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第四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进阶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第四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9 19: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进阶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第四单元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奇思在计算139+78+122时,这样算:139+(78+122),他应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结合律
2.图形,★代表3个不同数。与★计算结果相等的是( )。
A. B. C. D.
3.淘气用如图证实运算定律,淘气要证实的定律是(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4.101-1×20+200的计算顺序依次是( )。
A.减法、乘法、加法 B.乘法、减法、加法 C.乘法、加法、减法
5.与28×101算式结果相等的是( )。
A.28×100+1 B.28×100×1 C.28×(100+28) D.28×100+28
6.楠楠用计算器计算时,发现按键“9”坏了,以下算式中不能算出正确答案的是( )。
A. B. C.
7.下面能用17×(8+5)解决的问题是( )。
①每支笔8元,每个本5元,买17支笔和17个本共多少元?
②每包有17条毛巾,每箱装8包。5箱共有多少条毛巾?
③同学们在操场站排,其中男生8行,女生5行,每行17人,一共有多少人?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8.下面的算式中,与51×99的计算结果不相等的是( )。
A.51×100-99 B.51×100-51 C.51×(100-1) D.50×99+99
9.下面算式中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的是( )。
A.56×45+15×56=56×(45+15) B.a×25×4=a×(25×4)
C.101×28=100×28+28 D.8×b×125=b×(8×125)
10.哥哥有54枚邮票,哥哥的邮票比弟弟的4倍多2枚,弟弟有邮票多少枚?( )
A.13 B.14 C.214 D.218
二、填空题
11.(1)( )。
(2)( )。
(3)( )( )。
(4)( )( )。
(5)( )( )。
12.计算15×[120÷(19-17)]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13.125×88=125×80+125×8,这是运用了( )律。11×8×125=11×(8×125),这是运用了( )律。
14.平平用2、5、7、9这四个数算24点,列了这样的算式:5×7-(2+9),用文字描述是:( )。
15.44×25=11×(4×25)=11×100=1100,这样计算应用了( )律,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律是( )。
16.有若干人的年龄和是4476岁,其中最大的不超过79岁,最小的不低于30岁,而年龄相同的不超过3人。则这些人中,至少有( )位老人。(不低于60岁为老人)
17.计算:(123456789+234567891+345678912+456789123+567891234+678912345+789123456+891234567+912345678)÷9=( )。
三、判断题
18.12个35相加的和等于12×35的积。( )
19.28×4+150÷6算式中的乘法和除法可以同时计算。( )
20.a+5=b+6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
21.199×7+7的计算结果和200×7的计算结果相等。( )
22.加法结合律一定要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在一起运用。( )
2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
四、计算题
2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20+552÷(115-69) 369+257+631+243 125×5×8
92+99×92 800÷25 560-420÷35
五、改错题
25.数学医生。(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25×8×4 改正:
=25×8+25×4
=200+100
=300( )
(100+1)×56 改正:
=100×56+1
=5601( )
六、解答题
26.中秋节假期,小宇一家从西安到兰州去看望爷爷。爸爸开车行驶24千米到达高速收费站,在高速上行驶185千米到达某服务区,休息一会后继续行驶276千米到达定西,继续行驶115千米到达爷爷家。爸爸开车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7.全民阅读大会是一项全民活动,2023年4月23日,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小军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78页,第二天看了63页,还剩下122页没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28.中秋节假期,小宇一家从西安到兰州去看望爷爷。爸爸开车行驶24千米到达高速收费站,在高速上行驶185千米到达某服务区,休息后继续行驶276千米到达定西,继续行驶115千米到达爷爷家。爸爸开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9.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也越来越高。庭兰花园小区为了给居民营造更好的环境,准备在小区的一角开辟一个花园,图纸设计如下,试计算花园的面积。
30.如图,张叔叔要为公司买50套这样的工作服,一共需要多少钱?
31.学校实践基地种了苹果和桃两种树,每行种15棵,一共种了多少棵?
32.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和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4 4 4 4 =2
4 4 4 4 =2
4 4 4 4 =2
33.观察下面算式,回答问题。
……
(1)第7个算式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2)根据以上发现,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你是怎么想到的?

