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一上科学第一单元第5课《通过感官来发现》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终极考核——感官特工的终极任务
二、课程标注依据
本课教学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概念:13. 工程设计与物化(本课侧重于利用感官工具收集信息、定义问题并物化成果)
2.学习内容:13.1 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问题;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3.学段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能基于观察,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们自己》单元的总结与应用课,是整个大单元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在前四课分项训练了身体结构、生长测量以及眼、耳、鼻、手等感官的基础上,本课旨在创设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综合地调用所有已学的观察方法和技能,去认识一个完整的物体(如一个水果),并通过制作“水果观察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和表达,实现从知识技能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转化,完成“分项学习-综合应用-形成能力”的教学闭环。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一个事物。
2.科学思维:能对通过多种感官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整合与描述。
3.探究实践:能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有顺序地观察一个物体,并能用图画、语言等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完成一份简单的“水果观察日记”。
4.态度责任:在合作探究中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感受综合运用感官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一个物体。
2.教学难点:能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并将多种感官获取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对物体的整体认识。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观察顺序和记录方法)、多种不同的水果(如苹果、梨、橘子、香蕉等,确保清洁安全)、放大镜、 “水果观察日记”范例板、 “感官小博士”勋章。
2.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即“我的水果观察日记”)、彩笔。
3.环境准备:教室布置便于小组合作观察与记录。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发布终极任务,回顾作战技能
教师活动:
“立正!‘小小科学家训练营’的队员们!欢迎来到我们的终极考核场!在过去的两周里,我们组建了‘感官特工队’,每一位队员都成功解锁了身体的超级能力——我们有一双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有一对像顺风耳一样的灵敏耳朵,有一个能分辨上百种气味的专业鼻子,还有一双能感知万物温度的灵巧双手!” (指向黑板上的感官图标)“今天,你们将不再是分项专家,而是要成为一名统帅全军的指挥官,综合调动所有这些‘精兵强将’,去完成一项终极任务:全面侦察一个‘神秘目标’,并为它制作一份最详细的‘情报档案’! 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活动:
情绪高涨,进入终极考核的情境,回顾之前学过的各种感官功能。
设计理念:以激动人心的“终极考核”作为单元收官的情境,极具仪式感和挑战性。通过回顾“分项技能”,为“综合运用”做好铺垫,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
(二) 新授:终极考核——制作“水果观察日记”
第一步:明确目标与计划(战术部署)
教师活动:
“指挥官们,你们的侦察目标就是它——一种水果!(展示水果)要完成一份完美的情报档案,我们不能一拥而上,必须有计划、有顺序。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总是按顺序观察。” “我们的作战计划是:先远看,再近观;先外部,再内部。 首先,用眼睛从整体到局部仔细观察;然后,可以请鼻子、手、耳朵来帮忙;最后,在老师的允许下,请舌头来品尝。记住,安全第一,闻的时候用扇闻法,品尝前必须得到许可并确保卫生。”
学生活动:
聆听观察顺序和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安全规范。
设计理念:强调“有顺序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将综合运用感官的活动结构化、规范化,避免学生盲目操作。再次强化安全教育。
第二步:分组合作探究(全面侦察)
教师活动: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你们的侦察目标!请各位指挥官带领你们的‘感官部队’,按照我们的计划,开始全面侦察!别忘了,一边侦察,一边在你们的《任务单》——也就是‘水果观察日记’上记录下所有情报。看哪个小组搜集的情报最全面、最详细!”
(在学生活动期间巡视指导,用提问引导)
“你用眼睛发现了什么?它的颜色有什么特别吗?形状像什么?” “快闻一闻,它的气味让你想到了什么?” “摸一摸,感觉怎么样?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软的还是硬的?” “摇一摇,听听有声音吗?” (对已完成外部观察的小组)“现在,我们可以切开它,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同?尝一小口,味道怎么样?”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有顺序地运用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全面观察水果,并争先恐后地在《任务单》上用自己的方式(图画、简单词汇)记录发现。
设计理念: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学生是绝对的探究主体,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亲身实践“综合运用感官”。教师的提问是支架,旨在引导观察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做中学”、“探中学”的理念。
第三步:成果展示交流(情报分享)
教师活动:
“时间到!各位指挥官,请派代表来展示你们小组的‘水果观察日记’,分享你们的终极侦察成果!说说你们动用了哪些‘部队’,发现了什么最有趣的情报?”
学生活动:
小组代表上台,结合《任务单》向全班介绍本组的发现,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提问。
设计理念: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分享的乐趣和成就感。这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三) 总结与升华
教师活动:
“太精彩了!每一份‘观察日记’都如此详细和独特!恭喜大家,你们成功通过了终极考核!” “通过这次任务,我们发现,当我们把眼睛、鼻子、手、耳朵甚至舌头得到的信息合在一起时,我们对这个水果的了解,比只用一种感官要丰富得多、准确得多!这就是科学探究的魔力——综合多种方法,才能发现世界的奥秘!” “从古至今,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依靠他们细致的观察和全面的思考,才有了无数发现。就像我们明代的科学家李时珍,他写《本草纲目》时,就是通过看、摸、闻、尝(再次强调这四种方法),综合判断成百上千种植物的药性,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这种严谨、全面、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科学精神的体现!” “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这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这颗好奇的心,未来也能成为像李时珍那样伟大的发现者!‘小小科学家训练营’第二单元——圆满结营!”
学生活动:
聆听总结,理解综合观察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与科学家的伟大精神,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总结提炼本单元乃至本课的核心思想——综合运用感官/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引入李时珍的事迹,将“观察”这一科学方法升华到科学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高度,使结课充满感染力和教育意义,为学生本单元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而深刻的句号。
(四) 课堂评价 (贯穿全程)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否综合调动了多种感官,是否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小组合作是否有效。颁发“感官小博士”勋章。
2.成果性评价:对《学习任务单》(水果观察日记)进行评价,看记录是否全面、详细、准确。
3.总结性评价: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和交流,评价其综合应用和表达能力。
八、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回家为家人表演“综合感官观察”,并介绍一种家里的水果或蔬菜。
2.提升作业:选择另一个物体(如一片树叶、一个玩具),尝试为它制作一份简单的“观察日记”。
3.拓展作业:在家长帮助下,了解一位中外科学家的观察故事(如达尔文、竺可桢等)。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单元收官之作,情境营造成功,学生参与度极高。综合探究活动设计有效达成了单元核心目标。李时珍的案例引入非常贴切,升华自然有力。在探究环节,部分小组的记录仍需要教师更多个别化指导,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进行更有序的观察和更清晰的记录,是后续教学中可以持续优化的点。整体上,本节课成功地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科学初体验。
附:《学习任务单》
“小小科学家训练营”终极考核任务单
任务名称:水果观察日记 指挥官姓名:__________
侦察目标: (学生画或写出水果名称)
【我的侦察计划】
(用画画或打勾的方式记录)
我今天动用了我的超级部队: 眼睛 鼻子 手 耳朵 舌头
【我的侦察情报】
用眼睛看:
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状:
(画出来)
用鼻子闻: 气味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手摸: 感觉是:( 光滑 粗糙 软 硬)
用耳朵听: (摇一摇)声音:( 有 没有) (像___________)
用舌头尝: (经老师允许后) 味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开看里面: (和外面一样吗?画出来)
指挥官总结: 我认为我的侦察( 非常成功 比较成功 还要加油) 我给我的侦察目标评____颗星! ★★★★★
营长寄语: 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