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期中选择填空专项复习(二)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为“宁波石豆兰”,它是近百年来,在宁波境内发现并首次以“宁波”命名的植物新种类。它的花朵呈金黄色,绿色的椭圆形叶片下长有豆子大小的假鳞茎,因此得名“石豆兰”。宁波石豆兰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6千米=1.6×1000米=1600米
B.15厘米=15厘米÷100=0.15米
C.2.5升=2.5升×1000毫升=2500毫升
D.
3.剥葡萄皮时会流出很多汁液,对照植物细胞结构图,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如图用木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测量结果会偏大的是( )
A.刻度尺吸水膨胀
B.绕线时线圈之间有空隙
C.数匝数时多数两圈
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
5.如图,某同学操作显微镜时,先用左眼注视目镜,再用手按箭头所示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随后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其目的是( )
A.调节视野亮度
B.低倍镜换高倍镜
C.防止物镜压碎玻片
D.寻找清晰的物像
6.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不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7.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梵净山溪水中的生物,低倍镜下观察样本时的视野如图所示,现欲进一步观察生物a的内部结构,下一步操作是( )
A.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生物a移至视野中央
B.转动物镜换器,使“40×”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转动遮光器,换用更小的光圈
D.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高便于切换高倍物镜
8.长江江豚、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均属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某同学设计了一张下侧检索表对这四种动物进行分类。依据检索表,下列属于白鳍豚和长江江豚共同特征的是( )
1a有四肢……扬子鳄 1b无四肢……2 2a尾鳍竖立……中华鲟 2b尾鳍水平……3 3a嘴狭长……白鳍豚 3b嘴短阔……长江江豚
A.尾鳍水平 B.尾鳍竖立 C.嘴狭长 D.嘴短阔
9.嗜热四膜虫作为一种单细胞动物,曾经帮助伊丽莎白 布莱克本等三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如图为显微镜下的嗜热四膜虫,它的结构功能和草履虫十分相似,全身布满了数百根纤毛,以下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所需
B.通过神经系统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C.通过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D.与草履虫的繁殖方式一样只能通过细胞分裂繁殖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甲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0个 280只
乙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0个 90只
A.含有多个变量 B.缺少对照实验
C.蛙卵数过少 D.结果不明显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1.A-E是实验室常见的各种仪器,请按要求完成填空。
(1)写出C仪器的名称 ;
(2)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选填字母,下同);实验室中常作为热源的是 ;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
12.科学家们常用高精度测量工具进行数据采集。
(1)图甲测量值为 cm。
(2)图乙量筒内的液体体积为 mL。
(3)图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13.西瓜是我们在炎热的夏季作为解渴消暑的首选水果,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构成植物体的器官来看,“西瓜”是 (填器官名称)。被我们吃进去的“西瓜瓤”属于 组织。如图 (填“甲”或“乙”)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西瓜”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
(2)种下西瓜的种子后,又能结出西瓜,决定这种现象的物质存在于细胞中的 (填图中的数字)。甘甜可口的西瓜汁液主要来自于细胞中的 (填图中的数字)。
14.如图是小科制作的简易显微镜,凸透镜B相当于显微镜的 (填结构名称)。用该装置观察时,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的过程是在 (选填“对光”或“调焦”)。
15.南山脊蛇是一种新发现的物种,如图。
(1)二歧式检索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一种动物,其中一种是南山脊蛇,它对应的是 。
(2)除了检索表中已描述的特征外,南山脊蛇还具有的特征是 (写出一点即可)。
16.如图所示的几种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 类植物,这类植物中的 是单细胞植物(名称)。
(2)A类植物已经出现了 的分化,但它的生殖过程离不开 ,所以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3)B类植物和C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 ,但B类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C类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C叫 。
(4)具有根、茎、叶的植物有 (填符号)。
17.地球上每年大约有17500中生物绝种,速度相当于每30分钟便有一种生物消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尤为重要。分析右面的表格后,你认为可能造成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最主要两个原因是 和 。
濒危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 猎 31% 20%
栖息地的丧失 32% 60%
外来物种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七上科学期中选择填空专项复习(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B D D A A C A
1.D
【详解】A.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且不会开花。而宁波石豆兰有花朵呈金黄色,所以宁波石豆兰不属于苔藓植物,A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得比较高大,但它们不产生花、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由于宁波石豆兰有花朵,所以它不属于蕨类植物,B不符合题意。
C.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但宁波石豆兰有花朵,因此它不属于裸子植物,C不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宁波石豆兰有花朵,符合被子植物具有花这一特征,所以宁波石豆兰属于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A.已知,则
故A正确;
B.已知,则
故B错误;
C.已知,则
故C错误;
D.已知,则
故D错误。
故选A。
3.D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结构,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还具有叶绿体。
图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叶绿体、④是液泡。
【详解】A.①是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遗传,不储存汁液,A不符合题意。
B.②是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它不是储存汁液的结构,B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主要功能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能量,不是储存汁液的结构,C不符合题意。
D.④是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类、色素、有机酸等,剥葡萄皮时流出的汁液就是细胞液,主要来自液泡,D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A.刻度尺吸水膨胀,刻度间隔变大了,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绕线时匝数之间有空隙,会测得线圈长度L偏大,由直径可知,测量结果会偏大,故B符合题意;
