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发现生长》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发现生长》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30 19:0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一上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发现生长》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成长侦探——寻找我长大的“证据”
二、课程标注依据
本课教学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概念: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2.学习内容:1.2 生物体会经历由出生、生长、发育、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3.学段目标:能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生物体的变化,知道生物体会生长。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们自己》单元的延续,在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态变化过程——“生长”。教材通过“怎样证明我们在生长”、“测量我的身高体重”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衣物、照片、数据)发现并证实生长现象,学习基本的测量和记录方法,初步建立“变化”的科学观念,并为后续学习动植物的生长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生长是生命的普遍现象,能找到多种证据证明自己在不断生长。
2.科学思维:通过比较过去与现在的变化,发展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能力。
3.探究实践:能尝试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用图画、数字等方式记录生长证据。
4.态度责任: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从多角度发现和说明自己在生长的证据。
2.教学难点:理解“证据”的概念,并能用初步的测量方法获取量化证据。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成长动画视频、测量方法示范视频)、大幅“成长树”海报、各种测量工具(身高尺、体重秤、软尺、小纸尺)、奖励小徽章。
2.学生准备:自己带来的婴儿小衣物(袜子、帽子等)、一张婴儿照片、彩笔、《学习任务单》。
3.环境准备:教室前方留出空间进行测量演示,墙面预留张贴“成长树”的位置。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情境切入,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各位‘小小科学家训练营’的队员们,欢迎回来!上节课,我们作为‘身体侦察兵’,把自己的身体结构侦察得一清二楚,任务完成得特别出色!今天,我们将解锁一个新的身份——成长侦探!” “我们的新任务是:破解一个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神秘变化’!这个变化悄悄地、慢慢地发生着,它让我们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小宝宝,变成了现在能跑能跳的小学生。这个变化就是——生长!(出示课题:发现生长)” “侦探破案需要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线索、证据)对!今天,我们就要像侦探一样,去寻找能证明我们‘正在长大’的种种证据。你们有信心找到吗?”
学生活动:
进入“成长侦探”角色,对“寻找生长证据”的任务产生兴趣。
设计理念:延续单元大情境,通过角色升级(侦察兵→侦探)和任务升级(认识结构→发现变化),保持学习连贯性与挑战性。用“破案”比喻激发探究欲望。
(二) 新授:搜集证据,验证猜想
任务一:寻找第一手物证——比一比
教师活动:
“首先,请各位侦探出示你们的‘第一手物证’!请大家拿出带来的小袜子或小帽子,和现在脚上穿的、头上戴的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表达)“哦,你发现以前的袜子现在只能穿到脚趾了?太棒了,这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除了衣物,还有什么可以作证?(出示一位同学的婴儿照和现在对比)看,照片是不是也能成为我们长大的‘铁证’?”
学生活动:
拿出自己带来的旧衣物与现在的进行对比;观看同学的照片对比,直观感受变化。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变小了”、“穿不下了”)。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最熟悉、最直观的日常生活物品入手,进行自主观察和比较,轻松找到生长的定性证据,建立学习自信。
任务二:获取科学数据——量一量
教师活动:
“侦探们找到了很多线索,真厉害!但最科学的证据,往往需要准确的数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长高了多少,增重了多少呢?” “这就需要用到科学的测量工具。(出示身高尺、体重秤)看,这是我们的好帮手。测量时,我们一定要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实事求是,准确记录。” (播放测量方法示范微视频或教师亲自示范)“现在,请以小组为单位,在‘测量工作站’互相帮助,测量并记录下我们现在的身高和体重。注意安全,互相礼让哦!”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轮流使用纸尺、身高贴等工具相互测量身高、臂长等,并在《学习任务单》上记录数据。
设计理念:引入工具测量,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数据,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小组合作形式培养了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渗透“教学评一体化”(操作是否规范、数据是否记录)。
任务三:记录成长足迹——画一画
教师活动:
“数据是我们成长的宝贵记录。现在,让我们用一种更有趣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请拿出你们的《学习任务单》,为你自己画一幅现在的自画像,然后在旁边贴上或写上你刚才测量的身高数据。” “画好后,请把你的自画像贴到我们教室这棵大大的‘成长树’上!这棵树将见证我们每一位队员的成长!”
学生活动:
在任务单上绘制自画像并记录数据,然后将作品张贴到班级的“成长树”海报上。
设计理念:美术与科学的融合。将数据可视化,创造集体成果(成长树),增强学习的仪式感和成就感,深化对“成长”的积极情感体验。
总结与升华 (预计时间:5分钟)
教师活动:
“太令人感动了!看,我们的‘成长树’因为大家的努力而变得硕果累累!今天我们通过对比、测量、记录,成功地找到了那么多证明自己长大的证据,圆满完成了‘成长侦探’的任务!” “成长,是一件多么奇妙而又美好的事情。它不仅意味着我们身体的变化,更意味着我们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在我们中国,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记录成长。比如,古代的小朋友会在‘抓周’仪式上迈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而现在,我们的国家建立了全世界最先进的儿童健康档案系统,用科技的力量关心着每一位小朋友的成长。我们要珍惜美好的生活,好好吃饭、锻炼身体、努力学习,将来才能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学生活动:
欣赏集体的“成长树”,分享成长的喜悦,聆听总结。
设计理念:总结本课的科学方法(对比、测量、记录),并自然升华到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古今对比,展现我国在儿童健康领域的成就,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关怀相联系,激发爱国情怀和成长动力。
(四) 课堂评价 (贯穿全程)
1.师观察学生在寻找物证、小组测量中的表现,颁发“成长侦探”徽章。
2.通过《学习任务单》评价学生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和自画像的完成度。
3.小组内互评合作测量时的表现。
八、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找出自己的一件旧衣服或旧鞋子,和现在的比一比,向家人说说你的发现。
2.提升作业:在家人帮助下,量一量现在的身高,并和去年的记录比一比。
3.拓展作业:翻看以前的照片,选一张最喜欢的,画一画现在的自己,感受成长。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尤其是对比旧衣物和测量身高环节。小组合作测量需要更细致的规则讲解和示范,以确保数据准确性和课堂秩序。“成长树”的集体创作效果极佳,成功营造了积极的成长氛围。将现代儿童健康管理体系作为升华点,既贴近生活又体现了国家发展,情感升华自然、有效。
附:《学习任务单》
“小小科学家训练营”任务单(二)
任务名称:成长侦探 侦探姓名:__________
侦探任务一:物证对比
我带来的物证是:_____________ (如:小袜子、小帽子) 我的发现:以前的物证和现在的比,_____________。 (如:变小了/穿不下了) 这说明:我_____________了! (长大了/长高了)
侦探任务二:数据测量
(请你的侦探同伴帮你一起完成吧!)
我的身高: _____ 个小格子 (或 _____ 厘米) 我的臂长: _____ 个小格子 (从肩膀到中指指尖) 我的脚印长: _____ 个小格子
侦探任务三:绘制“现在的我”
请为你自己画一幅精美的自画像,展现出你现在的样子!
侦探心得: 今天我找到了( )个证明我长大的证据。
测量时,我( 自己完成了 / 和同学合作得很好 / 还需要练习 )。
侦探签名: __________ 营长盖章: 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