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37讲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讲义
课标解读:
1.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2.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理清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所体现的纵向线索,认识西方人文精神走向纵深的历史趋势。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相互作用的关系。
【史料实证】结合史料,归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主要表现和相关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把握近代以来欧洲思想解放、科学兴起的重要意义。
【历史解释】解读文艺复兴的本质内涵、马丁·路德与启蒙运动思想家所提出的主要主张的实质; 理解近代西欧思想解放运动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在联系。
【家国情怀】通过中西对比,认识到人文主义精神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建立心系国家的责任意识,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怀,提升自身文化自信。
考情考向:
年份 试卷 考点
2025 重庆卷 宗教改革
四川卷 文艺复兴的内容
山东卷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陕晋青宁卷 文艺复兴的内容
湖南卷 近代科学的代表人物及理论
甘肃卷 宗教改革
江苏卷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河南卷 启蒙运动的意义
广东卷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2024 全国甲卷 文艺复兴的内涵和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安徽卷 文艺复兴运动
湖南卷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
北京卷 近代自然科学
2023 浙江卷 文艺运动
海南卷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湖南卷 文艺复兴
考向分析:
1.考查方向:
本讲内容是高考高频考点,其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2.考查方式:
以选择题为主,多以情境材料为载体,特别是通过人物语言、论著或反映社会表象的材料考查思想文化的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复习备考:
重点掌握文艺复兴发生的背景及其在文学、艺术、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宗教改革的具体实践,启蒙运动的思想内涵及其对社会、科技、教育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影响等。
时空坐标及主要线索:
考点一:文艺复兴 (14-17世纪)
(一)背景:
材料一 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 文艺复兴运动还将种种新事物传播到了北欧。促成这一传播的一个因素是加快了图书的发行和思想的交流的印刷机。
——《全球通史》
材料四 教会则老调重弹,告诉人们,黑死病的发生是上帝因为人类行为不端而愤怒的结果,教士宣传说“上帝经常让瘟疫、悲惨的饥荒、冲突、战争和其他形式的灾难降临,借此来惩罚人类和警告人们悔改和走上行善的道路。” 如果要想灾难停止,只能祷告上帝。但事实是祷告并未能阻止人们的死亡,而且教会把人们集中起来进行祈祷,反而加速了人们的感染和死亡。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黑死病、理性意识与文艺复兴》
归纳为:
1.根本原因:14、15世纪意大利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适应其发展的思想文化。
3.文化基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积淀;从东方汲取的文化养料。
4.人才优势:聚集了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5.外部:印刷术、造纸术传入欧洲。
6.社会:黑死病流行,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
(二)概况:
思考点: 文艺复兴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吗?分析其借用希腊罗马文化的原因。
(1)不是。
是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原因:
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
②资本主义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③古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宗教神学。
(三)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四)主要成就: 梳理教材,填写下表
重点探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的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的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们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文艺复兴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还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
提示:
积极:
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
经济: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①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推动近代科学兴起;
②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
消极:
(1)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利已主义盛行;
(2)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3)思想观点及作品的题材内容仍受宗教束缚。
问题探究: 文艺复兴的倡导者们把斗争矛头指向基督教神权,但却创作了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谈谈他们对宗教持有的态度及其原因?
提示:
(1)态度:
文艺复兴的倡导者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不反对信仰上帝,他们反对的是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以及教会的贪腐现象。他们利用宗教表达自己的诉求,反对的是神性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
(2)原因:
①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根本原因)。
②宗教势力的影响力大,利用宗教可以减少阻力。
高考真题:
1.(2025·云南卷)随着文艺复兴思潮的传入,从16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英国贵族前往意大利游学,拜访文化名人,参观文物古迹,并大肆收购古董和艺术精品。当地人开玩笑说,如果大斗兽场能够带走的话,英国人也就买走了。据此可知,文艺复兴( )
A.弘扬了西欧的古典文化 B.拥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C.推动英国社会风尚转变 D.助推了意大利社会发展
正确答案:C
2.(2025·山东卷)1508-1511年,拉斐尔在梵蒂冈宫签字厅的墙壁上为罗马教皇创作了《雅典学院》,画作描绘的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人物群像。对面墙上是拉斐尔的另一幅壁画《圣礼论辩》,描绘了各个时代的著名神学家论辩圣礼的场景。这反映了( )
A.不同文化之间的借鉴与互补 B.历史发展的渐进与复杂
C.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共生 D.新旧思想的冲突与斗争
正确答案:B
变式训练:
1.有学者指出:从社会整体来讲,文艺复兴时期仍然是一个信仰虔诚的时期,少数怀疑者可能斥圣物为假,但并没有反对教会存在,每逢大赦之年,仍会有大批信徒和香客前往罗马。几乎每家都有圣母玛利亚和耶稣受难像,教会仍然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主要场所。这一观点( )
A.忽视了人文主义对神学的冲击 B.否认了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
C.强调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地位 D.指出了文艺复兴影响范围的局限
正确答案:D
2.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画作虽然大多以宗教为题材,但克服了中世纪生硬呆板的画风,注重对人物个性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达·芬奇则将科学法则融入绘画要素,使现实主义绘画技巧臻于完善,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被刻画得细微传神。这体现出( )
A.世俗文化取代了宗教文化 B.科学助推人文内涵深层发掘
C.经济发展为思想解放奠基 D.绘画题材技法发生根本变革
正确答案:B
