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黄冈中学高三化学测试(10.9)
考试时间:75 min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a 40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物资紧缺,军民自力更生,就地取材,采用下列方法生产化工产品,其中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石磨代替打浆机碾碎硝化棉
B.用陶缸作反应器以硫黄为原料生产硫酸
C.通过蒸馏法以自酿的白酒为原料生产工业酒精
D.通过水解法以植物油和熟石灰为原料生产甘油
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21的钾核素:
B.CaC2的电子式:
C.基态Fe3+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
D.PCl3分子的球棍模型: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g由16O3、14N2和D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中子数为5NA
B.常温常压下,60g二氧化硅中Si—O键数为2NA
C.10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水溶液与足量钠反应生成的H2分子数为0.5NA
D.电解法精炼铜时,阳极质量净减6.4g,阴极得到的电子数为0.2NA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工业盐酸中含有少量氯化铁而呈亮黄色:Fe3++4Cl﹣[FeCl4]﹣(亮黄色)
B.向烧碱溶液中滴加少量明矾溶液并振荡:Al3++4OH﹣═[Al(OH)4]﹣
C.向胆矾溶液中滴加少量氨水:Cu2++4NH3═[Cu(NH3)4]2+
D.用亚铜氨溶液吸收合成氨原料气中的CO:[Cu(NH3)2]++CO+NH3[Cu(NH3)3CO]+
5.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少量铜粉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铁溶液,铜粉溶解 Fe3+能与铜粉反应
B 向CO还原Fe2O3所得到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Fe2O3全部被还原
C 向2mL0.1mol/LNaCl溶液中滴加几滴相同浓度的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几滴0.1mol/LK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溶度积常数:AgI<AgCl
D 向1mL0.1mol/LFe2(SO4)3溶液中加入1mL0.1mol/LKI溶液,充分振荡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 Fe3+与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6.某防水涂层材料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剂a的分子式为C6NH4F9
B.Z存在顺反异构体,且分子内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处在同一平面上
C.发生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P的同时还有水分子生成
D.将Z替换成 可得到网状高分子
7.如图化合物Q是一种表面涂层材料,其中W、X、Y、Z是分别处于三个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不相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W2Y的沸点较高,主要是因为分子中的共价键强
B.X的基态原子有4种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
C.第一电离能:Y>X
D.Q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气体为非极性分子
8.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Se的影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Se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mL 纳米铁质量/mg 水样初始pH
① 50 8 6
② 50 2 6
③ 50 2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v(Se)=2.0 mol·L-1·h-1
B.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Se+8H+2Fe3++Se+4H2O
C.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
D.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pH越小,Se的去除效果越好
9.物质结构决定性质。下列性质与解释不符的是( )
选项 性质 解释
A 顺丁烯二酸的酸性强于反丁烯二酸 顺丁烯二酸形成分子内氢键
B 冠醚18﹣冠﹣6能增大在有机溶剂KMnO4中的溶解度 冠醚18﹣冠﹣6空腔直径与直径与K+直径接近
C 钾与钠灼烧产生的焰色不同 钾与钠电子跃迁时能量变化不同
D 用皮毛摩擦的橡胶棒分别靠近水和CCl4的液流,水流发生偏转,CCl4流不偏转 H2O分子中有孤电子对,可与橡胶棒产生静电作用;CCl4中没有孤电子对
硼化钙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每六个硼原子构成一个正八面体,各个顶点通过B—B相互连接,正八面体中B—B的键长为d nm,Ca位于立方体体心,正八面体Q的体心坐标为(0,0,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距离Ca最近的B有8个 B.Ca与B个数比为1:24
C.M点的原子分数坐标为 D.该晶体的密度为
11.铜催化下,由电合成正丙醇的关键步骤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到Ⅱ的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 B. Ⅱ到Ⅲ的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生成
C. Ⅳ的示意图为 D. 催化剂Cu可降低反应热
12.某小组为探究一系列物质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中用铜片替代石墨,上述实验现象相同
B.Ⅱ中NaHS溶液被氧化生成SO2
C.其他条件相同,拆去热水浴,Ⅲ中褪色更快
D.用盐酸和BaCl2溶液可以检验Ⅳ中的氧化产物
13.我国科研团队使用铜催化剂将N,N﹣二甲基甲酰胺[(CH3)2NCHO,简称DMF]转化为三甲胺。其中单个DMF分子在铜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表示物质吸附在铜催化剂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历程有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B.该反应决速步为:OH*+H*=H2O(g)
C.将1mol DMF完全转化为三甲胺,放出1.02eV的能量
D.铜催化剂通过形成更稳定的中间体,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4. 一种液流电解池在工作时可以实现海水淡化,并以形式回收含锂废弃物中的锂元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Ⅱ为阳离子交换膜
B. 电极a附近溶液的增大
C. 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D. 若海水用溶液模拟,则每脱除,理论上可回收2molLiCl
15. 气氛下,溶液中含铅物种的分布如图。纵坐标()为组分中铅占总铅的质量分数。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时,溶液中
B. 时,
