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一上科学第一单元第7课《做个“时间胶囊”》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封存成长,寄语未来——制作我的第一份科学档案
二、课程标注依据
本课教学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概念:13. 工程设计与物化(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品)
2.学习内容:13.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制约条件;能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3.学段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项简单的设计与制作任务,并对作品进行展示与交流;能对自己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们自己》单元的总结性、成果展示课,也是整个单元学习活动的高潮与终点。它并非传授新的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所有知识与技能(认识身体结构、测量身高体重、运用感官观察、进行比较),完成一个富有仪式感和情感价值的工程项目——制作一个“时间胶囊”。学生将亲手测量、记录、制作并封存一份关于“现在的自己”的科学档案,这不仅是对本单元学习的系统性回顾与应用,更是对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长远科学兴趣的一次深度激发。它完美体现了科学学习与生活、与情感、与未来的连接。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记录和描述物体(包括自己)当前的状态;知道这些记录可以作为未来进行比较的依据。
2.科学思维:能基于本单元所学的测量与观察方法,规划“时间胶囊”的档案内容。
3.探究实践:能综合运用测量、观察、画图、手工等多种技能,完成“时间胶囊”的制作。
4.态度责任:在活动中感受科学记录的意义和成长的喜悦;对未来的自我成长充满期待,初步形成珍视成长、记录美好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多种方法,收集、记录关于“现在的自己”的信息。
2.教学难点:理解“时间胶囊”的意义,并能充满感情地完成制作与封存。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时间胶囊范例、营造仪式感音乐)、 “时间胶囊”制作材料(每人一个可密封的档案袋或小纸盒、彩纸、画纸)、测量工具(身高尺、体重秤)、印泥、相机(用于拍照)。
2.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我的时间胶囊”档案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
3.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温馨,留有作品展示区;准备一个大型的“班级时间胶囊”封存箱。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营期将至,封存最美的记忆
教师活动:
“亲爱的小小科学家们!我们的‘身体探索之旅’训练营,即将迎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结营典礼!” “在这趟奇妙的旅程中,我们认识了自己的身体,测量了身高体重,成为了感官小侦探,学会了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了那么多关于自己的小秘密。科学家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把重要的发现认真地记录下来。” “今天,我们要举行一个神圣的仪式。我们要把‘现在的你’,所有的美好和发现,装进一个神奇的盒子里,埋下时间的种子。等到未来某一天,再打开它,你一定会惊讶地发现——哇,原来我小时候是这样的!这个神奇的盒子,就叫作——‘时间胶囊’!你们准备好,制作属于自己的第一份科学档案了吗?”
学生活动:
被“结营典礼”和“时间胶囊”的神圣感所吸引,充满期待地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理念:以庄重而充满情感的“结营典礼”情境导入,赋予本节课特殊的仪式感。直接点明本课是对整个单元学习的综合应用与成果固化,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价值。
(二) 新授:三步封存“现在的我”
第一步:科学测量——收集数据(我是谁?)
教师活动:
“首先,我们要用最科学的方法,记录下‘现在’的你。请拿出你们的《任务单》,我们一起来填写最重要的科学数据!” “第一项,身高。请小组长带领组员,有序地到身高尺前,挺直腰板,测量出你今天的身高,并记录下來。” “第二项,体重。轻轻站上体重秤,看清楚数字,记录下来。” “这些数字,就是‘现在的你’最精确的科学证明!”
学生活动:
分组有序地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并认真地将数据填写到《任务单》的指定位置。
设计理念:直接应用本单元第2课《起点与终点》所学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再次体会科学测量的意义,为“时间胶囊”注入核心科学数据。
第二步:艺术记录——留下印记(我的样子?)
教师活动:
“除了冷冰冰的数据,我们还要留下温暖的印记。” “任务一:画下我的自画像。 对着小镜子,笑一笑,仔细观察镜子里的自己,然后把你的样子画在记录单上。” “任务二:按下我的手印和脚印。 这是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印章’,蘸上印泥,轻轻地按下去!” “任务三:写下我的最爱。 你最喜欢吃什么?最喜欢玩什么?用你会写的字或者拼音记下来。” (巡视指导,给予鼓励)“你观察得真仔细,把自己的发型都画出来了!”“这个手印清晰又完整,很棒!”
