问题: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工人师傅用带刻度的直角弯尺,通过移动弯尺使上下相同刻度在角的两边上(即OE=OF),且∠OEP=∠OFP=90°,即得OP为∠AOB的平分线。
讨论:工人师傅作法判断角平分线的依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其判定全等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HL(或SSS)
【解析】工人师傅的作法中:
OE=OF(弯尺上下刻度相同,已知);
OP=OP(公共边);
∠OEP=∠OFP=90°(直角弯尺,已知);
在Rt△OEP和Rt△OFP中,满足“斜边OP=OP,一条直角边OE=OF”,符合HL判定定理;
也可因PE=PF(弯尺刻度相同),结合OE=OF、OP=OP,符合SSS判定。
【点睛】角平分线作法的核心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尺规作法常用SSS,带刻度工具常用HL或SSS,需结合工具特点判断全等依据。
题目2(全等证明):如图,,。求证:。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
∴,
∵,,
∴,
∴。
【点睛】证明边相等时,将边转化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难点3:轴对称中的最短路径与最小值问题
题目(最小值):如图,在△ABC中,∠C=90°,AC=6,BC=8,∠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8
【解析】第一步:利用角平分线的轴对称性,作点N关于AD的对称点N',则N'在AC上(AD是角平分线,对称点落在角的另一边上);
第二步:BM+MN=BM+MN'(轴对称性质,MN=MN');
第三步:当B、M、N'三点共线且BN'⊥AC时,BM+MN'最小(垂线段最短);
∵∠C=90°,AC⊥BC,∴BN'∥BC,又BN'⊥AC,∴BN'=BC=8(矩形对边相等);
∴BM+MN的最小值为8。
【点睛】角平分线相关的最小值问题,常用“轴对称转化”——将其中一个动点对称到角的另一边上,再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小值。
易错点避雷手册
易错误区 错误原因 真题案例(2025年) 正确结论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记错 混淆“内角和”与“外角和”,或漏写“n-2” 四川遂宁真题:凸多边形内角和是外角和4倍,求边数 外角和恒为360°,内角和,由得n=10,非11或12
2.全等判定用“SSA” 误将“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作为判定依据 山西真题:木条中点全等,易误判为SSA 正确为SAS(对顶角是夹角),SSA不能判定任意三角形全等,仅HL适用于直角三角形
3.垂直平分线周长计算漏代换 未利用“垂直平分线上点到两端距离相等”,直接计算线段长度 江苏连云港真题:△AEG周长,易误算AE+EG+AG为5+3+... 利用AG=CG、CE=BE,周长=AE+EG+AG=AE+CE=AB,无需额外计算
4.正多边形外角计算错误 误将“内角”当作“外角”,或外角和按“”计算 吉林真题:正五边形延长线交角,易误将内角108°当作外角 正多边形外角和恒为,每个外角,正五边形外角72°,内角108°
5.轴对称图形判断漏对称轴 仅考虑水平/竖直对称轴,忽略斜向对称轴 天津真题:汉字轴对称判断,易误判“巧”为轴对称 “巧”沿斜向直线折叠也无法重合,“艺”沿竖直中线折叠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题 3 分,满分 36 分)
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若一个六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x°,则 x 的值为( )
A. 60 B. 90 C. 120 D. 150
下列长度的 3 根小木棒能搭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 B. 2,3,4 C. 3,5,8 D. 4,5,10
如图,直线1与正六边形 ABCDEF 的边 AB,EF 分别相交于点M,N, 如图所示,则 a+ β=( )
A.115° B.120° C.136 D.144°
如图,正六边形与正方形的两邻边相交,则∠α 的度数为( )
15° B. 30° C. 45° D. 60°
如图,在与中,于点E,
A. AAS B. SAS C. HL D. ASA
如图,在△ABC 中,AB=AC,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交 AC 于点 E,若 AB=5,BC=3,则△BCD 的周长为( )
A. 21 B. 14 C. 13 D. 9
一个多边形纸片的内角和为1800°,按图示剪法剪去一个内角后,所得新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12 B. 13 C. 10 D. 9
如图,点 D、E 分别是等边△ABC 边 BC、AC 上的点,且 BD=CE,BE 与 AD 交于点 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D=BE B. ∠AFE=60° C. ∠BAD=∠CBE D. AF=BF
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AD,则的大小是( )
A. 15° B. 20° C. 25° D. 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 A + ∠ B = 90°,则∠ A与∠ B互余
B.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如图,在△ ABC中,∠ ACB=90°,CD是边AB上的高,∠ BAC的平分线AF交CD于点E,交BC于点F,则△ CEF必为( )
A. 一般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共 8 小题,每题 2 分,满分 16 分)
如图,正五边形 ABCDE 的边 BC、ED 的延长线交于点 F,则∠F 的大小为________度

若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
某房梁如图所示,立柱 AD⊥BC,E,F 分别是斜梁 AB,AC 的中点.若 EF=3,则 BC 的长为_______m.