C.数匝数时多数两圈,由直径可知,测量结果会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它整刻度线量起,不影响测量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A.调节视野亮度通常是通过调节光圈的大小和反光镜(平面镜或凹面镜)来实现的。光圈越大、使用凹面镜时,进入显微镜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反之,视野越暗。而题干中该同学的操作是转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这与调节视野亮度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是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题干中该同学并没有转动转换器的操作,只是转动了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因此不是进行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故B不符合题意;
C.在下降物镜时,需要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而题干中该同学是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重点在于观察物像,并非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故C不符合题意;
D.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用于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能使镜筒小幅度地升降,使物像更加清晰。该同学先转动粗准焦螺旋,随后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其目的就是先大致找到物像,然后再使物像更加清晰,即寻找清晰的物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对于本题中,相同量的水银变化相同的温度,体积变化也是相同的,所以内径较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因为两支都是合格的温度计,所以示数应该相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欲进一步观察生物a的内部结构,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①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的,根据图示,生物a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因此需要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生物a移至视野中央。
②接下来,为了观察生物a的内部结构,我们需要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因此,转动物镜转换器,使“40×”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是正确的操作。
③在转换到高倍镜后,由于视野范围变小,光线可能会变得较暗。因此,需要增加光圈大小以保证足够的光线。
④最后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以获得清晰的像,而不是使用粗准焦螺旋。
综上,下一步的操作是: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生物a移至视野中央。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分析】二歧检索表是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的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每个分支中再以相对性状继续细分,如此逐级排列,直至得出具体种类,它是用于鉴定生物种类的工具。
【详解】根据检索表,白鳍豚的分类路径为“无四肢(1b)→尾鳍水平(2b)→嘴狭长(3a)”。
长江江豚的分类路径为“无四肢(1b)→尾鳍水平(2b)→嘴短阔(3b)”。
从上述分类路径可以看出,白鳍豚和长江江豚在检索表中的共同分类特征是“无四肢”且“尾鳍水平”。在给出的选项“尾鳍水平、尾鳍竖立、嘴狭长、嘴短阔”中,符合它们共同特征的是“尾鳍水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C
【分析】四膜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各部分结构都有自己的功能,但又相互协作,使整个细胞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A.嗜热四膜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嗜热四膜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通过细胞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B错误。
C.嗜热四膜虫全身布满了数百根纤毛,可以通过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C正确。
D.草履虫主要通过细胞分裂繁殖,但也存在接合生殖等方式,嗜热四膜虫的繁殖方式多样,不只是细胞分裂繁殖,D错误。
故选C。
10.A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该实验中,甲组用河水,乙组用蒸馏水,这是水质的不同,是本实验想要探究的变量。但同时甲组水温是22℃,乙组水温是10℃,出现了水温这个额外变量。在一个实验中,如果存在多个变量,就无法明确是哪个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了影响,所以该实验设计含有多个变量,故A符合题意;
B.甲组和乙组形成了对比,甲组是河水,乙组是蒸馏水,存在对照,并非缺少对照实验,故B不符合题意;
C.每组都有300个蛙卵,蛙卵数量并不少,故C不符合题意;
D.从结果看,甲组孵出280只蝌蚪,乙组孵出90只蝌蚪,结果差异明显,并非结果不明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1)胶头滴管
(2) E A D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C的名称是胶头滴管。
(2)[1]药匙可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故填E。
[2]常用做热源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A。
[3]图中可以直接加热的是试管,故填D。
12.(1)2.30
(2)42
(3)-27
【详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的左端与4.00cm,物体的右端与6.30cm对齐,物体的长度为6.30cm-4.00cm=2.30cm
(2)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是2mL,液柱的凹液面对齐40mL上面1小格,则液体的体积为42mL。
(3)由图丙可知,温度计温度计的刻度是越往下示数越大,因此对应的温度是0℃以下的温度值,分度值为1℃,因此图甲中的温度值为-27℃。
13. 果实 营养 乙 3 5
【分析】观图可知:1是细胞膜,2是细胞质,3是细胞核,4是叶绿体,5是液泡,6是细胞壁,解答即可。
【详解】(1)从构成植物体的器官来看,一个“西瓜”就是一个营养器官,由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构成。我们吃进去的西瓜瓤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如图乙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西瓜”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它具备甲图细胞结构中所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所以种下西瓜的种子后,又能结出西瓜,决定这种现象的物质存在于细胞中的3细胞核。西瓜流出的汁液是西瓜的细胞液,细胞液贮存在植物细胞的5液泡中。
14. 物镜 调焦
【详解】在显微镜中有两个主要的凸透镜,即物镜和目镜。凸透镜A接近人的眼睛,是目镜,凸透镜B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是物镜。物镜位于靠近物体的一侧,形成放大的实像,然后目镜对其实像再一次放大。
保持两凸透镜之间距离不变,缓慢向上移动两镜,是为了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以使物体成像清晰,这个过程称为调焦。
15. C 用肺呼吸(或“体内受精”、“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写1条,合理即可)
【详解】(1)南山脊蛇是爬行动物,具有的特征有:卵生、体温不恒定、在陆地上产卵。结合二歧式检索表可知:南山脊蛇,对应的是C;
(2)结合分析和检索表中的信息可知,南山脊蛇还具有的特征是用肺呼吸(或“体内受精”、“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16.(1) D 藻 衣藻
(2) 根、茎、叶 水
(3) 种子 裸子植物
(4)ABC
【详解】(1)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如图中的D。藻类植物中的衣藻是单细胞植物。
(2)A类植物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必须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3)B类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C类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故B类植物和C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B类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为被子植物,C类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为裸子植物。
(4)图A蕨类,图B被子植物,图C裸子植物,都有根茎叶分化,图D的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故具有根、茎、叶的植物有ABC。
17. 栖息地的丧失 偷猎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最主要的原因是丧失栖息地,该因素在哺乳动物中占比32%,在鸟类中占比60%;其次是偷猎,该因素在哺乳动物中占比31%,在鸟类中占比2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