考点二:宗教改革 (16世纪)
(一)含义:
是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也是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一般认为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改革,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和约》。
(二)背景:
材料一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各国封建君主、新兴资产阶级、下层民众与天主教会之间矛盾日益尖锐,都想通过反对教会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而教会日益腐朽堕落也引起了一些传教士的不满,改革基督教的呼声越发激烈。
材料二 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做外国人,他无权干涉国家事务和在本国疆域内征税。……大众对教会收税和遍布西欧的教会的巨大地产十分不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五 1517年,教皇决定在整个欧洲兜售大量的赎罪券,以获得维修罗马圣彼得教堂的费用。……这些赎罪券承诺赦免“你所有的罪恶、犯罪和放纵,不管这些罪孽有多大,……因此,当你死的时候,惩罚的大门将被关闭,快乐的天堂之门将被打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归纳为:
1.经济根源: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基础:王权的强化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天主教会的贪婪专制腐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3.思想基础: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4.导火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三)概况:
重点探讨: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宗教改革影响。
材料一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材料二 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提示:
积极:
(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王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2)思想上:
①新教简化宗教仪式,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②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3)经济上: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4)文化上:推动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局限性:
带有宗教的局限性,如宗教迫害、宗教纷争不断。
拓展提升: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比较。
知识链接: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选择性必修1 第12课)
1.背景:
(1)政治: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宗教: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3)经济: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4)语言: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5)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表现:
(1)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由对个人的认同变成对国家共同体的认同)
(2)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3)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
3.基本特征:
(1)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2)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高考真题:
1.(2025·重庆卷)5世纪中期的意大利,“圣经人文主义”学派对天主教通行的拉丁文《圣经》加以订正和注释,力图恢复其中每一个特定教义的精确历史内涵。为此,他们追溯到古希腊文与希伯莱文的原版《圣经》中去探究,纠正了拉丁文版本中的许多谬误。这些活动( )
A.完善了天主教神学理论
B.偏离了文艺复兴的发展方向
C.强化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D.奠定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基础
正确答案:D
2.(2025·甘肃卷)研究指出:自亨利八世改革以来,英国新教与天主教争端不断,直至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新教的统治地位才彻底确立;在她治下出现了莎士比亚等诗人和剧作家,同时英国在音乐和哲学方面也达到了创新和活力的顶峰。这一论述意在说明英国( )
A.文学艺术发展受制于王权
B.市民文学与骑士文学充分发展
C.国教会深受罗马教廷影响
D.宗教改革为文艺复兴作了铺垫
正确答案:D
变式训练:
1.欧洲中世纪,世俗工作被视作人类为救赎原罪而进行的一种惩罚,有失绅士身份。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者则支持商人和工匠的努力工作,倡导理性与勤俭,认为工作是为上帝服务,是一种基督教的天职,同神父和其他神职人员一样。上述思想转变( )
A.提升了西欧社会的道德品质
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C.摧毁了德国信仰上帝的传统
D.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正确答案:B
2.16世纪从欧洲开始的宗教改革运动,彻底让罗马教廷对借助知识来重塑自己的愿望趋于破灭。有学者认为:“欧洲宗教改革的极速扩展,这对于罗马教会来说是个非常清楚的信号:罗马教会再也没有能力控制西欧世界,控制人们的行为”。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B.罗马教会的极端腐朽
C.宗教信仰观念的丧失
D.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
正确答案:A
考点三:近代科学的兴起(16—17世纪)
(一)含义: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革命开始的。
(二)背景:
材料 所谓科学革命,通常指欧洲16—17世纪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一系列变革,其中尤其以天文学和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中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发展,为科学革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为科学革命提供了动力,如新大陆的发现就证明托勒密的地理学是错误的,远洋航行也需要更精确的航海测绘以及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和空气泵等新工具,这些需求成为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英国皇家学会于17世纪60年代成立,专注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一些城市出现科学研究协会,形成关注科技进展和实用发明的氛围。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归纳为: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
2.政治: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
3.阶级:新兴资产阶级对自然科学的需求迫切。
4.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5.教育:世俗大学建立为科学革命创造了条件。
6.技术:生产技术经验的积累。
7.个人:欧洲科学家的个人天赋和探索及献身精神。
(三)主要成就: 梳理教材,补充下表:
重点探讨: 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的比较。
材料一 他(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
——摘编自《宋应星评传》
材料二 在长期实验观测、计算和深入思考下以数学公式表达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摘编自《牛顿传》
提示:
(1)中国: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农业生产并为统治阶级所用;
②缺乏理论探索,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
③理论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生产力。
(2)西方:
①西方近代科学注重实验,把系统观察和实验与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服务于工业生产;
②数学表达方式,用代数式来表达成果内容。
③科学理论有效的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高考真题:
