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二上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校园寻宝·发现小家园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概念:13. 地球与宇宙科学
2.学习内容:13.1 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3.学段目标:1~2年级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能依据观察结果,尝试用口头语言、图画等方式描述自然现象,并与同学交流。
三、教材分析
《我们的校园》是继《地球家园有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将宏观的“地球家园”概念聚焦到微观、具体的“校园家园”上来。教材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作为地球家园的一个缩影,同样由自然世界(花草树木、小动物、土壤等)和人工世界(教学楼、操场、设施等)组成,进一步深化对“家园”概念的理解,并培养细致观察、合作分享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实地观察,知道我们的校园是地球家园的一部分,校园里既有自然景物,也有人造景物。
2.科学思维:能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区分校园中的自然景物与人造景物。
3.探究实践:能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用图画、贴纸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4.态度责任:在活动中感受校园的美丽,激发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初步形成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发现并区分校园中的自然景物和人造景物。
2.教学难点:理解“校园”是“地球家园”的一个具体例子,两者构成原理相同。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侦探任务”提示、校园景物示例图)、提前勘察并确定安全的校园探索区域、为学生准备“侦探装备”(如安全帽、观察记录板)。
2.学生准备:《校园寻宝学习任务单》(每人一份)、彩笔、胶棒。
3.环境布置:学生按上一课的分组就座,准备户外探索。
七、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发布新任务教师活动 (逐字稿):
“上节课,我们这些小侦探从太空看到了整个美丽的地球家园,还获得了第一枚勋章!(展示勋章)真了不起!今天,我们的侦察任务要升级了!我们要把‘超级望远镜’换成‘超级放大镜’,走进我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我们的校园,进行一次深度侦察!任务代号:‘校园寻宝’!我们要找出校园里藏着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发现最多!”
学生活动:回顾上节课内容,被新的探险任务所吸引,情绪高涨。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延续“地球家园小侦探”的大情境,将学生的视角从宏观宇宙自然引向微观身边环境,明确本课任务,激发探索欲。
(二) 明确任务,学习方法
教师活动:
出示PPT,展示校园不同角落的图片(如一棵大树、一栋教学楼、一朵花、一个篮球架)。
引导性提问:
“看,这些都是我们校园里的景物。小侦探们,你们能分辨出哪些是大自然自己形成的‘自然景物’,哪些是我们人类建造的‘人造景物’吗?”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和纠正,例如:大树是自然生长的,是自然景物;教学楼是工人叔叔建造的,是人造景物。)
出示《任务单》,讲解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把你找到的‘宝贝’记录下来,也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景物贴纸贴在对应的区域。”
强调安全与纪律:
“出发前,侦探团长要宣布纪律:第一,小组行动,互相帮助;第二,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轻轻摸,但不能用嘴巴尝!第三,爱护‘宝贝’,不采摘花朵,不伤害小动物;第四,注意安全,不离队。能做到吗?”
学生活动:
1.观看图片,尝试进行分类,巩固“自然”与“人造”的概念。
2.学习任务单的使用方法。
3.齐声回答:“能!” 明确探索纪律。
设计意图:在户外活动前进行方法指导和纪律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图片进行思维热身,确保户外探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 合作探究:校园寻宝大行动
教师活动:
(带领学生到预定区域。)
引导性指导:
“小侦探们,行动开始!比比哪个小组发现得多,记录得清!看看墙角、树下、操场边,都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巡视各小组,进行个别指导,如:“哇,你们发现了小蚂蚁,它是自然景物!”“这个雕塑真漂亮,它属于哪一类呢?”)
学生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探索。
2.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通过绘画或粘贴的方式记录发现的景物。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体现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将课堂搬到户外,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主动发现、合作记录,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四) 分享交流,梳理成果
教师活动:
(集合学生,邀请2-3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任务单。)
引导性提问 :
“请分享一下,你们小组找到了哪些‘自然宝贝’和‘人工宝贝’?” “有没有哪个发现让你们觉得很惊喜?” “所以,我们的校园里,既有……(生答:自然景物),也有……(生答:人造景物)。我们的校园,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生答:地球家园)!”
学生活动:
1.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介绍他们的发现。
2.倾听别组的汇报,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
3.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校园是地球家园的缩影。
设计理念: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学生的任务单即是学习过程的评价依据。通过分享,将个体和小组的零散发现汇总成班级的共同认知,完成知识的建构。
(五) 情感升华,树立责任
教师活动:
“小侦探们,你们太棒了!通过你们的火眼金睛,我们发现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美丽可爱的校园家园!(为每位学生贴上第二枚‘校园侦探’勋章)” “这个家园里的每一棵小草、每一只小虫、每一块砖瓦,都在默默地陪伴着我们成长。作为这个家园的小主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说出:爱护它、保护它)” “对!爱护校园,就是爱护我们地球大家园的开始。从今天起,我们不仅要做善于发现的‘小侦探’,更要做守护家园的‘小卫士’,就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大家说好不好?”
学生活动:获得成就感,在教师引导下产生爱护校园、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设计意图: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将科学探究的落脚点引向社会责任,引导学生从“发现者”转变为“守护者”,完成情感的升华。
(六) 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担任“讲解员”,带领家人或朋友参观校园,并介绍自己的发现。
八、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必做):放学后,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在校园里走一走,把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指给他们看,并说出它是自然景物还是人造景物。
2.提升作业 (选做):为你喜欢的校园景物画一张“肖像画”,并给它起个美好的名字。
2.拓展作业 (选做):做一件小事保护校园环境(如主动捡起一张废纸放入垃圾桶)。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户外活动组织有序,学生参与度极高,成功地将课堂所学应用于真实情境。
2.低年级学生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个别小组会出现偏离观察任务的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巡视和引导。
3.任务单的设计(绘画+贴纸)兼顾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效果良好。
4.下次可考虑让学生提前准备旧相机或平板,尝试用拍照的方式记录,增加趣味性和现代感。
《校园寻宝学习任务单》第2课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侦探小组:__________
任务:校园寻宝大发现
小侦探,请你在校园里仔细寻找,将你发现的“宝贝”用画图或贴纸的方式,分门别类地记录在下方的“宝藏图”里吧!
【自然宝物区】 (大自然创造的景物)
[ 此处预留空白区域给学生绘画或粘贴教师提前准备的“小草、花朵、树叶、蚂蚁”等贴纸 ]
【人工宝物区】 (人类建造和创造的景物)
[ 此处预留空白区域给学生绘画或粘贴教师提前准备的“楼房、滑梯、篮球架、标语牌”等贴纸 ]
我的最酷发现: 我今天发现的最让我惊喜的宝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画出来,也可以写下来)
侦探勋章区: (教师评价后粘贴勋章贴纸)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