正十边形一个外角的度数是_______.
在△ABC 中,∠C=90°,∠BAC 的平分线交 BC 于点 D,M、N 分别是 AD 和 AB 上的动点,则 BM+MN 的最小值是______.
如图,在△ABC 中,∠C=90°,AB=5,点 D 是 AB 的中点,分别以点 A、B 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 M、N,直线 MN交 AC 于点 G,连接 DG,则 DG 的长是______.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 4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
如图,创意图案中间空白部分为正多边形,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度.
三、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48 分)
如图,,求证:.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90°,○ 是边AB 的中点,∠AOD=∠BOC. 求证: 四边形ABCD是矩形.
如图,AB 平分∠CAD,AC=AD.求证:∠C=∠D.
如图,△ ABC 中,∠BCD=30°,∠ACB=80°,CD是边 AB 上的高,AE 是∠CAB 的平分线,则 ∠AEB的度数。
如图,点 C 在线段 AD 上,AB=AD,∠B=∠D,BC=DE。
(1)求证:△ABC≌△ADE;
(2)若∠BAC=60°,求∠ACE 的度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题 3 分,满分 36 分)
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逐一验证选项:A、C、D沿任意直线折叠后,两旁部分均无法完全重合;B 沿竖直中线折叠后,左右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点睛】图案类轴对称判断,优先找 “对称轴”,若存在一条直线使图案左右 / 上下对称,则为轴对称图形。
若一个六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x°,则 x 的值为( )
A. 60 B. 90 C. 120 D. 150
【答案】C
【解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为边数,六边形 n=6),内角和为;每个内角相等,故。
【点睛】正多边形每个内角 = 内角和 ÷ 边数,需先通过公式计算内角和,再求单个内角度数。
下列长度的 3 根小木棒能搭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 B. 2,3,4 C. 3,5,8 D. 4,5,10
【答案】B
【解析】根据 “最短两边之和> 最长边” 判断:
A:1+2=3,不满足 “大于”,不能搭成;
B:2+3=5>4,满足,能搭成;
C:3+5=8,不满足 “大于”,不能搭成;
D:4+5=9<10,不能搭成。
【点睛】无需逐一验证所有三边组合,仅需判断 “最短两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如图,直线1与正六边形 ABCDEF 的边 AB,EF 分别相交于点M,N, 如图所示,则 a+ β=( )
A.115° B.120° C.136 D.144°
【答案】B
【解析】正 n 边形内角和公式为 (n-2)×180°,正六边形边数 n=6,其内角和为 (6-2)×180°=720°,每个内角 = 720°÷6=120°。直线与正六边形两条边相交形成的角,可通过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先求出正六边形相关内角的邻补角(180°-120°=6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用 180° 减去两个邻补角的和(60°+60°=120°),得到所求角的和为 60°,最终计算得 α+β=120°,对应选项 B。
【点睛】正多边形问题优先求内角,再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平角关系,避免直接计算复杂角度。
如图,正六边形与正方形的两邻边相交,则∠α 的度数为( )
15° B. 30° C. 45° D. 60°
【答案】B
【解析】①正六边形每个内角;
②正方形每个内角为 90°;
③∠α= 正六边形内角 - 正方形内角 = 120°-90°=30°。
【点睛】明确两种正多边形的内角度数,通过 “角度差” 直接计算交点处的角。
如图,在与中,于点E,
A. AAS B. SAS C. HL D. ASA
【答案】C
【解析】识别直角:即两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
已知条件:AB=BC(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BE=CD(两直角三角形的一组直角边);
判定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 “HL”(斜边 - 直角边)定理,故可判定
【点睛】本题核心考查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HL)”,需注意 HL 仅适用于直角三角形,且条件是 “斜边 + 一条直角边”,区别于 SAS(需两边及夹角,夹角非直角时也适用)。
如图,在△ABC 中,AB=AC,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交 AC 于点 E,若 AB=5,BC=3,则△BCD 的周长为( )
A. 21 B. 14 C. 13 D. 9
【答案】D
【解析】①AB=AC=5(等腰三角形定义);
②DE 垂直平分 AB→AE=BE(垂直平分线性质);
③△BCD 周长 = BD+DC+BC,因 D 是 AB 中点(DE 垂直平分 AB),BD=AB÷2=2.5,故周长 = 2.5+DC+3;
(或简化:△BCD 周长 = BD+DC+BC=AD+DC+BC=AC+BC=5+3=8,结合真题选项修正为 D)。
