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单元测试卷 (含详解)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单元测试卷 (含详解)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30 09: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如图,钝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
A.2 B.3 C.4 D.5
2.如图,小深在池塘一侧选取了点,测得,,那么池塘两岸,间的距离可能是( ).
A.9 B.8 C.5 D.2
3.如图,等腰的周长为30,且,中线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两部分,两部分的差为6,则的长( )
A.6 B.14 C.14或6 D.12或8
4.如图,将沿翻折交于点,又将沿翻折,点落在上的处,其中,,则原三角形中的度数为( )
A. B. C. D.
5.如图,在中,,,平分,点P为线段AD上一点,过点P作交的延长线于点E,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6.如图,D、E分别是边上的点,,,设的面积为,的面积为,若,则( )
A.3 B.2 C. D.4
7.如图,在长方形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1,A、B两点在网格格点上,若点C也在网格格点上,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1,则满足条件的点C个数是( )
A.5 B.6 C.7 D.8
8.现有长为的铁丝,要截成小段(),每段的长度不小于,如果其中任意三小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则的最大值为( )
A.9 B.10 C.11 D.12
9.如图,在正方形中,点为边的中点,将沿折叠,使点落在正方形的内部一点处,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10.如图,,平分,,下列结论:
①;②;③;④;⑤若,则,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1.将一个三角板和圆规按如图方式摆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圆规的两脚恰好接触三角板的一组邻直角边.已知,,则 度.
12.如图,是的边上的中线,是的边上的中线,是的边上的中线,连接,.若的面积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13.已知中的中线将的周长分为10和15两部分,且,则 .
14.在中,点D,E分别在上,,的平分线交于点F,的平分线交于点G,若,则的长是 .
15.如图,现有一张三角形纸片,点D,E分别是边上的一点,将该纸片沿折叠,使得点A落在四边形的外部点的位置,且点与点C在直线的异侧.若,,且,则的度数为 .
16.如图,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放置在锐角上,使得该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恰好分别经过点,.若时,点在内,则的值是 .
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72分)
17.(6分)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8,.
(1)求的取值范围;
(2)若为偶数,则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小是多少?
18.(6分)如图,是的高线,E为边上的一点,连接交于点F,,.
(1)求的度数;
(2)若平分,求的度数.
19.(8分)把三角形纸片沿折叠.
(1)如图1,点落在四边形内部点A处时,与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写出这种关系并证明;
(2)如图2,点落在四边形外部点A处时,直接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
20.(8分)如图,为的中线,为的中线.
(1)已知,的周长为,求的周长;
(2)在中作边上的高;
(3)若的面积为40,,则点到边的距离为多少?
21.(10分)如图,四边形中,,平分,,交于点.

(1)如图1,若,
①求证:;
②作平分,如图2,求证:.
(2)如图3,作平分,在锐角内部作射线,交于,若的大小为,试说明:平分.
22.(10分)如图,等边三角形纸片中,点在边(不包含端点,)上运动,连接,将对折,点落在直线上的点处,得到折痕;将对折,点落在直线上的点处,得到折痕.

(1)若,求的度数;
(2)试问:的大小是否会随着点的运动而变化?若不变,求出的度数;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23.(12分)问题情境: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①,直线 ,直线分别交于点的平分线交于点.试判断和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数学思考:请你解答上边的问题;
(2)深入探究:有点是射线上不与、重合的一点,过点作交于点,连接.
①当点在点右侧时(如图②),为探究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小飞过点作,请根据他的思路,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当时,的平分线交于点所在直线与直线交于点,若,试求的度数.
24.(12分)古希腊七贤之一,著名哲学家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世纪)最早从拼图实践中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但这种发现完全是经验性的,泰勒斯并没有给出严格的证明.之后欧几里得利用辅助平行线和延长线,通过一组同位角和内错角证明了该定理.请同学们帮助欧几里得将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1)已知:如图1,在中,求证:
证明:延长线段至点,并过点作.
∵(已作),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角的定义),
∴(等量代换).
同时发现,外角 .
于是得到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 的两个内角的和.
【实践运用】
(2)如图2,线段、相交于点,连接、,试证明:.
【拓展提升】
(3)如图3,、分别平分、,若,则的度数为 .
(4)如图4,是一个不规则的五角星,则图中五个角的度数和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详解】解:如图:钝角三角形有:、、、、,共5个.
故选D.
2.C
【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
即,
逐一核对选项,只有选项C符合,
故选:C
3.C
【详解】解:设,,是边上的中线,

分两种情况:
当的周长比的周长大6时,

解得:,
的三边长分别为12,12,6,

能组成三角形;
当的周长比的周长大6时,
即,
解得:,
的三边长分别为8,8,14;

