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青岛版
(五四制)专项04 计算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直接写得数。
2.直接写得数。
+= 2-= -= ++=
+= += 1.6+= 1-+=
3.直接写得数。
= = = 43=
= = = =
4.口算。
5.直接写得数。
6.直接写得数。
1-= += += -=
+= -= 3+= -=
7.直接写出得数。
8.直接写得数。
9.直接写得数。
-= -= += +=
-= 7+= 1-= -=
10.直接写得数。
11.直接写出得数。
0.22=
12.口算。
13.直接写得数。
14.直接写得数。
15.直接写得数。
16.
17.
18.口算。
19.直接写得数。
= 1-= 3+= -=
×45= ×5= ×= ×=
20.直接写出得数。
= = = = =
= -= = = =
21.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22.计算。(带“☆”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 ☆
23.脱式计算。(带星号的要简算)
* *
24.计算下面各题。(写出计算过程)
25.计算(要写出计算过程,能简算的要简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6.脱式计算,怎样简便怎样计算。
27.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8.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 --+ ++
++ ×× ××
29.能简算的要简算。
36×
30.计算。(带“☆”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1)☆ (2)☆
(3) (4)
31.列式计算。
32.看图列式计算。
33.看图列式计算。
34.列式计算。
35.看图列式计算。
36.看图列式。
37.看图列式。
38.看图列式计算。
39.看图列式计算。
40.列式计算。
41.看图列式计算。
42.列式计算。
43.看图列式计算。
44.看图列式计算。
45.看图列式计算。
46.计算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47.求下面图形的体积。(单位:cm)
48.求出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1)
(2)
49.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50.求西红柿的体积。
51.求石块的体积。
52.认真看图,想一想,你能计算出铁块的高度吗?
53.计算出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54.分别求出如图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cm)
55.按要求计算(单位:cm)。
求石块的体积。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
;
2.;1;;
;1;2;
3.;;;64;
;;;
4.;1;;;
;;;
5.;;;
;;;
6.;;;
;;3;
7.;;;;
;;;3
8.;;;;
;; ;
9.;;;
; ;;
10.;;;0;
1;;;;
;;;
11.;;12;0.04
;;;
;;;0
12.
;;;;
;;;
13.;;;
;;;
14.20;;;0;;
;;;12;
15.;;10;
;;
16.0.5;;2;0.8;
0.6;2.8;1.5;1;
;2;;3.6;
;0.18;0.08;1.8
17.;;1;;
3;;2;18;
6;4;;;
14;3;;
18.;;;;
;;;;
19.;;;
40;6;;
20.;4.8;24;;
;;1;16;1
21.;3;
;
【分析】第一题,根据四则运算法则,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即可。
第二题,利用加法交换律交换的位置后,再使用加法结合律先计算和各自的和,再相加求和即可。
第三题,利用乘法交换律交换的位置后,从左往右依次做两个乘法即可。
第四题,利用乘法结合律,先计算的积,再用乘刚刚乘积的结果即可。
【解析】
=
=
=
=
=
=1+2
=3
=
=
=
=
=
=
22.;;;36;
【分析】,根据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原式变成,再进行简便计算;
,因为a-b-c=a-(b+c),所以将原式变,再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约分简化计算;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先通分,再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解析】
=
=
=
=
=
=
=
=
=
=
=
=36
=
=
=
=
23.;;
10;2;
36;
【分析】根据加法交换律,交换与的位置得,先算,再与相加;
先通分将式子转化为分母是12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即,然后按照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加法;
根据减法性质a-b-c=a-(b+c),得,先计算,再用10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分母分数相结合得,分别相加,再求和;
分数连乘,先约分,再计算(分子与分子相乘作为积的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作为积的分母)。
【解析】
=
=
=
=
=
=
=
=11-1
=10
=
=1+1
=2
=
=36
=
=
24.;;
;;
【解析】
25.①;②0;③
④10;⑤;⑥15
【分析】①+-,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②-(+),根据减法性质,原式化为:--,再进计算;
③++-,根据加法交换律,原式化为:++-,再根据加法结合律,原式化为:(+)+(-),再进行计算;
④11--,根据减法性质,原式化为:11-(+),再进行计算;
⑤××,先约分,再进行计算;
⑥8××,先约分,再进行计算。
【解析】①+-
=+-
=-
=
②-(+)
=--
=-
=0
③++-
=++-
=(+)+(-)
=1+
=
④11--
=11-(+)
=11-1
=10
⑤××
=
=
⑥8××
=
=15
26.;;12
;;
【分析】(1)利用减法的性质a-(b-c)=a+c-b进行简便计算;
(2)利用加法交换律,先计算,再加上;
(3)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计算和的值,最后再将结果相乘;
(4)利用乘法结合律先计算的值,再和3相乘;
(5)按照四则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6)利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先计算和的值,最后再将计算结果相加。
【解析】
=
=
=
=
=
=
=
=
=12
=
=
=
=
=
=
=
=
27.;10;
;;
