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4.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4.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9 22: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竦峙(sǒng zhì) 澹澹(dàn) 碣石(jié) 枯藤(téng)
B. 潮平(cháo) 归雁(yàn) 昏鸦(yā) 夜郎(náng)
C. 萧瑟(sè) 幸甚至哉(zāi) 淫雨(yín) 岐王(qí)
D. 风正(zhèng) 残夜(cán) 断肠(cháng) 天涯(yá)
2. 下列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 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到达,登上) 幸甚至哉(极点)
B. 潮平两岸阔(宽阔) 海日生残夜(升起)
C. 闻道龙标过五溪(听说) 随君直到夜郎西(跟随)
D. 断肠人在天涯(形容极度悲伤) 古道西风瘦马(古老的道路)
4.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
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 下列关于诗歌作者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的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风慷慨悲凉。
B.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王湾,唐代诗人,这首诗是他途经北固山时所作,是一首羁旅诗。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D.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唐代戏曲家、散曲家,“天净沙”是题目,“秋思”是曲牌名。
6. 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7.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代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曹操在《观沧海》中用“ , ”抒发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 , ”传递了对友人的牵挂。
A.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C.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海水荡漾,山岛高耸挺立,描绘了大海的壮阔景象,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二字将自然景象拟人化,写出了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富有生机。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选取杨花、子规两种意象,既点明了时令,又烘托了凄凉的氛围。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用温馨的画面反衬出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9. 默写填空:
(1)《观沧海》中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 ; , 。”
(2)《次北固山下》中揭示新旧事物交替规律的诗句是:“ ,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友人牵挂之情的诗句是:“ , 。”
(4)《天净沙·秋思》中直抒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10.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天净沙·秋思》的主旨: 。
二、课内阅读
阅读《观沧海》,完成下列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 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2分)
12. 请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两句诗。(3分)
13.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4. 尾联“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三、课外阅读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5. 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诗人对秋天的态度与传统文人有何不同?(3分)
16. 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两句诗。(3分)
17. 这首诗与《观沧海》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
18.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微写作
19. 请你仿照《天净沙·秋思》的曲牌形式,创作一首小令,描写一种景物或抒发一种情感,要求句式相近、意境和谐,不少于28字。(10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 A 解析:B项“夜郎”的“郎”应读“láng”;C项“岐王”的“岐”应为“歧”(此处注音正确,字形易错);D项无错误,但A项全部注音准确,故选A。
2. D 解析:“昏鸭”应为“昏鸦”,“鸦”指乌鸦,符合秋日萧瑟意象。
3. 无错误选项 解析:各项解释均符合诗句语境,A项“临”“至”解释正确;B项“阔”“生”解释准确;C项“闻”“随”理解无误;D项“断肠”“古道”释义恰当。
4. D 解析:A、B、C三项均为对偶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D项是拟人化表达,无对偶修辞。
5. D 解析:马致远是元代戏曲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该项表述颠倒。
6. B 解析:A、C、D三项均表达思乡之情;B项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与同情,情感不同。
7. A 解析:曹操的诗句需体现雄心壮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契合;王湾的思乡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李白牵挂友人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故选A。
8. D 解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枯藤、老树、昏鸦”是哀景,“小桥、流水、人家”是乐景,以乐景反衬哀情,赏析正确;若误判可调整,但该项解析无误。
9.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均为课文核心名句,需准确默写,注意“汉”“残”“郎”“涯”等易错字。
10. 这首小令通过描绘枯藤、老树、西风等秋日萧瑟景象,刻画了天涯游子的孤独漂泊形象,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解析:围绕“景物描写—人物形象—情感主旨”概括,语言简洁。
二、课内阅读
11. 体裁是古体诗(乐府诗);观沧海的地点是碣石(东临碣石)。 解析:《观沧海》是曹操的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开篇“东临碣石”点明地点。
12. 这两句诗描写了秋风呼啸、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象。“萧瑟”写出秋风的急促有力,“涌起”突出海浪的汹涌澎湃,动静结合,既展现了大海的雄浑气势,又为下文抒发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解析:从景物描写的特点、表达效果及结构作用入手分析。
13. 诗人描绘了一幅辽阔、雄浑、气势磅礴的大海形象(水势荡漾、山岛耸立、草木丰茂、洪波涌起、包蕴日月星汉)。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先概括大海的形象特点,再结合诗人背景分析情感。
14. 尾联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表达了诗人见到大海壮阔景象后的喜悦与豪迈之情,“歌以咏志”直接点出诗歌的创作目的是抒发自己的抱负。 解析:从抒情方式和主旨表达的作用分析。
三、课外阅读
15. 体裁是七言绝句;传统文人多悲秋,认为秋天寂寥凄凉,而诗人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态度积极乐观。 解析:先明确体裁,再对比诗人与传统文人对秋天的不同态度。
16. 运用景物描写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晴空一鹤排云上”描绘了秋高气爽、白鹤直冲云霄的壮阔景象,“排”字写出了白鹤的矫健有力;“便引诗情到碧霄”由景生情,将诗人的豪迈诗情引向高远的天空,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解析:从手法、意象、炼字及情感角度赏析。
17. 两首诗都表达了积极豪迈的情感。《观沧海》抒发了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秋词(其一)》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不甘沉沦的情怀,均没有悲秋或消沉之感,充满正能量。 解析:对比两首诗的情感核心,找出共同之处。
18. 诗人打破传统悲秋的观念,赞美秋天胜过春天。秋天晴空万里,白鹤凌云,充满生机与力量,比春天的繁花似锦更具豪迈之气。这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表达了他对自由、向上精神的追求。 解析: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人对秋天的独特认知及背后的情感。
四、微写作
19. 示例:《天净沙·春行》 东风细柳新芽, 小桥流水桃花, 曲径莺啼燕舞。 暖阳初洒, 寻春人在天涯。 解析:评分标准:符合小令句式(六、六、六、四、五字)(3分);意象鲜明、意境和谐(3分);情感真挚或景物描写生动(2分);无错别字、语句通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