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七年级(下)
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一项历史工程的赞颂。它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4.苏州市名人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75号公共文化中心内,馆内陈列苏州历代名人447人,其中科举时代苏州的状元人数为47人,反映了苏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科举制正式诞生于下列哪一位皇帝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5.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汉朝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6.民族友好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用“三个伙伴”定位新时期中印关系。历史上曾为中印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郑成功 D.戚继光
8.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以下是这四位同学的演讲标题,其中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分裂走向统一 B.繁荣与开放 C.文明初露曙光 D.巩固与危机
9.“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释站披旎冕.披旎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0.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郑和下西洋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12.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如图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13.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谁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14.“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④ C.③ D.②
15.“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 )
A.阿保机 B.成吉思汗 C.忽必烈 D.努尔哈赤
16.元朝为管辖辽阔疆域,建立行省制度。根据下面元疆域图(局部)判断,我们的家乡常熟当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的辖地( )
A.河南江北行省 B.江浙行省 C.江西行省 D.湖广行省
17.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壮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18.由宋代张择端创作,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可作为研究宋代市民生活重要史料的长卷风俗画是( )
A.《女史箴图》 B.《秋郊饮马图》 C.《村童闹学图》 D.《清明上河图》
19.“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哥伦布到达美洲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环球航行
20.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A.西藏 B.东北 C.新疆 D.台湾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被选为“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请判断在该墓中最有可能出土的文物是A项。________(判断对错)
2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________(判断对错)
23.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唐朝工匠李春主持建造的.________(判断对错)
24.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明朝。
________(判断对错)
25.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康熙皇帝抗击沙俄,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国家的巩固与发展。________(判断对错)
26.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对外贸易。________(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西汉________主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的《_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8.________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清雍正时期________的设立,标志着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9.唐朝农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________,提高了抗拒天灾的能力;北宋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________。
四、材料问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摘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请举两例宋朝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2)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工开物》的者。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31.阅读下列材料: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表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
4531万人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1690万人
材料三: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1)请你将图中的A和F补充完整,并指出西亚的安息古国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2)观察材料二的表格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的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说说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的关系。
32.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
(3)据材料三指出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并指出上述三位皇帝加强吏治的根本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古代中国整顿吏治对当前反腐倡廉的启示。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夏朝.
【解答】根据年代尺中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可知是夏朝,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故选A.
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应熟练掌握推恩令的知识.
【解答】据材料可知,西汉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因而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实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开始,不符合题意;选项C与题意无关;选项D是汉武帝思想上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A.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一项历史工程的赞颂。它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知识点.
【解答】题干“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指的是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江都(今扬州).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了一条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江都(今扬州)、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故选C.
4.苏州市名人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75号公共文化中心内,馆内陈列苏州历代名人447人,其中科举时代苏州的状元人数为47人,反映了苏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科举制正式诞生于下列哪一位皇帝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的创立.
【解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故选B.
5.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汉朝 B.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考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隋唐的经济.
【解答】唐朝经济繁荣,制瓷业发达,著名的瓷器有青瓷、白瓷和唐三彩.唐朝有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由题目考古挖掘的材料可看出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唐朝.
故选D.
6.民族友好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识记.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由此分析可知吐蕃在地理位置上位于中国的西部,观察地图可得出①符合题意.
故选A.
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用“三个伙伴”定位新时期中印关系。历史上曾为中印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郑成功 D.戚继光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和天竺之间的交往.
【解答】唐朝经济繁盛,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时期,印度称天竺,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为中印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
故选B.
8.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以下是这四位同学的演讲标题,其中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分裂走向统一 B.繁荣与开放 C.文明初露曙光 D.巩固与危机
【考点】唐朝的建立;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的历史基本特征.
【解答】隋唐历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繁荣的表现是出现了历史上盛世局面,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表现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等,所以答案B符合题意.
故选B.
9.“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释站披旎冕.披旎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建立的知识点,应把握赵匡胤的主要历史活动.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陈桥释站披旎冕.杯酒之间销兵权”,结合所学知识:“陈桥释站披旎冕”指的是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杯酒之间销兵权”指的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杯酒释兵权的措施.
故选D.
10.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南宋和金的对峙.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知识点,应把握两宋时期并立的政权名称.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
故选C.
11.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郑和下西洋
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考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南方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从材料中的“商业革命”可知在商业发展方面的影响巨大.纸币﹣﹣交子的出现体现了商业的繁荣.交子的出现又发生在宋代,这样就好选择答案了.
【解答】A项发生在唐朝;C项是明朝明成祖在位时期;D项属于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反过来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故选B.
12.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如图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况.从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南方水稻、棉花、茶叶、瓷器、造船、纸币等说明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这样就知道南方经济繁荣的状况了.
【解答】由图中的瓷器、造船及纸币的出现,知道宋代制瓷业、造船业发达,商业繁荣;都是在南方,说明了南方经济繁荣.A、C、D项都描述片面.
故选B.
13.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谁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考点】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岳飞的史实.
【解答】“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中“冤死”指岳飞被奸相秦桧陷害,表达了后人对岳飞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故选A.
14.“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下图中的位置是( )
A.① B.④ C.③ D.②
【考点】忽必烈建立元朝.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的起止时间.
【解答】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故选C.
15.“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天堂》这首歌曲深情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家乡的赞美.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 )
A.阿保机 B.成吉思汗 C.忽必烈 D.努尔哈赤
【考点】忽必烈建立元朝.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忽必烈建立元朝.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成吉思汗死后,忽必烈继承汉位,与1271年建立元朝,1276年灭南宋实现统一.
故选C.