【分析】++,根据加法交换律,原式化为:++,再进行计算;
11--,根据减法性质,原式化为:11-(+),再进行计算;
-(+),根据减法性质,原式化为:--,再把原式化为:--,再进行计算;
××,先约分,再进行计算;
××,按照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先约分,再进行计算。
【解析】++
=++
=1+
=
11--
=11-(+)
=11-1
=10
-(+)
=--
=--
=1-
=
××
=
=
××
=×
=
××
=
=
28.;;
;;
【分析】--,原式化为:- -,再进行计算;
--+,根据加法交换律,原式化为:+--,再根据加法结合律和减法性质,原式化为:(+)-(+),再进行计算;
++,根据加法交换律,原式化为:++,再进行计算;
++,根据加法交换律,原式化为:++,再进行计算;
××,先约分,再进行计算;
××,先约分,再进行计算。
【解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24
【分析】(1)根据加法交换律,交换和的位置,然后根据加法结合律,先算;
(2)先把括号去掉,然后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算;
(3)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即可;
(4)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即可;
【解析】
=
=
=
=
=
=
=
=
=
=
30.(1);(2);
(3);(4);
【分析】(1)根据加法结合律,把式子转化为进行简算;
(2)根据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把式子转化为()+()进行简算;
(3)根据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进行计算即可;
(4)根据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进行计算即可。
【解析】(1)
=
=
=
(2)
=()+()
=1+
=
(3)
=
=
(4)
=
31.135××=90(只)
【分析】将表示鸡的只数的线段平均分成9份,鸭的只数占8份,即用鸡的只数135乘鸭的占比即可求出鸭的只数;
将表示鸭的只数的线段平均分成4份,鹅的只数占3份,即用鸭的只数乘鹅的占比即可求出鹅的只数。
【解析】
=
=90(只)
所以,鹅一共有90只。
32.(棵)
【分析】由线段图可知,单位“1”是去年的棵树。相当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单位“1”已知,用乘法,一个数×几分之几,代入即可求得今年的棵树。
【解析】(棵)
33.105公顷
【分析】由图示可知:水稻地的面积是160公顷,油菜地的面积是水稻地面积的,玉米地的面积是油菜地的,求玉米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因为“油菜地的面积是水稻地面积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出油菜地的面积。又知“玉米地的面积是油菜地的”,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出玉米地的面积即可。
【解析】
(公顷)
种植玉米的面积是105公顷。
34.600××=375(米)
【分析】将第一段线段长600米平均分为6份,第二段的长度占5段,则用第一段线段长度600乘第二段占比即可求出第二段的长度;
将第二段线段长平均分为4份,第三段的长度占3段,则用第二段线段长度乘第三段占比,即可求出第三段的长度。
【解析】
=
=(米)
所以,第三段长度为375米。
35.72千克
【分析】根据图可知,柑橘的数量比苹果的还多12千克,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数×几分之几,据此即可列式。
【解析】100×+12
=60+12
=72(千克)
柑橘有72千克。
36.200×=160(棵)
【分析】把杨树的棵数平均分成5份,柳树的棵数占了其中的4份,即柳树棵数是杨树棵数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即可。
【解析】柳树棵数为;200×=160(棵)
37.1200×=250(米/分)
【分析】摩托车是汽车的,自行车又是摩托车的,把汽车的速度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先计算摩托车的速度,再把摩托车的速度看作单位“1”,利用分数乘法计算自行车的速度即可。
【解析】1200×
=1000×
=250(米/分)
38.米
【分析】观察线段图可知,把整条线段的长度平均分成7份,涂色的部分占其中的3份,即涂色部分是整条线段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用乘即可求解。
【解析】×=(米)
39.144千克
【分析】把240千克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240×即可求出用去的千克数。
【解析】240×=144(千克)
用去144千克。
40.27棵
【分析】由图可知,将60棵松树看作单位“1”,杨树棵数是松树的,柳树棵数是杨树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求出柳树棵数即可。
【解析】60××
=45×
=27(棵)
则柳树有27棵。
41.35克
【分析】由题意可知:红沙包的质量(60克)是单位“1”,绿沙包的质量是红沙包的,黄沙包的质量是绿沙包的,求黄沙包的质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一个数(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部分量。据此可知:红沙包的质量×=绿沙包的质量,绿沙包的质量×=黄沙包的质量,即红沙包的质量××=黄沙包的质量,所以求黄沙包的质量列式为60××。
【解析】60××
=45×
=35(克)
42.144千克
【分析】由图可知,把240千克看作单位“1”,求用去了多少千克,就是求240千克的是多少,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列式解答即可。
【解析】240×=144(千克)
则用去了144千克。
43.10件
【分析】已知男生做了12件,女生做的件数是男生的,把男生做的件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求出女生做的件数。
【解析】12×=10(件)
女生做了10件。
44.80
【分析】先求200的是多少,再求其中的是多少就行,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
【解析】
=
=(千米)
45.144千克
【分析】通过观察线段图可知:总质量是240千克,把总质量看作单位“1”,用去了总质量的,求用去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240千克的是多少千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一个数(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部分量。据此可列式为240×。
【解析】240×=144(千克)
46.392平方厘米,480立方厘米;96平方分米,64立方分米
