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件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30 14: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单元目标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
C
O
N
T
E
N
T
S
01
综合知识体系构建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03
重难知识针对探究
04
学科内容定向拓展
05
综合练习应用拔高
综合知识体系构建
Part 01
01
综合知识体系构建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Part 02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1.耕作工具
石器 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
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青铜器 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
距今5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当时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铁器 公元前 15一前14 世纪,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知识点3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农业工具的进步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知识点3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农业工具的进步
2.灌溉工具
(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唐朝出现了简车。
3.畜牧业工具:古人用圈厩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1)中国
(2)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知识点3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2.制瓷工具
3.冶炼工具:制作小型金属器具,使用的工具有土炉、锤、锉等,制作大型金属器具,使用的工具有坩埚、范等。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知识点3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
家庭式 庄园式
中国 战国时期,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带有庄园经济色彩
西方 在古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之后,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时期的西欧存在大量庄园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知识点3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2.手工业:有手工业家庭,以及民营和官营作坊。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往往是手工业者世代传承,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一、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知识点4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
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机器大生产
①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②时间:18 世纪60 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
③表现:工厂出现,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一、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知识点4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
(2)工厂制度
①特点
a.工人实行倒班制,工厂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
b.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
c.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②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一、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知识点4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
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3)近代中国的工厂制度
①洋务派:19 世纪中后期,创办了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②民族资本家:张謇等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一、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知识点4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
2.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3)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4)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6)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工人健康受到危害。
(7)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经过斗争,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二、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计算机技术 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1969年,美国建立起军用网络。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实现商业化
人工智能技术 20世纪50年代后,人工智能已涵盖众多领域
航天技术 1957 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俄、美、法、中等国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海洋技术 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首次潜人马里亚纳海沟了
1997 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人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
2020年,中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原子能 可以服务于和平事业,应用于生产生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
生物技术 20世纪初人们初步掌握多种为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二战后,许多“生命之谜”从分子水平被解释王
新材料技术 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1.现代科技进步的发展
知识点4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12.54京次/秒
巨型化
“索菲娅”机器人(沙特)
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2020年,中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袁隆平杂交水稻
新冠疫苗
◎聚乳酸可降解材料
02
章节核心知识精讲
二、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知识点4 工业革命与现代科技进步
(1)社会生产: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
(2)社会生活: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模式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全媒体的不断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3)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球成为“地球村”,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重难知识针对探究
Part 03
03
重难知识针对探究
一、春秋时期铁器的出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铁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2.铁器的出现,加速了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对江南地区土地的开发利用。
3.铁器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春秋时期思想和文化的发展。
4.铁器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推动了春秋时期各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5.铁器的出现推动了春秋时期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的过渡,促进了春秋时期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粮食产量,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03
重难知识针对探究
二、认识人类农耕社会动力源的演变
1.人力:指人的劳力或者人的力量,作为一种能动性的资源,一般存在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时代,如刀耕火种时期、石器锄耕时代等。后世的很多劳作工具仍可能使用人力,如东汉末期的翻车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力不断被解放出来。
2.畜力:指运输或牵引农具的牲畜的力量。牛耕的出现,是畜力应用的重要标志,也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农耕社会一般以使用畜力为主。
3.自然力:指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风力、水力、生物力等,扩而大之,是指阳光、空气、水分、湿度、土壤、风等对其他事物的客观而具体的作用和影响。自古至今,均有体现。如筒车、水排等,均以水为动力。
