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科学期中选择填空专项复习(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科学期中选择填空专项复习(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9 23:5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科学期中选择填空专项复习(二)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洗手液a的酸性比b强
B.洗手液b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C.洗手液c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2.下列物质名称、俗称、化学式能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氧化铁、铁锈、FeO B.氢氧化钠、烧碱、NaOH
C.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 D.氧化钙、熟石灰CaO
3.下列物质加入盐酸中,溶液的pH不会明显改变的是(  )
A.Zn B.AgNO3 C.Na CO3 D.
4.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于2024年2月正式开站,其主体采用轻质高强的钢材,可以抵抗零下60摄氏度的超低温和海岸环境的强腐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是一种铁铝合金
B.钢中加入铬、钨、镍等元素可提高钢的耐蚀性
C.钢是纯净物
D.钢是有机合成材料,且硬度、强度、熔点都高于铁
5.现有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和碳酸钠四种溶液。小明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检索表进行鉴别,则图中物质丙是(  )
A.稀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氯化钠 D.碳酸钠
6.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现有下列物质:①纯碱;②生石灰;③盐酸:④熟石灰;⑤甲烷;⑥铜;⑦石墨;⑧钢。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⑤⑦ 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⑧
C.属于碱的有①④ D.属于氧化物的是②
7.小宁在研究酸的性质时,开展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实验①的现象可知稀硫酸具有酸性
B.实验②和③产生不同的气体
C.由实验③的现象可知碳酸钠具有碱性
D.实验④和⑤最终溶液颜色不同
8.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海底、从事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反应是:①;②。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FeTiO3属于氧化物
B.钛合金是一种金属单质
C.反应①中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D.TiCl4中,钛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4
9.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这项成果不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还可以解决粮食危机。如图是人工合成淀粉的关键步骤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B.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改变
10.向一定质量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B.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下列物质中:①液态氧;②纯净的海水;③铜;④二氧化碳;⑤氯酸钾,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12.万象“耕”新不负春,绘就一年好“丰”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耕田:现在许多农用设备的工作部件使用钢铁而不用纯铁的原因是 。
(2)播种:种子通常盛放于透气的塑料袋中,使其缺氧而丧失发芽能力。塑料一般会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是 。
(3)施肥:合理施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某同学发现菜地里许多植物出现了倒伏,并伴有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下列肥料最适合的是
① ② ③ ④KCl
(4)收获:收获时节,瓜果飘香。水果与蔬菜中富含的糖类,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13.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科学”。请回答:
(1)若X是稀盐酸,B是红棕色的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 ;
(2)若X是稀硫酸,则A的名称为 ;
(3)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X是稀硫酸,D不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在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至反应完全,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2)如图的“”“”“”表示溶液中由溶质电离产生的不同离子,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15.如图所示的物质关系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已知CaO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
(1)反应②结束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有 。
(2)将Na CO 换为BaCO ,反应③将 (填“仍能”或“不能”)发生反应。
16.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废镍材料(含有金属 Ni 及少量 Fe、Cu)回收镍,设计流程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的目的是将废镍材料中的镍转化成可溶性的镍离子,该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 “氧化”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是 。
(3)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上信息,得出 Ni、Fe、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17.小科对一包固体粉末中的成分进行鉴别,粉末中可能含有CaCO3、NaCl、Na2CO3、K2SO4、KOH、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仅由步骤I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写出步骤IV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3)结论: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九上科学期中选择填空专项复习(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B A D C C B B
1.B
【详解】A、洗手液b的pH大于a的pH,且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洗手液a的酸性比b强,故说法正确;
B、洗手液b的pH小于7,显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故说法错误;
C、洗手液c的pH大于7,显碱性,所以洗手液c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说法正确;
D、洗手液d的pH大于7,显碱性,而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所以洗手液d和a混合液可能呈中性,pH可能等于7,故说法正确。
故选B。
2.B
【详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式为NaOH,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B
【详解】A、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过程中氢离子被消耗,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不符合题意;
B、根据AgNO3+HCl= AgCl↓+ HNO3可知,反应过程中氢离子没有被消耗,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不大,pH不会明显改变,符合题意;
C、根据Na2CO3+2HCl =2NaCl + H2O + CO2↑可知,反应过程中氢离子被消耗,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不符合题意;
D、根据Ca(OH)2+2HCl=CaCl2+2H2O可知,反应过程中氢离子被消耗,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A、钢是一种铁碳合金,故说法错误;
B、钢中加入铬、钨、镍等元素可提高钢的耐腐蚀性,故说法正确;
C、钢是一种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D、钢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其硬度和强度大于铁,熔点比铁低,故说法错误。
故选B。
5.A
