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两次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背景
1.概念: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机器大工业
手工工场
假如你是一位企业家,你想对自己的传统手工工场进行改革,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资金
市场
劳动力
技术
政府支持
2.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1)政治条件:“光荣革命”后,英国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经济条件
①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圈地运动
羊吃人的灾难
②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英国殖民扩张示意图
①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生产技术纯熟
(3)技术条件
企业家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非国教徒如从事制铁业的达比全家、制造瓷器的库克沃西、经营棉纺织厂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布赖特父子以及投身于科学的道尔顿和爱丁顿等人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得到说明。打破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得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了很大一批实验家和发明家,而他们的节俭则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而不是为了奢侈生活挥霍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②英国是17世纪欧洲科技中心之一,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4)直接因素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需要
(二)进程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2.开始:棉纺织业
(1)原因:
民众的喜好;
丰厚的利润;
市场的需求;
奖金、技术要求低
纺织
纺纱
飞梭
珍妮纺纱机
(细而易断)
水力纺纱机
(粗而结实)
(细而结实)
(地理限制)
水力织布机
骡机
织布
“飞梭”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2)发展概况:
棉纺织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3)近代工厂的开端: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阿克莱特和水力纺纱机
②工厂制特点:机器生产;分工细;管理科学
英国早期的水力纺纱厂
①原因:提高收益、加强管理
3.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
1782年,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
1785年,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詹姆斯 瓦特(1736 —1819)
(1)经过:
纽可门蒸汽机
热能消耗:363,825W
机械能产出:3675W
0.6吨/天
0.1吨/天
纺织
纺纱
飞梭
珍妮纺纱机
(细而易断)
水力纺纱机
(粗而结实)
(细而结实)
(地理限制)
瓦特改良蒸汽机
(蒸汽时代)
动力
水力织布机
骡机
织布
3.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
(2)意义
瓦特
①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②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交通运输业
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
[英]史蒂芬孙 火车
[美]富尔顿 汽船
5.完成
机器工业迅速成长。
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纺织
纺纱
飞梭
珍妮纺纱机
(细而易断)
水力纺纱机
(粗而结实)
(细而结实)
(地理限制)
瓦特改良蒸汽机
(蒸汽时代)
动力
第一艘汽船
蒸汽机车
机器制造
工业革命的进程
水力织布机
骡机
交通
运输
织布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40年前后)
我们可以这么说,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
——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851年世博会开幕式(油画作品)
维多利亚女与艾尔伯特亲王
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
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前提
1.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二)进程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成就
(1)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灯泡、蓄电池、印刷机、同步电报机器……
发电机
[美]爱迪生
[德]西门子
1900年巴黎博览会
电能的广泛利用
一个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没有 ? ,这个展览会仅仅是毫无生命力的一堆品。只要将手指在开关上一按,魔术倾泻而出,宫殿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光和生命。”
(2)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汽车、飞机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内燃机
美国福特-T型汽车
德国本茨汽车
莱特兄弟与飞机
19、20世纪之交造出的“飞艇”
(3)化学工业的兴起与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三硝基甲苯
(4)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活力
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
电话凝聚着许多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
1876年,美国人贝尔与他的同事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
(5)通讯技术:电报、电话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
成就 发明/发现者 国别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物理学家) 英国
发电机 西门子(工程师) 德国
内燃机 戴姆勒(工程师) 德国
汽车 卡尔·本茨(工程师) 德国
柴油机 狄塞尔(物理学家) 德国
四轮汽车 亨利·福特(工程师) 美国
飞机 莱特兄弟(科学家) 美国
电灯 爱迪生(科学家) 美国
电话 贝尔(科学家) 美国
无线电报 马克·尼 意大利
第一次工业革命
成就 发明者 国别
珍妮纺纱机 哈格里夫斯(纺纱工) 英国
水力纺纱机 阿克莱特(理发师出身) 英国
骡机 克隆普顿(工人) 英国
水力织布机 卡特莱特 (工程师、牧师) 英国
改良蒸汽机 瓦特(修理工) 英国
汽船 富尔顿(工程师) 美国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矿工出身) 英国
三.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比较角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身份 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真正结合 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开展范围和规模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居主导地位,绝大多数发明成果都出自英国,使其成为世界发展的核心“世界工厂” 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
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主要领域 局限于轻工业领域 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
主要标志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获得大发展,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工业化;
商业和交通运输业重要性提高;
农业变革全面展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重视科学化的管理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组织
②影响:
A.利:适应和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B.弊: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①前提: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生产进一步集中。
3.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工业资产阶级
工业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
巩固统治地位
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获得更多政治权力
各国改革
迅速崛起
对立
(1)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城市化)
4.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材料:17世纪以前的曼彻斯特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镇,工业革命期间,这里的纺织业发展很快。到了182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产量占了整个英国的四分之一。到了1840年,曼彻斯特竟然汇集了英国85%的棉纺织工厂和工人。1790年的曼彻斯特只有5万居民,1801年发展至7.5万人,1891年达到了35.1万人。曼彻斯特成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源地和英国著名的大城市。
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型城市——曼彻斯特
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是近代大工厂制的开始,之后曼彻斯特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迅速发展成为英国第二大的城市。
1841年
1877年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2)商品更多,改善了人们生活;
(3)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5)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10人制,加上宿舍管理员老师
剑桥大学制定规则
曼彻斯特除了足球,还被誉为工业革命的故乡。
曼彻斯特联足球俱乐部
(1)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2)解决: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
5.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
6.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最终形成
(1)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
工业革命的不断升级
第一次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
工业革命
第四次
工业革命
蒸汽和水力
电力和生产线
自动化生产线
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
机械化
手工化
工业化
信息化
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