《(进阶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第四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B D A A A B A
1.B
【分析】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时,无论先加前两个数还是先加后两个数,结果不变,即(a+b)+c=a+(b+c);奇思在计算时选择将第二个数和第三个数先相加,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奇思在计算139+78+122时,这样算:139+(78+122),他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B
2.B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a+b)×c=a×c+b×c。据此可知,×★=×★+×★,据此解题。
【详解】由分析得:
★=×★+×★;
图形,★代表3个不同数。与★计算结果相等的是。
故答案为:B
3.C
【分析】第一个长方形的长为6,宽为3,面积为6×3=18;第二个长方形的长为4,宽为3,面积为4×3=12;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为18+12=30;把两个长方形的宽拼在一起,拼成一个长为6+4=10,宽为3的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为10×3=30;所以6×3+4×3=(6+4)×3,证实的定律是乘法分配律,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3×6+4×3=(6+4)×3=10×3=30
这里证实的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故答案为:C
4.B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据此解答。
【详解】101-1×20+200
=101-20+200
=81+200
=281
计算顺序依次是乘法、减法、加法。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D
【分析】在计算28×101时,把101看成100+1,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然后选择正确答案即可。
【详解】28×101
=28×(100+1)
=28×100+28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6.A
【分析】按键“9”坏了,算式1235×49按不出来49,可以把49看成7×7,或者看成50-1,再根据乘法运算律解答。
【详解】A.1235×49=1235×(50-1)=1235×50-1235,1235×50-1235≠1235×50-50,故不能用此算式算出正确答案;
B.1235×49=1235×7×7,故能用此算式算出正确答案;
C.1235×49=1235×(50-1)=1235×50-1235,故能用此算式算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计算器的使用以及乘法运算律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7.A
【分析】①每支钢笔的价钱×买钢笔的支数+每个本的价钱×买本的数量=一共需要的钱数,由于买17支笔和17个本,因此可将1支笔和1个本看成1套,然后用加法计算出每套的价钱,最后再乘17即可。
②每包有毛巾的条数×每箱的包数=每箱有毛巾的条数,每箱有毛巾的条数×箱数=有毛巾的总条数。
③男生站的行数×每行的人数+女生站的行数×每行的人数=总人数,由于男生和女生每行都是17人,因此先用加法计算出男生和女生站的总行数,然后用每行的人数乘男生和女生站的总行数,即可计算出总人数,依此列式并选择即可。
【详解】①每支笔8元,每个本5元,买17支笔和17个本共多少元?列式为:17×(8+5)。
②每包有17条毛巾,每箱装8包。5箱共有多少条毛巾?列式为:17×8×5。
③同学们在操场站排,其中男生8行,女生5行,每行17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17×(8+5)。
由此可知,能用17×(8+5)解决的问题是①③。
故答案为:A
8.A
【分析】把99写成(100-1)的形式,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解答即可。还可以将51写成(50+1)的形式,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51×99
=51×(100-1)
=51×100-51
=5049
51×99
=(50+1)×99
=50×99+99
=4950+99
=5049
所以51×99可以写成51×(100-1)、51×100-51、50×99+99三种算式的形式,得数都相等。只有51×100-99的得数不相同。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9.B
【分析】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字母表示为:(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字母表示为:(a+b)×c=a×c+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为:a×b=b×a。
【详解】A.56×45+15×56=56×(45+15)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B.a×25×4=a×(25×4)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C.101×28=100×28+28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D.8×b×125=b×(8×125)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是解答的关键。
10.A
【分析】根据题意,哥哥的邮票比弟弟的4倍多2枚,也就是哥哥的邮票数减去2枚就正好是弟弟的4倍,再除以4即可求出弟弟的邮票数。
【详解】(54-2)÷4
=52÷4
=13(枚)
弟弟有邮票13枚。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理解与应用。
11. 36 35 74 87 300 173 4 5
【分析】这几道题均考查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乘法交换律指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做题时只需根据这两个定律,找出等号左边算式中的加数或因数,交换其位置填入右边即可,无需复杂计算。
【详解】
12. 减 除 乘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据此可知,计算15×[120÷(19-17)]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除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详解】15×[120÷(19-17)]
=15×[120÷2]
=15×60
=900
计算15×[120÷(19-17)]时,应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13. 乘法分配/整数乘法分配 乘法结合/整数乘法结合
【分析】通过观察可知,第一个算式是将88写成80加8,然后用125分别与80和8相乘,再相加;第二个算式是三个数相乘,等号前面的算式是先算前面两个数的积,等号后面的算式是先算后面两个数的积,依此根据乘法运算的特点进行填空即可。