C. 时,
D. 时,溶液中加入少量,会溶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2025年比亚迪计划推出新一代基于技术的“刀片电池”。一种以钛铁矿()和磷灰石矿为主要原料制取磷酸亚铁锂前驱体磷酸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钛(Ⅳ)在酸性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是TiO2+,在碱性环境中转化为。
(1)基态T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写出对应加入试剂的化学式:试剂X: ,气体Y: 。
(3)写出酸解过程浸取钛铁矿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加入双氧水的目的是: 。
(5)“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实验室也可以制备,反应原理为,纯净的为白色沉淀,不同pH对磷酸铁沉淀的影响如图所示。pH约为2.5后铁的沉淀率接近完全,而磷的沉淀率却在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
17.(14分)含呋喃骨架的芳香化合物在环境化学和材料化学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一种含呋喃骨架的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D实现了由 到 的转化(填官能团名称)。
(3)G→H的反应类型为 。
(4)E的同分异构体中,含苯环(不含其他环)且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个数比为3:2:1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 种。
(5)M→N的三键加成反应中,若参与成键的苯环及苯环的反应位置不变,则生成的与N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副产物结构简式为 。
(6)参考上述路线,设计如下转化。X和Y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和 。
18.(14分)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40~45℃熔化,48℃分解,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配位能力,是定量分析中的还原剂和冲洗照片底片的定影剂。
I.制备硫代硫酸钠的一种方法是:。
(1)实验室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粉末制取,而不是用98.3%浓硫酸的原因是 ,写出制备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并从如下装置中选择合适装置 (填字母)。
(2)若通入了过量的,的产率会下降,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制得的硫代硫酸钠晶体粗品纯化后干燥,温度应小于 ℃。
Ⅱ.硫代硫酸钠的应用:
是实验室定量分析中的重要还原剂。化学小组用如下方法测定经处理后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废水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物质):向的标准溶液中加入过量,并加入酸化,溶液呈棕黄色(发生反应),加入废水充分反应,再加入过量,然后用的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入2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共消耗溶液(已知:)
(3)加入含有苯酚的废水后,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 。
(5)下列操作会引起测量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碱式滴定管使用前未润洗 B.配制溶液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C.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
19.(13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减排与控制已成为我国当前阶段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工作之
一,通过催化氧化法去除其中乙酸乙酯(EA)的过程如下,Ⅰ为主反应。
Ⅰ:CH3COOCH2CH3(g)+5O2(g) 4CO2(g)+4H2O(g)ΔH1
Ⅱ:CH3COOCH2CH3(g)+H2O(g) CH3COOH(g)+CH3CH2OH(g)ΔH2>0
Ⅲ:CH3COOH(g)+2O2(g) 2CO2(g)+2H2O(g)ΔH3<0
Ⅳ:CH3CH2OH(g)+3O2(g) 2CO2(g)+3H2O(g)ΔH4<0
(1)一定温度下,将不同量的原料通入恒压密闭容器中只发生反应Ⅰ,平衡时热量变化如下表,则该温度下反应Ⅰ的ΔH1= ,该反应在 (填“低温”、“高温”、“任何温度”或“任何温度都不”)能自发进行。
实验编号 初始投入量/mol 平衡时热量变化
CH3COOCH2CH3 O2 CO2 H2O
① 1 5 0 0 放热akJ
② 0 0 2 3 吸热bkJ
③ 0 0 2 2 吸热ckJ
(2)恒温、恒容条件下,将1mol乙酸乙酯和2mol水蒸气通入刚性容器中,只发生反应Ⅱ。下列叙述能证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乙酸乙酯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反应的焓变保持不变
(3)压强一定时,将n(乙酸乙酯):n(氧气):n(水)=1:5:1的混合气体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Ⅰ、Ⅱ、Ⅲ、Ⅳ。不同温度下,平衡时各含碳物质(CH3COOCH2CH3、CH3COOH、CH3CH2OH、CO2)的百分含量S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曲线c代表S(CH3COOH)随温度的变化,注:S(CH3COOH)=×100%。
①代表S(CH3COOCH2CH3)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 (填“a”、“b”或“d”),分析其百分含量S在温度T2至T3间变化的原因: 。
②温度为T2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p= 。
2026届黄冈中学高三化学测试答案(10.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A C C D A C D C C D C B C
(14分,每空两分)(1) (写成[Ar]3d24s2 也可以) (2) ; HF
(3) (配平错误不得分,写成离子方程式不得分,漏写条件扣一分)
(4)将溶液中的氧化为
(5)(配平错误不得分,写成离子方程式不得分,漏写沉淀符号扣一分)
(6)pH大于2.5后,碱性增强,沉淀转化成沉淀,释放出 (回答出pH增大,转化成沉淀即可得分)
17.(14分,除标记外,每空两分)(1) +CH3OH+H2O (漏写H2O不得分,可逆符号写成===不得分,漏写条件扣一分)
(2)羟基;醛基 (每空1分) (3)取代反应(写“取代”不得分) (4) 4
(5) (6) ;
18.(14分,除标记外,每空两分)(1)浓硫酸中H+浓度很小,反应进行很缓慢(关键:浓硫酸中H+浓度很小); , A(1分)
(2)若过量使溶液pH过小,遇酸发生歧化反应: (只写方程式,不写文字说明扣一分) ,48(1分)
(3)(漏写HBr不得分,漏写沉淀符号扣一分)
(4)0.47 (5)CD
19.(13分,除标记外,每空两分)(1)﹣(a+2c)kJ mol﹣1(没写单位不得分);任何温度(1分)
(2)C
(3)① b ;T2至T3间,以反应Ⅱ为主,ΔH2>0,随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乙酸乙酯的转化率增大,百分含量S减小(答“反应Ⅱ的选择性高,升温平衡正移,乙酸乙酯的转化率增大,百分含量S减小”也正确) ;② 33.3% ; 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