【分析】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12×5+12×8+5×8)×2
=(60+96+40)×2
=196×2
=392(平方厘米)
12×5×8=480(立方厘米)
4×4×6=96(平方分米)
4×4×4=64(立方分米)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92平方厘米,体积是480立方厘米;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分米,体积是64立方分米。
47.192cm3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该图形的体积等于长方体的体积减去顶点处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据此进行计算即可。
【解析】10×5×4-2×2×2
=200-8
=192(cm3)
48.(1)表面积:57平方厘米;体积:27立方厘米
(2)表面积:244平方厘米;体积:219立方厘米
【分析】(1)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ah+bh)×2,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据此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
(2)观察图形可知,该图形的表面积等于下方长方体的表面积加上上方正方体的侧面积,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ah+bh)×2,正方体的侧面积=棱长×棱长×4,据此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该图形的体积等于上方正方体的体积加上下方长方体的体积,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据此进行计算即可。
【解析】(1)表面积:
(4.5×2+4.5×3+3×2)×2
=(9+13.5+6)×2
=28.5×2
=57(平方厘米)
体积:4.5×3×2
=13.5×2
=27(立方厘米)
图形的表面积是57平方厘米,体积是27立方厘米。
(2)表面积:
(8×4+8×6+6×4)×2+3×3×4
=(32+48+24)×2+3×3×4
=104×2+3×3×4
=208+36
=244(平方厘米)
体积:8×4×6+3×3×3
=192+27
=219(立方厘米)
图形的表面积是244平方厘米,体积是219立方厘米。
49.表面积150平方厘米;体积125立方厘米
表面积69平方厘米;体积35立方厘米
【分析】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6a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
先求出长方体的宽,再依据长方体的表面积S=(ab+ah+bh)×2,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
据此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解析】正方体表面积:
5×5×6=150(cm2)
体积:
5×5×5=125(cm3)
长方体的表面积:
(12-5)÷2
=7÷2
=3.5(cm)
(5×3.5+5×2+3.5×2)×2
=(17.5+10+7)×2
=34.5×2
=69(cm2)
体积:
5×3.5×2=35(cm3)
【点评】牢记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50.
【分析】当把西红柿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水上升的那部分空间的体积就等于西红柿的体积,因为容器是长方体形状,所以可利用长方体体积公式(是长,是宽,是高)来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就是西红柿的体积。
【解析】原来水的体积:
加入西红柿后水的体积:
上升的水的体积=西红柿的体积:
所以西红柿的体积为。
51.240cm3
【分析】由图可知,容器是一个长方体,石块的体积就是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容器的长a=10cm,宽b=6cm。水面上升的高度为12-8=4cm。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即可解答。
【解析】12-8=4(cm)
10×6×4=240(cm3)
石块的体积是240cm3。
52.8厘米
【分析】没放铁块时液体高度是8cm,放入铁块后液体高度变为10.5cm,那么液体上升的高度为:10.5-8=2.5(cm),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先求出放入铁块后液体上升部分的体积,这部分体积就是铁块的体积。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铁块的底面积,最后根据公式:长方体的高=体积÷底面积,求出铁块的高度。
【解析】10×8×(10.5-8)
=10×8×2.5
=200(cm3)
200÷(5×5)
=200÷25
=8(cm)
所以铁块的高度是8cm。
53.288立方厘米
【分析】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由题图可知,水面上升了9-7=2(厘米),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12×12×(9-7)
=144×2
=288(立方厘米)
54.左图:表面积是236平方厘米,体积是240立方厘米
右图:表面积是150平方厘米,体积是113立方厘米
【分析】左图是一个长方体,利用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结合图中数据计算即可;
右图图形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将凹进去的面平移正好转化为一个正方体,即原图的表面积=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6a2,图形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长是2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3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由此解答本题。
【解析】(8×6+8×5+6×5)×2
=(48+40+30)×2
=118×2
=236(平方厘米)
8×6×5=240(立方厘米)
图形的表面积是236平方厘米,体积是240立方厘米。
5×5×6=150(平方厘米)
5×5×5-2×2×3
=125-12
=113(立方厘米)
图形的表面积是150平方厘米,体积是113立方厘米。
55.360cm3
【分析】根据上升部分水的体积等于完全淹没在水面下物体的体积,即石块的体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求解即可。
【解析】12×12×(7.5-5)
=12×12×2.5
=144×2.5
=360(cm3)
石块的体积为360cm2。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