1.(2025·湖南卷)16世纪,被称为“中国根”的中药土茯苓传入欧洲后,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结合实践经验撰写了《中国根书简》,说明“中国根”的植物特性、炮制方式和临床应用等。这可用来说明当时欧洲人( )
A.崇尚东方传统文化
B.否定罗马教廷权威
C.重视探索自然奥秘
D.批判继承古典文化
正确答案:C
2.(2024·北京卷)透视法是15世纪欧洲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理论,又称“数学透视法”,在绘画和浮雕创作上掀起划时代的技法革命。哥白尼曾说“日心说”是按透视法合理构建的宇宙空间结构,伽利略也说他发明天文望远镜受到透视法的启示。由此可见
①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引入了科学方法 ②透视法理论的出现标志欧洲近代科学兴起
③艺术理论和实践促进了近代科学研究发展 ④透视法成为了近代天文学革命的核心理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正确答案:C
变式训练:
1.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他的后继者布鲁诺被宣布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这主要是因为( )
A.科学理论与传统经验相互矛盾 B.日心说动摇了教会的权威
C.教会试图遏制理性主义的传播 D.教会与世俗政权争夺权力
正确答案:B
2.13世纪时,罗吉尔·培根(约1214~1293年)开创了实验科学思想,但是没有得到推广和认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实验科学思想已发展成为一套成熟的实验-归纳方法,启迪了包括伽利略、牛顿在内的近代科学家,成为近代科学的经典研究方法。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和科学思想互相促进 B.时代需求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C.思想解放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声 D.实验科学思想已经成为各界共识
正确答案:B
考点四: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一)背景:
材料一 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结束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
材料二 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一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齐思和等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路易十四:“朕即国家”。路易十六:“因为我想这样做,这就合法。”英王詹姆士一世宣称:“上帝直接赋予了世袭君主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人民的全部义务就是无抵抗的服从。”
——吴恩裕:《西方政治思想史论集》
材料四 可以说,“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的逻辑延伸,或说是它们不可缺少、也不可避免的“续篇”。在引起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了自觉地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的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神学羁绊、积累的必然结果。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编》
归纳为:
1.经济根源: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2.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3.科学因素: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家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4.政治根源:
专制王权和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5.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
6.文化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二)发展历程:
①17世纪源于英国;
②18世纪法国成为中心;
③18世纪后期,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问题思考:启蒙运动为何发源于英国,法国成为运动的中心?
英国:英国资本主义较为发达;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法国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社会矛盾尖锐;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三)精神内核:理性主义
1.含义:
强调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表现:
(1)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2)相信进步,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3)反对、抨击封建专制和教会(反对王权、教权、特权);
(4)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四)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梳理教材,补充下表:
重点探讨: 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启蒙运动性质及历史影响。
材料一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材料二 启蒙思想是看世界的一个新角度,要求摒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启蒙运动的影响深远,因此,18世纪被人们称为“理性时代”。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归纳为:
(1)性质:
是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2)影响:
积极: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
②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③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局限:
①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②理性在使人明智的同时,也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冷漠;
③过分否定权威容易产生社会性危机。
拓展提升: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比较。
高考真题:
1.(2025·江苏卷)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中描写了有关巴士底狱神秘囚犯“铁面人”的逸闻。此人总戴着面具,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所犯何罪。该书出版后引起很大的反响,“铁面人”的传闻逐渐在民众中“创造出一个无限专横权力的想象世界”。这( )
A.有利于出版行业的兴起
B.引发了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C.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
D.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正确答案:D
2.(2025·河南卷)英国学者怀特海认为,思想史上的18世纪是法国的时代,它重铸了文明世界的前提条件。这一文明世界源自17世纪英国思想,也从该时期英国革命中获得灵感。但是,英国模式总是带有岛国的褊狭性,法国人将其扩大化、清晰化和普及化了。他意在强调( )
A.英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较为保守
B.法国的启蒙思想具有世界性意义
C.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加速启蒙思想成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催生启蒙运动
正确答案:B
变式训练:
1.17世纪后期,英国思想家霍布斯运用“减法原则”,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进行分解,以得到可计算的基本单元,然后再剔除这些个体的社会性存在因素,只留下“趋利避害、自我保存”的天然本能,供其分析和计算。这一思想( )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揭示了人类社会客观规律
C.助推科学革命的兴起
D.受到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正确答案:A
2.德国思想家沃尔夫(1679-1754)认识到,任何一种对世界的解释性原则必定超出了对个别现象的简单记录。哲学知识就是要追求确定性,遵循理性方法获得的确定知识才有助于知识的进步和生活实践的成功。这反映出沃尔夫( )
A.深受时代思潮的影响
B.认同感性经验的积累
C.注重科学实验的验证
D.追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正确答案:A
思维导图:
202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7讲 讲义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