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30 18:4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二上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四季观察员·解密地球家园的华丽变装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概念:10. 地球系统 & 7.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学习内容:10.1 天气和气候 & 7.2 动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3.学段目标:1~2年级学生能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
《不同的季节》是本单元的总结与升华课,旨在引导学生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季节)来综合认识地球家园的动态变化。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典型现象和主要特点,探究动植物和人类生活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变化,理解季节更替的规律性,感受自然界的循环与韵律。这是对前四课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培养学生长期观察习惯和热爱自然情感的重要一课。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了解每个季节的典型特征;了解动植物的行为(如落叶、迁徙)和人类的活动(如穿衣、农事)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2.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比较不同季节的差异,并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推断季节与事物变化之间的简单联系。
3.探究实践:能通过观察、讨论、制作“四季礼盒”等方式,表达、交流对不同季节的发现和认识。
4.态度责任:感受四季变化之美,激发长期观察自然的兴趣;初步形成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四季的典型特征,了解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季节变化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过程,并能将多种现象(气候、动植物、人类活动)进行关联。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四季典型景观、动植物、人类活动的高清图片和短视频;一段展现四季轮回的延时摄影或动画);四个分别标有“春”、“夏”、“秋”、“冬”的“魔法礼盒”(内装代表该季节的典型物品或图片,如春天的花瓣、夏天的扇子、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棉手套);大型四季循环图。
2.学生准备:《四季观察员学习任务单》(每人一份)、彩笔、剪刀、胶水。
3.环境布置:教室可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区域,张贴相应季节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终极挑战
教师活动:
“祝贺你们,各位小侦探!你们已经成功破解了土壤、空气、天气的奥秘,成为了真正的‘地球家园探索专家’!(展示所有勋章)现在,我们即将迎来最终极的挑战,也是最高荣誉的考核——成为‘四季观察员’!地球家园就像一位爱换装的模特,一年要换上四套完全不同风格的华丽衣裳。你们能认出它们,并说出它们的故事吗?准备好接受这最后的任务了吗?”
学生活动:
情绪高涨,对“终极挑战”和“最高荣誉”充满期待,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延续侦探情境,以“终极考核”和“华丽变装”的比喻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兴趣,自然引出“四季”主题。
(二) 探究活动一:四季猜猜看
教师活动:
出示“春”、“夏”两个魔法礼盒,请学生代表上台触摸其中的物品但不展示,用语言描述感觉,让其他同学猜是哪个季节。
引导性提问:
“你摸到了什么?它让你有什么感觉?(光滑的花瓣、凉凉的扇子)什么东西会在XX季节出现?”
播放四段分别代表不同季节的短视频(如春花绽放、夏雷雨、秋叶飘落、冬雪纷飞),但静音处理。让学生根据画面猜测季节。
引导性提问 :
“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触觉和视觉观察,积极联想和猜测,描述季节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多感官的“猜一猜”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乐中初步归纳出四季的典型特征,体现“玩中学”的理念。
(三) 探究活动二:四季交流厅
教师活动:
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命名为“春之组”、“夏之组”、“秋之组”、“冬之组”,进入教室相应的季节区域。
出示讨论任务:
“现在,请各小组化身‘季节精灵’,召开一次‘季节发布会’。请讨论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说一说:我们这个季节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2)找一找:在这个季节里,动植物朋友们都在做什么?(出示更多对应季节的动植物图片作为支架)
(3)演一演:在这个季节里,我们人们会做哪些特别的事情?(可以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有什么节日?)”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
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季节发布会”成果。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观察图片,联系生活经验,热烈讨论。
2.尝试从天气、动植物、人类活动三个维度描述一个季节。
3.派代表分享,其他小组补充。
设计意图:体现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角色扮演(季节精灵)和分组讨论,将“季节综合特征”这个大课题分解,让学生深度参与,自主建构知识。分享环节则让所有学生了解到四季的全貌。
(四) 实践创作:制作我的四季书
教师活动:
引出任务:
“大家的发布会太精彩了!现在,请各位‘四季观察员’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制作成一本独一无二的《我的四季书》,作为本次终极考核的成果报告!”
指导学生阅读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四季书”制作任务(为每个季节画上典型的景物、动植物和活动)。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装饰。
学生活动:独立动手创作,用绘画和简单文字记录四季特征,完成属于自己的“四季书”。
设计意图:体现教学评一体化。此环节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个性化巩固和创造性表达。通过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同时便于教师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 总结与展示
教师活动:邀请几位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四季书”。
学生活动:展示作品,分享创作思路。
设计意图: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再次巩固知识。
(六) 情感升华,传承文化
教师活动:
“掌声送给所有同学!你们用出色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完美破解了地球家园的四季密码,成功通过了终极考核!(颁发最终的‘四季观察员’勋章)” “四季的更替,是地球家园最美的韵律。自古以来,我们智慧的中国人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并由此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这是灿烂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简单展示节气图) “希望你们从今天起,真正成为一名用心感受自然的四季观察员,去发现春天的第一朵花,聆听夏天的第一声蝉鸣,收集秋天的第一片落叶,迎接冬天的第一场雪。用你们的眼睛和心灵,去继续探索和守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学生活动:感受成功的喜悦,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产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持续观察的愿望。
设计意图: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将科学探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相结合,极大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结尾的寄语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至生活,真正体现科学教育的价值。
八、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必做):向家人介绍你的《我的四季书》,并和他们聊一聊你最喜欢的季节。
2.提升作业 (选做):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植物,画一画它在四季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3.拓展作业 (选做):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一个与季节有关的传统节日或节气,了解它的习俗。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作为单元总结课,气氛热烈,高潮迭起,“终极考核”的情境贯穿始终,学生投入度极高。
2.小组讨论环节需要教师提供充足的图片和语言支架,以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和深度。
3.将“二十四节气”作为文化升华点非常自然和有力,是本节课的亮点。
4.《我的四季书》作品效果很好,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个性。
5.整体流程时间稍紧,展示环节可移至下节课开头,让学生有更充分的表达时间。
《四季观察员学习任务单》第5课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终极考核:__________
任务:制作《我的四季书》
请你为每一个季节画上美丽的图画,展现出这个季节最特别的地方吧!
春季 天气: (可以画太阳、小雨等) 动植物: (可以画开花、发芽、小鸟等) 人们的活动: (可以画放风筝、春游等)
[此处预留空白区域给学生绘画]
夏季 天气: (可以画太阳、雷电等) 动植物: (可以画茂盛的树叶、知了等) 人们的活动: (可以画吃西瓜、游泳等)
[此处预留空白区域给学生绘画]
秋季 天气: (可以画太阳、云朵等) 动植物: (可以画落叶、果实、大雁等) 人们的活动: (可以画收获、秋游等)
[此处预留空白区域给学生绘画]
冬季 天气: (可以画雪花、乌云等) 动植物: (可以画光秃秃的树枝、冬眠的动物等) 人们的活动: (可以画堆雪人、穿棉衣等)
[此处预留空白区域给学生绘画]
我最喜欢的季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侦探勋章区: (教师评价后粘贴终极勋章贴纸)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