16.元朝为管辖辽阔疆域,建立行省制度。根据下面元疆域图(局部)判断,我们的家乡常熟当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的辖地( )
A.河南江北行省 B.江浙行省 C.江西行省 D.湖广行省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常熟位于今江苏省南部,观察材料图片并据所学知,常熟在元朝时应属于江浙行省的辖地.
故选B.
17.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壮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考点】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解答】元朝时,原先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我国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选C.
18.由宋代张择端创作,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可作为研究宋代市民生活重要史料的长卷风俗画是( )
A.《女史箴图》 B.《秋郊饮马图》 C.《村童闹学图》 D.《清明上河图》
【考点】宋元的绘画艺术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解答】根据题干中给出的人物张择端和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及研究宋代市民生活重要史料等多处提示信息,都可判断这幅风俗画是《清明上河图》.
故选D.
19.“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哥伦布到达美洲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环球航行
【考点】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及其意义.
【解答】从所给材料中的“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是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的大秦.哥伦布到达美洲与题干无关.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也与题干不相符.故选答案C.
20.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
A.西藏 B.东北 C.新疆 D.台湾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对新疆地区加强管辖的措施,要把握西汉、唐朝、清朝时对新疆加强管辖的措施.
【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使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唐朝时,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朝粉碎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新疆地区设伊犁将军,加强管辖.所以,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伊犁将军都是为了管辖新疆地区.
故选C.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被选为“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请判断在该墓中最有可能出土的文物是A项。 × (判断对错)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了西汉的文化常识.
【解答】开元通宝是唐代的开元通宝货币,所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不可能有唐代的开元通宝,所以题干描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
2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判断对错)
【考点】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考查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解答】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答案为:
√.
23.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唐朝工匠李春主持建造的. × (判断对错)
【考点】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
【解答】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故答案为:
×.
24.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下面从图1到图2发生变化的朝代是明朝。
√ (判断对错)
【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和明朝的君主专制制度.
【解答】图1为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2与图1相比,少了丞相一职,原因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加强君主专制,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25.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康熙皇帝抗击沙俄,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判断对错)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的元、明、清三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解答】元朝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等边疆地区的管理.明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朝康熙皇帝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三者都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的表现.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
26.清朝前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 (判断对错)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
【解答】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表现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严禁一切对外贸易,当时,清政府最初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并由广州十三行专门管理外贸事宜和外国商人,由此可见,清政府当时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没有严禁一切对外贸易.
故答案为: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西汉 司马迁 主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的《 资治通鉴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考点】司马迁与《史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分析】本题考查司马迁和司马光的贡献.
【解答】《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故答案为:
司马迁;资治通鉴.
28. 厂卫特务 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清雍正时期 军机处 的设立,标志着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答】明朝时,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官吏百姓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成为明朝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是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故答案为:
厂卫特务;军机处.
29.唐朝农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 筒车 ,提高了抗拒天灾的能力;北宋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 占城稻 。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农具的改进和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解答】唐朝经济繁荣,农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唐朝农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提高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很快,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
筒车;占城稻.
四、材料问答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摘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请举两例宋朝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2)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工开物》的者。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考点】材料解析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明朝三部科学巨著;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科技体系的特点及宋朝的科技成就.
(2)本题考查了《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及其作者.
(3)本题考查了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答】(1)由材料一“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可知,我国古代科技具有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的特点.宋朝时期我国科技发展非常繁荣,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印刷效率.宋朝时期指南针已在航海中广泛应用,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火药在两宋时期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2)由材料二“《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可知,《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是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
(3)由上述材料和所学知,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政治是否稳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策、科学家自身的努力等.
故答案为:
(1)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任答两个)
(2)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宋应星.
(3)政治是否稳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策、科学家自身的努力等.(任答案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31.阅读下列材料: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表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
4531万人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1690万人
材料三: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1)请你将图中的A和F补充完整,并指出西亚的安息古国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2)观察材料二的表格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的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说说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的关系。
【考点】材料解析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了唐朝人口的增长及原因.
(3)本题考查了唐朝与亚洲国家交往的相关史实.
【解答】(1)由材料一地图的图示可知,这幅图反映的是丝绸之路.A处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应是长安,F处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应是大秦.安息古国位于丝绸之路的中间地带,中国的货物是通过安息古国转运到欧洲国家的,所以它起的作用就是转运.
(2)由材料二图表可知,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唐朝的人口有1900万人,而到了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唐朝的人口达到了4531万人,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唐朝的人口数量大幅上升.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经济和社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而到了武则天时期 ,唐朝的经济继续发展,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出现“开元盛世”,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期安定,使唐朝的人口快速增长.
(3)据所学知,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如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贞观十九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积极有效的外交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
(1)A:长安、F:大秦,转运.
(2)上升;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的共同推动作用.
(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积极有效的外交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32.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名称。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的史实依据。
(3)据材料三指出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并指出上述三位皇帝加强吏治的根本目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古代中国整顿吏治对当前反腐倡廉的启示。
【考点】材料解析题;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历史开放性问题;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秦朝三公的主要职责.
(2)本题考查了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及贞观年间出现的奉职守法官吏的相关史实.
(3)本题考查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及三位皇帝加强吏治的根本目的.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并结合所学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2)由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可知,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是官员的政绩.在贞观时期出现了奉职守法的官吏,如被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等.
(3)根据材料三中“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的信息可知朱元璋重典治吏,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腐败犯法行为.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吏治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主要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依法反腐、立德树人、德法兼治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
(1)御史大夫.
(2)政绩;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3)重典治吏;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要纯洁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法反腐.要立德树人.要德法兼治.(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016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