4.机械力:将自然界中不同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方式,可以分为风力机械(如风车)、水力机械(如水车)和热力发动机(如蒸汽机、汽轮机、内燃机)三大类。近代以来,机械力逐步占据主导。
03
重难知识针对探究
三、现代科技进步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1.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2.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使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等。
3.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4.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比重,新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5.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03
重难知识针对探究
四、综合认识近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
1.科技革命孕育出新产业,改变了经济发展格局。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就是产生新兴主导产业,从纺织、蒸汽机、铁路、石油化工、汽车等一直到今天的ICT、互联网,技术体系、产业组织、就业结构、国际分工等都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嬗变。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直接导致了经济全球化。
2.科技革命带来了新文化,改变了社会发展格局。在西方工业革命早期,“勤勉革命”和“工业启蒙”带来了当时的新文化,19世纪以来美国的崛起则带来了大众文化。硅谷的兴盛,与嬉皮士文化和技术乌托邦密不可分。留声机和摄影技术创造了电视、电影,互联网带来了新媒体和网络文化。文化样式、社会组织、生活方式等都因科技革命发生深刻变化。
03
重难知识针对探究
四、综合认识近现代科技革命的影响
3.科技革命提供了新工具,改变了生态发展格局。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深刻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矿产采掘到材料创新,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从煤炭石油到能源变革,从污染到治理,历次科技革命形成的新工具,广泛而深入地改变着地球生态圈的面貌。
4.科技革命还发展出新组织,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信息传播技术、组织管理技术等的革命性进步,对阶层流动、政治组织、对抗对话机制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赛,都左右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学科内容定向拓展
Part 04
04
学科内容定向拓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科技革命
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世纪中期 19 世纪中后期到 20 世纪初 20 世纪 40年代至今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 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
影响 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促进生产力再次飞跃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推动生产力巨大飞跃和劳作方式转型,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
启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比较三次科技革命
综合练习应用拔高
Part 05
05
综合练习应用拔高
1.河南洛阳战国粮仓出土铁农具72件;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铁农具近70件;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181件铁器中,177件为生产工具,可以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铸铁技术领先世界 B.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C.南方耕作技术发达 D.冶铁业取代了青铜业
B
解析:根据材料“河南洛阳战国粮仓出土铁农具72件;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铁农具近70件;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181件铁器中,177件为生产工具,可以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可以推断出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出土,说明在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B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推导出铸铁技术领先世界,排除A项;南方耕作技术发达说法片面,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和青铜业都是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二者不能相互取代,排除D项。故选:B。
05
综合练习应用拔高
2.秦汉以后出现成形的手摇缫车,至宋代前,一直比较盛行。宋代,出现了脚踏缫车,同时出现了水力大纺车,每车每天可加工麻纱100斤。元代的王祯在《农书》中对水力大纺车如此描述:“与水转辗磨之法俱同。”这表明,中国古代( )
A.纺织品质量逐渐提升 B.农用动力发生根本改变
C.纺织工具不断地改进 D.家庭纺织以营利为目的
C
解析:由材料中的“手摇缫车”“脚踏缫车”“水力大纺车”可知,纺织领域的工具得到了不断改进,降低了工人的劳动负担,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纺织工具的改进,并未涉及纺织品质量,排除A项。中国古代长期以人力、畜力或自然力作为动力,农用动力“根本改变”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家庭纺织以营利为目的”,排除D项。
05
综合练习应用拔高
3.在近代,英国资产阶级衣着简朴,颜色平淡,大家都差不多,这样他们就鼓励了纺织工业成批生产;在法国,人们对于一般的大众消费品不屑一顾,衣着追求稀奇古怪、色泽鲜艳,尽可能是一人一样。法国人的这种消费观念在某种程度上( )
A.提升了法国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B.强化了法国的民族主义意识
C.使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更加狭窄 D.不利于法国工业革命的推进
D
解析:选择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对于生产消费的理念不适合使用机器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排除A:法国工业生产发展受到限制使得这一时期法国工业产品在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中处于下风。排除B:材料仅涉及法国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与工业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没有明确法国民众的民族意识,故“强化了法国的民族主义意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大规模的企业工厂生产受限反而会使中小企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05
综合练习应用拔高
4.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从经验科学、理论科学、计算科学到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的演变过程。当前,人工智能普遍应用于教育、制造、金融、医疗、零售、交通、智能家居等领域,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据此可知,人工智能技术( )
A.缓解了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B.促进了全球经济的持续繁荣
C.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是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其在教育、制造、金融、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也体现了其综合性,D项正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导致一些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被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系统所取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结构产生冲击,可能会使部分人群面临就业压力,而不是“缓解”,排除A项;人工智能技术确实能推动经济发展,但“持续繁荣”表述过于绝对。全球经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缘政治、经济周期、市场波动等,人工智能技术只是其中一个推动因素,不能单纯依靠它就保证全球经济持续繁荣,排除B项;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并不仅仅集中在第三产业。在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中也有广泛应用,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等,排除C项。故选D项。
05
综合练习应用拔高
5.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从1999年实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到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显示出我国( )
A.已经独步世界航天业领域 B.国际空间合作能力不断加强
C.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增强 D.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C
解析:选择C: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无人飞行到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表明我国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的增强。排除A:“已经独步”说法夸大,当时只能说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处于世界前列。排除B:“国际空间合作”不符合题意。排除D: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属于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