【详解】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乘法结合律的特点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因此,125×88=125×80+125×8,这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11×8×125=11×(8×125),这是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应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的特点。
14.5与7的积减去2与9的和,差是24
【分析】描述一个算式要说清楚运算的顺序和结果。
【详解】用文字描述是:5与7的积减去2与9的和,差是24。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有小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据此明确算式的运算顺序。
15. 乘法结合 a×b×c=a×(b×c)
【分析】根据乘法结合律a×b×c=a×(b×c)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题中44×25=11×(4×25)=11×100=1100,这样计算应用了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掌握。
16.6
【分析】要使年龄不低于60岁的老人最少,就是使30到59岁的人尽量的多,年龄不相同的不超过3人,则就是尽量让30到59岁的人为3人。即30岁的3人,31岁的3人,32岁的3人……将这些人的岁数加起来得4005岁。剩下的岁数总和为471岁,且年龄也要尽可能的大这样才能使老人的人数最少。3人79岁总和是237岁,3人78岁总和是234岁,加起来正好是471岁。
【详解】30×3+31×3+32×5+…+58×3+59×3
=(30+31+32+…+59)×3
=[(30+59)+(31+58)+(32+57)+…(44+45)]×3
=[89+89+89+…+89]×3
=[89×15]×3
=1335×3
=4005(岁)
4476-4005=471(岁)
471=79×3+78×3
3+3=6(位)
则在这些人中,至少有6位老人。
17.555555555
【分析】括号里面的数都是九位数,且几个加数的亿位数字是1、2、3、4、5、6、7、8、9,千万位数字也是1、2、3、4、5、6、7、8、9,百万位数字是1、2、3、4、5、6、7、8、9,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数字都是1、2、3、4、5、6、7、8、9,所以计算时可以采用简便算法,先把所有加数的亿位数字相加,这些数的和表示几个一亿,再把所有加数的千万位数字相加,这些数的和表示几个一千万,把所有加数的百万位数字相加,表示几个一百万,把所有加数的十万位数字相加,表示几个十万,把所有加数的万位数字相加,表示几个一万,把所有加数的千位数字相加,表示几个一千,把所有加数的百位数字相加,表示几个一百,把所有加数的十位数字相加,表示几个十,把所有加数的个位数字相加,表示几个一,据此算出的和是45,1个一亿、1个一千万、1个一百万、1个十万、1个一万、1个一千、1个一百、一个十、1个一组成的数是111111111,即为45个111111111的和除以9,由此可知为5个111111111,再求出5个111111111是多少即可解答。
【详解】(123456789+234567891+345678912+456789123+567891234+678912345+789123456+891234567+912345678)÷9
=[(1+2+3+4+5+6+7+8+9)×100000000+(1+2+3+4+5+6+7+8+9)×10000000+(1+2+3+4+5+6+7+8+9)×1000000+(1+2+3+4+5+6+7+8+9)×100000+(1+2+3+4+5+6+7+8+9)×10000+(1+2+3+4+5+6+7+8+9)×1000+(1+2+3+4+5+6+7+8+9)×100+(1+2+3+4+5+6+7+8+9)×10+(1+2+3+4+5+6+7+8+9)×1]÷9
=[45×100000000+45×10000000+45×1000000+45×100000+45×10000+45×1000+45×100+45×10+45×1]÷9
=[45×(100000000+10000000+1000000+100000+10000+1000+100+10+1)]÷9
=[45×111111111]÷9
=45×111111111÷9
=111111111×(45 ÷9)
=111111111×5
=555555555
【点睛】此题比较复杂,计算时先观察括号里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如何变化的,再据此来寻找简便的计算方法。
18.√
【详解】12个35相加的和是35+35+…+35(共12次),根据乘法的意义,可以写成35×12,根据乘法交换律35×12=12×35,它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因此,12个35相加的和等于12×35的积。
【分析】根据乘法的定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12×35=35×12=420
12个35相加的和可以表示为35×12,这与12×35的积相等。
故答案为:√
19.√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一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不同级的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详解】28×4+150÷6
=112+25
=137
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8×4+150÷6算式中的乘法和除法可以同时计算,此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0.×
【分析】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题目中等式两边的加数不同(左边为和,右边为和),不符合交换律的条件。
【详解】中,两边的加数与、与均不相等,所以等式没有应用加法交换律。
故答案为:×
21.√
【分析】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详解】本题可以逆用乘法分配律。
199×7+7
=(199+1)×7
=200×7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是解题关键。
22.×
【分析】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由此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例如:40+56=56+40=96
(25+68)+32
=25+(68+32)
=25+100
=125
24+42+76+58
=24+76+42+58
=(24+76)+(42+58)
=100+100
=200
因此,加法结合律不一定要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在一起运用,故原题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熟练掌握情况,牢记定律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
【分析】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与第三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c)=a×b+a×c。