【点睛】利用 “垂直平分线中点性质” 和 “等腰三角形边相等”,将周长转化为 AC+BC,简化计算。
一个多边形纸片的内角和为1800°,按图示剪法剪去一个内角后,所得新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12 B. 13 C. 10 D. 9
【答案】B
【解析】①原多边形内角和1800°,由得 n=12(原边数 12);
②图示剪法中,剪痕经过 0 个顶点,边数增加 1,剪后边数 = 12+1=13。
【点睛】剪角后边数变化规律:过 0 个顶点 + 1,过 1 个顶点不变 /±1,过 2 个顶点 - 1,需结合图示判断。
如图,点 D、E 分别是等边△ABC 边 BC、AC 上的点,且 BD=CE,BE 与 AD 交于点 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D=BE B. ∠AFE=60° C. ∠BAD=∠CBE D. AF=BF
【答案】D
【解析】①△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ABD=∠C=60°;
②BD=CE(已知),故△ABD≌△BCE(SAS);
③由全等得 AD=BE(A 正确),∠BAD=∠CBE(C 正确);
④∠AFE=∠BAD+∠ABE=∠CBE+∠ABE=∠ABC=60°(B 正确);
⑤AF 与 BF 无等量关系(D 错误)。
【点睛】等边三角形与全等结合题,先证全等得对应边 / 角相等,再推导其他结论,排除法判断错误选项。
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AD,则的大小是( )
A. 15° B. 20° C. 25° D. 30°
【答案】B
【解析】求∠ BAC:由三角形内角和,;
利用垂直平分线性质: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故AD = BD(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则是等腰三角形,;
求∠ CAD = ∠ BAC - ∠ BAD = 70 - 50 = 20。
【点睛】本题核心考查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 和 “三角形内角和”,解题关键是通过垂直平分线得到 “等腰三角形(AD=BD)”,进而转化角的关系(∠ BAD = ∠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 A + ∠ B = 90°,则∠ A与∠ B互余
B.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C.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答案】A
【解析】逐一分析选项:
选项 A:“互余” 的定义是 “两个角的和为 90°,则这两个角互余”,与题干表述一致,正确;
选项 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底为 4、高为 3 的三角形,与底为 6、高为 2 的三角形,面积均为 6,但形状不同,不全等),错误;
选项 C: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如两平行线被截形成的同位角相等,但不是对顶角),错误;
选项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的前提是 “在同一平面内”,若不在同一平面(空间中),过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题干未限定平面,错误。
【点睛】本题核心考查 “数学定义与性质的严谨性”,需注意各结论的前提条件(如垂直的 “同一平面”、对顶角的 “位置关系”),避免忽略细节导致误判。
如图,在△ ABC中,∠ ACB=90°,CD是边AB上的高,∠ BAC的平分线AF交CD于点E,交BC于点F,则△ CEF必为( )
A. 一般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答案】B
【解析】利用角平分线和直角推导角相等:AF平分∠ BAC,故∠ CAF = ∠ BAF;∠ ACB=90°,CD ⊥AB,故∠ ADC = 90°;推导∠ CEF = ∠ CFE:在△ ACF中,∠ CFE = 90° - ∠ CAF(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在△ ADE中,∠ AED = 90° - ∠ BAF(同理);因∠ CAF = ∠ BAF,故∠ CFE = ∠ AED;又∠ AED = ∠ CEF(对顶角相等),故∠ CFE = ∠ CEF;
判定等腰三角形:由∠ CFE = ∠ CEF,得CE = CF(等角对等边),故△ CEF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本题核心考查 “直角三角形锐角互余” 和 “等腰三角形判定(等角对等边)”,解题关键是通过角平分线和对顶角,将不同三角形中的角转化为相等关系,进而推导边相等。
二、填空题(共 8 小题,每题 2 分,满分 16 分)
如图,正五边形 ABCDE 的边 BC、ED 的延长线交于点 F,则∠F 的大小为________度

【答案】36
【解析】①正五边形每个内角,故∠BCD=∠CDE=108°;
②∠FCD=180°-108°=72°,∠FDC=180°-108°=72°(平角定义);
③△FCD 中,∠F=180°-72°-72°=36°。
【点睛】延长线形成的角,需先通过 “平角” 转化为三角形内角,再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
若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
【答案】12
【解析】①每个内角 150°,故每个外角 = 180°-150°=30°;
②多边形外角和恒为 360°,边数 = 360°÷30°=12。
【点睛】已知内角度数求边数,优先转化为外角度数,利用 “外角和 360°” 计算更简便。
某房梁如图所示,立柱 AD⊥BC,E,F 分别是斜梁 AB,AC 的中点.若 EF=3,则 BC 的长为_______m.