学生活动:
投入地进行自画像、按手印脚印、书写等充满个性的创作活动,全面记录“现在的我”。
设计理念:融合美术与语文,将科学记录与艺术表达相结合,让“时间胶囊”充满个性与情感。多角度的记录方式,照顾了不同学生的表达偏好。
第三步:封装仪式——寄语未来(给未来的我?)
教师活动:
“现在,我们所有的记忆都已经收集完毕。请小心翼翼地将这份珍贵的《任务单》折好,放入你的‘时间胶囊’(档案袋)中。” “最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一年后、甚至更久以后的自己。你有什么话想对那时的自己说吗?‘你要变得更勇敢哦!’‘别忘了现在的快乐!’……把你想说的话,画一颗爱心,或者画一个笑脸,封在胶囊的外面。” “现在,举行封存仪式!请各位科学家,庄重地封上你的胶囊!我们可以把它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忙保管;也可以投入我们的‘班级时间宝箱’,由老师代为保管,我们约定一个日子,共同开启!”
学生活动:
庄重地整理、封装自己的“时间胶囊”,并在外壳上画下对未来的寄语,最后完成封存仪式。
设计理念:通过仪式化的操作,将活动推向情感高潮。引导学生面向未来思考,赋予科学记录以情感和生命,完美体现科学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
(三) 总结与升华
教师活动:
“看,每一位科学家手中,都握着一颗‘时间的种子’。这里面,封存着你们探索的成果、成长的印记和美好的期待。” “孩子们,你们今天所做的,正是科学精神最浪漫的体现——记录当下,启迪未来。科学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能创造未来,更在于它能忠实地记录历史。正是靠着一代代科学家持之以恒的观察和记录,我们才能了解气候如何变迁,星空如何运转,生命如何演化。” “在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时间胶囊’,那就是敦煌的藏经洞。古人在洞里封存了成千上万卷的经书、绘画和文档,跨越了上千年的时光,才让我们现代人能够亲眼看到古代灿烂的文化和艺术。我们今天做的,就是一个微缩版的‘藏经洞’,藏的是你们自己最宝贵的成长档案。” “我宣布,‘小小科学家训练营——我的身体探索之旅’圆满结营!你们不再是学员,而是真正的‘小小科学家’了!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这份探索的热情、记录的严谨和期待未来的美好心境!下课!”
学生活动:
手持自己制作的“时间胶囊”,心中充满成就感、仪式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民族自豪感与科学精神在心中萌芽。
设计理念:将个人化的“时间胶囊”与宏大的科学记录精神和中国文化瑰宝(敦煌藏经洞)相联系,极大地提升了活动的格调与意义。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记录的价值,并将民族自豪感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为整个单元画上一个无比圆满、回味无穷的句号。
(四) 课堂评价 (贯穿全程)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测量、记录、制作过程中的专注度、认真程度和创造性。
2.成果性评价:对最终完成的“时间胶囊”进行评价,关注记录的完整性、美观性和个性化。
3.总结性评价:通过学生的全程投入和情感表达,评价本单元整体目标的达成度。
八、作业设计
1.必做作业:将封存好的“时间胶囊”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制作的过程和里面的内容,并商定一个家庭开启日。
2.选做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家庭时间胶囊”,放入一件有代表性的家庭物品。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单元收官之作,情感目标达成度极高,仪式感的设计非常成功,学生沉浸其中,感受到了科学之外的温情与意义。敦煌藏经洞的类比是点睛之笔,将活动升华到了新的高度。在实际操作中,测量环节的组织需要非常有序,以确保课堂节奏。部分学生在绘画表达上可能需要更多鼓励和引导。整体而言,这是一节整合了科学、艺术、德育与情感的优秀总结课,为学生的单元学习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附:《学习任务单》
“小小科学家训练营”结营作品——我的时间胶囊档案记录表
科学家姓名:__________ 封存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我的科学数据】
今天,我的身高是: ______
今天,我的体重是: ______
测量员: __________ (可以是小伙伴或老师的签名)
【我的样子】
我的自画像:(画一画现在的你吧!)
我的独一无二的手印:(蘸上印泥,轻轻按下去)
我的小脚印:(可以选择按一个哦)
【我的最爱】
我最喜欢吃的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玩的玩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做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未来的我】 (画一个符号或图案,代表你想对未来的自己说的话)
封存誓言: 我郑重承诺,我会好好保管这颗“时间的种子”,直到我们约定的那一天,再将它开启!
科学家签名: __________
结营认证: 恭喜你成功结业,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小科学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