【详解】□×(☆+△)=□×☆+□×△,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4.132;1500;5000
9200;32;548
【分析】120+552÷(115-69)先算小括号里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
369+257+631+24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便计算;
125×5×8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简便计算;
92+99×92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800÷25运用商不变的性质简便计算;
560-420÷35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详解】120+552÷(115-69)
=120+552÷46
=120+12
=132
369+257+631+243
=(369+631)+(257+243)
=1000+500
=1500
125×5×8
= 125×8×5
=1000×5
=5000
92+99×92
=(99+1)×92
=100×92
=9200
800÷25
=(800×4)÷(25×4)
=3200÷100
=32
560-420÷35
=560-12
=548
25.×;800
×;5656
【分析】25×8×4应先交换8与4的位置,然后再先算25与4的积,再用积与8相乘即可;
(100+1)×56根据乘法分配律将算式改写为100×56+1×56,然后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即可。
【详解】25×8×4
=25×8+25×4
=200+100
=300(×)
改正:25×8×4
=25×4×8
=100×8
=800
(100+1)×56
=100×56+1
=5601(×)
改正:(100+1)×56
=100×56+1×56
=5600+56
=5656
26.600千米
【分析】将各段行驶的路程相加可知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24+185+276+115,观察算式,可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将算式变成:(24+276)+(185+115)实现简便运算。
【详解】24+185+276+115
=24+276+185+115
=(24+276)+(185+115)
=300+300
=600(千米)
答:爸爸开车共行驶600千米。
27.363页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天看的页数加第二天看的页数,再加剩下没看的页数,即等于这本故事书一共的页数,计算时可利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算。
【详解】178+63+122
=178+122+63
=300+63
=363(页)
答:这本故事书一共有363页。
28.600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把爸爸开的四段的路程相加,就是爸爸开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列算式是24+185+276+115,计算时可以根据加法交换律a+b=b+a,变成24+276+185+115,再根据加法结合律(a+b)+c=a+(b+c),变成(24+276)+(185+115)使得计算简便。
【详解】24+185+276+115
=(24+276)+(185+115)
=300+300
=600(千米)
答:爸爸开车一共行驶了600千米。
29.360平方米
【分析】题中图形可以分割成两个长方形,一个是长21米,宽9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19米,宽9米的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后结果再相加即可。
【详解】21×9+19×9
=(21+19)×9
=40×9
=360(平方米)
答:花园的面积是360平方米。
30.11200元
【分析】先用加法求出一套的单价,再根据单价×数量=总价解答即可。
【详解】(135+89)×50
=224×50
=11200(元)
答:一共需要11200元。
31.450棵
【分析】苹果树16行,桃树14行,两种树共种了30行,而两种树都是每行15棵,再用30乘15即可求出总棵数。
【详解】(16+14)×15
=30×15
=450(棵)
答:一共种了450棵。
【点睛】每行棵数一样,根据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可以先求总行数,再求总棵数。
32.(4÷4)+(4÷4)=2
4-(4+4)÷4=2
(4×4)÷(4+4)=2
【分析】(1)根据4÷4=1,1+1=2,可以分别将前两个4以及后2个4相除得到1,再将两个1相加得到2。
(2)根据4-2=2,可以将后3个4通过计算得到2,再用第一个4减去2得到2。根据4+4=8,8÷4=2,则后3个4列式为(4+4)÷4可以得到2。
(3)根据16÷8=2,而4×4=16,4+4=8,可以将前两个4相乘得到16,后两个4相加得到8,再用积除以和解答。
【详解】(4÷4)+(4÷4)
=1+1
=2
4-(4+4)÷4
=4-8÷4
=4-2
=2
(4×4)÷(4+4)
=16÷8
=2
(答案不唯一)
【点睛】解决本题时应从得数进行分析,利用1+1=2,4-2=2,16÷8=2等算式,将给出的数字通过运算得到1、2、16、8等,再列出算式。注意根据运算顺序看是否需要小括号。
33.(1);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都是37,第二个因数为:第几个算式就用几乘3,积为:第几个算式就用几乘111;(想法答案不唯一)
(2)222;444;666;
第1个算式由中的3不变,第一个因数和积同时乘2;第2个算式和第3个算式都是以第1个算式为基础,第一个因数不变,第几个算式就用第二个因数和积同时乘几得来(想法答案不唯一)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1)观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都是37,第1个算式中,第二个因数为3的时候,积是111;第2个算式中,而第二个因数由3变为6的时候,积是222,那么也就是第二个因数和积同时乘了2;第3个算式中,第二个因数由3变为9的时候,积是333,那么也就是第二个因数和积同时乘了3;……;以此类推,第7个算式中,第一个因数为37,第二个因数为3×7,积为111×7;
(2)第1个算式中3不变,37×2=74,另一个因数乘2,111×2=222,那么积也乘2得到222;然后以第一个算式74×3=222为基础,之后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都是74;第2个算式中,而第二个因数为:3×2=6,积是222×2=444,那么也就是第二个因数和积同时乘了2;第3个算式中,第二个因数:3×3=9,积是333×3=999;据此解答。
【详解】(1)3×7=21
111×7=777
答:第7个算式是,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都是37,第二个因数为:第几个算式就用几乘3,积为:第几个算式就用几乘111。(想法答案不唯一)
(2)222;444;999
答:第1个算式由中的3不变,第一个因数和积同时乘2;第2个算式和第3个算式都是以第1个算式为基础,第一个因数不变,第几个算式就用第二个因数和积同时乘几得来。(想法答案不唯一)
【点睛】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