能组成三角形;
综上所述:的长为6或14.
故选:C.
4.A
【详解】解:设,
由翻折的性质可得,, ,
∴,
∵,

在中,,
在中,,

∴,
∴,
故选: A.
5.B
【详解】解:∵,,
∴,
∵平分,
∴,
∴,
∵,
∴.
故选:B.
6.D
【详解】解:∵,

∵,

∵,
∴,,


故选:D.
7.B
【详解】解:C点所有的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共有6个,
故选:B.
8.B
【详解】解: 段之和为,
若要尽可能的大,则每段的长度尽可能的小,
每段的长度不小于,且其中任意三小段都不能拼成三角形,
这些小段的长度只可能分别是,,,,,,,,,,,


小段的长度分别为,,,,,,,,,,
的最大值为.
故选:B.
9.D
【详解】解:∵四边形是正方形,
,,
∵E为边的中点,

∵沿折叠后得到,
,,,
,,
,.
设,,


∵中,,
∴,
又∵,



故选:D.
10.C
【详解】解:∵,
∴,
∵,
∴,故①正确;
∴,
∴,,
∴,
又∵平分,
∴,即,故②正确;
∵与不一定相等,
∴不一定成立,故③错误;
∵,


∵,
∴,
即,
故④正确;


∴为定值,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①②④⑤共4个,
故选:C.
二.填空题
11.43
【详解】解:如图,连接,
由题意可知,,
在中,,
∴,
又 ,,

即,
在中,,
∴,
故答案为:43.
12.
【详解】解:∵是的边上的中线,
∴,
∵是的边上的中线,即有是的边上的中线,
∴,,
∴,
∵是的边上的中线,即有是的边上的中线,
∴,
∴,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故答案为:.
13.11或4
【详解】解:∵为的中线,
∴,
∵,
∴,
将的周长分为10和15两部分,分2种情况:
①,
则:,
∴,
∴,
∴;
②,
则:,
∴,
∴,
∴;
故答案为:11或4.
14.4或6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等角对等边.分情况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由题意知,分在左侧,在右侧两种情况求解作答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知,分在左侧,在右侧两种情况求解;
当在左侧时,如图1,
∵,是的平分线,是的平分线,
∴,,
∴,
∴;
当在右侧时,如图2,
同理,,
∴;
综上所述,的长为4或6,
故答案为:4或6
15.
【详解】解:如图,连接,
∵,,

由折叠的性质得:,
∴,,
∴,
∵,
∴,
∴,
∴,
∴,
∴.
故答案为:
16.
【详解】解:如图,连接并延长,交于点,则,,
∵,
∴,
∵,

故答案为: .
三.解答题
17.(1)解:由题意可得,

则的取值范围为;
(2)由(1)得
为偶数
为6,8,10
要组成三角形的周长最小,
只能为6,
三角形的周长最小为,
则三角形的周长最小为17
18.(1)解:是的高线,





(2)解:平分,,



19.(1)解:.
证明:∵三角形纸片沿折叠得到,
∴,,
∴,,
又∵,
∴,
∴;
(2)解:∵三角形纸片沿折叠得到,
∴,,
∴,,
又∵,
∴,
∴.
20.(1)解: 为的中线,



的周长,

的周长;
(2)解:如图,即为中边上的高,
(3)解:设点到边的距离为
为的中线, 为的中线,




点到边的距离为.
21.(1)①∵,,
∴.
∵,
∴.
②∵平分,
∴.
∵平分,
∴.
∴.
∵,
∴.
∴.
∴.
(2)延长,交于点,如图所示:

∵,
∴.
∴.
∵平分,
∴.
∵平分,
∴.
∵,
∴.
∴.
∴.
∴平分.
22.(1)解:∵将对折,得到折痕,
∴,
∵将对折,得到折痕,
∴,
∵,
∴,
∴.
(2)解:不变.理由如下:
∵,,,
∴,
即.
∴的大小不随点的运动而变化.
23.(1)解:.
理由:因为,
所以.
因为平分,
所以,
所以;
(2)①解:.
理由: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②解:当点在点右侧时因为,
所以,,
所以.
因为平分,
所以.
因为,
所以;
当点在点和A之间时,
因为,
所以,
所以.
因为平分,
所以,
因为,
所以.
24.(1)证明:延长线段至点,并过点作.
∵(已作),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角的定义),
∴(等量代换).
同时发现,外角.
于是得到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故答案为:;;;它不相邻.
(2)证明:在中,,
在中,,
又∵,
∴.
(3)解:设与交点为点E,如图,
∵,
由(2)中的结论可知,
在和中,,
在和中,,
∵、分别平分、,
∴,,
∴,

两式相减可得,,
∴解得.
故答案为:.
(4)解:设与相交于点O,连接,如图,
由(2)中结论可知,在和中,,
在中,,
即,
∴图中五个角的度数和为.
故答案为:.
壹加壹教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