【详解】由图可知,向甲中滴入盐酸有气体产生,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盐酸与稀硫酸、氯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盐酸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则甲为碳酸钠;向乙中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澄清石灰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稀硫酸显酸性、氯化钠显中性,均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则乙为稀硫酸或氯化钠;向丙中滴入氯化钡溶液有沉淀产生,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与氯化钡均不反应,则丙为稀硫酸、乙为氯化钠;向丁中滴入氯化钡溶液无沉淀产生,则丁为澄清石灰水,故选:A。
6.D
【详解】A、有机物通常是指含有碳氢元素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等性质与无机物相似的物质外)。⑤甲烷(CH4)属于有机物,⑦石墨(C)是碳单质,不属于有机物,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⑥铜(Cu)是单质,⑦石墨(C)是单质;⑧钢是铁和碳等的合金,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 错误;
C、碱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①纯碱是碳酸钠(Na2CO3),属于盐;④熟石灰是氢氧化钙(Ca(OH)2),属于碱, 错误;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②生石灰是氧化钙(CaO),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实验①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可知稀硫酸具有酸性,故A正确;
B.实验②中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③中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不同的气体,故B正确;
C.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但不能说明碳酸钠具有碱性,故C错误;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实验④和⑤最终溶液颜色分别显黄色、浅绿色,颜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8.C
【详解】A.FeTiO3是由铁、钛、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说法错误;
B.钛合金属于混合物,不是一种金属单质,故说法错误;
C.反应①中,碳夺取了FeTiO3中的氧元素,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说法正确;
D.TiCl4中钛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48:(35.5×4)=24:71,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9.B
【分析】由人工合成淀粉的关键步骤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3∶1,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有机物X的化学式为CH3OH,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0.B
【分析】向一定质量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后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
【详解】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即反应生成的硝酸锌、没有反应的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c点硝酸银、硝酸亚铁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Zn(NO3)2,故选项说法正确;
C、b点时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过量的锌和反应生成的铁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1. ② ④ ③
【详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②纯净的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④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③铜都是由铜原子构成的。
12.(1)钢铁比纯铁硬度大
(2)难以降解
(3)③
(4)有机物
【详解】(1)现在许多农用设备的工作部件使用钢铁而不用纯铁的原因是钢铁比纯铁硬度大;
(2)塑料一般会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是塑料难以降解;
(3)植物出现了倒伏现象是因缺钾元素,根据植物出现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是缺乏氮元素,所以要选择同时含有钾和氮两种元素的复合肥;
①NH4Cl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② 中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③KNO3中含有氮、钾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④KCl中只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糖类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13.(1)Fe2O3
(2)石蕊试液
(3) H2SO4+Cu(OH)2=CuSO4+2H2O H2SO4+CuO=CuSO4+H2O
【详解】(1)若X是稀盐酸,B是红棕色的氧化物,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B的化学式为Fe2O3;
(2)若X是稀硫酸,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A的名称为紫色石蕊试液;
(3)若X是稀硫酸,D是碱,X与D的反应是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H)2=CuSO4+2H2O;
若X是稀硫酸,D不是碱,X与D的反应是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
14.(1)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变成无色
(2)Cl-
【详解】(1)FeCl3溶液中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实验现象为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无色;
(2)反应前溶液是FeCl3,其中溶质电离产生的离子为铁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完全后溶液是氯化钠溶液,其中电离产生的离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前后不变的离子是氯离子,则“”表示氯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l-。
15.(1)
(2)不能
【详解】(1)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反应②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结束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则溶液显碱性,即氢氧化钙有剩余,则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2)碱与盐发生反应时,必须是可溶性的碱与可溶性的盐发生反应,BaCO 难溶于水,所以将Na CO 换为BaCO ,反应③将不能发生反应。
16.(1)化学变化
(2)H2O
(3)Fe、Ni、Cu
【详解】(1)“酸浸”的目的是将废镍材料中的镍转化成可溶性的镍离子,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SO4+H2SO4+H2O2=Fe2(SO4)3+2X
看出,反应前有2个Fe、3个S、14个O、4个H,反应后有2个Fe、3个S、12个O,相差4个H和2个O,则1个X中含有2个H和1个O,即X的化学式为H2O;
(3)将废镍材料酸浸后,得到滤渣Cu,即Cu的活动性小于H;而镍可以溶于酸形成离子,则Ni的活动性大于H;加入适量铁粉后,可以过滤得到镍,那么金属活动性铁大于镍;比较可知,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Ni、Cu。
17.(1)CaCO3
(2)BaCl2+K2CO3=BaCO3↓+2KCl
(3)Na2CO3、KOH
【分析】固体粉末加入足量水得到无色溶液,所以一定不含CaCO3(难溶于水),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B中加硫酸会生成无色气体,则白色沉淀中一定含BaCO3,从而推出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一定不含CaCl2(与Na2CO3不能共存),无色溶液C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生成白色沉淀,本题中出现的物质只有KOH与CO2反应,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KOH,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2SO4、NaCl,综上所述,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CaCO3和CaCl2,一定含有Na2CO3和KOH,不确定是否含有K2SO4、NaCl。
【详解】(1)由分析可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CaCO3。
(2)步骤Ⅳ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反应是碳酸钾(CO2与KOH反应生成)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K2CO3+BaCl2=BaCO3↓+2KCl。
(3)由分析可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KOH。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