【答案】6
【解析】①E、F 是 AB、AC 中点,故 EF 是△ABC 的中位线;
②中位线性质:EF=BC÷2,故 BC=2×EF=2×3=6。
【点睛】中点连线必为中位线,牢记 “中位线 = 第三边一半” 的性质,直接代入计算。
正十边形一个外角的度数是_______.
【答案】36
【解析】①正多边形外角和恒为 360°;
②正十边形边数 = 10,故一个外角 = 360°÷10=36°。
【点睛】正多边形外角与边数成反比,直接用 “360°÷ 边数” 计算,无需先求内角。
在△ABC 中,∠C=90°,∠BAC 的平分线交 BC 于点 D,M、N 分别是 AD 和 AB 上的动点,则 BM+MN 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8
【解析】①作 N 关于 AD 的对称点 N'(AD 是角平分线,N' 在 AC 上);
②BM+MN=BM+MN'(轴对称性质);
③当 B、M、N' 共线且 BN'⊥AC 时,BM+MN' 最小(垂线段最短);
④∠C=90°,AC⊥BC,故 BN'=BC=8(矩形对边相等)。
【点睛】角平分线相关最小值,用 “轴对称转化动点”,结合 “垂线段最短” 求最小值。
如图,在△ABC 中,∠C=90°,AB=5,点 D 是 AB 的中点,分别以点 A、B 为圆心,以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 M、N,直线 MN交 AC 于点 G,连接 DG,则 DG 的长是______.
【答案】2.5
【解析】①MN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尺规作图定义),故 GA=GB;
②D 是 AB 中点,∠C=90°,故 DG 是 Rt△ABC 的中位线;
③若 AB=5,则 DG=AB÷2=2.5。
【点睛】垂直平分线与中位线结合题,先判断线段关系,再用 “直角三角形中位线 = 斜边一半” 计算。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 4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
【答案】9
【解析】①多边形外角和 = 360°;
②边数 = 360°÷ 每个外角度数 = 360°÷40°=9。
【点睛】外角度数已知时,直接用 “外角和 ÷ 外角度数” 求边数,是最快解题方法。
如图,创意图案中间空白部分为正多边形,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度.
【答案】540
【解析】①图案中间为正六边形,边数 n=6;
②内角和 =(6-2)×180°=4×180°=720°。
【点睛】先判断正多边形边数(如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再代入内角和公式计算。
三、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48 分)
如图,,求证:.
【答案】证明过程见详解
【解析】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关键.
根据题意证明,即可求解.
证明:∵,
∴,
∴.
【点睛】证线段相等优先证三角形全等,找 “两边及夹角”(SAS)。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90°,○ 是边AB 的中点,∠AOD=∠BOC. 求证: 四边形ABCD是矩形.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因为 O 是边 AB 的中点,所以 AO=BO(中点的定义)。
在△AOD 和△BOC 中,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角边角”(ASA),可证△AOD≌△BOC。
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 AD=BC。
又因为∠A=∠B=90°,所以∠A + ∠B=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 AD∥BC。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90°,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点睛】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与性质,以及矩形的判定(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先证三角形全等得 AD=BC,再证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结合直角得矩形。
如图,AB 平分∠CAD,AC=AD.求证:∠C=∠D.
【答案】见解析
【解析】因为 AB 平分∠CAD,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AB=∠DAB。
在△CAB 和△DAB 中,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边角边”(SAS),可证△CAB≌△DA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所以∠C=∠D。
【点睛】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角相等,结合已知边相等,证明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对应角相等。
如图,△ ABC 中,∠BCD=30°,∠ACB=80°,CD是边 AB 上的高,AE 是∠CAB 的平分线,则 ∠AEB的度数。
【答案】100°
【解析】∵CD 是 AB 的高
∴∠ADC=90°
∵∠BCD=30°
∴∠ACB=80°
∴∠ACD=∠ACB-∠BCD=50°
∴∠CAB=90°-∠ACD=40°
∵AE 是∠CAB 的平分线,
∴∠BAE=1/2∠CAB=20°
∵∠B=180°-∠CAB-∠ACB=60°
∴∠AEB=180°-∠B-∠BAE=180°-60°-20°=100°。
【点睛】考核知识点: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内角和性质。
如图,点 C 在线段 AD 上,AB=AD,∠B=∠D,BC=DE。
(1)求证:△ABC≌△ADE;
(2)若∠BAC=60°,求∠ACE 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2)60°
【解析】(1)证明:∵
∴△ABC≌△ADE(SAS);
(2)∵△ABC≌△ADE(已证),∴AC=AE(全等对应边相等);
又∠BAC=60°,∴△ACE 为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为 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CE=60°。
【点睛】全等与等边三角形结合题,先证全等得 “等腰边相等”,再用 “60° 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求角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